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肿瘤化疗病人骨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目的 探讨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因化疗所致骨髓功能抑制的恶性肿瘤病人骨髓造血功能重建的临床意义。 2方法 从健康人脐血中纯化制备造血干细胞 ,每例病人每天静脉输注 2× 10 9个造血干细胞 ,连续5 d.以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进行疗效评价。 3结果 治疗前白细胞计数为 (2 .78± 1.72 )× 10 9/ L,治疗后第 7天为(4.5 5± 1.0 1)× 10 9/ 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F=18.5 0 ,q=6 .95 ,P<0 .0 1) ;治疗前血红蛋白含量为 (12 1.5 6±11.2 7) g/ L,治疗后第 14天为 (130 .72± 12 .5 8) g/ 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F=14.0 2 ,q=4.90 ,P<0 .0 1) ,且治疗后第 2 1天比治疗后第 7天增高 (F=14.0 2 ,q=6 .2 6 ,P<0 .0 1) ;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为 (192 .38±18.2 1)× 10 9/ L,治疗后第 2 1天为 (2 0 1.5 7± 17.86 )× 10 9/ 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F=9.0 1,q=3.99,P<0 .0 1)。 4结论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重建或改善骨髓造血功能有一定疗效。提升白细胞速度较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为快。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滤器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白细胞滤器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患者接受滤除白细胞输血。对 2 0 0U红细胞悬液滤除白细胞前、后分别进行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并对患者输血反应进行了观察。结果 应用白细胞滤器后其白细胞比过滤前显著减低 ,过滤前、后白细胞数分别为 ( 6 .16± 1.4 4 )× 10 9/L与 ( 0 .12± 0 .10 )×10 9/L(P <0 .0 1) ,血红蛋白过滤前、后无显著性差异 ,结果分别为 ( 16 1.5 8± 2 3.31)g/L与 ( 15 7.84± 2 2 .35 )g/L(P >0 .0 5 )。 80例接受少白细胞血的受血者均未出现输血反应。结论 白细胞滤器能有效去除白细胞 ,能减少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惠若舒对化疗后有白细胞减少但仍有手术指征的食管癌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及术后并发症影响。方法 将 3 7例化疗后食管癌患者 (外周血WBC <4.0× 10 9/L)随机地分为A、B两组 :A组 (惠若舒组 ,共 10例 )患者化疗后 1周立即给予惠若舒肌注 ( 5 0 μg/d× 14d) ,B组 (鲨肝醇组 ,共 2 7例 )患者则立即给予鲨肝醇口服 ( 0 .1tid× 14d) ,每隔 3天查 1次患者外周血WBC ;14d后A、B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 (均为左6肋间开胸 ,食管癌切除加胃—食管左胸顶器械吻合术 ) ,并观察A、B两组患者吻合口瘘、脓胸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平均住院日。结果 A、B两组患者在用药后外周血WBC平均升高数 (A :( 3 .2± 0 .2 )× 10 9/L ,B :( 1.5± 0 .1)× 10 9/L ;P <0 .0 1)、外周血白细胞上升至 4.0× 10 9/L所需要的时间 (A :7± 1.1d ,B :14± 2 .3d ;P <0 .0 1)及平均住院日 (A :7± 1.5d ,B :11± 2 .8d ;P=0 .0 0 0 1) ,差异有显著性 ,而术后总并发症 (含 :吻合口瘘、脓胸及切口感染等 )发生率 (A :0 .0 0 %,B :14 .81%;P =0 .5 5 71)和治愈率 (A :10 0 .0 %,B :92 .6;P =0 .99)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 (可能均与样本数较少有关 )。结论 一部分化疗后白细胞减少而又能接受手术切除的患者 ,使用惠若舒治?  相似文献   

4.
心肌梗死患者白细胞增多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福  闭奇 《广西医学》2003,25(7):1120-1121
目的 :探讨白细胞计数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关系。方法 :测定 4 3例AMI患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数 ,并与 4 3例健康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AMI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9 77± 8 4 1 )× 1 0 9/L比 (7 1 8± 5 2 7)× 1 0 9/L ,P <0 0 1〕 ;AMI组的中性粒细胞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6 2 4± 2 4 5 )× 1 0 9/L比 (3 81± 1 36 )× 1 0 9/L ,P <0 0 1〕。结论 :白细胞增多与AMI关系密切。动态观察白细胞的变化 ,可能成为AMI患者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以血小板输血后校正增加值 (CCI)评估去除白细胞的血小板输血的临床效果。去除白细胞的单采血小板输注后临床输注效果较好 ,CCI值为 (16 .7± 3.6 )× 10 9/L ,与未去除白细胞手工浓缩血小板(5 .4± 4 .3)× 10 9/L比较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蔡洁  刘星  闵贤 《海南医学》2003,14(12):11-12
目的 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 (γ -hGH)治疗肝炎肝硬化伴低蛋白血症的疗效。方法 肝炎肝硬化 (乙型 )伴低蛋白血症患者 2 0例 ,以γ -hGH 4IU皮下注射 ,10天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血清白蛋白治疗前为 2 9.0 6± 3 .0 3g/L ,治疗后为 3 4.61± 3 .65g/L(P <0 .0 1) ,治疗结束后 10天为 3 4.5 0± 2 .3 3g/L(P <0 .0 1) ;血清前白蛋白治疗前为 2 98± 3 8mg/L ,治疗后为 3 5 9± 85mg/L(P <0 .0 5 ) ,治疗结束后 10天为 3 2 3± 74ml/L(P>0 .0 5 )。结论 γ -hGH能提高肝炎肝硬化 (乙型 )伴低蛋白血症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7.
IL-8 IL-17与支气管哮喘发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白介素 - 8(IL - 8)及白介素 - 17(IL - 17)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搜集 3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后及其缓解期和 2 0例健康者的静脉血 ,离心后取血清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 - 8、IL - 17的浓度 ,同时测定出所有受试者 (急性期治疗前后、缓解期、正常人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 - 8浓度 (70 1 5 3± 12 1 34)pg/L与缓解期 (2 2 8 5 3± 5 7 5 8)pg/L及对照组 (2 0 2 87± 31 14 )pg/L比较 ,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 - 17浓度 (76 0 1± 4 35 )pg/L与缓解期 (2 0 85± 3 6 8)pg/L及对照组 (16 30± 3 0 8)pg/L比较 ,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12 34±2 9)× 10 9/L与缓解期 (5 9± 1 39)× 10 9/L及对照组 (3 87± 0 83)× 10 9/L比较 ,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后 ,血清IL - 8浓度 (4 2 2 6 7± 88 9)pg/L明显低于治疗前 ;血清IL -17浓度 (4 4 0 2± 4 82 )pg/L也明显低于治疗前。血清IL - 8、IL - 17浓度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γ =0 6 34、γ =0 5 94 )。  相似文献   

8.
经内镜鼻胰管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初步总结经内镜鼻胰管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应用的疗效。 方法 :自 1998年 3月以来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后常规非手术监测治疗的同时 ,随机床旁行经内镜置放鼻胰管引流 14例。其中明确合并胆结石 8例。观察每天胰管引流量和入院后第 5天在体温、心率、白细胞计数、血糖、血钙、动脉氧分压和血、尿淀粉酶的变化 ,并与第 1天比较 ,记录治疗结果和住院时间。 结果 :经鼻胰管引流时间为 (7.3± 4 .0 )天 ,前 5天的胰液引流量分别为每天 (2 36 .4± 176 .6 )、(2 87.1± 16 4 .7)、(2 84 .6± 2 16 .4 )、(435 .0± 35 7.8)ml和 (377.8± 2 2 3.8)ml。入院后第 1天和第 5天的体温为 (38.2± 0 .6 )和 (37.2± 0 .8)℃ (P <0 .0 1)、心率为 (10 2 .3± 17.0 )和 (82 .9± 14 .5 )次 /min(P <0 .0 1) ,白细胞计数为 (14 .6± 4 .2 )和 (10 .1± 5 .4 )× 10 9/L(P <0 .0 5 ) ,血糖为 (10 .0± 4 .9)和 (8.6± 3.3)mmol/L(P >0 .0 5 ) ,血钙为 (2 .1± 0 .2 )和 (2 .2± 0 .2 )mmol/L(P >0 .0 5 ) 动脉氧分压为 (78.0± 16 .3)和 (113.0± 4 1.6 )mmHg(P <0 .0 1) ,血淀粉酶为 (6 95 .7± 4 4 5 .2 )和 (82 .6± 4 7.1)U/L(P <0 .0 1) ,尿淀粉酶为 (3174 .1± 2 5 4 2 .5 )和(2 86 .8± 2  相似文献   

9.
甲亢伴粒细胞减低的放射性碘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估放射性碘治疗甲亢伴粒细胞减低的价值。方法  16例甲亢伴粒细胞减低患者 ,因服用抗甲状腺药物 (ATD)后出现粒细胞减低者 15例 ,发现甲亢时即伴有粒细胞减低者 1例。经内科升白治疗后 ,升白效果不明显或白细胞计数不稳定 ,仍无法使用ATD治疗 ,经采用13 1Ⅰ NaⅠ治疗 ,同时继续使用升白药物 ,而甲亢病情得以控制。结果  16例甲亢患者放射性13 1Ⅰ治疗前的白细胞水平为 ( 4 .1± 1.1)× 10 9/L ,13 1Ⅰ治疗后 2周为 ( 5 .1± 1.8)× 10 9/L ,13 1Ⅰ治疗后 1个月为 ( 5 .0± 1.8)× 10 9/L。比较13 1Ⅰ治疗前后白细胞水平 ,经t检验 ,P >0 .0 5 ,无明显差异。13 1Ⅰ治疗后 1个月 ,血清甲状腺激素明显下降 ,临床症状改善。结论 放射性碘治疗是甲亢伴有粒细胞减低患者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去除术治疗高白细胞性白血病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白细胞去除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 (HLL)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项。方法 :应用Cs -3 0 0 0 plus白细胞分离机对 12例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行白细胞单采。结果 :术后患者的白细胞数量显著低于术前 ,由 ( 179.93±3 3 16)× 10 9 L降至 ( 12 6.82± 2 0 .17)× 10 9 L(P <0 .0 0 1) ,精神、神经症状、胸闷、呼吸急促有明显改善 ,而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分离过程中有 2例有口唇麻木 ,轻度枸橼酸盐中毒症状 ,经补钙后缓解。结论 :白细胞去除术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措施 ,无严重不良反应 ,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腹水浓缩静脉回输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腹水浓缩静脉回输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 :利用腹水浓缩机对 38例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腹水进行浓缩后经静脉回输体内。结果 :腹水浓缩前后血清总蛋白为 (5 4 .2 0± 4 .93) g/L和 (6 0 .5 8± 4 .4 4 ) g/L ;白血球数为 (0 .6 9± 0 .11)× 10 9和 (0 .84± 0 .0 9)× 10 9;腹水总蛋白为 (12 .0 5± 4 .2 4 )g/L和 (4 6 .0 0± 10 .6 5 ) g/L ;腹围为 (86 .80± 5 .38)cm和 (75 .79± 5 .30 )cm ;尿量为 (781.32± 97.6 5 )ml和 (135 6 .5 0± 2 2 1.36 )ml;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腹水浓缩回输后 4例出现发热 ,5例出现蛋白凝集 ,堵塞管腔。未发现低血压、肝昏迷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结论 :腹水浓缩回输可大量回收腹水蛋白 ,克服了腹水直接回输的局限性 ,可作为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SARS患者T细胞和免疫球蛋白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研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患者免疫功能及其在病程中的变化。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 12 4例不同病程SARS患者外周血CD3+ 、CD4 + 和CD8+ T细胞计数 ,同时测定免疫球蛋白 ,另设 5 1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患者和 5 7名健康人为对照组 ;对SARS患者进行病程分组 ,比较不同病程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SARS组CD3+ [(5 89± 4 35 )× 10 6/L]、CD4 + [(316± 2 6 7)× 10 6/L]和CD8+ T细胞 [(2 15± 16 5 )× 10 6/L]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116 3± 32 4 )× 10 6/L、(6 4 1±186 )× 10 6/L和 (4 0 5± 14 6 )× 10 6/L],但CD4 + T细胞高于AIDS组 [(15 3± 10 5 )× 10 6/L],CD3+ 和CD8+T细胞则低于AIDS组 [(112 2± 5 72 )× 10 6/L、(96 9± 5 4 6 )× 10 6/L](P值均 <0 0 1)。SARS组和AIDS组分别有 5 4例 (4 4 % )和 39例 (76 % )CD4 + T细胞 <2 0 0× 10 6/L。SAR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计数在病程 10~ 12d达最低值。SARS组血清IgG(15 1g/L± 8 5g/L)和IgE(0 6g/L± 0 9g/L)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 (12 4g/L± 2 2g/L ,0 3g/L± 0 6g/L)。结论 SARS患者CD3+ 、CD4 + 及CD8+ T细胞均显著减少 ,病程 10~ 12d为最低值阶段。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10例自体骨髓移植(ABMT)后患者造血重建的结果。白细胞在平均6.6天降为0,其恢复至0.5×10~9/L、1.0x10~9/L、4×10~9/L时间分别为平均移植后18.5天、23.4天、51.3天;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1×10~9/L、0.5×10~9/L时间为21.6天和33.5天;血小板在移植后4~14天降最低值(2~16)×10~9/L,其恢复至20×10~9/L、50×10~9/L时间为平均16.5天和39天。通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IVIG)与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 (HD MP)联合治疗对抢救极重度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价值。方法 对 32例入院时PLT <10× 10 9/L、出血倾向严重的极重度急性ITP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①IVIG+MP组 ,IVIG 4 0 0mg/kg·d-1连用 5d及MP15~ 30mg/kg·d-1连用 3d后改为强的松口服。②IVIG组 4 0 0mg/kg·d-1连用5d ,改为强的松口服。结果 IVIG +MP组用药 2 .1± 1.2d出血开始减轻 ,4 .5± 1.8dPTL上升至 10 0× 10 9/L ,6 .7± 1.3dPTL达到峰值 2 74± 75× 10 9/L。IVIG组用药 3.5± 1.4d出血倾向开始减轻 ,6 .8± 1.6dPTL上升至 10 0× 10 9/L ,9.1± 1.2d达到峰值 196± 72× 10 9/L。两组 3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在极重度急性ITP伴严重出血倾向患儿的抢救中 ,IVIG、MP联合治疗比单用IVIG治疗作用更迅速 ,疗效更好 ,可替代新鲜血及血小板输注治疗严重出血倾向患儿。  相似文献   

15.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刘林  陈幸华  张曦  孔佩艳  彭贤贵  刘红  张怡  高蕾 《重庆医学》2002,31(12):1180-1181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初期疗效。方法 自 2 0 0 1年 4月~ 2 0 0 2年 3月 ,以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共 10例 ,其中 :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8例 ;霍奇金淋巴瘤 (HD) 2例。动员方案为 :MOEP/CMOP +G CSF ,获得MNC中位数为 5 1× 10 8/kg ,CD34+ 细胞为 6 8× 10 6/kg ,CFU GM为 3 1× 10 5/kg。预处理方案 :Cy/TBI(7例 )及CEAC(3例 )。结果 所有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快速重建。WBC >1 0× 10 9/L、中性粒细胞 >0 5× 10 9/L、PLT >2 0× 10 9/L ,分别为 (9± 4 )d、(10± 3)d、(14± 5 )d。随访至 2 0 0 2年 8月 ,2例患者于移植后 1月和 2月分别死于感染和疾病复发 ,其余患者已无病存活 6~ 14个月。结论 疗效显示 ,对于常规化疗无效的NHL ,APBSCT疗效较差 ,而经治疗后获得PR或CR及复发后再治疗获得PR或CR的淋巴瘤患者 ,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血液肿瘤的初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PBSCT)治疗儿童血液肿瘤的初期疗效。方法  2 0 0 1年 5月至 2 0 0 2年 3月 ,以PB SCT治疗儿童血液肿瘤患者共 10例 ,其中 :ALL 5例 ;ANLL 1例 ;NHL3例 ;HD1例。除 1例同基因移植患儿采用G CSF(10 μg/kg ,1/d ,皮下注射 ,共 4d后开始采集 )对正常供体进行动员外 ,其他患儿均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动员方案为 :MOEP +G CSF。经 2~ 3次采集 ,获得MNC中位数为 5 4× 10 8/kg ,CD3 4+ 细胞为 6 1× 10 6/kg ,CFU M为 3 3× 10 5/kg。预处理方案 :Cy/TBI(8例 )或CEAC(2例 )。结果 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WBC >1 0× 10 9/L、中性粒细胞 >0 5× 10 9/L、PLT >2 0× 10 9/L ,分别为 (10± 3 )d、(11± 3 )d、(14± 5 )d。 1例患儿于移植后 3个月随访行常规化疗 ,因骨髓重度抑制继发感染死亡 ,1例患儿于移植后 4个月病情复发死亡。其余患者均无病存活 2~ 9个月 ,疗效仍在近一步随访中。结论 初期疗效显示 ,PBSCT是儿童血液肿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短程小剂量粒生素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中白细胞减少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短程小剂量粒生素皮下注射治疗白细胞减少患者 ,每次 75 μg ,皮下注射 ,每日 1次 ,共 3d ,用药次日起隔日查外周血白细胞 ,共 3次 ,1wk后每周查白细胞 ,共 3wk。结果 用药次日起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即明显增高 ,白细胞≥ 4 0× 10 9/L的 ,达 88% ,1wk时有所回落 ,白细胞≥ 4 0× 10 9/L的为 76 % ,第 2、3周又开始回升并趋于稳定。结论 短程小剂量粒生素皮下注射对WBC在 2 0× 10 9/L~ 3 9× 10 9/L的患者WBC能快速明显地曾生 ,无明显毒副作用 ,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18.
动脉路去白细胞滤器在体外循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常规瓣膜手术患者体外循环 (CPB)中应用动脉路去白细胞滤器的临床使用效果及对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30例风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 15例 ,试验组使用动脉路去白细胞滤器LG6 ,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国产动脉过滤器。测定血细胞计数及分类、血浆丙二醛 (MDA)、髓过氧化物酶 (MPO)、白介素 - 1β(IL - 1β)和白介素 - 8(IL - 8) ,动脉血气分析。观察两组术前、注射鱼精蛋白后和术后 4h的氧合指数及气道压力。用Swan -ganz导管监测肺血管压力及阻力。结果 白细胞计数 :实验组 -右房 (8.4 7± 2 .0 1)× 10 9/L、左房(7.96± 2 .2 7)× 10 9/L(P >0 .0 5 ) ,对照组右房 (10 .6 9± 2 .4 7)× 10 9/L、左房 (9.6 7± 1.98)× 10 9/L(P <.0 0 1)。血小板和红细胞压积两组无差异。术后肺氧合指数 (PaO2 /FiO2 × 10 0 )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其它肺参数如肺血管阻力 (PVR)、平均肺动脉压 (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 (PCWP)和气道压力等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血浆MDA ,MPO ,IL - 1β和IL - 8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PB中应用动脉路去白细胞滤器可暂时减少循环血液中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 ,减少再灌注过程中白细胞的肺内滞留 ,对术后肺功能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患者皮疹 12天 ,伴发热 3天 ,增多 1天。患者于 12天前发现臀部及双下肢大量散在点状出血点和小量小斑片状紫癜 ,呈对称分布 ,略有痒感。曾在我院门诊就诊。门诊实验室检查周围血象 :血红蛋白12 9g/ L ,红细胞 4 .0 9× 10 12 / L ,白细胞 11.4× 10 9/L ,中性 0 .4 2 ,淋巴 0 .58,血小板 140× 10 9/ L ,出凝血时间正常。嗜酸性粒细胞 0 .8× 10 9/ L,生化 :尿素氮 6.8mmol/ L,肌酐 86μmol/ L,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 ) ,胸部 X线摄片正常 ,心电图正常。门诊诊断 :过敏性紫癜。给予静滴 5%葡萄糖 50 0 ml加入地塞米松 10 mg日 1次 ,静脉…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与自身血循环中白细胞计数的关系 ,设原发性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 ,均采静脉血进行白细胞计数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组白细胞计数 (6 .84± 1.38)× 10 9/L与对照组 (4.70± 1.6 5 )× 10 9/L ,有显著差异 (P <0 .0 1)。提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循环中白细胞计数较正常人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