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旋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伸直桡偏旋转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50例伸直桡偏旋转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予内旋提按手法整复及小夹板固定;对照组按传统手法复位,6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优19例,良4例,一般3例,差1例;对照组优9例,良6例,一般5例,差3例;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旋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治疗儿童伸直桡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2例行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术治疗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进行随访.结果:162例患儿均1次手法复位成功,整复后X线片示骨折均达到或近解剖复位,经1年以上随访,骨化性肌炎及肘内翻发生.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均获治愈.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是传统的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取材方便,疗效可靠的优点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小夹板钢丝托板固定治疗儿童新鲜孟氏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钢丝托板固定治疗儿童新鲜孟氏骨折患者63例,男37例、女26例。年龄3~13岁,中位数7岁。左侧22例,右侧41例。按Bado分型,Ⅰ型(伸直型)31例、Ⅱ型(屈曲型)18例、Ⅲ型(内收型)13例、Ⅳ型(特殊型)1例。合并神经损伤1例。病程0.5~11 h,中位数4 h。治疗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1例BadoⅠ型、17例BadoⅡ型、13例BadoⅢ型骨折均1次整复成功,其余1例BadoⅡ型和1例BadoⅣ型骨折2次整复成功。骨折均获得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数9个月。骨折均愈合。2例出现骨折再移位,经再次复位,调整小夹板、钢丝托外固定后,未再出现移位;其余患者均未出现骨折再移位、畸形愈合等并发症。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47例、良15例、可1例。结论: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钢丝托板固定治疗儿童新鲜孟氏骨折,骨折愈合率高,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王贵  原瑞恒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8):1348-1348
目的 观察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孟氏骨折合并骨间背侧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拔伸牵引、手法整复、石膏固定的方法治疗儿童盂氏骨折合并骨间背侧神经损伤30例,按Bado分型,Ⅰ型7例、Ⅱ型4例、Ⅲ型19例.结果 患者随访时间9个月至3年,平均2.1年,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周,骨间背侧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平均8周.功能评定优26例,良4例.结论 儿童孟氏骨折合并骨间背侧神经损伤的治疗首选手法复位,町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牛素玲  李伟 《中医正骨》1999,11(4):36-36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肘部骨折,多数新鲜骨折可通过闭合手法整复配合外固定,即可获得满意疗效。少数严重移位的不稳定性骨折,常因手法复位困难或不易固定而导致后期功能活动障碍,或肘内翻畸形发生。自1993年以来,我院共收治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38例,对其...  相似文献   

6.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肘部骨折,多数新鲜骨折通过手法整复配合外固定获得满意疗效,少数严重移位的不稳定骨折或手法复位效果欠佳者则需手术治疗。自2007年3月以来,共收治此类患儿38例,均行手法复位经皮微创平行克氏针固定,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桡骨远端骨骺损伤是临床上儿童最常见的损伤之一,我们1995~1999年共收治6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65例均为住院病例,男43例,女22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12岁,平均7.5岁。受伤时间最短2h,最长25天。左侧29例,右侧33例,双侧3例。致伤原因:平地滑倒24例,高处跌落20例,骑车伤15例,溜冰伤4例,机器伤2例。新鲜闭合性损伤54例,新鲜开放性损伤4例,陈旧性损伤7例。65例根据《骨与关节损伤》[1]中儿童桡骨远端骨骺损伤的诊断标准诊断,其中伸直型损伤56例,屈曲型损伤9例。骨骺损伤按Salter-Harris[2]分型:Ⅰ型8例,Ⅱ型53例,Ⅲ型3例,Ⅳ型1例,Ⅴ型0例。合并同侧肱骨髁上骨折3例,同侧锁骨骨折1例。陈旧性损伤病例中,在院外已行复位固定,来院时合并有前臂缺血性肌挛缩1例。 2治疗方法 2.1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无明显移位者,不需复位,直接用4块小夹板固定,此法治疗12例。有移位者根据骨骺损伤的类型采用相应的整复方法,我们对伸直型损伤采用牵抖复位法[3]整复,屈曲型损伤采用提按复位法[3]整复,复位成功后再用小夹板固定。采用此两种复位小夹板固定法共治疗42例,1例复位失败后改手术治疗。固定时间2~4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杉树皮夹板外固定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性。方法:采用手法整复杉树皮夹板外固定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46例,按 AO 分型,A 型48例,B 型65例,C 型33例。经手法整复杉树皮夹板外固定;中药内服依据早、中、晚三期辨证,分别治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和营生新接骨续筋、补养气血补益肝肾。于复位后第1、2、4、6、8、12周摄腕关节正侧位 X 线片,观察骨折再移位及愈合情况。于复位后3个月和1年时行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病例均在6-8周内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按 Dinest 腕关节功能评估标准,其优良率3个月为94.5%,1年为95.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整复杉树皮夹板外固定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方便、廉价且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儿童尺桡骨远端背侧移位型骨折单纯行牵引手法整复,骨折断端复位困难,且复位后骨折端不稳定,容易移位,部分患者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2006年10月至2009年4月,笔者应用折顶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背侧移位型骨折2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6年6月采用手法复位杉树皮夹板加石膏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26例,疗效满意。结论:手法复位杉树皮夹板加石膏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下段双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再移位的处理。方法:选取自2012年9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36例尺桡骨下段双骨折患儿,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记录骨折的愈合时间、功能、复位后再移位的发生率以及再移位的处理。结果:骨折解剖复位28例,对位达2/3者8例,36例获2~4个月随访,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3~5周,平均4周。其中10例患者出现复位的部分丢失,其中1例予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及石膏外固定。另外9例继续观察,最终功能均满意。结论: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下段双骨折,愈合时间较快,只要给予良好的整复和及时仔细的调整固定,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江惠照 《新中医》2004,36(3):31-32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尺骨鹰嘴牵引加手法复位、手术钢针交叉内固定等方法治疗儿童移位性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37例患者依据肱骨髁上骨折的损伤程度,选择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86例,尺骨鹰嘴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17例,手术钢针交叉内固定34例。结果:优92例,良28例,可12例,差5例。优良率为87.59%。结论:选择性运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尺骨鹰嘴牵引加手法复位、手术钢针交叉内固定等方法治疗儿童移位性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冯兴华 《新中医》2006,38(12):32-33
目的:观察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5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分别采用手法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优66例(手法治疗53例,手术治疗13例),良18例(手法治疗11例,手术治疗7例),可7例(手法治疗3例,手术治疗4例),差4例(手法治疗1例,手术治疗3例),优良率为88.4%,总有效率为95.8%。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首选手法治疗,具有复位准确,固定可靠,创伤小,骨折愈合好,功能恢复快的优点;对手法整复不满意或对位较差的陈旧性骨折,可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14.
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后期配合中药薰洗、推拿,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24例。结果:取得了骨折解剖或近解剖对位20例,功能恢复较好的满意效果,治愈率达83%。结论:说明正确的手法复位和有效的固定,后期配合中药熏洗、推拿、功能练习,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后经皮闭合穿针治疗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本病患者按完全随机表法分为手法整复后经皮穿针组(治疗组)和小夹板固定组(对照组),分别接受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结果:闭合穿针组术后疗效明显优于小夹板组(P0.01)。结论: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术在临床疗效上优于传统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旋前位折顶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下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27例新鲜、闭合性、无血管及神经损伤的尺桡骨下端骨折的患儿,均采用旋前位折顶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结果:127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8个月,平均为6个月;骨折均在4~6周愈合,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依据Anderson前臂骨折疗效评价标准评价临床效果:优79例,良44例,可4例,优良率为96.9%。结论:旋前位折顶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下端骨折,提高了复位成功率及骨折端稳定性,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显著,无并发症等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运用旋后位手法整复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患者运用旋后位手法整复治疗,根据改Mcbrlde评分标准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结果:术后X线检查达到解剖复位68例,功能复位8例;经5月。3年的随访,全部患者腕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或基本恢复,优良率达96.1%,均未见腕管综合征等后遗症。结论:运用旋后位手法整复治疗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较前臂旋前位时反方向的整复操作更容易掌握整复力度、角度等,因此该整复方法比较符合生物力学的规律,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其收治的128例儿童桡尺骨干下1/5骨折进行回顾性研究,资料研究表明手法整复114例新鲜骨折中达到解剖或接近解剖复位者82例,对位3/4者18例,对位2/3者14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3-5年,平均4周;此外,作者就该骨折的解剖机制,诊断及整复手法逐一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林赤  周俊德 《新中医》2004,36(4):49-50
目的:观察小针刀合手法复位治疗Colles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Colles骨折畸形愈合患者以小针刀闭合穿孔行扇形凿骨,折骨后重新整复、固定,外敷驳骨黄水纱块,并按骨折3期辨治。结果:治愈23例,好转8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为96.9%。结论:小针刀合手法治疗Colles骨折畸形愈合方法简单,创伤小,感染机会少,疗效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配合外展过头位固定治疗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41例,手法复位后上臂四夹板超肘关节固定治疗,并维持外展过头位固定,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优30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为90.24%。结论: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配合外展过头位固定治疗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