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在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130例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经双侧子宫动脉各灌注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100~150 mg,庆大霉素8万u,再以明胶海绵栓塞,其中23例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以PVA颗粒栓塞,术后24~72 h时行清宫术.结果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操作成功率100%.清宫术时出血12~110 ml,平均28.5 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配合清宫术可明显降低子宫切除和丧失生育能力的风险,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清官术治疗胎盘植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23例胎盘植入患者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经双侧子宫动脉灌注MTX各100 mg,庆大霉素8万u,再以明胶海绵栓塞,术后3~10 d行清宫术.结果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手术成功率100%.清官术时出血45~190 ml,平均78.5 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配合清宫术可明显降低胎盘植入子宫切除和丧失生育能力的风险,是治疗胎盘植入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应用价值。方法 23例剖宫产后切口瘢痕妊娠病例,在DSA引导下经双侧子宫动脉按血供比例分配灌注甲氨蝶呤100mg进行灌注杀胚,再以明胶海绵栓塞,术后24~48h行清宫术。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术后24h复查血清β-HCG水平较术前平均下降87.77%,阴道出血停止,清宫术中出血10~200ml,平均40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子宫动脉灌注可明显提高胚囊局部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有效杀伤和消除胚胎组织,栓塞后阻断胚胎血供,达到降低子宫切除和丧失生育能力的风险,缩短住院时间,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宫颈搔刮术治疗宫颈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宫颈妊娠患者的资料,均行双侧子宫动脉灌注氨甲喋呤(MTX),并使用明胶海绵粉和颗粒栓塞子宫动脉,栓塞术后24h观察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与手术前的变化,第3天实施宫颈搔刮术.结果:15例患者双侧子宫动脉插管成功率100%.造影后经导管注入化疗药物及栓塞剂栓塞双侧子宫动脉,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24h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术后第3天行宫颈搔刮术胚胎组织易于剥离,出血量少在5~20ml之间.结论: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宫颈搔刮术治疗宫颈妊娠,可有效的杀死胚囊,减少药物用量,易于刮除胚胎组织,防止发生致命性大出血,缩短病程,保全了患者的生育能力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灌注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31例异位妊娠患者经双侧子宫动脉各灌注氨甲蝶呤(methotrexate,MTX)50mg,再以明胶海绵栓塞,术后1~7天行清宫术。结果 31例患者均灌注栓塞成功,清宫时平均出血34.3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子宫动脉灌注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值得推广的方法,可明显降低子宫切除和丧失生育能力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介入化疗栓塞术联合清宫术在治疗子宫切口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2年2月13例子宫切口妊娠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超声高度怀疑或明确诊断后行子宫动脉甲氨喋呤(MTX)+明胶海绵颗粒介入化疗栓塞术,术后4天行清宫术。结果:13例患者栓塞前DSA均表现为子宫动脉增粗,分支增多及团块样病变染色区,染色区以一侧子宫动脉供血为主,另一侧子宫动脉主要表现为弓状动脉增多、增粗。栓塞后DSA显示病变染色区消失,双侧子宫动脉远端主干闭塞;13例患者清宫术中出血量30~70ml,无1例不适,术后送检结果为坏死胎盘组织,1例患者清宫术后1天出现阴道出血,再次行介入栓塞术后成功止血。结论:介入化疗栓塞术联合清宫术治疗子宫切口妊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经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清官术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疗效.方法 64例剖官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停经43~84 d)行超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灌注化疗甲氨蝶呤(MTX)、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后联合清官术进行治疗.结果 64例患者均插管灌注及栓塞成功,62例术后24~48 h内均顺利清出妊娠组织,清官术中出血平均21.4 ml,2例行病灶切除+子宫下段修补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子官动脉灌注化疗、动脉栓塞联合清官术治疗刮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并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宫颈妊娠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化疗灌注加栓塞在治疗宫颈妊娠中的作用。方法对11例宫颈妊娠患者急诊行双侧子宫动脉选择性插管,灌注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后,再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双侧子宫动脉,1周内再在B超引导下行刮宫术或吸宫术。结果11例患者均成功施行了子宫动脉化疗灌注加栓塞术,1周内顺利行刮宫术或吸宫术,术中出血量少。结论子宫动脉化疗灌注加栓塞术为宫颈妊娠患者的保守治疗提供了安全保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经子宫动脉化疗灌注,动脉栓塞,刮宫术联合应用治疗宫颈妊娠的疗效。方法 9例宫颈妊娠患者中7例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并通过灌注甲氨蝶呤(MTX)、运用自制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后联合刮宫术进行治疗,另2例因发生大出血仅行子宫动脉栓塞和刮宫术,所有患者术后均观察β-HCG值变化。结果 9例患者中7例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均成功,2例大出血患者经栓塞后出血即停止,所有患者术后顺利行刮宫术,出血量仅为5mL-10mL,一周后β-HCG下降,均无与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子宫动脉药物灌注,动脉栓塞,刮宫术联合治疗宫颈妊娠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这项技术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在剖宫产瘢痕妊娠保守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风  杨文忠   《放射学实践》2009,24(12):1356-1359
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在剖宫产瘢痕妊娠保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1月-2009年3月临床确诊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38例,均合并程度不等阴道出血。其中28例出血相对较重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氨甲喋呤灌注化疗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术后第2-4天行人工流产(吸-刮宫术),10例轻症患者药物保守治疗4-7 d后行吸-刮宫术。结果28例行双侧子宫动脉MTX化疗灌注及栓塞术的患者阴道出血迅速停止,吸-刮宫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均少于100 ml。10例药物保守治疗患者中,5例吸刮宫术中大出血(其中1例子宫切除,4例行急诊子宫动脉栓塞止血),5例出血少于1000 ml,采用宫缩剂、宫内填塞及输血等措施,出血逐渐停止。结论: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结合吸-刮宫术能快速终止妊娠,有效预防大出血,保留患者子宫,可以作为治疗此类疾病的常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子宫动脉栓塞术预防和治疗子宫大出血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预防和治疗子宫大出血的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对12例人工流产大出血、胎盘植入性大出血和宫颈妊娠为主要表现的患者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2例患者全部栓塞成功,随访2~5个月无再次大出血,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预防和治疗子宫大出血是一种安全、微创和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可以保留患者的子宫和生育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真丝线段颗粒栓塞双侧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肌瘤(附300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柯要军  谭伟  姜陵  笪坚 《放射学实践》2001,16(3):159-162
目的:探讨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方法,方法:首次以真丝线段颗粒为栓塞剂,运用介入血管插管技术超选择栓塞双侧子宫动脉治疗300例子中肌瘤。(1)两次栓塞法:分次栓塞双侧子宫动脉。(2)一次栓塞法;一次穿刺同时栓塞双侧子宫动脉。结果:(1)子宫肌瘤血管造影表现:小肌瘤无阳性征象,大肌瘤血供非常丰富,部分肌瘤血供来自肌瘤侧子宫动脉,部分肌瘤双侧子宫动脉的参与供血,另外,发现10例患者一侧子宫动脉发育缺如,此种变异尚未见报道,(2)肌瘤较术前明显缩小,临床有效率98.4%。(3)贫血明显改善。(4)月经量减少,经期恢复正常。结论:真丝线段颗粒栓塞双侧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疗效好、创新小的新方法,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子宫肌瘤栓塞术:子宫动脉卵巢支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的供血特点和子宫动脉卵巢支造影表现。方法:164例子宫肌瘤,行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分析子宫肌瘤的供血特点和子宫动脉卵巢支的发现率以及血管造影表现。结果:所有病例的双侧子宫动脉均参与子宫肌瘤供血,79.9%的病例子宫动脉发出卵巢支,其中80.9%有双侧子宫动脉卵巢支。子宫动脉卵巢支与子宫肌瘤 血管共同起源于迂曲的子宫动脉子宫段,向外、上行供应卵巢。结论:子宫肌瘤由双侧子宫动脉供血,大多数子宫动脉发出卵巢支,子宫肌瘤栓塞术不能避免栓塞卵巢支。  相似文献   

14.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6,自引:7,他引:49  
目的 研究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Seldinger方法作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15例子宫肌瘤患者。经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选择性进入双侧子宫动脉,经导管注入真丝线段和明胶海绵,阻断肌瘤血供。结果 经血管造影发现,子宫肌瘤血供丰富,均由双侧子宫动脉供血,栓塞双侧子宫动脉后,子宫肌瘤血供可完全阻断,治疗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表明:月经量及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疼痛明显改善,肌瘤和子宫体积明显缩小。临床有效率达86.67%。结论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创伤小,临床效果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盆腔容积CT灌注成像的CTA图像对宫颈癌供血血管的显示价值。方法选取我院86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3例。A组行盆腔容积CT灌注扫描,获得髂外动脉的时间密度曲线(TDC),确定髂外动脉达峰时间(TTP),以TTP时相原始图像重建三维CTA图像。B组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获得血管图像。以DSA图像为金标准,分析低剂量容积CT灌注成像的CTA对宫颈癌供血血管的显示效果。采用Kappa检验,评估两名影像医师分析双侧子宫动脉主干的起源及连续性显示的一致性,同时将卡方检验用于评估两者判定子宫动脉下行分支显示率的差异。结果两名医师对A、B组图像的评分一致性良好(A组Kappa=0.899,P<0.001,B组Kappa=0.782,P<0.001);A、B两组对双侧子宫动脉主干血管的显示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甲医师χ^2=0.213,P>0.05;乙医师χ^2=0.343,P>0.05);甲医师对A组B组子宫动脉下行支的显影率分别为97.7%(42/43)和100%(43/43),乙医师对A组B组子宫动脉下行支的显影率分别为95.3%(41/43)和97.7%(42/43)。两名医师对A、B组子宫动脉下行支显影率的评价一致性良好,(A组Kappa=0.656,P<0.001;B组Kappa=0.306,P<0.001);两名医师判定的CTA图像及DSA图像对子宫动脉下行支显影率无统计学差异(甲医师χ^2=1.01,P>0.05;乙医师χ^2=0.345,P>0.05)。结论以DSA图像为标准,基于容积CT灌注成像的CTA可良好地显示宫颈癌供血血管,对双侧子宫动脉主干的起源及连续性和对子宫动脉下行支的显示具有很好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方法动脉栓塞治疗86例子宫肌瘤患者.经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选择性插入双侧子宫动脉,经导管注入PVA和平阳霉素,阻断肌瘤血供.动脉栓塞6个月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同时还分析了该方法的并发症和失败原因.结果经血管造影发现,子宫肌瘤血供丰富,均由双侧子宫动脉供血,栓塞双侧子宫动脉后,子宫肌瘤血供可完全阻断,治疗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表明月经量及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疼痛明显改善,肌瘤和子宫明显缩小.临床有效率91%.结论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创伤小,临床治疗效果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An abnormally invasive placenta is an increasing and potentially life-threatening pregnancy complication. The case presented herein is a heterotopic dichorial pregnancy with implantation of 1 placenta within the isthmocervical area, which caused vaginal bleeding during the 20th week of pregnancy, requiring a blood transfusion. To stop the bleeding, a bilateral embolization of the cervical branches of the uterine arteries was performed. The embolization was well tolerated and resulted in the abrupt and lasting cessation of bleeding for more than 10 weeks, resulting in the live birth of 1 child.  相似文献   

18.
We present the case of a 50-year-old female who underwent bilateral ovarian artery embolization for uterine fibroids in the setting of hypoplastic uterine arteries. Ovarian artery embolization is usually conducted during 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for fibroids to increase the procedure success when ovarian feeders are seen. The bilateral ovarian artery embolization is rarely performed due to fears of amenorrhea and early menopause from decreased blood supply to both ovaries. According to our knowledge, this the first case report describing primary bilateral ovarian artery embolization in the setting of a rare anatomic variant- hypoplastic uterine arteries. The patient had complete resolution of symptoms from her uterine fibroids after treatment with bilateral ovarian artery embolization with no ovarian failure findings on the follow-u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