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茅宇斌  俞旭  金雪峰  马志红  宋鹏涛 《浙江医学》2022,44(11):1145-1147,115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腺癌和转移性肺腺癌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天冬氨酸肽酶A(NapsinA)及细胞角蛋白7(CK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1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和54例转移性肺腺癌患者的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癌组织中TTF-1、NapsinA、CK7的表达水平。结果原发性肺腺癌中TTF-1、NapsinA、CK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54%(106/130)、88.46%(115/130)、100.00%(130/130),显著高于非腺癌的阳性表达率(13.75%、1.25%、4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TF-1、NapsinA、CK7在鉴别诊断原发性肺腺癌和转移性肺腺癌时灵敏度分别为0.815、0.885、1.000,特异度分别为0.778、1.000、0.363,准确度分别为0.804、0.919、0.864,CK7灵敏度最高,NapsinA特异度和准确度最高。结论TTF-1、NapsinA、CK7均是肺腺癌诊断灵敏度较高的标志物,NapsinA是鉴别诊断转移性肺腺癌特异度较高的标志物,临床上可选择不同的标志物进行有效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细 胞角蛋白7(CK7)、细胞角蛋白5/6(CK5/6)和P63 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探讨这2 种检测方法联合 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致恶性胸腔积液及在分型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TCT 对703 例胸 腔积液进行细胞学涂片,筛选出疑似肿瘤细胞和肿瘤细胞标本281 例;再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确诊为 NSCLC 恶性胸腔积液的137 例患者进行肺腺癌、鳞癌分型诊断;最后采用ROC 曲线计算其曲线下面积,进 一步判断该指标是否具有诊断价值。结果 初筛703 例胸腔积液,137 例为NSCLC 所致的恶性积液,其中肺 腺癌110 例、肺鳞癌25 例、肺腺鳞癌2 例。CK5/6、P63、TTF-1 及CK7 在肺鳞癌和肺腺癌致恶性胸腔积 液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K5/6 在肺鳞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中敏感性、 特异性分别为92.86%(95% CI :0.64,0.99)和89.58%(95% CI :0.77,0.99);P63 在肺鳞癌致恶性胸腔积液 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1.67%(95% CI :0.60,0.99)和72.73%(95% CI :0.54,0.86)。TTF-1 在肺腺癌 致恶性胸腔积液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18%(95% CI :0.77,0.93)和90.63%(95% CI :0.74,0.98); CK7 在肺腺癌致恶性胸腔积液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23%(95% CI :0.83,0.98)和75.00%(95% CI : 0.41,0.93)。TTF-1 和CK7 诊断肺腺癌致恶性胸腔积液的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1 和0.774 ; CK5/6 和P63 诊断肺鳞癌致恶性胸腔积液的(AUC)分别为0.805 和0.755。结论 TTF-1 和CK7、CK5/6 和P63 分别对肺腺癌、鳞癌致恶性胸腔积液有重要的诊断价值,TCT 联合免疫组织化学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 鉴别诊断及NSCLC 致恶性胸腔积液的分型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p40、TTF-1、p63和CK5/6在肺腺癌和肺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40、TTF-1、p63和CK5/6在108例肺腺癌标本、66例肺鳞癌病理标本中的表达,分析其差异及临床病理意义.结果:①p40、p63、CK5/6、TTF-1在肺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9% (62/66)、86.4% (57/66)、89.4% (59/66)、6.1% (4/62).②p40、p63、CK5/6、TTF-1在肺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 (4/108)、22.2% (24/108)、24.1% (26/108)、95.4% (103/108).③p40、p63、CK5/6在肺鳞癌中的特异度分别是96.3%、77.8%、75.9%,p40特异度高于p63、CK5/6(P<0.05).④p40、p63、TTF-1与性别、病理类型、肿块大小、吸烟史有关(均P<0.05),与年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无关(均P> 0.05).⑤在低分化肺鳞癌中p40的阳性表达率(为89.3%)较p63(为78.6%)、CK5/6(为82.1%)高(均P<0.05).结论:p40、TTF-1、p63和CK5/6在肺癌的诊断及鉴别中具有重要价值,p40对肺鳞癌的鉴别明显优于p63和CK5/6,p40在低分化肺鳞癌中具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性别、病理类型、肿块大小、吸烟史与p40、TTF-1、p63、CK5/6的表达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非小细胞癌组织中鉴别鳞癌和腺癌有意义的免疫组化检测标记。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51例组织中p63、p40、CK5/6、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CK7、天门冬氨酸蛋白酶(Napsin-A)的表达。结果:(1)p40、p63、CK5/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非小细胞肺癌51例中,p40、p63、CK5/6在鳞状细胞癌20例中阳性表达为20例(100.0%),19例(95.0%),18例(90.0%),在腺癌31例组织中阳性表达为0例(0.0%)、6例(19.4%)、3例(9.7%)。p40在31例腺癌中无1例表达,特异性高于p63、CK5/6(χ2=6.424,P<0.05),而p63、CK5/6两组间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TTF-1、CK7、Napsi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非小细胞肺癌51例中,TTF-1、CK7、Napsin-A在肺腺癌31例中阳性为27例(87.1%)、25例(80.6%)、28例(90.3%),在鳞状细胞癌20例组织中阳性表达分别为1例(5.0%)、7例(35.0%)、0例(0.0%),TTF-1和Napsin-A阳性表达特异性高于CK7(χ2=12.197,P<0.01)。结论:p40、NapsinA、TTF-1联合检测可更好地鉴别诊断肺非小细胞癌,为临床进行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TTF-1、CK7、CK5/6、P63和CK20在黏液性肺癌中的表达特征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15例黏液性肺癌手术切除标本,其中包括印戒细胞性腺癌(SRCA)5例,肠型腺癌(ITA)4例,黏液性细支气管肺泡癌(m-BAC)3例,伴有黏液的实性腺癌(SA)2例,黏液(胶样)腺癌(MCA)1例;另选取肺腺癌50例(包括非黏液性细支气管肺泡癌13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黏液性肺癌和肺腺癌TTF-1阳性率分别为60.0%(9/15)和94.0%(47/50);CK7分别为100%(15/15)和96.0%(48/50);CK5/6分别为0和2.0%(1/50);P63分别为13.3%(2/15)和12.0%(6/50);CK20分别为6.7%(1/15)和0。结论与肺腺癌相比,黏液性肺癌具有较独特的免疫表型,TTF-1阳性率低而CK20可阳性表达;CK7阳性表达有助于证实原发性黏液性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赵子龙  杨勇  任玉峰 《河北医学》2013,19(10):1463-1465
目的:探讨p63,CK5/6,TTF1和napsin A在鉴别肺鳞癌和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57例肺鳞癌和48例肺腺癌患者p63,细胞角质蛋白(CK5/6),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和napsin A表达进行检测,对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p63、CK5/6在肺鳞癌阳性表达率超过95%,明显高于TTF1、Napsin A,P〈0.01。肺腺癌患者TTF1与Napsin A在肺腺癌阳性表达超过95%,明显高于p63、CK5/6,P〈0.01。结论:通过p63、CK5/6、TTF1和Napsin A在肺癌组织中表达检测,可以用于区别肺鳞癌与肺腺癌,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TF-1抗体在常见肺癌病理分类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无锡二院病理科2006—2012年11月间原发性肺癌手术标本64例的TTF-1抗体检测结果,结合肺鳞癌的其它标记CK5/6、P63检测结果和近年来病理专业杂志的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检测原发性肺癌64例TTF-1阳性定位于细胞核,其中腺癌44例,鳞癌5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2例,腺鳞癌1例,小细胞癌2例。其中TTF-1阳性表达者:腺癌38例、细支气管肺泡癌9例,有少数腺癌和细支气管肺泡癌为阴性。1例鳞癌有TTF-1阳性表达,阳性细胞弥漫性分布,表达强度++。结论 TTF-1抗体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但不是确诊肺腺癌的独立指标,对于病理切片图像典型的高分化腺癌、高分化鳞癌的没有诊断价值,TTF-1抗体对于光镜下无法进一步分类的低分化肺癌,结合CK5/6、P63检测结果有较高实用价值,但要注明是根据免疫组化结果作出的肺腺癌分类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技术在小细胞肺腺癌和鳞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 Vision法对105例鳞癌及112例腺癌中p40、p63及TTF-1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1p63与p40在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5.24%和93.33%,均明显高于在腺癌中的表达(24.11%,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TF-1在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8.39%,明显高于在鳞癌中的表达(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40(+)、TTF-1(-)在鳞癌中为90.48%,P40(-)、TTF-1(+)在腺癌中为86.61%,结论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得的p40对小细胞肺鳞癌具有较高的诊断率,TTF-1对小细胞肺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63、TTF-1及CD56联合相关免疫组化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80例已诊断为肺癌的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所选抗体为:P63、CK5/6、CK18、CEA、TTF-1、CD56。结果P63、CK5/6诊断鳞状细胞癌的灵敏度分别为:93.4%(71/76)、87.3%(62/76),特异度分别为:92.3%(96/104)、87.5%(91/104);P63联合CK5/6诊断鳞状细胞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4%(74/76)、84.6%(88/104)。CK18、CEA、TTF-1诊断腺癌方面的灵敏度分别为:98.90%(91/92)、87.0%(80/92),特异度分别为:54.5%(48/88)、85.2%(75/88)、90.0%(79/88);CK18、CEA、TTF-1联合诊断腺癌方面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92/92)和54.5%(48/88),其特异度明显下降。CD56在诊断肺小细胞肺癌方面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12/12)和99.4(167/168)。结论P63、CKs/6、CEA、TTF-1及CD56抗体联合应用对肺癌的诊断及组织学分型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腔镜胸膜活检组织免疫组化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了2011年~2014年内科胸腔镜确诊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94例,分析了活检组织免疫组化中 CK7、TTF-1、CK5/6、Ki67和 P53的表达,对比了原发肺腺癌与其他恶性肿瘤的胸膜活检组织中,上述因子的表达。结果:肺腺癌为恶性胸腔积液最常见的病因,占79.8%;肺腺癌患者中,CK7、TTF-1和 Ki67在胸膜活检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89.2%,79.7%和85.1%,特异性分别为35.0%,80.0%和25.0%;CK5/6和 P53阳性率分别为17.6%和48.6%,特异性分别为65.0%和80.0%,其中 CK7、TTF-1和 P53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恶性肿瘤。结论:CK7、TTF-1和 P53对于恶性胸腔积液中肺腺癌的诊断较有意义,而 CK5/6的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2.
安金  胡艳  邹丽 《当代医学》2021,27(18):90-92
目的 探讨CK7、CK5、TTF-1用于肺腺癌和肺鳞癌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经肺活检或手术切除的肺腺癌患者45例(肺腺癌组),肺鳞癌患者20例(肺鳞癌组),肺部良性病变患者30例(良性病变组)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CK7、CK5、TTF-1检测,比较3组CK7、CK5、TTF-1阳性率.结果 肺腺癌组与肺鳞癌组CK5与TTF-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组与肺鳞癌组CK7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良性病变组CK7、CK5、TTF-1均呈阴性表达;3组CK5与TTF-1染色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CK-7染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K7、CK5、TTF-1联合检测可有效鉴别肺腺癌和肺鳞癌,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章文华  周虹  李丹丹  孙丽娟  徐如君 《浙江医学》2015,37(18):1501-1504,1509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在鉴别肺腺癌与间皮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收集具有细胞 异型性的胸腔积液标本共 112 例,每例均制备细胞涂片与细胞块切片行 HE 染色,再选用细胞角蛋白 7(CK7)、癌胚抗原(CEA)、甲状 腺转录因子 -1(TTF-1)、细胞角蛋白 5/6(CK5/6)、钙结合蛋白(CR)等 5 种免疫标记对细胞块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比较 3 种检测方 法的阳性检出率及不同免疫标记诊断肺腺癌与间皮病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 结果 对恶性胸腔积液的阳性检出率,细胞涂片 HE 染 色仅 49.3%,细胞块切片 HE 染色为 69.9%,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达 95.9%。CK7、CEA、TTF-1 在肺腺癌中高表达,CK5/6、CR 在 间皮病变中高表达。TTF-1、CK7、CEA 三者中任意两者(+)且 CK5/6 或 CR(-)对肺腺癌诊断的灵敏度达 100.0%,特异度达 96.8%。 CK5/6 或 CR(+)且 CK7、CEA、TTF-1 三者中任意两者(-)对间皮病变诊断的灵敏度达 100.0%,特异度达 98.6%。 结论 细胞块切 片免疫组化染色与细胞涂片 HE 染色相比可明显提高胸腔积液标本的阳性检出率,选择特异性免疫标记并将其合理搭配,利用不同标 记的互补与反证作用可有效鉴别肺腺癌与间皮病变,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共同急性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抗原(CD10、CD13)及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原发性肺癌表达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探讨以上标记物在原发性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原发性肺癌97例,其中腺癌43例,鳞癌49例,小细胞癌4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采用SP法进行CD10、CD13及TTF-1检测。结果在肺腺癌、鳞癌、小细胞癌及支气管肺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CD10分别为53.5%、20.4%、25.0%、0;CD13分别为69.7%、30.6%、25.0%、0;TTF-1分别为83.7%、6.1%、75.0%、0。结论CD10、CD13和TTF-1在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2):129-132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细胞块(PECB)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疑似肺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肺癌并发胸腔积液患者86例,细胞形态学诊断采用液基细胞学(LBC)涂片,并对细胞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包括CK7、CK5/6、p53、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calretinin、CD56、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CD30、CK20,根据细胞形态学和临床资料进一步进行免疫标记染色。结果 LBC涂片检测结果显示,86例患者中,转移性腺癌61例,转移性低分化癌11例,转移性小细胞癌3例,转移性可能大细胞癌2例,转移性鳞状细胞癌3例,恶性肿瘤2例,可疑性恶性肿瘤4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86例患者诊断为肺原发灶转移69例(肺腺癌61例,肺鳞状细胞癌2例,肺腺鳞癌1例,小细胞肺癌5例)、肺外起源的转移性腺癌5例(乳腺癌2例,前列腺癌1例,卵巢癌1例,胰腺癌1例)、转移性鳞状细胞癌3例(食管癌2例,宫颈癌1例)、转移性腺鳞癌2例(宫颈腺鳞癌1例,直肠腺鳞癌1例)、转移性可能大细胞癌2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3例、间皮瘤1例、未明确诊断1例。69例原发性肺部肿瘤转移患者中,TTF-1和CK7阳性表达63例,CK20阳性表达2例,p53阳性表达2例,CK5/6、CD56、calretinin均阴性表达。5例肺外起源的转移性腺癌中,1例乳腺癌ER、PR和HER-2阳性表达,1例乳腺癌ER和PR阳性表达,1例前列腺癌CK5/6阳性表达,1例卵巢癌ER阳性表达,1例胰腺癌CEA和CA125阳性表达。3例转移性鳞状细胞癌中,2例食管癌CEA和p53阳性表达,1例宫颈癌ER阳性表达。2转移性腺鳞癌中,1例宫颈腺鳞癌PR和TTF-1阳性表达,1例直肠腺鳞癌CK7和CEA阳性表达。结论 PECB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准确诊断原发灶和各亚型肺癌,进一步帮助确定肺外源性肿瘤部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住的已行TTF-1检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TTF-1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67例晚期肺鳞癌和腺癌患者中TTF-1的表达与组织学分型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年龄、吸烟、TNM分期、组织学分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F-1表达阳性的总生存和TTF-1表达阴性的总生存(中位生存时间27.5月vs29.2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6)。结论TTF-1可用于肺鳞癌及肺腺癌的鉴别诊断;TTF-1表达可能与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酪蛋白激酶Ⅰα(casein kinase 1α,CK1α)在正常肺组织、肺腺癌组织、肺鳞癌组织和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4例肺癌组织CK1α蛋白的表达,12例远端正常肺组织做对照;RT-PCR法检测30例新鲜肺癌组织及配对远端正常肺组织CK1α mRNA的表达。结果 CK1α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质,且在远端正常肺组织、肺腺癌组织、肺鳞癌组织和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为100﹪(12/12)、85.7﹪(30/35)、68.3﹪(41/60)、11.1﹪(1/9),差异有显著性(P<0.001)。在高、中、低分化程度的肺腺癌和肺鳞癌组织中,CK1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0/10)、76.9﹪(50/65)和55﹪(11/20),差异有显著性(P<0.005)。CK1α在肺癌组织及配对远端正常肺组织的mRNA产物以拼接变异体CK1αS为主,且其在46.7﹪(14/30)的肺癌组织中低表达。结论 CK1α在部分肺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及肺癌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CK1α有望成为判断肺癌发生发展的候选标志物及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癌组织中p63蛋白及CK5/6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肺癌患者肺癌组织中p63及CK5/6蛋白质的表达,并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p63、CK5/6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45%,阴性表达率分别为44%、55%;男性p63、CK5/6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51.25%,显著高于女性的30%、15.00%;腺癌、鳞状细胞癌、腺鳞癌及小细胞肺癌其p63、CK5/6蛋白表达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且p63与CK5/6表达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肺癌患者的性别、病理类型均与p63及CK5/6的蛋白表达有关,这两种蛋白表达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揭示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蛋白在正常成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人胚胎肺泡上皮细胞、肺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特点及规律。方法 用组织微阵列技术构建包含20例正常成人肺组织、15例胚胎肺组织、100例肺癌原发灶及其相应的55例淋巴结转移灶的765点阵的石蜡组织芯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该芯片中TTF-1蛋白的表达。用Leica Q500MC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测试组织芯片上TTF-1蛋白的表达强度。结果 胚胎肺泡上皮细胞核TTF-1阳性单位(PU)值小于正常成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核TTF-1的PU值(P〈0.001);不同类型肺癌癌细胞核TTF-1的PU值均小于胚胎肺泡上皮细胞和正常成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核TTF-1的PU值(P〈0.001);肺腺癌和肺小细胞癌癌细胞核TTF-1的PU值均大于肺鳞癌和肺大细胞癌癌细胞核TTF-1的PU值(P〈0、001);肺鳞癌癌细胞核TTF-1的PU值大于肺大细胞癌癌细胞核TTF-1的PU值(P〈0.001)。肺的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灶中癌细胞核TTF-1的PU值均大于其癌原发灶癌细胞核TTF-1的PU值(P〈0.001,P〈0.001,P〈0.05);肺小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灶癌细胞核TTF-1的PU值与其原发灶癌细胞核TTF-1的PU值基本相同(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原发灶癌细胞核TTF-1的PU值大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原发灶癌细胞核TTF-1的PU值(P〈0.001);癌细胞胞核TTF-1的PU值与肺癌大体类型、分化程度和患者性别无关(P〉0.05);TNMⅡ-Ⅳ期癌细胞胞核TTF-1的PU值大于Ⅰ期(P〈0.001)。结论 TTF-1的表达量在正常成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胚胎肺泡上皮细胞和肺癌细胞核中的表达具有差异性并依次减少;肺癌细胞核TTF-1的表达具有癌组织类型差异性,腺癌和小细胞癌相对较高,鳞癌和大细胞癌极少;TTF-1胞核高表达的肺癌易发生转移,TTF-1胞核高表达的肺的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癌细胞为具有明显转移能力的肺癌细胞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多形性癌(pleomorphic carcinoma,PC)是非小细胞肺癌中相对少见的一种类型,其形态和细胞成分复杂多样,在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上存在一定难度。文中旨在探讨肺PC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复习33例肺P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化染色采用EnVision法,使用的一抗包括CKpan、CK7、CK5/6、34βE12、CK8/18、P63、TTF-1、napsin A、vimentin、desmin、SMA,对所有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 29例患者出现症状,其中咳嗽、咯血最为常见。21例患者有吸烟史(平均956支/年),其中19例为重度吸烟者。本组患者的肿瘤最常发生于肺右上叶和左上叶,瘤体直径1.2~15.0 cm(平均5.8 cm)。24例肺PC中含恶性上皮成分和多形性成分,即恶性梭形细胞和(或)巨细胞成分,9例仅含多形性成分,恶性上皮成分包括19例腺癌、3例鳞癌和2例混合性腺癌大细胞癌。33例肺PC的恶性上皮成分均表达Ckpan,不表达vimentin;多形性成分均表达vimentin,23例CKpan阳性表达,20例CK8/18阳性表达,CK7、TTF-1、P63、34βE12、naspin A、CK5/6均有不同程度阳性表达。8例患者清扫淋巴结中见转移,转移灶以恶性上皮样成分为主。25例获得随访,总生存期1~74个月,中位生存期6个月,1年生存率为44.4%,5年生存率为10%。结论肺PC多发于老年男性,肺上叶好发,可能与吸烟相关。大部分肺PC通过光镜即可诊断,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