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仿膜透析器在无肝素透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伴有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理想的抗凝方法。方法 在应用血仿膜透析器行无肝素透析前后常规采血测定凝血常规三项常数,按成对资料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透析器及透析管路凝血程度,判断透析器、透析管路有否凝血征象,比较透析前后各项指标。结果 无肝素透析前后血液凝血常规指标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透析过程中除1例次因血路建立困难,致透析器凝血,静脉压升高需更换透析器重建血路外,余能顺利完成透析,成功率达98%。结论 血仿膜透析器行无肝素透析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全身凝血机制无影响,此方法简单、安全、有效,为抢救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伴有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行血液透析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在高危出血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7例高危出血的患者,通过自身交叉对照,按不同顺序,选用聚砜膜、血仿膜2种透析器,行小剂量肝素透析共138例次.观察透析器凝血情况、尿素氮清除下降率、透析过程中患者的出血情况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两种透析膜材料应用小剂量肝素抗凝:透析器凝血情况、尿素氮清除下降率无显著差异;透析过程中患者临床出血征象均未加重,26例患者抢救成功.结论应用小剂量肝素抗凝对于高危出血的血透患者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张美玲 《现代护理》2004,10(10):954-955
目的 探讨小剂量肝素在高危出血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 2 7例高危出血的患者 ,通过自身交叉对照 ,按不同顺序 ,选用聚砜膜、血仿膜 2种透析器 ,行小剂量肝素透析共 138例次。观察透析器凝血情况、尿素氮清除下降率、透析过程中患者的出血情况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 两种透析膜材料应用小剂量肝素抗凝 :透析器凝血情况、尿素氮清除下降率无显著差异 ;透析过程中患者临床出血征象均未加重 ,2 6例患者抢救成功。结论 应用小剂量肝素抗凝对于高危出血的血透患者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的安全性.方法:有出血倾向符合血液透析指征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82例,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钙组42例,小剂量肝素纽40例,分别在透析中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及小剂量肝素抗凝,比较2纽穿刺点压迫所需时间、透析后透析器厦管路凝血情况,皮肤黏膜出血停止时间,潜血转阴时间,及透析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2组透析后穿刺点压迫所需时间、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及皮肤黏膜出血停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钙组潜血转阴时间较小剂量肝素组短(P<0.05);2组透析后血小板计数下降,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透析前延长(P<0.05),小剂量肝素组延长较低分子肝素钙组明显(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用于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较小剂量肝素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持续无肝素化血液透析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60例高危出血倾向患者采用持续无肝素化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生命体征、出血和凝血功能情况。结果:60例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共进行无肝素透析94次,未见凝血现象53例,部分或数条纤维状凝血5例,严重凝血需更换透析器2例,无一例出血加重或出现新的出血,均顺利完成血液透析。血液透析前后:凝血酶时间(TT)、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无肝素化血液透析治疗高危出血倾向患者,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温预冲及高剂量肝素生理盐水密闭循环对无肝素透析患者应用的效果,以降低出血和避免透析中发生凝集.方法 选择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急慢性肾衰合并有高危出血倾向患者40例,将第1~4次透析设为对照组,将第5~8次透析设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标准无肝素透析预冲方法,干预组预冲时采用干预护理措施.分别于血液透析前,结束前15 min抽血检测肾功能,观察尿素氮、肌酐值的变化情况,透析器及血液管路的凝血情况以及临床出血倾向的改善情况,并将2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血液透析患者共透析160例次,其中11例次因发生透析器凝血而缩短透析时间,干预组血液透析患者共透析160例次,均能顺利完成4h透析.干预组无一例透析器及透析管道凝血.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组临床出血倾向的改善情况也好于对照组.干预组治疗后肌酐和尿 素氮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的下降.结论 高温预冲及高剂量肝素生理盐水密闭循环町明显提高无肝素透析的效果,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温预冲及高剂量肝素生理盐水密闭循环对无肝素透析患者应用的效果,以降低出血和避免透析中发生凝集.方法 选择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急慢性肾衰合并有高危出血倾向患者40例,将第1~4次透析设为对照组,将第5~8次透析设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标准无肝素透析预冲方法,干预组预冲时采用干预护理措施.分别于血液透析前,结束前15 min抽血检测肾功能,观察尿素氮、肌酐值的变化情况,透析器及血液管路的凝血情况以及临床出血倾向的改善情况,并将2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血液透析患者共透析160例次,其中11例次因发生透析器凝血而缩短透析时间,干预组血液透析患者共透析160例次,均能顺利完成4h透析.干预组无一例透析器及透析管道凝血.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组临床出血倾向的改善情况也好于对照组.干预组治疗后肌酐和尿 素氮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的下降.结论 高温预冲及高剂量肝素生理盐水密闭循环町明显提高无肝素透析的效果,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的常用替代疗法,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若抗凝不充分,透析器内凝血和纤维血栓形成使透析有效容量下降,清除率降低,将影响透析效果,从而影响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长期存活率。由于肝素易导致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低分子肝素钙由于具有半衰期长、抗凝迅速的特  相似文献   

9.
吸附法联合加温盐水冲洗法在无肝素透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具有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HD)患者,在无肝素透析时采用吸附法联合加温盐水冲洗以减少透析器及管路的血液凝集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次有高危出血倾向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次,采用无肝素透析,在透析过程中对照组予常温生理盐水冲洗法,实验组予吸附法联合加温生理盐水冲洗透析法,观察2组透析完成情况以及透析器及管路的凝集情况.结果 实验组完成透析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透析完成率提高,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明显减少.结论 对血液透析患者有高危出血倾向时运用吸附法联合加温生理盐水冲洗于无肝素透析可减少透析器及管路的凝血,达到安全、有效的无肝素透析目的 .  相似文献   

10.
肾功能衰竭合并严重出血患者的透析抗凝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2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合并出血患者在活化全血凝固时间(ACT)和肝素动力学严密监测下,根据临床出血危险性进行透析膜肝素处理高血液流量无抗凝剂透析和(或)个体化小剂量肝素透析。除1例外患者均安全渡过出血危险期。无抗凝剂透析法透析器凝血发生率为15.58%,未引起或加重出血。小剂量肝素化抗凝透析中ACT延长控制在10%~50%,凝血发生率为4.50%,加重出血发生率为12.96%。作者认为:活动性出血肾衰患者,特别是出血部位直接危及生命时,透析膜肝素处理结合高血液流量无抗凝剂血液透析是目前更安全的透析抗凝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无肝素透析时采用盐水加温冲洗法以改善具有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体外血路凝血堵管情况的效果。方法:将60例有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采用无肝素透析,在透析过程中对照组予常规生理盐水冲洗法,实验组予加温盐水冲洗法,观察两组透析前后动静脉端凝血功能化验指标、透析完成情况及透析器管路的凝血情况。结果:实验组相比对照组透后动静脉端凝血风险降低,透析完成率提高,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明显改善。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有高危出血倾向时应用盐水加温冲洗法无肝素透析可改善透析器及管路的凝血情况,达到安全、有效的透析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具有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HD)患者,在无肝素透析时采用吸附法联合加温盐水冲洗以减少透析器及管路的血液凝集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次有高危出血倾向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次,采用无肝素透析,在透析过程中对照组予常温生理盐水冲洗法,实验组予吸附法联合加温生理盐水冲洗透析法,观察2组透析完成情况以及透析器及管路的凝集情况。结果实验组完成透析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透析完成率提高,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明显减少。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有高危出血倾向时运用吸附法联合加温生理盐水冲洗于无肝素透析可减少透析器及管路的凝血,达到安全、有效的无肝素透析目的。  相似文献   

13.
密闭式回血法在无肝素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无肝素血液透析结束时,对患者采用密闭式回血法是否适合。方法选择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71例,共治疗100例次,包括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50例次(试验组);其余50例次做为(对照组)。观察透析器凝血情况,对条件适合的患者采用密闭式回血法。对比密闭式回血法在肝素组与无肝素组患者的应用情况,分析密闭式回血过程中透析管路及透析器凝血情况的组间差异。对比接受无肝素透析与有肝素透析患者在密闭式回血的时间,加压次数的差异。结果无肝素透析患者密闭式回血法的完成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无肝素组密闭式回血透析管路及透析器凝血发生率较有肝素透析明显增高(P<0.05);密闭式回血的时间、加压次数在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当透析器凝血呈0级或1级时,可以考虑应用密闭式回血法,回血过程中仍应注意观察凝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中肝素抗凝剂的应用情况。方法:比较高危出血倾向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前用小剂量肝素(小剂量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钙组)处理后动静脉瘘穿刺点压迫所需时间、透析后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并比较透析前后血小板计数、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变化以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结果:低分子量肝素钙组透析后穿刺点平均所需压迫时间明显短于小剂量肝素组(P〈0.05);透析过程中静脉压无明显升高,但两组在透析器和透析管路的凝血程度上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皮肤黏膜出血停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潜血转阴时间较小剂量肝素组短(P〈0.05)。两组尿素氮和肌酐下水平无明显差异;透析后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下降,两组APTT较透析前均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较小剂量肝素用于有出血倾向患者的血液透析更具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报道1例妊娠合并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护理体会.患者由于妊娠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加重,并发脑梗死,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需行血液透析治疗及终止妊娠.患者和家属精神压力大,思想复杂,情绪波动,给予细致、个体化的心理护理,使其能正视疾病并配合治疗.安排1名患者较为信任的主管护师全程负责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及护理,首次透析选择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小面积透析器,床边进行无脱水透析,持续心电监护,吸氧,监测血氧饱和度,严密监测血压变化.在引产前1次及引产术后前2次透析治疗均采取无肝素抗凝治疗,透析过程密切观察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该例患者病情稳定后,在住院第15天行引产术,后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鱼精蛋白中和的局部肝素化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中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将44例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按治疗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鱼精蛋白中和的局部肝素化抗凝血液透析治疗56例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无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法血液透析治疗39例次,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透析器和静脉壶的凝血情况、治疗时间和超滤量以及透析前后的各项生化指标。结果两组无1例诱发或加重出血,观察组的透析器和静脉壶的凝血情况、治疗时间和超滤量以及透析前后生化指标差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鱼精蛋白中和的局部肝素抗凝应用于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行血液透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LMWH)与普通肝素(SH)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血液透析(HD)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1例HFRS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分别进行LMWH和SH抗凝HD各79和80例次.治疗中观察患者出血情况有无加重,透析器的颜色和残血量,体外循环管道压力及有无凝血;测定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与凝血酶时间(TT)并与正常值对照;测定透析两小时尿素氮、肌酐清除率(BUN、CCr).结果 159例次血液透析均能顺利进行,无出血加重及凝血现象,LMWH组有10例次(12%),SH组有12例次(15%)静脉侧、透析管路静脉室有轻度凝血.LMWH组 APTT、TT在透析2小时轻度延长,4小时后基本恢复到治疗前水平,与正常对照值相近;而SH组APTT、TT在透析2小时、4小时均有明显延长.LMWH与SH两组间透析二小时透析器BUN、CCr无明显差异.结论使用LMWH后APTT、TT无明显延长,引起出血危险性低,是HFRS伴ARF血液透析的理想抗凝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有出血倾向及手术前后的血液透析病人采用无肝素透析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0例次有高危出血倾向及手术前后的血液透析病人采用吸附法无肝素透析的透析资料,观察无肝素透析过程中透析完成情况及透析器和管路凝血情况,总结无肝素透析中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结果]395例次血流量充足者顺利完成透析,4例次血流量间断不足者治疗3.0 h~3.5 h下机,1例次更换透析器及管路完成治疗.[结论]有出血倾向及手术前后的血液透析病人采用吸附法无肝素透析过程中,根据病人不同情况个性化设置盐水冲洗间隔时间,既可保证病人顺利完成治疗,又可适当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也避免增加病人不必要的超滤率.  相似文献   

19.
吴秀萍 《全科护理》2012,10(12):1068-1069
[目的]观察有高危出血倾向的尿毒症病人应用改良无肝素血液透析的抗凝效果。[方法]选择有高危至极高危出血倾向的尿毒症病人23例,应用改良无肝素血液透析34例次,观察每例次透析时透析器的凝血情况。[结果]34例次改良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中,只有1例病人发生Ⅲ级凝血提前30min结束透析,其他病人经改良无肝素透析后病情稳定,无出血和出血倾向增加趋势。[结论]改良无肝素血液透析因局部抗凝,不影响病人的全身凝血机制,未增加高危出血病人出血的倾向,且治疗过程中无需用生理盐水冲管,尤其适合高度水肿、急性肺水肿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又合并高危出血倾向的透析病人,该方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有出血及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改良式吸附法无肝素血液透析联合盐水冲洗法对防止无肝素血液透析过程中易发生凝血的现象有无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接诊的60例血液透析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予以盐水冲洗法无肝素透析,观察组予以改良式吸附法无肝素透析,观察并比较透析前后两组凝血、生化指标变化、透析器以及管路凝血程度。结果透析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诱发或加重出血的情况,两组凝血4项指标和血小板计数均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改良式吸附法无肝素血液透析过程中间断给予生理盐水冲洗比不给予生理盐水冲洗并无明显的防止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效果。结论改良式吸附法无肝素血液透析在透析过程中追加或不追加生理盐水冲洗并不影响血液透析过程中透析器及血路管凝血效果,无肝素血液透析过程中凝血的发生多与血液流速、患者的血液黏稠度及透析液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