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在自然流产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建立蜕膜基质细胞(decidual stromal cell,DSC)与滋养细胞共培养模型,探讨KAI1/CD82在人母—胎界面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RT-PCR和Real-time 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  相似文献   

3.
唐碧婷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1):36-37,4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正常早孕和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蜕膜上Foxp3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自然流产次数不低于3次的患者37例作为流产组:选取正常妊娠妇女40例作为正常妊娠组;孕龄期妇女的增生期内膜及分泌期内膜分别为25例、20例,对各组中的Foxp3的表达及分布情况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Foxp3在分泌期内膜的表达与正常妊娠组及URSA组比较明显较低,在URSA患者蜕膜中的表达与正常妊娠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2)蜕膜间质为URSA组Foxp3的主要表达部位,蜕膜腺上皮细胞为正常妊娠组患者Foxp3表达的主要位置,蜕膜腺上皮细胞为增生期内膜阴性表达及分泌期子宫内膜Foxp3的主要分布位置。结论在胚泡植入及早期妊娠的维持中分泌期子宫内膜和蜕膜组织中Foxp3的表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URS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Foxp3的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层粘连蛋白及纤维粘连蛋白与药流后子宫出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层粘连蛋白 (LM)及纤维粘连蛋白 (FN)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 (以下简称药流 )后子宫持续出血时的表达 ,对 2 0例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 (出血组 )的刮出组织及 1 0例人工流产负压吸宫术吸出的组织 (对照组 ) ,用HE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并观察标本。结果 :出血组的刮出组织中 4 5%可见滋养细胞或绒毛 ,90 %发现蜕膜组织。 2组蜕膜组织的血管及腺上皮基膜、蜕膜细胞周围和一部分蜕膜细胞胞质内都含有较丰富的LM与FN ,并且 2组间比较 ,FN与LM含量表达无明显差异 (P >0 .0 5)。说明残留蜕膜中含有能分泌大量LM与FN的蜕膜细胞和血管 ,致使蜕膜组织与子宫壁牢固地结合而不易脱落 ,影响内膜发育而引起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 PE)病理过程中维生素D对母胎界面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的调节作用及机制。  方法  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正常妊娠和重症PE胎盘蜕膜中肾素mRNA和蛋白的表达;体外使用活性与非活性维生素D处理正常蜕膜组织48 h,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肾素和维生素D去活化酶CYP24A1的表达;分离纯化并用细胞免疫化学染色鉴定正常蜕膜基质细胞和腺上皮细胞,用RT-PCR分别检测两种细胞以及蜕膜组织中维生素D相关分子mRNA的表达;在体外使用活性与非活性维生素D分别处理两种细胞,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肾素和维生素D去活化酶CYP24A1的表达;使用PKA通路激动剂forskolin或抑制剂H89处理蜕膜腺上皮细胞,探讨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 PKA)通路与维生素D在肾素表达调控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结果  肾素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在重症PE胎盘蜕膜中的表达较正常对照升高(P<0.05);维生素D处理可使正常蜕膜组织中肾素表达下调(P<0.05),CYP24A1表达增加(P<0.001);从蜕膜组织中成功分离蜕膜基质细胞和腺上皮细胞,相比于蜕膜基质细胞,腺上皮细胞内维生素D相关分子mRNA水平与蜕膜组织更相似;活性或非活性维生素D处理使腺上皮细胞肾素表达抑制(P<0.05),但是蜕膜基质细胞中肾素表达不受影响,两种维生素D处理使两类细胞中的CYP24A1均上调(P<0.001);活性维生素D可以显著抑制forskolin对肾素的上调作用,并可与H89协同抑制肾素表达。  结论  PE患者胎盘蜕膜肾素表达上调,母胎界面局部RAS系统的活化可能参与PE的发病;维生素D可以特异性地在人蜕膜腺上皮细胞中通过与PKA通路竞争下调肾素表达,补充维生素D可能对PE的临床干预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 (米索 )中止早孕后对再次妊娠早孕蜕膜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的影响。方法 :取停经 4 9d内、无口服米非司酮史妇女早孕蜕膜绒毛 2 0例 ,分为两组 (Ⅰ、Ⅱ组 )。另取有使用米非司酮抗早孕史再孕妇女蜕膜绒毛 2 0例 ,分为两组 (Ⅲ、Ⅳ组 )。其中Ⅰ、Ⅲ组行人工流产 ,Ⅱ、Ⅳ组行药物流产。绒毛组织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 ,蜕膜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ER、PR的变化。结果 :①Ⅰ、Ⅲ组合体滋养细胞及细胞滋养细胞无水肿变性 ,间充质无异常染色。Ⅱ、Ⅳ组绒毛水肿变性明显。②早孕蜕膜ER、PR均位于大部分间质细胞及少数腺上皮细胞的胞核内。 4组受体水平积分Ⅰ、Ⅱ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1) ;Ⅲ、Ⅳ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1) ;Ⅰ、Ⅲ组间及Ⅱ、Ⅳ组间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①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可引起早孕绒毛水肿变性坏死 ;②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可使早孕蜕膜ER、PR水平下降 ,但月经恢复后ER、PR水平已回复至正常 ,再次妊娠后蜕膜ER、PR与未服用米非司酮及米索者早孕蜕膜ER、PR无差异。前次药物流产效果正常者 ,再次行药物流产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后蜕膜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物 (PA、PAI)变化 ,探讨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的机理。方法  4 5例早孕受试者随机平均分成 3组 :正常蜕膜组、米非司酮组和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组。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发色底物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观察 3组蜕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和I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PAI 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米非司酮米索组和米非司酮组tPA活性分别为 4 6 91± 2 0 74IU/mgprotein和 64 2 5± 35 81IU/mgprotein ,低于正常蜕膜组 (P <0 0 5) ;tPAmRNA水平以米非司酮米索组最高 ( 1 4 3± 0 39,P <0 0 5) ,而另 2组之间无差异 (P >0 0 5) ;PAI 1mRNA和蛋白水平 3组间均无差异 (P >0 0 5)。结论 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经转录后途径降低人早孕子宫蜕膜tPA活性 ,可影响蜕膜剥落、血管再生、内膜复修而致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时间过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IL-17、T细胞激活上调性表达分泌因子s(RANTES)及其受体CCR5在正常早孕及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30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流产组)和30例正常早孕妇女(对照组)的蜕膜组织,分别应用RT—PCR、ELISA方法检测蜕膜组织中IL-17、RANTES及CCR5的表达并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定位其蛋白的表达。结果①早孕蜕膜组织中均有IL—17mRNA、RANTESmRNA、CCR5mRNA的表达,流产组蜕膜组织中IL-17mRNA、RANTESmRNA、CCR5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ELISA法定量检测结果与PT—PCR结果趋势一致。③IL-17与RANTES的表达呈正相关。④IL-17定位于蜕膜细胞胞质,RANTES定位于蜕膜细胞胞质及胞膜,CCR5定位于蜕膜细胞胞核。结论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IL-17、RANTES及其受体CCR5的表达水平较正常早孕者高,这种改变可能是导致早期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蜕膜自然杀伤细胞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及募集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Wu X  Li DJ  Yuan MM  Zhu Y  Wang MY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2):1018-1023
目的 研究早孕期人蜕膜自然杀伤 (NK)细胞趋化因子受体谱的表达及其特异性募集的机制。方法 收集早孕期蜕膜组织 ,免疫磁珠分选CD5 6 brightCD16 -NK细胞 ;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检测CD5 6 brightCD16 -NK细胞中 18种趋化因子受体的转录水平 ,筛选出高表达的趋化因子受体 (即CXCR4及CXCR3)。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CXCR4特异性配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SDF 1)在早孕胎盘的定位表达 ;ELISA检测早孕滋养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DF 1α的浓度水平。趋化试验研究重组人SDF 1α(rhSDF 1α)及滋养细胞培养上清液对蜕膜CD5 6 brightCD16 -NK细胞的趋化作用。结果 人蜕膜CD5 6 brightCD16 -NK细胞可转录多种趋化因子受体 ,其中CXCR4及CXCR3mRNA呈高水平表达。人早孕期滋养细胞表达趋化因子SDF 1;原代培养的滋养细胞可自发分泌SDF 1α,培养 6 0h后上清液中SDF 1α的浓度达 385ng/L± 91ng/L。rhSDF 1α及滋养细胞培养上清液对蜕膜CD5 6 brightCD16 -NK细胞具有显著趋化作用。当rhSDF 1α为 10 μg/L时趋化至Transwell下室中的细胞可达总细胞数的2 2 9%± 4 3%。结论 人早孕期蜕膜CD5 6 brightCD16 -NK细胞高水平转录CXCR4 ,而滋养细胞则表达并分泌CXCR4的配体SDF 1。SDF 1趋化、募集CD5 6 br  相似文献   

11.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which is primarily produced from activated macrophag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ytokines that can induce cells to undergo apoptosis[1]. TNF-relatedapoptosis-inducing ligand (TRAIL), also called Apo-2L, is a new member of TNF …  相似文献   

12.
正常早期妊娠血浆和绒毛组织中肾上腺髓质素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阮利红  潘宇  朱凤全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17(9):772-774,F002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质素 (ADM)在正常早期妊娠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放免法测定 30例正常早期妊娠和10例正常非妊娠者血浆ADM水平 ,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ADM蛋白、ADM及其受体mRNA在绒毛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 :正常早期妊娠者血浆ADM水平高于非妊娠者 (P <0 .0 5 )。正常早期妊娠绒毛组织中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细胞质中均有ADM蛋白、ADM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 结论 :血浆ADM可能参与调节人类早期妊娠母体内环境稳定 ,而绒毛组织中的ADM可能促进滋养细胞的侵袭和血管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早孕期蜕膜组织细胞凋亡异常对妊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bnormal cellular apoptosis of the decidual tissue during the early stages of gestation and failure of pregnancy. METHODS: Samples of the decidual tissues of early gestation were obtained from 60 healthy women with pregnancy, and cellular apoptosis was assessed by using terminal transferase-mediated nick-end labeling (TUNEL). The expressions of Fas and FasL in the decidual tissue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gestation were examined by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On day 41 of normal pregnancy, evident apoptosis in the decidual tissues occurred with significantly enhanced Fas and FasL expressions, while obvious reduction in both the apoptotic cells and Fas and FasL expression was observed on day 54. In women with spontaneous abortion, increased apoptotic cells were present in the decidual tissues around day 55 of gestation when significantly enhanced Fas and FasL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s also took place,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of healthy pregnant women on day 54. CONCLUSION: Abnormal apoptosis of the decidua during early gestation may be one of the mechanisms for spontaneous abortion, and the Fas pathway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poptosis induc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原位杂交法检测30例子痫前期产妇(子痫前期轻度15例,重度15例)和12例正常产妇胎盘组织ACE mRNA的表达及分布;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胎盘局部以及外周静脉血ACE活性.结果:ACE mRNA在各组产妇胎盘绒毛血管内皮细胞、滋养细胞中均可见表达.子痫前期组(3.12±0.94)明显高于对照组(1.65±0.67)(P<0.05);子痫前期重度组和子痫前期轻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及外周静脉血ACE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子痫前期重度组和子痫前期轻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局部ACE活性与外周静脉血ACE活性呈正相关(r=0.781,P<0.05).结论:胎盘局部ACE的表达及活性增高与子痫前期发病及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难免流产者蜕膜内自然杀伤细胞及淋巴细胞的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难免流产患者蜕膜内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及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改变,探讨其局部免疫状况的变化。方法:采用同位素掺入法检测患者蜕膜内NK细胞活性及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并采用正常早孕妇女蜕膜作对照。结果:难免流产组蜕膜组织内NK细胞活性显著高于正常早孕组(P<0.01);难免流产组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正常早孕组(P<0.05)。结论:难免流产患者子宫蜕膜内NK细胞活性及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增高,揭示患者局部的免疫功能是亢进的,与流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解偶联蛋白2(UCP2)在子宫内膜表达规律、围着床期变化及其与不孕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原位杂交和Westernblot检测21例正常子宫内膜,22例不同原因不孕患者分泌期子宫内膜以及7例早孕蜕膜和绒毛UCP2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组织内存在UCP2蛋白的表达,分泌期子宫内膜UCP2的表达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蜕膜组织UCP2的表达增加明显。在早孕绒毛滋养细胞层也存在UCP2的表达。与其他不孕妇女相比,输卵管积水者分泌期子宫内膜UCP2表达明显增加。结论UCP2可能参与子宫内膜蜕膜化过程,并可能参与胚胎着床调节,UCP2表达显著增加可能是子宫内膜拮抗活性氧族水平过度增高的代偿反应,反映了子宫内膜可能的氧化应激,后者可能是输卵管积水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2(IL-12)在药物流产后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及其与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的关系。 方法: 选取自愿终止妊娠的停经8周之内的早孕妇女,自愿选择药物流产(药流)或人工流产2种方法,分为人工流产组、药流不全组和药流完全组,每组2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IL-10和IL-12在各组蜕膜组织原位的表达情况。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法,IL-10和IL-12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子宫蜕膜上皮和基质细胞之间。药流组蜕膜组织IL-10表达水平低于人工流产组(P<0.01),且药流完全组IL-10表达水平低于药流不全组(P<0.01);药流组蜕膜组织IL-12表达水平高于人工流产组(P<0.01),且药流完全组IL-12表达水平高于药流不全组(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果吻合。 结论: 局部蜕膜组织对米非司酮作用不敏感,导致IL-10和IL-12表达水平失衡,二者对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解偶联蛋白2(UCP2)在子宫内膜表达规律、围着床期变化及其与不孕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原位杂交和Westem blot检测21例正常子宫内膜,22例不同原因不孕患者分泌期子宫内膜以及7例早孕蜕膜和绒毛UCP2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组织内存在UCP2蛋白的表达,分泌期子宫内膜UCP2的表达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蜕膜组织UCP2的表达增加明显。在早孕绒毛滋养细胞层也存在UCP2的表达。与其他不孕妇女相比.输卵管积水者分泌期子宫内膜UCP2表达明显增加。结论UCP2可能参与子宫内膜蜕膜化过程,并可能参与胚胎着床调节.UCP2表达显著增加可能是子宫内膜拮抗活性氧族水平过度增高的代偿反应,反映了子宫内膜可能的氧化应激.后者可能是输卵管积水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杜敏  李宝艳  石瑾秋  卢健翔 《医学综述》2014,(14):2627-2628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mRNA在早期自然流产者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2年1月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自然流产者40例(自然流产组),同期选择要求进行人工流产的健康早孕妇女40例(正常妊娠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蜕膜组织中MIF mR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自然流产组蜕膜组织MIF mRNA相对定量表达为1.19±0.25,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1.33±0.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2,P<0.01)。结论 MIF mRNA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表达水平下降,说明其可能在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无症状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患者趋化性细胞因子CXCL12/CXCR4在母胎界面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早孕绒毛滋养细胞侵蚀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正常早孕和无症状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患者早孕绒毛组织中的CXCL12/CXCR4的定位和分布,采用免疫印迹、RT—PCR法检测其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将无症状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患者绒毛外滋养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XCL12/CXCR4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正常妊娠时CXCL12、CXCR4主要表达于绒毛滋养细胞、绒毛间质细胞以及蜕膜组织中;RT—PCR法和Western bolt检测显示:与正常妊娠相比,无症状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绒毛感染者的早孕绒毛组织中CXCL12、CXCR4 mRNA和蛋白表达减弱;正常早孕绒毛外细胞滋养细胞中CXCL12、CXCR4均呈强阳性表达,而无症状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绒毛感染者其绒毛外细胞滋养细胞中CXCL12、CXCR4表达减弱。结论CXCL12/CXCR4受体配体系统参与了绒毛外滋养细胞的侵蚀,无症状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状态下可能影响早孕绒毛CXCL12/CXCR4受体配体系统表达,导致母胎界面出现免疫紊乱现象,从而对早孕绒毛滋养细胞侵蚀力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