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纯磨玻璃结节(pGGN)肺腺癌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分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常规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pGGN肺腺癌的患者102例,依据病灶浸润程度分为A组[原位腺癌(AIS)22例和微浸润性腺癌(MIA)28例]和B组[浸润性腺癌(IAC)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节的影像学定性分析指标包括病灶的位置、密度均匀度、形状、瘤肺界面、边缘、内部、周边征象。影像学定量分析指标包括病灶的最大径、平均CT值、体积、质量。绘制ROC曲线评估病灶的体积、质量鉴别诊断pGGN肺腺癌病理亚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B组病灶出现密度不均匀、瘤肺界面清晰、异常血管征的比例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病灶的体积、质量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显示,通过病灶体积、质量诊断pGGN肺腺癌病理亚型的最佳阈值分别为843 mm~3和289 mg,对应灵敏度分别为75.00%和88.50%,特异度分别为84.00%和72.00%。结论 pGGN肺腺癌的病灶体积、质量、密度均匀度、瘤肺界面、异常血管征对其病理分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部磨玻璃结节的HRCT征象及其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行CT扫描的78例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的术前CT图像。所有病灶按病理结果分为:14例浸润前病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从H)和原位腺癌(AIS))、24例微浸润腺癌(MIA)和40例浸润性腺癌(IAC)。对3组病灶的空泡征、毛刺征、分叶征、支气管充气征及胸膜凹陷征进行对比分析诊断浸润性腺癌的界值。结果浸润前病变与IAC间比较: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A与IAC间比较:胸膜凹陷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前病变与MIA间比较: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组(IAC)结节一般较无或微浸润组(浸润前病变与MIA)边缘毛刺、分叶、内部空泡及胸膜凹陷多见(P0.05)。结论肺磨玻璃结节的HRCT征象与病理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分析上述影像征象有助于对术前肺部磨玻璃结节进行鉴别诊断及分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肺磨玻璃结节的CT表现及其与肺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通过手术病理诊断的肺磨玻璃结节肺腺癌患者61例(70个结节),根据结节内是否含有实性成分将其分为纯磨玻璃结节(pGGN)37个,混合密度磨玻璃结节(mGGN)33个;比较两类结节的CT表现,分析其与病理分型的关系.结果:mGGN结节CT表现中不规则形、边缘毛刺征、边缘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比例大于pGGN结节,结节直径大于pGGN结节(P<0.05);mGGN结节浸润前腺癌病理分型比例(15.15%)低于pGGN结节(59.46%),浸润性腺癌(IAC)病理分型比例(51.52%)高于pGGN结节(18.92%)(P<0.05);mGGN、pGGN结节微浸润腺癌(MIA)病理分型比例分别为33.33%、21.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GN、mGGN结节浸润性癌形态为不规则形、边缘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比例高于浸润前与微浸润腺癌(P<0.05).结论:mGGN结节相较于pGGN具有独特的CT影像学特征,且浸润性腺癌与浸润前及微浸润癌的CT表现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混合磨玻璃结节腺癌患者的CT影像表现、病理结果及二者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148例经CT检查和病理诊断证实的肺混合性磨玻璃结节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CT影像学报告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CT影像学特征与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48例肺混合磨玻璃结节腺癌患者在CT影像学上表现为边界清晰、血管聚集征、分叶、胸膜凹陷及晕厚度不均等特征;依据病理诊断结果将148例患者划分为AIS组(34例)、MIA组(68例)和IAC组(46例),三组患者在病灶CT影像特征的位置、大小、数量、形状和密度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平均结节大小、平均实性成分大小、实性占比和实性成分平均CT值联合诊断IA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其单独诊断时的AUC(P<0.05)。结论肺部混合磨玻璃结节腺癌在CT上的平均结节大小、平均实性成分大小、实性占比和实性成分平均CT值四项定量指标的联合评估可用于临床上浸润性腺癌(IAC)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磨玻璃结节肺腺癌组织学与CT表现特点对比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CT表现为混合磨玻璃结节的患者128例,根据病理分为AIS患者24例,MIA患者45例,IAC患者59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CT整体征象、实性成分CT征象及CT定量指标,并分析CT定量指标对IA的预测价值。结果三组患者“毛.刺”征、“空泡”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圆形或类圆形、“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肺瘤界面清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实性成分CT征象中位.置、与磨玻璃间分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实性成分个数、形态、边.缘毛刺、“分叶”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CT定量指标的总体平均大小、平均实性大小、实性占比.、实性成分平均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CT定量指标平均结节大小、平均实性成分大小、实性成.分占比、.实性成.分平均C.T值评估IAC的AUC分别为0836、0854、0782、0928。结论CT诊断有助于判定肺腺癌患者磨玻璃结节的具体性质及形态,有助于综合性判断病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对表现为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的浸润前病变与浸润性肺腺癌(包括微浸润性肺腺癌和浸润性肺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T影像表现为pGGN的病灶156例,其中浸润前病变组58例,浸润性肺腺癌(TNM分期为T1N0M0)组98例,比较两组病灶的CT征象及患者的性别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CT征象及患者性别之间的差异进行x2检验,对两组病灶大小做ROC曲线.结果 病灶形态、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血管穿行征、瘤-肺界面清晰及血管集束征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当病灶大于15.35 mm时,浸润性肺腺癌的准确率为75.0%.结论 pGGN的病灶大小、形态、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血管穿行征、瘤-肺界面及血管集束征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杨新官  李迅  童秋云  刘光俊 《广西医学》2021,43(22):2641-2644,2649
目的 探讨术前薄层CT参数预测纯磨玻璃结节(pGGN)肺腺癌浸润性生长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CT表现为pGGN的肺腺癌患者的资料,并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惰性组95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10例、原位癌32例、微浸润性腺癌53例)和浸润组55例(浸润性腺癌).比较两组薄层CT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pGGN肺腺癌浸润性生长的因素,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薄层CT参数及其联合预测pGGN肺腺癌浸润性生长的价值.结果 两组的病灶大小、CT值、形态为类圆形比例、毛刺征比例、分叶征比例、细支气管征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边界清晰比例、胸膜牵拉征比例、空泡征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大小、CT值、分叶征、细支气管征为pGGN浸润性生长的影响因素(均P<0.05),且4个参数联合预测pGGN浸润性生长的效能最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934,敏感性为96.36%,特异性为81.05%.结论 病灶大小、CT值、分叶征、细支气管征是术前预测pGGN浸润性生长的因素,且这4个薄层CT参数联合可提高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CT定量分析鉴别肺亚实性肺腺癌不同病理亚型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海安市中医院肺亚实性肺腺癌患者57例,根据病理亚型分为浸润性肺腺癌(IAC)和非浸润性肺腺癌(n-IAC),比较IAC患者与n-IAC患者临床特征及CT定量分析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定量参数对肺亚实性肺腺癌病理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IAC患者与n-IAC患者性别、年龄、结节部位、吸烟史、家族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AC患者结节直径、Ⅲ~Ⅳ期占比、低分化占比、淋巴结转移占比均大于n-IAC患者(P<0.05);IAC患者结节总体积、实性成分体积、三维平均CT值、实性成分体积比、结节总质量、实性成分质量、实性成分质量比均大于n-IAC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实性成分体积比、实性成分质量比鉴别肺亚实性肺腺癌病理亚型的cut-off值分别为24.59%、28.74%,AUC分别为0.865、0.928,敏感度分别为84.85%、93.94%,特异度分别为87.50%、79.17%。结论:CT定量分析对肺亚实性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分辨CT(HRCT)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纯化酶(NSE)在鉴别诊断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我院就诊发现肺结节的60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n=19)和恶性组(n=41)。两组患者均行HRCT检查及血清CEA、NSE水平检测,并以SPN为状态变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HRCT征象及血清CEA、NSE鉴别诊断SPN的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组分叶征、毛刺征发生率显著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血清CEA、NSE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HRCT分叶征、毛刺征征象联合血清CEA、NSE鉴别诊断SPN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AUC值=0.896),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2.90%、89.50%。结论肺癌患者HRCT征象多表现为分叶征及毛刺征,且血清CEA、NSE水平异常升高,HRCT联合血清CEA、NSE检测对良恶性SPN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CT检查在肺纯磨玻璃结节(pGGN)微浸润腺癌(MIA)与浸润性腺癌(IAC)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的MIA及IAC患者各34例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的病灶均表现为pGGN。比较两组病灶的形态、内部细微构造(血管穿行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pGGN的扭曲状态)、边缘(分叶征、瘤-肺界清晰度)、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征象。结果:MIA组的空气支气管征、pGGN内支气管呈扩张或扭曲、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的发生率均低于的I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灶形态、瘤-肺界清晰度、胸膜凹陷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腺癌病灶伴有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pGGN内支气管呈扭曲或扩张与血管集束征时,该病灶为IAC的可能性高。  相似文献   

11.
潘江峰  邝平定  应明亮  李鲁  施红旗  舒锦尔 《浙江医学》2016,38(11):826-828,832
目的探讨肺部纯磨玻璃结节(pGGN)高分辨率CT影像特征,鉴别诊断浸润性肺腺癌与浸润前病变。方法分析85例高分辨靶扫描影像表现为pGGN且最大径>5mm的99个结节,根据手术病理分为浸润前病变组(AAH+AIS;79个)和浸润性病变组(MIA+IAC;20个)。图像评价内容包括病变部位、大小、密度、边界、病变边缘、形状、病变内部和周边征象(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结果两组患者病变部位、密度、边界、空泡征及空气支气管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浸润性病变组分叶/毛刺出现率(80.0%)高于浸润前病变组(38.0%)(P<0.01),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出现率(35.0%、50.0%)也高于浸润前病变组(2.5%、25.3%)(均P<0.05)。ROC曲线显示以病变直径10mm为分割值,其曲线下面积为0.78,区分浸润性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0%和75.9%。结论pGGN病灶>10mm,有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提示肿瘤有浸润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浸润腺癌(MIA)及浸润性腺癌(IAC)CT征象与其瘤内纤维化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肺腺癌43个肺磨玻璃结节术前CT表现,采用半定量对瘤内纤维化分级,采用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分析MIA和IAC组间量化的胸膜凹陷征、分叶征、毛刺征、异常血管和异常支气管征与瘤内纤维化分级差异性,并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各CT征象与瘤内纤维化分级相关性。结果 (1)分叶征深度、胸膜凹陷征程度、毛刺征、异常血管和支气管征数量在MIA与IA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瘤内纤维化分级在MIA与IAC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3)瘤内纤维化分级与胸膜凹陷征程度(r=0.496,P0.05)、分叶征深度(r=0.440,P0.05)、毛刺征数量(r=0.305,P0.05)、异常血管征数量(r=0.372,P0.05)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异常支气管征数量(r=0.173,P0.05)无明显相关。结论 CT上胸膜凹陷征、分叶征、毛刺征与异常血管征的数量程度可反映肺腺癌瘤内纤维化程度,对术前鉴别诊断MIA和IAC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在肺腺癌不同病理分型中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肺腺癌患者200例,按病理结果分为浸润前组、微浸润组、浸润组,分别有85例、61例、54例,通过行高分辨率CT检查,观察各组影像征象差异,并分析其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肺腺癌患者三组在病灶分布位置上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患者在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牵拉征等影像征象及CT值、病灶最大径上差异明显(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鉴别浸润前病变与微浸润腺癌CT值、病灶最大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38.65HU、11.11mm,二者联合指标曲线下面积为0.933明显高于CT值、病灶最大径的曲线下面积(P<0.05),鉴别浸润性腺癌与微浸润腺癌CT值、病灶最大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86.57HU、13.06mm,二者联合指标曲线下面积为0.898明显高于CT值的曲线下面积(P<0.05)。结论 高分辨率CT可通过观察肿瘤病灶的影像征象、CT值和最大径对肺腺癌各亚型进行鉴别,且其CT值及病灶最大径具有较高临床诊断鉴别效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直径2cm以下肺磨玻璃结节(GGN)微浸润癌(MIA)与浸润性腺癌(IAC)的高分辨率CT(HRCT)征象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3月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手术治疗且经病理检查证实的203例肺GGN患者的HRCT图像,按病理类型分为MIA101例和IAC102例,对GGN的直径、实性成分、形态、胸膜凹陷征、空气支气管征、毛刺征、分叶征及空泡征进行对比分析;并筛选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确定MIA组和IAC组病灶直径的临界值。结果MIA组与IAC组的直径、实性成分、形状、胸膜凹陷征、空气支气管征、毛刺征、分叶征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空泡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大的直径、混合磨玻璃结节(mGGN)、毛刺征、分叶征与IAC均显著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鉴别MIA与IAC病灶直径的临界值为12.5mm,灵敏度为0.68,特异度为0.77,AUC为0.784。结论直径2cm以下的肺GGN,IAC与MIA相比直径较大(多>12.5mm),且多见mGGN、毛刺征及分叶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DCT)特征性分析亚实性肺结节(SSN)中早期浸润性肺腺癌(IAC)与微浸润性腺癌(MIA),建立IAC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1年12月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明确诊断为SSN的106例患者临床资料,将检出的120枚亚实性肺结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IAC组(n=86)和MIA组(n=34)。分析两组LDCT资料差异,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IAC的独立危险因素,生成简单的预测模型,评价其检验效能。结果:IAC组结节直径、SSN的大小与肿瘤实性成分大小的比值、CT平均密度高于MIA组,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比例大于M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及IAC预测模型构建,P=ex/(1+ex)(e是自然对数函数的底数),X=-3.001+(0.008×CT平均密度)+(0.286×结节直径)+(1.741×毛刺征)+(1.840×血管集束征);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内孤立结节的高分辨CT征象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在我院行高分辨CT征象检查的56例肺内孤立结节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比较良恶性肺内孤立结节患者不同征象特征以及不同指标诊断准确率、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恶性肺内孤立结节患者影像学图片中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和分叶征发生率比良性肺内孤立结节患者要高,而钙化发生率较良性肺内孤立结节患者低,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肺内孤立结节患者空泡征/支气管征和卫星灶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影像学特征联合进行鉴别时,分叶征和毛刺征联合鉴别诊断准确度、特异度和敏感度较高。结论高分辨CT影像学检查能清晰显示肺内孤立结节患者形态特征,分叶征联合毛刺征有助于提高良恶性肺内孤立结节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磨玻璃结节(GGN)肺腺癌患者CT征象特点,分析CT征象对GGN肺腺癌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38例GGN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GGN肺腺癌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病变的CT征象特点差异,分析CT征象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GGN肺腺癌浸润前与浸润性病变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鉴别pGGN肺腺癌浸润前与浸润性病变临界值为10.5mm,病灶直径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UC)83.3%,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3.4%、86.7%。鉴别mGGN肺腺癌浸润前与浸润性病变临界值为13.8mm,病灶直径ROC曲线显示AUC 78.2%,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1.3%、75.8%。结论 GGN肺腺癌浸润前与浸润性病变CT征象存在一定差异,病灶直径有助于鉴别不同性质GGN肺腺癌浸润前与浸润性病变。  相似文献   

18.
探讨薄层CT(TSCT)表现为磨玻璃结节(GGN)的肺腺癌的CT征象,并与病理分型对照.回顾性搜集肺内TSCT发现的83个磨玻璃结节,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浸润前病变组20个,微浸润腺癌组32个,浸润性腺癌组31个,分析不同病理分型的结节在薄层CT上的表现.83个结节中,34个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pGGN),49个表现为混合磨玻璃结节(mGGN).浸润前病变组共18个结节(18/20,90.0%)表现为pGGN,微浸润腺癌组共16个结节(16/32,50.0%)表现为pGGN,浸润性腺癌组无结节(0/31,0%)表现为pGGN.3组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圆形/类圆形、瘤肺界面清晰征象的比例呈下降趋势.3组圆形或类圆形、分叶征、瘤肺界面清晰、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前病变组与浸润性腺癌组比较,圆形或类圆形、分叶征、瘤肺界面清晰、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浸润腺癌组与浸润性腺癌组间类圆形、分叶征、瘤肺界面清晰、血管集束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型的GGN在TSCT上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熟悉TSCT表现有助于浸润前病变、微浸润腺癌及浸润性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前瞻性研究螺旋高分辨率CT(HRCT)对肺内孤立性结节(SPN)的定性价值.材料与方法:对98例肺内孤立性结节行常规螺旋扫描(SCT),构成对照组,在结节处加HRCT扫描,构成目的组,在双盲的前提下,由二个水平相当的独立诊断小组对两组资料图像的外观形态、内部结构、结节-肺界面、邻近改变、CT血管征进行观察、描述、记录并诊断,最后与病理嵌合,χ2比较二组资料的诊断正确率.结果:SCT诊断正确率为67.3 %(66/98),HRCT诊断正确率为89.8 %(88/98),HRCT在显示钙化、密度、坏死、空泡征、细短毛刺、胸膜凹陷征、晕征、血管支气管征方面优于SCT(P<0.05),而显示外观形态,粗长毛刺、锐利度、肺气肿征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良性倾向性征象包括:边界锐利如笔画、钙化、密度均匀、粗长毛刺、周围肺气肿征、晕征;恶性倾向性征象包括:细短毛刺、分叶、血管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坏死、空泡征.结论:HRCT有助于SPN征象的显示,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应列为SPN检查常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免疫正常者孤立结节型肺隐球菌病与实性肺腺癌的CT影像表现,寻找鉴别诊断有意义征象,以提高确诊率。方法 回顾性收集26例免疫正常者孤立结节型肺隐球菌病及29例实性肺腺癌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重点分析比较两组病变病灶分布、大小、分叶征、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晕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与胸膜接触面以及CT增强情况。结果 孤立结节型肺隐球菌病平均发病年龄小于实性肺腺癌,且病灶较小,晕征(53.85%)及支气管充气征(65.38%)多见;实性肺腺癌患者分叶征(96.55%)、毛刺征(93.10%)、血管集数征(96.55%)及胸膜凹陷征(93.10%)比例高于孤立型肺隐球菌病患者,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晕征及支气管充气征在孤立结节型肺隐球菌病具有特征性,与胸膜接触面宽基底为较为特征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