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传宏  王勇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5):2382-2383
目的:评价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脾亢患者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或条,行脾脏中下极动脉分支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比较术前、术后各项临床指标。结果:部分性脾栓塞可以改善脾亢,降低门脉压,使脾脏缩小,缓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缓解腹水,改善肝功能等。结论:部分性脾栓塞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脾亢有较好的综合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缪南东 《华西医学》2007,22(1):54-55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PSE治疗,脾栓塞范围60%-75%,术后1周复查血常规,观察其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变化。结果:栓塞后造影显示脾栓塞区域动脉分支减少,部分病例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和发热,予以对症处理症状缓解,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栓塞后1周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升高,红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结论: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并发症的观察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姚清深  谭跃  徐旭军 《临床荟萃》2002,17(8):464-465
肝硬化失代期引起脾大、脾功能亢进 ,栓塞一部分脾脏不但能减轻脾亢进所引起的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而且还能保留一部分脾脏功能。 1998年 7月至 2 0 0 1年 5月本院共栓塞肝硬化失代偿期 18例 ,今就其并发症的观察和治疗作讨论。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8例均为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和脾功能亢进患者。其中男性 14例 ,女性 4例。年龄 36~ 6 8岁 ,平均 4 9岁。术前均经胃镜、B超及血常规化验证实为门脉高压和脾功能亢进。1.2 方法 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 ,将导管置入脾动脉中段后造影 ,然后经导管注…  相似文献   

4.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3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脾功能亢进的治疗疗效观察。方法:收集近几年在我院治疗肝硬化、肝癌所致脾功能亢进患者31例,行选择性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结果:本组31例脾功能亢进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白细胞在3~5d升高,血小板在1~2周内升高,29例好转,2例疗效差。结论:对脾功能亢进患者,可进行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术后可保留部分脾脏功能,有利于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的恢复。同时门静脉高压可缓解20%~30%。  相似文献   

5.
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超选插管进入脾动脉下极分支,行脾下极栓塞15例,无法进行超选而行脾动脉栓塞1例。结果:术后3~5天白细胞、血小板均显著上升,术后2个月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脾动脉栓塞可有效治疗脾功能亢进症,同时又兼有微创、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缓解门脉高压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 PSE)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3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PSE,根据栓塞面积分3组,≥60%组24例,50%~59%组9例,<50%组5例.动态观察患者外周血象、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彩色B超测定门静脉血流速度,脾动脉、脾静脉血流峰值;胃镜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结果]38例脾功能亢进患者行PSE后,白细胞(×109/L)、血小板(×109/L)在栓塞面积<50%组、50%~59%组和≥60%组依次增高(白细胞分别为4.01±1.09,10.74±2.03,15.25±2.14;血小板分别为59.7±15.2,108.3±10.1,161.2±38.5),三组两两比较均P<0.01,同组术前术后比较均P<0.05或P<0.01.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栓塞面积密切相关(P<0.01),>80%者均出现并发症(100%).PSE后门脉高压缓解,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PSE能明显缓解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其疗效与栓塞面积有关,应根据肝功能损伤程度、门脉高压严重程度来确定栓塞面积,以50%~80%为宜.  相似文献   

7.
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附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肝硬化伴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患者,特别是脾亢极为明显者,可采用脾切除术治疗。但由于脾切除术对患者损伤较大,而且少数患者拒绝手术切脾,故1973年Maddison首先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splenicembolization,PSE)治疗1例肝硬化伴门脉高压、脾亢患者[1],以后许多作者进行了验证。我院于1997年用此法治疗3例肝硬化伴门脉高压、脾亢患者,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例患者一般资料及栓塞面积见表1。1.2 栓塞方法 栓塞前后用B超测脾厚度、门脉及脾静脉宽度。采用常规经股动脉穿刺Seldinger插管法,栓塞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并栓塞(TACE)结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PAS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6例中晚期肝癌病人在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同时进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观察病人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肝功能的变化、肿瘤缩小等情况和术后反应,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人治疗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升高,肝功能恢复快,术后1个月临床症状改善,肿瘤体积有不同程度缩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TACE和PASE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缓减脾功能亢进,促使白细胞、血小板升高,为肝癌介入治疗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观察术前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脾脏大小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上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脾动脉栓塞面积30%~70%.32例均有不同程度发熟,体温38.0~39.5℃,持续1~4周,对症处理后缓解,出现恶心25例、呕吐10例、食欲减退7例、左下腹不适30例、左下肺炎1例、左侧胸痛1例、少量胸腔积液1例.1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患者术后28d后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脾动脉栓塞用于门脉高压症主要在于控制出血,预防出血或抑制亢进的脾功能。由于脾功能亢进,常导致血小板及白细胞降低,手术常有很大危险,因此护理尤为重要我院2000年2月~2006年2月经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13例,总结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食道胃底曲张静脉栓塞和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护理。材料与方法本组12例,平均年龄51.7岁,均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惠者,同时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和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结果1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门静脉压力平均降低3.76mmHg,随访2~6个月无1例再出血,脾亢症状明显改善。食道钡餐见2例曲张静脉消失,7例病人由Ⅲ度静脉曲张变成Ⅱ度曲张,3例无变化。结论术前心理护理,术中止痛、止血、止吐、镇静,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输液抗炎,注意并发症的发生等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3 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 ,在治疗前后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 ,对门静脉 ,脾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做定量分析和对比。结果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后 4周的门静脉、脾静脉和脾动脉的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 (P <0 .0 1) ,血流量明显减少 (P <0 .0 1) ,血流速度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学有重要影响 ,可显著降低门静脉压力 ,此对相关症状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双介入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对32 例确诊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门脉穿刺成功后,将导管超选择插入胃冠状静脉,再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超选插入脾动脉分支,混合应用真丝线段、无水乙醇、明胶海绵、不锈钢弹簧圈进行双介入栓塞(胃底-食管曲张静脉及部分脾脏栓塞)治疗.结果 本组32 例PTVE 穿刺成功率为100%,一针穿刺成功率为66%,栓塞成功率100%;PSE 栓塞面积控制在40%~70%;术后24 h~1 周白细胞、血小板明显升高;术后1 个月、6 个月、1 年、2 年和3 年累计再出血率分别为0%、3.1%、12.5%、25%和31.3%;复发出血原因分别为曲张静脉再破裂出血26.1%、门静脉高压性胃病56.5%、消化性溃疡17.4%;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恶心及呕吐等栓塞后综合征,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症状消失,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双介入术治疗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疗效确切,该方法操作相对简单,侵袭性小,尤其适用于肝功能差难以耐受外科分流及断流手术的患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 41例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和脾功能亢进的门脉高压症患者实施内镜套扎 -部分脾栓塞联合治疗 ,手术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门奇静脉侧支循环情况 ,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除 1例患者出现异位栓塞死亡 ,1例出现脾脓肿经开腹手术治疗得到治愈外 ,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联合术后患者食管曲张静脉得到根治 ,脾功能亢进缓解。手术后患者门静脉血流速度减慢 ,血流量减少 (P <0 .0 5) ,奇静脉血流量降低 (P <0 .0 1 ) ,胃左静脉血流速度减慢 (P <0 .0 5)。术后随访 2~ 2 4个月 ,未出现复发性出血。结论 :联合术能有效地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脾功能亢进 ,减少了闭塞曲张静脉所需重复套扎次数及近期再出血 ,同时术后减少了门静脉血流速度 ,血流量 ,降低了套扎术后复发出血的风险 ,该方法操作简单 ,侵袭性小 ,尤其适应于肝功能较差 ,难以耐受分流及断流手术的门脉高压症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ITP)患者和门静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行脾动脉栓塞术前后脾脏及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及血常规主要检验指标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2例ITP患者和22例门静脉高压合并脾亢患者行脾动脉栓塞术前后脾脏及脾静脉管径、血流速度、血流量的对比变化。结果脾动脉栓塞术后两组患者脾静脉管径缩小(P<0.01),脾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P<0.01),脾静脉血流量明显减少(P<0.01)。脾动脉栓塞术后可见脾实质内梗塞坏死灶的回声。34例脾动脉栓塞术后血小板数量均有明显增加(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直观脾实质的二维超声图像变化,准确分析脾动脉栓塞术前后脾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且脾静脉回流量减少与梗塞面积呈正相关。可对脾动脉栓塞术的疗效进行有效地评估。  相似文献   

16.
Management of a patient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and hypersplenism who is scheduled for elective surgery is a challenge for anesthesia providers. We report a case that was scheduled for elective surgery in which preoperative splenic artery embolization improved the hematologic parameters. A 32-year-old woman was scheduled for total abdominal hysterectomy for multiple fibroids and menorrhagia with pancytopenia. She also had diagnoses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 with cirrhotic changes, portal hypertension, and grade IV Manageesophageal varices with hepatosplenomegaly. In view of pancytopenia, splenic artery partial embolization was done preoperatively. Her hematologic parameters improved, and she underwent surger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with intrathecal morphine analgesia, uneventfully. The condition of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with associated hypersplenism and pancytopenia who are scheduled for elective surgery can be optimized with preoperative partial splenic artery embolization.  相似文献   

17.
介入法联合中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之一,因其易于并发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等,死亡率高达25%~40%。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SAP取得很大进展。2003年1月-2005年6月,我院采用介入法联合中药多途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7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门静脉高压并发脾功能亢进、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新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例(男13例,女,7例)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经皮股动脉穿刺,先行脾动脉造影,然后超选择行脾动脉栓塞至血流明显减少为止。结果2个月后复查血象,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均有显著提高,血色素(HGB)亦有所提高,1个月后B超提示脾脏体积缩小。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损伤小、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种可行的保守治疗,同时又能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脾部分栓塞后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护理。方法对10例采用本手术方案的患者的术后护理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护理手段及预见性护理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10例脾部分栓塞后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周密的护理计划,有效的护理措施,良好的护理技术,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取得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栓塞治疗,评价其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采用介入断流术治疗的病例资料,测定治疗前后门静脉的压力、门静脉的内径及血小板的变化情况,并进行随访观察以判定疗效。结果本组患者介入操作成功率和即时止血率均为100%;胃冠状静脉栓塞前、胃冠状静脉栓塞后和脾动脉栓塞后的门静脉压力分别为:(37.24±4.02)、(40.38±4.15)和(26.33±4.14)cmH_2O,胃冠状静脉栓塞前后门静脉压力比较,(P=0.088);脾动脉栓塞后与胃冠状静脉栓塞前门静脉压力比较,(P0.001);介入断流术治疗前和治疗后两周B超测量的门静脉内径为:(1.39±0.16)cm、(1.39±0.15)cm,治疗前后门静脉内径比较,(P=0.97);介入断流术治疗前和治疗后两周的血小板数为:(59.36±16.91)×10~9/L、(173.64±55.47)×10~9/L,治疗前后血小板数比较,(P0.001)。结论介入断流术止血效果迅速可靠,即时降低了门静脉压力,并逐步改善外周血情况,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