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ZiPA-FtsZ抑制剂原核微管蛋白类似物FtsZ是G-和G+菌细胞分裂过程中一种必需蛋白。在细胞分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ZiPA为存在于E.coli中与FtsZ结合的一种蛋白,由于ZiPA是某些G-菌细胞分裂的必需条件,所以抑制ZiPA-FtsZ的相互作用代表了一类有前途的抗菌作用的新靶标。通过确定的细菌ZiPA,发现小分子FtsZ结合抑制剂,同时在G-菌中搜寻ZiPA类似物的项目已得到报道。此研究中用液相法合成多个化合物库,用荧光极化竞争分析法评价了它们对FtsZ与ZiPA185~328类似物结合的影响。化合物(1)为分离的ZiPA类似物中最具潜力的化合物之一,I…  相似文献   

2.
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致病菌对现有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开发新靶点的抗生素迫在眉睫.FtsZ 是介导细菌细胞分裂的关键蛋白,由于与人类微管蛋白序列的差异,有可能设计选择性作用于细菌FtsZ而不干扰宿主细胞的抑制剂,FtsZ蛋白有希望成为抗菌药物研究的新靶点.本文从人类微管蛋白抑制剂、GTP类似物、天然产物和化合物库广筛等方面综述了以FtsZ为靶点的抗菌药物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在病原体尚未明确时经验性地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机体菌群失调以及多重感染,因此,早期判断是否存在革兰阴性菌(G^-菌)感染至关重要。笔者,应用动态浊度法检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浆细菌内毒素水平,以判断G^-菌感染是否存在及抗菌疗效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铜绿假单胞菌主动外排泵介导的多重抗生素耐药性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铜绿假单胞菌作为一种机会致病菌,对多种临床常用抗生素呈现明显的固有与获得性耐药。这种多重耐药性的形成机制在于该菌具有的多种能量依赖性的药物主动外排泵和低通透性外膜屏障协同作用所致。近10年对铜绿假单胞菌药物外排泵的研究已经颇为深入,本文对有关进展予以讨论。在铜绿假单胞菌已报道了6种属于“耐药-生节-分裂(RND)”类的药物外排泵系统,它们可在天然野生株表达或者由于基因突变而诱导表达,从而介导了对β-内酰胺类(包括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及四环素类等的耐药性。这些外排泵中尤其以MexAB—OprM系统的作用底物范围最广,在耐药性形成中起主要作用。RND类外排泵系统也普遍存在于其它革兰氏阴性细菌。各外排泵通常由内膜转运体蛋白、内膜融合蛋白及外膜通道蛋白一起形成功能性转运复合体将药物排至胞外。药物外排泵常影响对灭活酶较稳定的抗菌药物。一些新抗菌药物如Linezolid(Oxa—zolidinoes类)、Telithromyein(Ketolides类)及Tigecycline(Glycyclines类)也是MexAB-OprM等RND类外排泵的作用底物,故这些药物抗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活性较强。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表达的调控机制多是在转录水平上受局部阻遏物或激活物的作用。这些局部调节子的基因突变能导致外排泵活性增强。并常见于应用抗生素或其它抗菌消毒制剂后从临床分离的或实验室筛选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这些耐药菌的形成再次说明合理限制抗菌药物应用的必要性。外排泵系统还与其它耐药机制如细菌的药物作用靶位改变或产生药物灭活酶等一起发挥明显的协同作用,使细菌的耐药程度进一步地增高。现已研制了针对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的外排泵抑制剂。应用外排泵抑制剂可阻断药物外排泵这一耐药机制,以维护或提高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如外排泵抑制剂在体外和动物感染模型均被证实明显增强了氟喹诺酮类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株和耐药株的抗菌活性,并降低了耐药菌的发生率。外排泵抑制剂尚处于临床前的基础实验研制阶段。  相似文献   

5.
Harrisor C∥Nat Rev Drug Discov.-2007,6(5).-345发展能阻断细胞分裂所必需的关键分子功能的抑制剂是癌症治疗的一个可能途径。Steegmaier等鉴定出一种polo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1,PLK1),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的丝氨酸/苏氨酸特异性激酶的抑制剂,这种抑制剂能够通过抑制有丝  相似文献   

6.
微管是细胞骨架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细胞形态、细胞分裂、信号转导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微管蛋白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新型化疗药物的靶标。秋水仙素结合位点抑制剂(CBSIs)通过抑制微管蛋白聚合和抑制微管形成发挥生物效应。近年来,人们对作用于此靶点的抑制剂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总结了多种不同结构类型的作用于秋水仙碱位点的抑制剂及其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7.
目前发现一类人工合成的新型抗菌化合物,具有抑制细胞表达遗传物质的能力,从而可抑制细菌的繁殖。这类新型抗菌剂有可能开发成一类新药以对抗日益增多的耐药菌。这类CBR70 3系列物可抑制RNA聚合酶,该酶是基因表达与蛋白生成过程中的核心酶。虽然许多细菌抑制剂也以此方式起作用,但这类新型化合物是以一种独特的、目前未知的机制来抑制RNA聚合酶的。研究人员还概述了这类化合物作用的可能机制,而这是设计实际药物的关键;并将CBR70 3在大肠埃希菌(E .coli)上试验。该抑制剂能阻止RNA聚合酶执行至关重要的催化功能,例如,核苷酸的添加、…  相似文献   

8.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是来自专性好氧的革兰氏阴性细菌透明颤菌属的一种同源双亚基血红蛋白,其基因的转录受生境中氧浓度的调节。当这种蛋白在多种原核及真核生物中表达时,具有促进生长和提高各种有用代谢产物的作用。证据显示该蛋白的作用机制是进行对氧的传递。  相似文献   

9.
刘翎  刘宗英  李卓荣 《中国新药杂志》2012,(16):1892-1899,1949
微管是细胞骨架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微管蛋白成为抗癌药物的重要靶点之一,作用于微管系统的微管蛋白抑制剂现已成为一类有效的抗肿瘤药物。由于微管蛋白上秋水仙碱位点的空腔体积较小且相应抑制剂的结构较为简单,因而近年来关于其抑制剂的研究也备受关注。本文总结了多种不同结构类型的作用于秋水仙碱位点的抑制剂及其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疾病是发达国家病人住院治疗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调节血栓形成和消除血栓的关键是组织纤溶酶原活化物(tPA)和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剂(plasminogenactivatedinhibitor-1,PAI-1)之间的平衡。tPA介导纤溶酶的产生是血纤蛋白细胞分裂及其后恢复正常血流的关键步骤。蛋白类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PAI-1是血浆中tPA活性的主要生理调节剂。由PAI-1互补的DNA(cDNA)编码的蛋白含402个氨基酸,成熟的糖基化蛋白通过模拟正常底物纤溶酶原残基(则精氨-?-347蛋氨酸)抑制tPA。近期已从大肠肝菌中获得了相对稳定的重…  相似文献   

11.
菌影系统是一种新的疫苗传递系统,具有内在佐剂性。菌影是一种无生命的革兰阴性菌包膜,无胞质内容物,但保持了细胞形态和天然表面抗原结构,包括生物粘附特性。用PhiX174蛋白E裂解革兰阴性菌能获得菌影。菌影制剂的内在佐剂性能增强抗包膜结合抗原的免疫应答,包括T细胞活化和粘膜免疫。由于在E介导的裂解之前,天然和外源性抗原能在菌影包膜复合物上表达,因此多种来源的抗原可同时递呈给免疫系统。而且,扩展的菌影系统为将DNA编码的抗原特异性导向抗原递呈细胞提供了技术平台。菌影系统作为一项新的技术具有发展潜力,且安全、价廉,特别适用于联合疫苗。  相似文献   

12.
腹腔G^+、G^-菌感染致MODS血清中炎性因子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G^+、G^-菌感染致MODS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09年4月~2010年3月在本院综合ICU救治的27例腹腔G^+、G^-菌感染致MODS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两组第1、4、7天血清中IL-6、IL-8、IL-10、TNF-α浓度。结果:存活组血清中炎性因子IL-6、IL-10浓度水平呈持续下降趋势(P〈0.05),而IL-8、TNF-α浓度变化不大(P〉0.05);死亡组血清中炎性因子IL-6浓度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P〈0.05),而IL-8、IL-10、TNF-α浓度变化不大(P〉0.05);死亡组IL-6、IL-10、TNF-α的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连续监测血清中IL-6、IL-10、TNF-α的浓度,对于腹腔G^+、G^-菌感染致MODS患者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生产具有免疫原性但无毒力的沙门菌的常规方法是定点缺失一种或一种以上必需基因。但这种突变株往往难以在培养基中生长,或能从宿主体内获得由这种缺失基因编码的必需蛋白。而缺失沙门菌的环磷酸腺苷(cAMP)和cAMP受体蛋白(CRP)似能避开这些问题。华盛顿大学的Curtiss以及新成立的MEGAN公司总裁Clevinger发现,缺乏这些基因的沙门菌生长良好,且完全无毒力。 这种蛋白和受体为其他一些基因转录及营养物输送和分解所必需,输送能量和碳源的系统常常受cAMP控制,一些氨基酸渗透酶亦受cAMP控制,cAMP蛋白还在纤毛、菌毛、鞭毛和其他外膜蛋白的合成中起作用。同样,许多毒力因子受到该蛋白的上向调节。cAMP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但在鼠伤寒杆菌所侵袭的胃肠组织和胃肠液中浓度甚低,因此突变株不能转变成野型菌株。另外,编码cAMP受体的CRP基因的缺失,消除了细菌在体内摄取cAMP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4.
多重耐药淋病流行株孔蛋白和泵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外排系统、外膜通透性与淋病流行株多重耐药性的关系。应用KB法和琼脂稀释法从湛江地区分离出62株淋球菌多重耐药株;利用SDS—PAGE法测定淋球菌外膜孔蛋白的表达;采用直接荧光法测定能量抑制剂NaNa加入前后淋球菌对抗生素的摄入和积累情况,比较耐药菌与敏感菌内膜泵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显示,5株多重耐药菌均有外膜孔蛋白表达的缺失或下降,同时伴有外排泵蛋白的表达。提示外排系统、外膜通透性与淋病流行株的多重耐药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多种抑制剂和促进剂的筛选,设计制备了一种新的沙门菌选择性增菌培养基-SEBS培养基,采用螺旋平板计数法、平板计数法和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评价了制备的培养基对沙门菌的选择性增菌效果.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感染过程中炎症复合体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 LM分别感染syk,P38MAPK以及PI3K抑制剂组小鼠腹腔由来巨噬细胞后,利用ELISA方法检测上清液中IL-18的蛋白水平;免疫荧光观察细胞内炎症复合体的关键蛋白组分ASC的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LM感染巨噬细胞不同时间点syk蛋白激酶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LM感染后,syk抑制剂组产生的IL-18蛋白水平与未处理组相比显著降低,而其他抑制剂组产生的IL-18的蛋白水平未明显改变,进而免疫荧光结果又显示syk抑制剂可明显降低胞内ASC-speck的形成个数。syk磷酸化水平在LM感染5min即可被检测到,进一步证实syk参与炎症复合体活化的过程。结论 syk参与调控单增李斯特菌感染过程中炎症复合体的活化。  相似文献   

17.
用有机溶剂从小单孢菌M-90的发酵液中提取,并进一步通过柱层析方法精制得到一种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诺亚霉素。诺亚霉素的一系列理化性质表明它不同于其它已知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它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G^ ,G^-菌及某些实验真菌有效。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近年来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现状。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0月糖尿病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份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132株,其中G^-杆菌99株,占75.0%,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氏菌、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G^ 球菌28株,占21.2%,主要致病为凝固G^-阴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5株,占3.8%。药敏结果对以往常用的抗生素膏霉素、红霉素、诺氟沙星,及一代头孢显示较高的耐药性。对三代头孢、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中度耐药,对阿米卡星、头孢哌胴/舒巴坦轻度耐药。结论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发病率高,病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应及时做尿培养,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合理筛选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弹性蛋白酶抑制剂Fw99468抑制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宏磊  张慧  郑卫  程元荣 《海峡药学》2005,17(6):168-170
弹性蛋白酶抑制剂Fw99468是小单孢菌FIM99468发酵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在37℃,0.05M Tris-HCl(pH7.6)缓冲液中,它对弹性蛋白酶具有抑制作用.在抑制剂浓度较小(0mM~0.013mM)的情况下,抑制剂与酶的结合呈直线关系,随着抑制剂浓度的提高,抑制活力曲线则出现漂移.根据Dixon图和Lineweaver-Burk图的研究,该抑制剂对弹性蛋白酶呈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i=3.5×10-5M.  相似文献   

20.
头孢替安是杀菌性头孢菌类广谱抗生素,头孢替安不但对G^+菌有效,而且对G^-菌,如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克雷白氏菌、奇异变形菌等的作用更强。临床应用于敏感菌所导致的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胆道感染、腹膜炎、尿路感染以及手术后或外伤引起的感染和败血症等。本试验模拟临床用药习惯,观察头孢替安在5种输液中配伍后的外观,pH,含量变化,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