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像组学技术能够对多源数据进行高通量挖掘和综合分析,非常适合辅助医生进行前列腺癌的个体化诊疗,提高患者的疗效和生存率。本文从影像组学的迭代发展及其辅助前列腺癌的影像诊断、融合活检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说明其在前列腺癌诊治中的应用现状。以期推动包括机器学习及人工智能等影像组学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治中深入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河南医学研究》2008,17(4):329-329
1高危患者1.1新辅助内分泌治疗魁北克(Quebec)的一项随机分组研究比较了高危前列腺癌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0、3、10个月后再放疗的疗效,以治疗结束后第12个月和24个月的两次前列腺活检阳性率作为评判标准。结果内分泌治疗10个月后再放疗组的活检阳性率最低(分别为4%和5%),其他两组分别为62%和65%及30%和28%。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内分泌治疗为主辅以放疗的综合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内分泌治疗(双侧睾丸切除术及术后口服康士得)为主,辅以前列腺局部放疗的综合治疗29例中晚期前列腺癌,随访症状改善情况、血PSA值及生存时间。结果:下尿路梗阻症状改善率92%(23/25)和转移性骨痛症状改善率86.7%(13/15),血PSA下降率92.3%(24/26)。结论:内分泌治疗为主,辅以前列腺局部放疗的综合治疗是中晚期前列腺癌治疗的主要治疗方法,可明显改善症状,控制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邵红亮  马君  牟一平 《浙江医学》2019,41(22):2424-2426
目的探索以微创为核心的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team,MDT)新模式在胰腺恶性肿瘤诊疗过程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8年3月5日对1例70岁女性胰腺癌伴肝转移的患者,经MDT讨论行转化治疗后成功施行了腹腔镜根治性顺行性模块化胰脾切除术。总结分析以微创为核心的MDT新模式在该例患者中的应用情况。结果本例患者通过3次MDT讨论,8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精准地把握了病情变化。通过化疗,患者肿瘤标志物较入院时明显下降,肝脏转移灶消失,胰尾病灶本身缩小,淋巴结入院时明显减少,最终达到根治性切除目的。术后病理检查未见肿瘤残留。结论MDT新模式在以微创为核心的胰腺恶性肿瘤诊疗中的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8分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8年12月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定期门诊随访。入选标准:前列腺根治术后Gleason评分≥8分,术前未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随访资料完整。应用Kaplan-Meier 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估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29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平均随访时间为(51.7±25.8)个月,16例(55.2%)患者生化复发,5年无生化复发率为40.2%。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95.8%,5年总生存率为84.8%。单因素分析显示,辅助治疗组5年无生化复发率为75.2%,显著高于未行辅助治疗组的0(χ2=11.514,P=0.001);辅助内分泌治疗联合放疗组5年无生化复发率为100.0%,显著高于辅助内分泌治疗组(60.0%)及未行辅助治疗组(0,χ2=12.369,P=0.002)。将年龄、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病理Gleason评分、病理分期、切缘及辅助治疗类型纳入多因素分析模型,结果显示辅助治疗类型是高级别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无生化复发...  相似文献   

6.
多学科诊疗(MDT)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效率,也是世界各国处理不同肿瘤的最有效的一种模式。由于肿瘤的高度复杂性和异质性,诊断需要内科、外科、病理、核医学等多学科间的合作,治疗涉及手术、放疗、化疗等多种方式。需要MDT讨论整合多学科资源,制定治疗计划,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病理医生作为MDT成员,参与MDT例会,有助于解决临床诊疗中碰到的难题,优化病理科工作、提高病理诊断水平。在MDT临床实践中,病理诊断不仅提供更精准的诊断,也有助于临床医师制定更好的诊疗方案,更重要的是促进肿瘤等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同时在MDT讨论中也有利于病理诊断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癌是一个普遍且复杂的全球健康问题, 近年来前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显著持续升高。早期前列腺特异抗原筛查等现代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大大改善了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 但是众多前列腺癌研究结果的相互矛盾、基因分型的争论以及临床试验的困难等问题的存在, 使前列腺癌的治疗形势依然严峻。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赵善超教授带领团队开展的"中国人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特点及精准防治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针对中国人前列腺癌发生发展和内分泌治疗抵抗相关靶分子和信号通路进行了一系列基础和临床研究, 取得了多项具有创新性的成果, 为前列腺癌的临床早期诊断、系统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该项目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1999年我院采用睾丸切除术、内分泌治疗、化疗、同位素 治疗和放疗等综合治疗的60例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资料。结果随访3~72个月,所有病人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明显下 降,尿路梗阻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骨病缓解;15例病人于术后6~18个月出现复发,经内分泌治疗和化疗后,症状缓解。 结论 积极的综合治疗能缓解中晚期前列腺癌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提高垂体癌诊疗水平的策略和方法。方法分析1例垂体癌患者的临床、影像、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并结合文献,综合阐述垂体癌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病理诊断。结果本例患者具有典型的垂体肿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通过术后病理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完成诊断,经术后放疗4个月仍发生全身多处转移,术后6个月死亡。结论垂体癌可依照肿瘤的病理生物学行为来确诊,早期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采取综合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及针对内分泌紊乱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外前列腺癌发病率都在逐年上升,晚期前列腺癌首选内分泌治疗,然而经过一定中位期(一般18 ~24个月)后,原来对内分泌敏感的前列腺癌转变为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HRPC),现就对HRPC的内分泌药物治疗、化疗、放疗及其他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癌与精准医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精准医疗的理念遇到后人类基因组计划时代,前列腺癌的临床诊疗迎来了"再解读"和"新导向的绝佳机遇。前列腺癌作为男性肿瘤的头号杀手,其按传统理念治疗的效果提升或遇瓶颈、或待突破,而按精准医疗理念治疗初现成效。通过精准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临床再分型,对前列腺癌经典的雄激素剥夺治疗(ADT)、化学治疗乃至放射治疗策略具有潜在的优化价值;当前列腺癌的传统治疗渐失效果时,前列腺癌分子分型图谱的描绘和靶向治疗的开发有望成为新的突破点;与此同时,精准医疗的探索还促使免疫环境改造、肿瘤新抗原预测以及类器官培养等新型治疗理念进入前列腺癌的研究领域。精准医学正在"加速"走进人们视野,未来在前列腺癌诊疗中或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现阶段肿瘤精准医疗的投入与获益比仍远低于大众的心理预期。同时,与诸多新兴理念一样,精准医疗背后潜在的巨大市场不可避免滋生了过热的商业宣传,在这种现状下,科研工作者与临床医患双方充分沟通、合作,以及政府卫生管理部门对行业的规范和引导,是保证精准医疗造福人类健康正确前行方向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正>前列腺癌是全球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增长迅速[1]。在我国,约20%~35%的初诊患者处于高危局部进展期,即便接受根治性治疗后仍易出现肿瘤复发,尤其对于极高危局部进展性前列腺癌,术后3年内生化复发率可达到50%[2]。因此,根治性治疗联合新辅助治疗或辅助治疗成为改善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探索方向。前列腺癌的辅助治疗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补充,主要包括术区放疗和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分析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接受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的高危前列腺癌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经PSA检测、MRI检查及活检病理确诊为高危前列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联合腹腔镜下前列腺根治术患者36例为观察组,单纯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3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围手术期并发症、无生化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 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初诊PSA值、Gleason评分、前列腺体积及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内分泌治疗后前列腺体积平均值由81.50降至48.03 mL;观察组术后病理降期率达86.11%。观察组切缘阳性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33)。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生化复发及5年总生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可以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分期,但未能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和无生化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郭勇教授从事中西医肿瘤临床工作近40年,首创肿瘤治疗的四阶段理论,即围手术期、辅助期、随访期及姑息治疗期[1]。辅助期是指肿瘤患者在西医局部手术治疗后,为防止肿瘤复发转移而进行,包括化疗、放疗、靶向、内分泌等治疗期间。前列腺癌严重威胁男性健康,发病率居全球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2]。许多患者在术后接受辅助治疗,仍不可避免地会复发转移。郭教授指出,在辅助期配合使用中药治疗,一方面可增加患者对辅助治疗的敏感性,另一方面可减轻辅助治疗造成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结合个体化治疗高危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  94例高危前列腺癌中70例用3个月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时行直肠膀胱隔(Denonvillier)筋膜前脂肪垫、前列腺、双侧神经血管束整块切除,对淋巴管造影提示可疑淋巴结转移49例给予扩大淋巴清扫,其余患者按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Walsh)方法行耻骨后前列腺癌切除。术后对≥pT3a、Gleason分级≥8、淋巴结转移和切缘阳性者给予6个月辅助内分泌治疗或局部外放疗。比较高危与中低危前列腺癌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关并发症和3及5年生存情况。结果  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治疗高危与中低危前列腺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关并发症、3年、5年总生生存率及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结合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或局部外放疗的个体化处理,有望使部分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达到与中低危前列腺癌相似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1999年我院采用睾丸切除术、内分泌治疗、化疗、同位素治疗和放疗等综合治疗的60例中晓期前列腺癌患者资料。结果:随访3-72个月,所有病人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明显下降,尿路梗阻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骨痛缓解;15例病人于术后6-18个月出现复发,经内分泌治疗和化疗后,症状缓解。结论:积极的综合治疗能缓解中晚期前列腺癌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治疗及愈后。方法:1996~2006年前列腺癌患者56例,运用直肠指诊,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诊断,行姑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根治术治疗及术后内分泌治疗和放疗43例,行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及术后内分泌和放疗5例。结果:用指诊及配合PSA方法符合率分别为65%和75%;术后1年生存46例,3年生存36例,5年生存9例。结论:直肠指诊及PSA测定可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率,并且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病人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辅助联合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可以从三维的形态解剖和细胞功能水平进行术前规划和术中侦测,从而导航 肝癌解剖性、功能性、根治性的肝切除术,临床应用证明其有重要的诊疗价值,此项技术现已在全国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为 规范计算机辅助联合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在肝脏肿瘤精准诊疗中的应用,本指南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三维 可视化技术应用流程;(2)ICG分子荧光成像的机制及应用流程;(3)三维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的临床应用;(4)ICG分子荧光 影像技术的临床应用。ICG分子荧光成像技术能从分子、细胞水平层面实现肿瘤边界界定、肝段和肝叶切除切线的确定;微小 病灶或转移灶的侦测;术中根据肝脏肿瘤的荧光信号特点,结合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可初步判定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分化 程度;肝切除后对肝断面进行残留肿瘤病灶和胆漏的检测。计算机辅助联合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在肝脏肿瘤诊断和手术导 航中的应用,为肝脏肿瘤的外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数字智能化外科诊疗技术,该项技术亦将不断改进和完善,为肝脏肿瘤的 精准诊疗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内分泌治疗在前列腺癌治疗领域中应用超过40年,目前美国每年接受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多达60万例[1]。起初内分泌治疗作为缓解转移症状的辅助治疗,随着一系列内分泌治疗配合放射治疗应用于中高风险前列腺癌的随机对照研究获得肯定结果,使得内分泌治疗的应用更加广泛[2]。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初虽可获得良好效果,但其中的大部分患者都在不久后复  相似文献   

20.
牟一平  夏涛 《浙江医学》2021,43(16):1707-1709,1715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是当今“癌中之王”。外科治愈性切除是胰腺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先决条件。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兴起,外科已经进入微创时代;胰腺癌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也有长足进展,并从术后辅助治疗走向术前新辅助治疗,多学科合作(MDT)成为肿瘤治疗新模式。本文介绍胰腺癌术前新辅助治疗、微创手术及以微创为核心的MDT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