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研究及对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人S100B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治疗7 d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苏醒率、平均昏迷时间、NSE、S-100B、MBP的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56%(P 0.05);两组治疗后GCS评分和GOS评分均明显升高(P 0.01),且观察组升高程度更明显(P 0.05);观察组治疗后苏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平均昏迷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血浆NSE、S-100B和MBP水平均明显降低(P 0.01),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更明显(P 0.05)。结论中医针刺法能够有效降低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血浆NSE、S-100B和MBP水平,有助于促进患者苏醒,缩短苏醒时间,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高智颖 《新中医》2007,39(3):29-30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耳穴贴压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耳穴贴压治疗。结果:临床治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耳穴贴压治疗颅脑外伤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联合醒脑开窍针刺对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功能、运动功能及合并症的影响。方法:26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配对分为早期康复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观察以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愈显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于治疗第3天,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显著减少(P〈0.05),而对照组于第7天方有显著性(P〈0.05)。一个月后,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合并症方面,治疗前两组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差异显著(P〈0.01)。结论:早期康复联合醒脑开窍针刺对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更有效地预防继发合并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腑化瘀导痰汤对重型颅脑损伤血清S-100β蛋白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变化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予通腑化瘀导痰汤加西医综合治疗。对2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24h、36h、72h、5天及7天抽血进行血清S-100β蛋白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检测,并于伤后第2周及第4周用GOS预后分级方法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临床疗效,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院时、治疗后24h及36h2组血清NSE、S-100β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后72h、5天、7天,治疗组血清NSE、S-100β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1) 治疗后治疗组GOS预后分级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综合治疗同时使用中药通腑化瘀导痰汤可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GOS预后分级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梗塞软瘫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塞软瘫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肌张力达到Ashworth量表II级所需时间,以及NIHSS、BI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肌张力达到Ashworth量表II级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NIHSS、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显著缩短脑梗塞软瘫期,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方圆  许能贵 《中医药导报》2019,25(9):116-118,122
目的:观察开窍醒神针刺法配合电刺激对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作用及血浆脑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8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早期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急救处理,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开窍醒神针刺法治疗,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昏迷分级评分、脑灌注指标[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血浆脑损伤标志物[血浆人S100B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改善状况,并统计两组预后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2周和治疗4周苏醒率分别为56.8%和81.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周苏醒率31.8%和治疗4周苏醒率61.4%(P0.05);两组治疗后CBF和CBV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脑灌注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S-100B、NSE、MB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浆脑损伤标记物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2%(P0.05)。结论:开窍醒神针刺法配合电刺激能够降低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血浆脑损伤标志物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脑血流灌注,促进苏醒。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重度颅脑损伤(STBI)患者血浆髓鞘碱性蛋白(MB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STBI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针刺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 d检测2组患者血浆MBP、GFAP含量,评估2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观察2组治疗7,14 d苏醒例数、苏醒时间;于治疗14 d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预后。结果 2组治疗后血浆MBP、GFAP含量均较治疗前逐渐下降,针刺组治疗后7,14 d血浆MBP和GFAP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其中针刺组治疗后3 d血浆GFAP含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治疗后3,7,14 d 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7,14 d苏醒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苏醒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5);治疗后14 d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可有效降低STBI患者血浆MBP、GFAP含量,促进STBI受损神经修复,有效抑制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提高苏醒率,缩短苏醒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中药配合针刺治疗重症颅脑外伤的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颗粒和针刺治疗,对照组14例采用常规治疗,疗程均为30天。观察2组临床疗效、苏醒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57.14%,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苏醒时间治疗组(22.4±5.8)天,对照组(38.5±6.9)天,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醒脑开窍中药配合针刺治疗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疗效明显,苏醒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9.
席银平 《河南中医》2013,(12):2102-2103
目的:观察开窍通络针法联合醒脑静、清开灵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开窍通络针法联合醒脑静、清开灵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力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能力状态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开窍通络针法联合醒脑静、清开灵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巨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在醒脑开窍基础上采用巨刺法结合康复训练。结果:两组在Ashworth、CSI痉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评分指数方面,治疗后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巨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性偏瘫疗效明显,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对症支持处理,观察组同时给予醒脑静注射液40 mL静脉滴注,1次/d,2组均连续治疗7天,观察2组治疗不同时间点血清S-100β蛋白、TNF-α、IL-1和IL-6水平及NIH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7天时,观察组TNF-α、IL-1和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从治疗后1天开始观察组血清S-100β蛋白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7天及出院时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静注射液可抑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利水方剂五苓散治疗颅脑损伤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如脱水剂、止血剂、营养神经类药物等;治疗组在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给予服用五苓散加味方剂,疗程均为10d。疗程结束后分别统计并比较两组伤后第1、3、10天的疗效指标,如脑水肿情况、中线移位情况、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日平均尿量、电解质变化、肝肾功能及空腹血糖等。结果:治疗组第10天的脑水肿情况、中线移位情况、GCS、电解质K+、Na+等疗效指标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利水方剂五苓散加味对颅脑损伤脑水肿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大鼠外伤性颅脑损伤(TBI)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在治疗外伤性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Freeny自由落体撞击方法制作外伤性颅脑损伤模型,致伤后1h单次腹腔注射参麦注射液15mL/kg为治疗组(C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为模型组(B组),单纯开骨窗未损伤脑组织为假手术组(A组),脑损伤后6h、10h、24h及3天检测大鼠血清NSE、NO及ET-1的含量。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NSE含量显著升高(P〈0.05),3天基本恢复正常,ET-1含量显著升高(P〈0.05),高水平持续3天,NO含量先下降24h后明显上升(P〈0.05),高水平持续至3d;与B组比较,C组NSE、ET-1含量升高减轻(P〈0.05),NO含量早期下降减轻,24h后上升缓慢(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通过减少ET-1产生,调节血清NO含量达到减轻外伤性脑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5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4例采用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51例采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附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评价(GOS),良好25例,中残16例,重残8例,植物状态5例,死亡0例;对照组格拉斯哥预后评价(COS),良好9例,中残14例,重残15例,植物状态10例,死亡3例;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评价中良好、中残明显高于对照组,重残、植物状态、死亡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良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中、差、极差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显著,预后良好,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较为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章晓玲 《西部中医药》2013,(12):134-135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对手外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40例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入住手外1病区,对照组患者入住手外2病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分别在入院第4天比较2组患者焦虑、恐惧、忧郁等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焦虑、恐惧、忧郁等心理状况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能明显减轻手外伤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颞顶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颞顶瓣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近、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近期预后良好率为75%,对照组为6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远期预后良好率为70.8%,对照组为56.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翼辑千常期薪佰瓣弄两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老年肺炎患者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100例老年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分为低、中、高危组,并将50例非感染性支气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血清PCT以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的血清PCT与CRP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低、中危患者血清PCT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CRP水平同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对老年肺炎前期诊断、严重程度以及预后判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CRP相比,敏感性更高,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干粉联合苦黄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千粉1200m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7天。观察组同时使用苦黄注射液30mL+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显效率观察组为62.50%,对照组为32.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5.00%,对照组为62.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治疗前后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干粉联合苦黄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口服滋阴活血方对超声乳化术后泪膜及眼表变化的影响。方法将55例(60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30只眼)和对照组28例(30只眼),两组均行上方角巩缘3.2mm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折叠式)植入术,手术前后均予西医常规处理措施;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术前3天至术后21天口服自拟滋阴活血方。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第1、7、21、30天干眼相关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及角膜荧光染色变化情况。结果①干眼相关症状评分:治疗组术后1天、7天明显高于术前(P〈0.05),对照组术后1天、7天、21天、30天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P〈0.01);组间术后比较,第7天、21天、3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②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治疗组术前与术后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与术后1天、7天、21天、30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后比较,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泪膜破裂时间:治疗组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7天较术前缩短(P〈0.05);组间术后比较,第7天、3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角膜荧光染色评分:治疗组术前与术后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后各观察期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始终高于术前(P〈0.05,P〈0.01);组间术后比较,第术后7天、21天、3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可短期内影响患者的泪膜及眼表,围手术期口服滋阴活血方可缓解术后泪膜及眼表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骨刺消巴布剂对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组织内白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和对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探讨骨刺消巴布剂在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过程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6只,模型组10只,对照组10只,治疗组10只。重物打击法建立SD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分组采取相应处理。各组于第3天、第8天各处死一半,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IL-6、TNF-α含量的测定。结果: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样本内IL-6、TNF-α含量在伤后各时相均高于空白组(P〈0.05),对照组、治疗组、空白组IL-6、TNF-α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相应处理后第3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样本内IL-6、TNF-α含量相比P〈0.05;第8天组间比较P〉0.05。治疗第3天后组织形态学病理程度分级对照组与治疗组相比P〉0.05。但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与模型组相比P〈0.05。第8天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相比P〉0.05。结论:骨刺消巴布剂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是通过调节组织内IL-6、TNF-α的水平以抑制无菌性炎症过程而实现的,与奇正消痛贴相比,其治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