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小鼠脾脏来源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扩增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宗辉  黄军华  刘俊峰  赵要顺 《疑难病杂志》2009,8(9):520-521,F0003
目的建立简便的体外扩增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方法联合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培养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分化为DC,并从形态学、表型及功能方面对其加以检测。结果体外诱导培养8 d后获得大量成熟的DC,细胞表面具有典型的树枝状突起,高表达DC相对特异性表面分子CD11c(78.5%)、MHC-Ⅱ(92.7%)及CD86(87.2%),同时具有较强的刺激同种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论小鼠脾脏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可生成大量功能成熟的DC,为进一步抗肿瘤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25、50、100、200、400、600、800rad不同剂量~(60)Coγ线一次性全身照射,观察照后2、5、8、12、16、21天小鼠存活率、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脾脏重量的变化,以及电离辐射对脾脏细胞体外集落形成  相似文献   

3.
用人脐血造血细胞体外扩增后对受骨髓致死量照射的BALB/C小鼠进行移植。结果,移植组平均存活率为90%,对照组仅为10%。存活鼠骨髓和脾脏内可检测到CD45阳性的人源性造血细胞,体外祖细胞集落培养有人源性髓系和红系集落形成。结论,脐血造血细胞可帮助恢复急性重症放射损伤骨髓的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4.
脐血造血细胞移植救治放射损伤小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人脐血造血细胞体我扩增后对受骨髓致死量照射的BALB/C小鼠进行移植,结果,移植组平均存活率为90%,对照组仅为10%,存活量骨髓和脾脏内可检测到CD45阳性的人源性造血细胞,体外祖细胞集落培养有人源性髓系和红系集落形成,结论,脐血造血细胞可帮助恢复急性重症放射损伤骨髓的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体外诱导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分化成的树突状细胞(DC)的生物学表型及功能进行检测,并与骨髓来源的DC进行比较.方法:分离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通过添加25 ng·ml-1的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25 ng·ml-1的白细胞介素-4(IL-4)将其诱导为DC,分别从细胞形态、表型以及功能3个方面对其进行检测,并与骨髓来源的DC进行比较.结果:小鼠脾脏来源的DC经磷酸脂多糖(LPS)刺激成熟后其表面显示出明显的树枝状突起,高表达CD11c、CD86及MHC-Ⅱ类分子,并具有极强的刺激同种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其特征与骨髓来源的DC相差无几.结论: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能够被诱导为具有正常形态、表型、功能的DC,为DC的功能研究以及进一步制备相应的肿瘤疫苗提供又一可靠来源.  相似文献   

6.
粒 单系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是培养粒 单系祖细胞 (CFU GM )不可缺少的刺激因子 ,无CSF则不能形成集落 ,而集落形成的大小和多少则说明CSF活性的高低 ,目前所用的CSF多来源于肌浸液 ,现有资料表明各实验室用于小鼠骨髓细胞培养的肌浸液不尽相同 ,GM CSF的活性以及形成集落的大小、多少有较大差异。本实验通过对两种常见纯系小鼠骨髓细胞的培养 ,选择出活性较高、稳定性较强的集落刺激因子作为本实验室的常规对照。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动物为 8 12周BALB/C、C57BJ/ 6J小鼠 ,体重 18 2 5克。药品为R…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对辐射致小鼠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治疗作用。方法 :分别用rhG CSF 10 μg·kg- 1 ·d- 1 和 30 μg·kg- 1 ·d- 1 二个剂量对辐射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小鼠皮下注射 ,观察rhG CSF对辐射小鼠脾脏重量、脾表面造血灶 (CFU S)数、骨髓有核细胞数和骨髓DNA含量及骨髓粒 单核系祖细胞 (CFU GM)的影响。结果 :rhG CSF二个剂量对钴6 0 照射小鼠有明显增加脾脏重量和CFU S数 ,加速小鼠骨髓DNA合成速率的作用 ;CFU GM细胞集落形成增多。结论 :rhG CSF对辐射所致小鼠中性粒细胞减少有明显促进其造血功能的恢复、增加外周血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小鼠粒-巨噬系血细胞发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祖细胞集落分析、血细胞计数、实时荧光定量PCR及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注射NGF对正常和经60Coγ射线照射 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放化疗复合损伤)小鼠骨髓细胞(BMC)增殖周期、粒-巨噬系祖细胞集落(CFU-GM)产率、外周白细胞总数、骨髓细胞粒-巨噬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mRNA的表达及血清中GM-CSF和IL-3浓度的影响.并观察在体外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NGF时CFU-GM集落产率的变化及与GM-CSF的关系.结果 在体外CFU-GM培养中,加入重组小鼠GM-CSF (rmGM-CSF)时,NGF剂量依赖性地提高集落产率.注射NGF[7.5 μg/(kg·d)或10 μg/(kg·d)]持续7 d,正常和放化疗复合损伤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小鼠骨髓细胞中S G2/M期细胞比例、CFU-GM集落产率显著高于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放化疗复合伤小鼠血清中的GM-CSF和IL-3也显著升高.结论 NGF可与体外培养体系中的造血刺激因子协同作用,促进正常和放化疗复合损伤小鼠CFU-GM的形成.NGF在体内可促进正常和放化复合损伤小鼠骨髓细胞进入有丝分裂,促进造血干细胞向粒-巨噬系方向分化,促进CFU-GM的形成,提高外周血白细胞数;NGF还可刺激放化疗复合损伤小鼠体内GM-CSF和IL-3的分泌,这可能是NGF促进放化疗复合损伤后粒-巨噬系造血恢复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短程国产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HSC)的动员作用。方法:将两组昆明小鼠分别用大小不同剂量及疗程的国产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皮下注射后,进行外周血WBC计数及粒-巨噬细胞集落(CFU-GM)培养计数。结果:两种方案都可见外周血WBC上升、CFU-GM集落增加,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短程大剂量rhG-CSF能有效地动员小鼠PBHSC。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BALB/C小鼠为实验对象,探讨骨髓基质细胞输注对化疗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后输注给化疗后的同系小鼠,在输注后第3、7、14天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和观察.用常规方法进行外周血细胞计数;在体外骨髓细胞混合集落培养形成后计数集落形成单位;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计算骨髓细胞增殖指数(PI).结果(1)骨髓基质细胞输注组外周血WBC、PT在第7天较单纯化疗组明显提高(P<0.05);(2)骨髓细胞混合集落形成单位数在第3、7、14天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P<0.01);(3)输注组骨髓细胞增殖指数(PI)第7、14天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且输注了骨髓基质细胞的小鼠各项指标到第7天就已恢复至正常水平,而对照组则需14d,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输注扩增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无毒副反应.结论骨髓基质细胞输注可加快化疗小鼠造血功能的重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来源于小鼠脾脏的基质细胞在体外扩增脐血CD34^ 细胞中的作用;方法:取γ射线照射后小鼠脾集落形成期的脾细胞经人重组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M-CSF)的激发培养,获得贴壁脾基质细胞,经丝裂霉素处理后作为滋养细胞,与多种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共同应用,体外扩增经免疫磁珠阳性选择法纯化的人脐血CD34^ 细胞,用体外集落形成及流式细胞仪分析扩增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和表型。结果:1)rhM-CSF能有效地刺激小鼠脾基质细胞的生长;2)所获的小鼠脾基质细胞具有支持脐血CD34^ 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与多种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共同应用后,能有效地扩增CD34^ 细胞,扩增2周后的细胞数达100倍,且仍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结论:rhM-CSF能刺激小鼠脾集落形成期基质细胞的增殖,该类基质细胞具有有效支持人脐血CD34^ 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  相似文献   

12.
应用造血细胞体外集落培养技术,对比观察了大蒜素和高三尖杉酯碱的抗白血病细胞集落生长作用。结果显示大蒜素对白血病细胞集落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为预防和治疗白血病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造血刺激因子对巨核系成熟细胞体外扩增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按(2,4,6,8,1 0)×1 05个/mL浓度加入半固体培养体系,体外培养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 eg),观察BMNC数与CFU-M eg生成数之间的关系;将BMNC分别加入含rmSCF rmTPO rm IL-3(3HSFs),rmSCF rm IL-3 rmTPO rm IL-6(4HSFs)或骨髓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液(F-CM)的液体培养体系中持续培养,从培养的第1 d开始每两天观察巨核系成熟细胞的生成情况。结果:当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按(2,4,6,8,1 0)×1 05个/mL浓度种入CFU-M eg培养体系时,CFU-M eg生成数随细胞种入数增加而增多;种入细胞浓度对CFU-M eg产率有影响,种入细胞浓度为1×1 06个/mL时,与种入细胞浓度为2×1 05个/mL,每2×1 05个骨髓单个核细胞生成的CFU-M eg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3HSFs,4HSFs和F-CM均对巨核系成熟细胞体外扩增有促进作用。3HSFs和4HSFs的扩增作用明显优于F-CM,4HSFs的扩增效果优于3HSFs;3HSFs和4HSFs扩增体系扩增7 d效果最好,F-CM扩增体系扩增5 d效果最好。结论:3HSFs,4HSFs和F-CM均对巨核系成熟细胞体外扩增有促进作用;4HSFs扩增成熟巨核细胞效果优于3HSFs和F-CM;不同扩增体系扩增巨核细胞的最佳效果所需的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14.
应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观察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早期红系祖细胞(BFU-E)及晚期红系祖细胞(CFU-E)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鼠腹腔贴壁巨噬细胞对CFU-E表现为刺激作用;对BFU-E增殖依培养体系条件不同而表现为刺激和抑制双重作用。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也表现相似的作用。提示巨噬细胞具有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爆式集落促进活性(BPA)样活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厌氧棒菌菌苗(CP)对带Lewis瘤小鼠脾细胞体外诱导产生白细胞间素(IL_2)和脾细胞杀瘤作用的影响。试验发现C_(57)BL/6小鼠皮下移植Lewis肺癌后5天脾细胞产生IL_2的水平较正常动物产生的明显下降(P< 0.01)。经CP治疗后,未能使带瘤小鼠脾细胞产生IL_2的水平升高,反而较正常动物和带瘤小鼠产生的更为低下。但此时经CP治疗的带瘤小鼠脾细胞体外对三种瘤细胞的直接杀瘤作用仍保持一定水平,而且对同种瘤细胞的作用更为显著。试验结果提示带瘤小鼠注射CP后激活了脾脏细胞发挥杀瘤作用,同时影响IL_2的产生。文章讨论了IL_2水平降低的原因并提出CP应用于临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利用体外琼脂半固体培养体系探索了有机锗(Ge-132)对粒—巨噬集落形成细胞(CFC-GM)的作用。结果表明,体系中无集落刺激因子时(CSF),Ge-132不能刺激CFC-GM形成集落。若体系中有CSF,则Ge-132不能增加CFU-GM的集落数量,二者无协同作用。把Ge-132加入到含肺组织的双层培养体系中,则发现它能显著地促进CFC-GM集落的形成,而Ge-132对含其他组织的双层培养体系无此现象。提示Ge-132刺激了肺组织的某些细胞(内皮细胞或者是巨噬细胞),产生活性的集落刺激因子而促进CFU-GM集落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舌鳞癌微环境对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方法:小鼠骨髓前体细胞,在含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小鼠白介素-4培养体系中体外培养.实验组在上述培养液中再加入Tca8113培养上清液模拟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对照组不加Tca8113培养上清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灌胃刺激对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小鼠随机分成灌胃刺激组和空白组,灌胃刺激组小鼠进行饮用水灌胃,空白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处理8 d后分离骨髓单核细胞并计数,对非贴壁的悬浮细胞进行细胞计数、细胞周期及造血干细胞表型Sca和CD34的检测,并进行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BFU-E)和粒-巨噬细胞混合集落形成单位(CFU-Mix)集落形成实验.结果 灌胃刺激组与空白组相比,单核细胞和非贴壁细胞数量有上升趋势,在非贴壁细胞中S期有所增多,CD34 细胞比率没有明显差别,Sca 细胞比率为30.49%高于空白组19.75%;在集落数量上,灌胃刺激组BFU-E为84.83±12.19高于空白组46.00±9.94(P<0.05),而CFU-Mix为29.17±4.31明显高于空白组13.33±2.73(P<0.05).结论 灌胃行为对小鼠刺激进而影响其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等,所以在相关研究中要设立空白组.  相似文献   

19.
自从1965年前后发现了小鼠造血细胞在适当的刺激因子(CSF)存在下可以在体外琼脂培养体系中生成细胞团或集落以来,大量的进一步工作表明,从各种种系动物,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局部电离辐射对小鼠血清中MDA、SOD的改变和脾脏指数、CFU-S等造血功能的影响以及补充牛磺酸(Tau)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5~6周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照射前后通过腹腔注射补充Tau,观察8.0 Gy γ射线半身或全身照射时小鼠脾脏指数、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等脾脏造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和血清中DMA、SOD的改变.结果 ①在全身致死剂量照射时,小鼠脾脏指数、CFU-S下降,血清中DMA明显增高、SOD显著降低 (P<0.01),补充牛磺酸对上述指标改变不明显;②在左半身照射条件下,脾脏区照射小鼠脾脏指数等较正常对照组有所增加(P<0.01),血清中DMA增加、SOD降低;补充牛磺酸时,可进一步升高小鼠脾脏指数、CFU-S (P<0.01),同时使血清中DMA下降、SOD活性增加(P<0.01).结论 补充适量的牛磺酸可使小鼠在局部照射条件下脾脏指数、CFU-S增加,降低血清中DMA、增高血清SOD活性,对脾脏造血功能恢复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