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健康信念综合提醒系统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6个月健康知识、信念、行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临床结局的效果。方法 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方便抽样广州市3家综合医院高血压并发缺血性脑卒中出院患者174例,分为对照组(n = 87)和干预组(n = 87)。对照组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综合提醒系统”进行健康教育和延续护理。出院6个月后,采用脑卒中健康知识问卷(SKQ)、脑卒中患者健康信念简表(SF-HBMS-SP)和脑卒中健康行为量表(HBS-SP)进行调查,并记录临床结局(急诊就诊、再住院、复发和死亡)。结果 对照组75例、干预组76例完成调查。干预组SKQ (U = 903.000)、SF-HBMS-SP (t = -9.099)和HBS-SP (t = -7.786)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01)。干预组门诊复诊率(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 ( P <0.001);两组急诊就诊数和再住院数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死亡和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 结论 健康信念综合提醒系统能提高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健康知识、信念、行为和门诊复诊率,但尚未对临床结局产生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内镜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86例EGVB进行内镜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各43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常规护理、出院时健康指导及出院后随访, 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内再出血率, 并于入院当天、出院前1 d、出院6个月时, 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的健康行为水平和生存质量。结果出院6个月内, 干预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HPLPⅡ、SF-36评分随时间的变化而升高, 且出院前1 d和出院6个月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可降低EGVB内镜治疗患者的再出血率, 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水平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的健康教育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7月于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体检报告提示有骨质疏松症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5例)和观察组(n=53)。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基于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的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2组自我效能、健康素养、自我管理行为及骨密度值。结果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自我效能、健康素养、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6.124,P<0.001;t=7.452,P<0.001;t=5.666,P<0.001),腰椎骨密度值高于对照组(t=2.014,P=0.047),2组股骨颈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1,P=0.273)。结论 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基于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和健康素养,改善其自我管理行为,进而对腰椎的骨密度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5E理念的康复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40例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2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40例接受5E理念康复护理干预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作为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并发症。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Harris、SF-36评分均较干预前上升,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5E理念的康复护理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可改善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干预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将78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出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出院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协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出院3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Harris评分、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出院后关节功能,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康信念教育模式对主动脉夹层术后病人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92例主动脉夹层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健康信念教育模式指导病人术后健康行为。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 Ⅱ)对病人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前 HPLP 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 HPLP Ⅱ评分总分及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运动锻炼、人际间关系、压力管理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信念教育模式能提高主动脉夹层术后病人的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促进模式(HPM)随访教育方案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9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5例,观察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HPM随访教育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随访教育,观察期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健康生活方式(HPLP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FIM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干预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各因子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出院后第1,3,6个月的Harris评分及FIM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HPM随访教育方案能有效提高全髋关节术后患者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社区脑卒中患者实施健康管理模式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60例出院的脑卒中患者,按抛硬币分组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自我管理模式,研究组则由医院医护人员给予健康管理干预。观察时间为6个月。干预前后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FD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标准,以及健康问卷(SF-36)等工具对两组管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HPLPⅡ、NFDS、ADL以及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HPLPII、NFDS、ADL以及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管理模式能够提高社区脑卒中患者健康管理水平,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同质医疗健康教育模式对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疾病知识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术后肠造口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36)及对照组(n=36),对照组术后给予直肠癌术后肠造口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同质医疗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实施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疾病知识、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疾病知识评分、自护能力总评分及生活质量总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01),观察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 =6.400,P=0.011)。结论 同质医疗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疾病知识及自护能力,降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居家护理干预方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0例THA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前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出院前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THA居家护理方案进行干预。结果:干预组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时的Harris髋关节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评分也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居家护理干预方案能够提高THA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早期负重在适宜人群中的康复疗效。方法 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本院骨科Evans-Jensen Ⅱ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且骨折复位符合股内侧皮质阳性支撑(PMCS)的患者4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 n= 22)和试验组(n = 23)。对照组于术后6周行耐受性负重,试验组于术后48 h内行耐受性负重,均由每次10 min、每天3次逐渐递增至每次20 min、每天5次,直到骨折临床愈合。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并发症,术后6周、3个月、6个月比较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 试验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 =3.716, P < 0.01);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 t = 1.540,P > 0.05);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t =6.248, P < 0.001)。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 χ2 = 2.198, P > 0.05)。术后6周、3个月和6个月,两组VAS均无显著性差异( t < 1.330, P > 0.05)。试验组术后6周Harris髋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t = -5.115, P < 0.001),两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无显著性差异(| t| < 1.799, P > 0.05)。 结论 Ⅱ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且骨折复位符合PMCS的患者于术后48 h内行耐受性负重可减少住院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和早期髋关节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髋周肌群力量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的疗效,并采用表面肌电(sEMG)进行评价。方法 从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青岛市市立医院FAI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30)和观察组(n = 3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包括踝关节松动训练、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观察组加用髋周肌群力量训练。治疗前、治疗6周后采用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问卷(CAIT)、星形偏移平衡测试(SEBT)进行评定,采用sEMG测量积分肌电值(iEMG)。臀中肌、臀大肌的iEMG分别与CAIT和SEBT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试验过程无脱落。治疗前,两组的CAIT评分、SEBT 8个方向距离和iEMG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治疗6周后,两组CAIT评分、SEBT 8个方向距离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t > 3.657, P < 0.001);观察组的臀中肌和臀大肌iEMG显著增加(t > 22.038, P < 0.001),对照组无显著变化(t < 1.916, P > 0.05);观察组CAIT评分、SEBT 8个方向距离及臀中肌、臀大肌iEMG均优于对照组(t > 2.125, P < 0.05)。观察组臀中肌、臀大肌iEMG均与CAIT、SEBT呈中高度相关(r = 0.712~0.866, P < 0.05)。结论 髋周肌群力量训练可以进一步改善FAI患者踝关节功能。臀中肌、臀大肌的iEMG可以评价力量训练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恒温毯保温在重型脑外伤(sTBI)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血管内低温治疗的sTBI患者112例,根据是否采用36.5 ℃恒温保温毯进行体表保温,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 = 58)和观察组(n = 54)。采用床边寒战评估量表(BSAS)评估患者寒战发生率和级别,记录两组低温治疗中抗寒战药物用量、凝血功能、颅内压,以及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后扩展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E)评分和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寒战发生率和寒战严重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 = 16.212, P < 0.01);观察组抗寒战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 ( t > 1.269, P < 0.05)。观察组低温治疗6 h时,高凝状态开始改善,12 h时趋于稳定;对照组低温治疗12 h时,高凝状态开始改善,24 h时趋于稳定。观察组低温治疗6 h后,颅内压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后,GOSE评分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 t > 1.168, P < 0.05)。 结论 采用恒温毯保温可有效降低sTBI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时寒战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改善高凝血症,降低颅内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体操类康复体育活动对幼儿感觉统合失调(SID)的干预效果。方法 2018年3月至6月,在成都优贝乐国际儿童教育中心(郫都校区)选取3~6岁SID幼儿2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14)和实验组(n = 13)。实验组进行体操类康复体育活动,每次60 min,每周3次,共16周。对照组不进行体操类康复体育活动。实验前后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中的前庭功能失调、触觉防御、本体感觉失调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SID改善效果好于对照组(χ2 > 6.639 , P <0.05),且出现多名轻度失调幼儿恢复到正常水平,重度失调恢复到轻度水平。对照组干预前后前庭功能失调、触觉防御、本体感觉失调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实验组干预后各项评分均明显提高(| t| > 7.015, P < 0.01),且明显高于对照组( t > 2.193, P < 0.01)。 结论 体操类康复体育活动能有效改善幼儿前庭功能失调、触觉防御和本体感觉失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BTE系统对不同病程颈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上肢肌力强化训练的有效性。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创伤性完全性C6-7脊髓损伤住院患者60例按病程分为亚急性期组(术后1~2个月,n=15)和恢复期组(术后3~6个月,n=15),术后6个月以上者分为稳定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行常规综合康复,其余三组每天采用BTE系统行上肢肌力强化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上肢运动评分(UEMS)和功能独立性测量(FIM)进行评定,并测量双侧伸肘肌群等长峰值力矩(IPT)和等张极限肌耐力(IEE)。结果治疗后,每组各项评分均明显提高(t>3.500,P<0.01);各组间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F>9.257,P<0.001),其中亚急性期组UEMS、IPT最高,恢复期组IEE、FIM最高,稳定期组较差。结论采用BTE系统对颈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上肢肌力强化训练疗效明显,亚急性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爆发力恢复更快,恢复期患者耐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步更快;稳定期患者各项功能也有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微信平台对妇科腔镜手术后患者出院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期间接受妇科腔镜手术的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和微信组,各42例。出院后,两组均进行相同内容的健康教育,包括伤口护理、院后康复训练指导等,对照组发放纸质材料,常规电话随访;微信组通过微信发放材料及随访,与患者沟通时可上传文本、语音、视频等资料。每周2次,至术后3~4周,最后一次为门诊面对面方式。出院当日和随访结束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情感量表-2进行调查,并进行满意度调查。 结果 对照组失访7例。微信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χ 2 > 4.614, P < 0.05)。末次随访时,微信组SAS、SDS和情感量表-2评分均显著改善(| t| > 16.255, P < 0.001),且显著优于对照组(| t| > 10.293, P < 0.001);对照组在干预前后各量表评分变化不明显(| t| < 1.950, P > 0.05)。 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随访对妇科腔镜术后患者的心理康复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太极拳在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将200例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n = 100)和试验组(n = 100),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太极拳运动。比较两组治疗24周后心功能分级、血浆脑钠肽(BNP)、醛固酮(ALD)水平,6分钟步行距离(6MWD),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以及再入院率和死亡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心功能变化有效者多于对照组(χ 2 = 5.143, P < 0.05),无效者少于对照组( χ 2 =5.924, P < 0.05);两组血浆BNP和ALD、6MWD、LVEF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改善(| t| > 9.883, P < 0.001),试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t| > 4.023, P < 0.001)。试验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 结论 太极拳能够提高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结合推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本院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试验组(n=36),分别采用颈椎牵引和SET结合推拿进行治疗,共4周。治疗前后检测正中神经和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峰潜伏期、上肢电流感觉阈值(CPT),观察治疗显效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显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的58.33%(Z=2.093,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显著加快(t>12.059,P<0.001),试验组明显快于对照组(t>3.266,P<0.01);两组的臂丛电位(N9)和颈髓电位(N13)的SEP峰潜伏期显著缩短(t>7.061,P<0.001),试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t>8.033,P<0.001);两组CPT分级均显著降低(t>8.895,P<0.001),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t=8.913,P<0.001)。结论SET结合推拿治疗可促进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神经传导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体表感觉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 2021年1月至11月,北京康复医院ACLR后住院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8例。对照组每天常规康复训练45 min,试验组每天常规康复训练30 min、体表感觉训练15 min,共8周。干预前后检测患者足偏角和患侧足底七区冲量百分比。 结果 干预后,两组健、患侧足偏角均显著减少(t > 4.615, P < 0.001),试验组患侧足偏角更小(t = 2.263, P < 0.05)。干预后,两组足跟内侧区和足跟外侧区冲量百分比显著增加(t > 4.221, P < 0.001),试验组更高(t > 3.651, P < 0.01);两组中足区、前足中部区和前足外部区冲量百分比明显减少(t > 3.174, P < 0.01),试验组前足中部区和前足外部区冲量百分比更少(t > 2.366, P < 0.05);试验组前足内侧区和足趾区冲量百分比明显减少(t > 3.508, P < 0.01),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 < 1.608, P > 0.05)。 结论 体表感觉训练可进一步改善ACLR后患者步行中的足偏角和患侧冲量分布,优化足底各区域负荷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