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据统计,2010年中国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60万,同年因肺癌死亡的患者约49万[1]。肺癌目前已是我国第一大癌症,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问题。肺癌大致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SCLC)。小细胞肺癌占所有肺癌发病的15%~25%,非小细胞肺癌占所有肺癌的80%~85%,非小细胞肺癌主要包括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腺癌(adeno  相似文献   

2.
肺癌是世界各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肺癌动物模型在人类肺癌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中转基因肺癌模型能够更好的模拟肺癌,更有利于肺癌病因及发病过程的研究。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转基因肺癌模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青年和老年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2007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5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青年肺癌与老年肺癌分别占同期肺癌的4.4%和6%;青年肺癌首发症状以咳嗽、胸痛多见,而老年肺癌以咳嗽、血痰多见;青年肺癌未分化癌居多,而老年肺癌则以鳞癌为多;老年肺癌的发生与吸烟有关;青年肺癌Ⅲ期、Ⅳ期占88.9%,而老年肺癌Ⅰ期、Ⅱ期占55.1%;青年肺癌中心型多,切除率低,并发症明显多于老年肺癌;老年肺癌并存症明显多于青年肺癌.结论 青年人肺癌误诊率高,确诊时多为晚期,老年肺癌并存症者多,应预以重视,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4.
肺癌微转移是引起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原因,PCR技术作为目前检测肺癌微转移的一种方法,能及早发现肺癌微转移,因此PCR技术对提高诊断肺癌的准确性、指导肺癌治疗、判断肺癌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PCR技术在肺癌微转移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脾气虚对肺癌转移的影响机制以及加味四君子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苦寒泻下、劳倦、饮食节制复合因素法建立脾气虚小鼠模型,连续16 d。造模第17天眼球取血测血清胃泌素浓度,综合验证脾气虚模型。脾气虚模型成功后C57小鼠右腋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制备肺癌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脾气虚模型组、肺癌组、脾气虚肺癌组、脾气虚肺癌健脾组,肺癌组及脾气虚肺癌组生理盐水灌胃,脾气虚肺癌健脾组加味四君子汤灌胃。14 d后观测肺转移结节数,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Fas、Bcl-2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与脾气虚肺癌组比较,肺癌组、脾气虚肺癌健脾组肺转移结节均较少;与肺癌组比较,脾气虚肺癌组Fas mRNA表达下调,Bcl-2 mRNA表达上调;与脾气虚肺癌组比较,脾气虚肺癌健脾组Fas mRNA表达上调,Bcl-2 mRNA表达下调。结论:脾气虚可通过抑制Fas mRNA表达及促进Bcl-2 mRNA表达,促进肺癌转移;加味四君子汤可通过促进Fas mRNA表达及抑制Bcl-2 mRNA表达,抑制肺癌转移。  相似文献   

6.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绝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故亦称支气管肺癌。近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迅速上升,死于癌病的男性病人中肺癌已居首位。肺癌在城市肿瘤死亡顺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结核与肺癌并存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肺结核并存肺癌的认识。方法:对肺结核合并肺癌28例临床资料分析结果:肺癌与肺结核有相关性,肺癌趋向于发生在曾被结核累及的一侧。结论:提高对肺结核并存肺癌的认识,减少对肺结核并存肺癌病例的误诊。  相似文献   

8.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深入研究肺癌的发生、发展规律,对肺癌的治疗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认为,患者淋巴细胞减少与某些肿瘤有关。本文通过研究淋巴细胞与肺癌进展的关系,探讨肺癌进展的一些相关因素,为肺癌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病理确诊肺癌患者痰中的端粒酶活性,为肺癌临床诊断提供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RAP-PCR-ELISA和银染色法对68例病理确诊肺癌和同例数的病理排除肺癌的肺部良性病变(肺炎、肺结核、肺部纤维病灶等)及健康正常人痰液中端粒酶活性进行定量定性检测。结果肺癌病人痰中的端粒酶阳性率较肺部良性病变及健康正常人明显高,肺部良性病变患者痰中端粒酶阳性率较正常人略高但P0.05。不同部位肺癌痰中端粒酶阳性率不同,以中心型肺癌阳性率高。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痰中端粒酶活性,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结论痰液中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肺癌筛查和肺癌早期诊断及肺癌鉴别诊断辅助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体质起着重要作用。体质能够决定肺癌的易感性,气虚质等偏颇体质较正常人更易罹患肺癌。针对易患肺癌的体质类型,及早进行干预,改善偏颇体质,有助于阻止其向肺癌的发展;体质直接影响肺癌的转移、复发,其中正气虚,瘀血内阻是重要病机。体质影响肺癌的治疗效果,结合患者的体质进行辨体论治,比单纯辨证论治疗效更好。肺癌与中医体质的研究对肺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肺癌组织局部羧酸酯酶的检测,间接了解局部活化CPT-11的能力。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0例肺癌组织中羧酸酯酶表达。结果:肺鳞癌、肺腺癌、小细胞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48.6%、52.2%及75.0%。小细胞肺癌羧酸酯酶阳性率高于非小细胞肺癌,但无统计学意义。Ⅰ期肺癌标本阳性率48.0%,Ⅱ、Ⅲ期肺癌标本阳性率分别为57.7%和52.6%。结论:肺癌组织可在局部利用羧酸酯酶活化CPT-11,小细胞肺癌的局部活化CPT-11能力可能强于非小细胞肺癌;肺癌病程发展过程中羧酸酯酶的表达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强化对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认识,提高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及漏诊。方法对22例肺结核合并肺癌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10例为陈旧性肺结核合并肺癌,7例为陈旧性肺结核复发合并肺癌,5例为在初次治疗肺结核的过程中发现合并肺癌。结论通过增强对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认识,及时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可以提高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肺癌间质血管密度对判定肺癌恶性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19例肺癌间质血管密度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肺癌病理组织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程度的关系。[结果]肺癌间质血管密度在各组织类型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分化癌具有较强的血管生成能力;I期肺癌中血管密度明显低于Ⅱ期和Ⅲ期肺癌(P〈0.01),发生淋巴结转移组血管密度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结论]肺癌间质血管密度可作为评价肺癌恶性程度的指标,肺癌间质血管密度高可能促进淋巴结转移发生和肺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由于肺癌发病率的增加,肺癌病人生存期的延长,以及现代诊断水平的提高,肺癌肝转移发生率也不断上升,有报道肺癌肝转移发生率达43.5%,本文就100例肺癌转移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5.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最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近10年来,肺癌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目前肺癌5年生存率仍仅有16%。众所周知,如能在肿瘤早期阶段(尤其是I期肺癌)进行手术切除,肺癌预后将显著改善。因此,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一直尝试着通过筛查来实现肺癌早期诊断,从而降低肺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采用抗H单抗,以ABC免疫组化法对119例原发肺癌间质血管进行了免疫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肺癌间质血管内皮细胞着色良好,结构显示清楚,平均每高倍镜视野15条血管。本研究发现,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肺癌诱发宿主血管生成能力是不同的,肺癌间质血管数量与肺癌的病理分化程度有关,提出了肺癌间质血管数量可做为评价肺癌恶性程度指标的观点,并从形态学方面讨论了肺癌间质血管数量及纤维组织增生程度是影响化疗药物到达性的因素,推测与肺癌化疗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肺癌在增长!据统计:肺癌发病率已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男性肺癌死亡率较女性高。要预防肺癌,必须了解肺癌的病因。其致病之源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一)吸烟:有9种癌症与吸烟关系密切,其中尤以肺癌为首位。吸烟者肺癌的发生率比不吸烟者高4—65倍。纸烟燃烧的烟雾中含有苯并芘,亚硝胺、尼古丁等致癌物  相似文献   

18.
湛先发  范小涛 《西部医学》2012,24(4):808-809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近年来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恶性肿瘤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世界各国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肺癌的临床表现尤其是肺外表现复杂多样,肺癌的早期检出、诊断依然是胸部影像检查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就近年肺癌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腺苷酸环化酶关联蛋白1(cyclase-associated protein1,CAP1)在肺癌转移时的表达及与肺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Western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肺癌组织与肺癌细胞株在蛋白水平的CAPl表达。并同肺癌的转移和预后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单克隆抗体的Western印迹法检测发现CAPl在肺癌组织有高表达,而正常组织表达较少,发生转移的肺癌组织表达更高。对82例患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CAP1的阳性率与肺癌转移相关(尤其是淋巴结转移的程度),且CAPl高表达构成肺癌发生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CAPl的高表达预示着不良的预后。结论肺癌CAPl的表达比正常组织高,高表达的CAPl与肺癌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青年人原发性肺癌组织细胞中 ,凋亡相关基因bcl- 2及bax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分别检测 5 2例青年人肺癌组织中bcl- 2、bax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 5 2例肺癌组织中有 2 3例 (44 .2 % )bcl- 2蛋白表达阳性 ,其中 3例小细胞肺癌全部阳性。在非小细胞肺癌中bcl- 2蛋白呈过度表达 ,低分化癌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肺癌 (P <0 .0 1)。有 2 7例 (5 1.9% )肺癌组织bax表达阳性中 ,Ⅰ期肺癌占 82 .4 % (14例 ) ,Ⅱ期肺癌占 (71.4 % ) 10例 ,明显高于Ⅲ期肺癌的 (14 .3% ) 3例。高、中分化肺癌的bax表达显著高于低分化肺癌 (P <0 .0 5 )。结论 bcl- 2蛋白在低分化肺癌中呈过度表达 ,bax在早期和高中分化肺癌中呈高表达 ,它们分别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同途径上抑制肺癌细胞的凋亡 ,对肺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