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216例249侧腹股沟疝用腹腔镜行疝修补术,全部经腹腔修补。其中腹股沟斜疝191例207侧,腹股沟直疝25例42侧。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70~120min,平均90min。术后平均住院5d。随访162例,1例复发,复发率0.46%。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患者康复快、疗效好、复发率低、疼痛轻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Millika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经验。方法对笔者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完成的Millikan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32例共35侧疝,按国内疝学组分型(2003年),Ⅰ型2侧,Ⅱ型9侧,Ⅲ型21侧,Ⅳ型3侧。直疝6侧,斜疝29侧。其中行急诊疝修补术2例。术后发生尿潴留2例(6.25%),无切口感染、血肿、睾丸炎等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3~5 d,平均3.5 d。随访2~24个月,平均18个月,无复发及慢性疼痛者。结论 Millikan手术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符合无张力疝修补原理的术式,适用于Ⅱ~Ⅳ型腹股沟疝的修补。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2056例(2473侧)行LIHR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APP)874例(1005侧),全腹膜外修补术(TEP)1175例(1458侧),腹腔内修补术(IPOM)7例(10侧)。2473侧疝中,斜疝1481侧(59.9%),直疝525侧(21.2%),复发疝225侧(9.1%),复合疝206侧(8.3%),股疝36侧(1.5%)。疝分型:Ⅰ型疝95侧(3.8%),Ⅱ型疝995侧(40.2%),Ⅲ型疝1157侧(46.8%),Ⅳ型疝226侧(9.1%)。手术由同组医师完成,术式选择由术者决定,随访时间3~60个月(中位时间35个月)。结果 1例TAPP因腹腔广泛粘连中转为Lichtenstein术。病人术后无需应用镇痛剂。2周和4周内恢复非限制性活动率为99.0%和99.9%。共6例复发,复发率为0.24%。TAPP和TEP各3例复发。发生3例严重并发症,分别为戳孔疝、肠管损伤和机械性肠梗阻,其他并发症依次为血清肿129例(5.2%)、尿潴留34例(1.4%)、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26例(1.1%)、麻痹性肠梗阻3例(0.12%)。结论 LIHR是安全有效的手术,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和规范化操作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中发现对侧隐匿疝,应用穿刺排气法行TE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行TEP术,术中发现对侧隐匿疝8例,均辅助使用穿刺排气法行对侧TEP。结果 40例手术时间30~70 min,8例双侧疝TEP修补术时间50~70 min,术后2~4 d出院,随访5~12个月,无疝复发。在腹膜破损的情况下,穿刺排气法可以辅助完成TEP,不会明显延长手术时间和增加手术难度。结论 TEP术中探查发现对侧隐匿疝,可辅助使用穿刺排气法行TEP治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腹膜损伤与腹腔镜疝修补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腹股沟疝前、后进路修补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前进路(常规疝手术)修补方法和后进路(腹膜前)修补方法治疗腹股沟疝病人的疗效、住院时间、总体费用、恢复工作时间、手术并发症等。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213例病人222侧疝(其中有9例同时患有双侧疝,男196例,女17例)随机分为前进路组(105例)和后进路组(108例)。前进路组采用常规修补,其中约1∕4病人(共27侧疝,Nyhus分型Ⅰ、Ⅲ型)用经典方法修补(Bassini术式21例和McVay术式6例)。3∕4病人(83侧疝,Nyhus分型Ⅱ、ⅢB、Ⅳ型)用假体的无张力修补(Lichtenstein术式21侧疝和Rutkow术式62侧疝);后进路组超过1∕3病人(38侧疝Nyhus分型Ⅰ、Ⅱ和ⅢA型)用不吸收缝线直接缝合修补,近2∕3病人(74侧疝,ⅢB、Ⅳ型)加用单层网片修补。结果:两组病人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差异。而平均住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前进路组要明显短于后进路组(P<0.01),在平均费用方面,后进路组明显少于前进路组(P<0.01),后术腹股沟区疼痛不适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采用后进路方法进行腹股沟疝修补,可明显减少手术花费(不用人工假体或仅用单层平片),降低术后疼痛不适的发生率,改善疗效。因此,经后进路行腹股沟疝修补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适合我国的国情,具有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肝硬化并腹股沟疝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肝硬化并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ichtenstein修补术15侧,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31侧。结果术后出现阴囊积液2例,腹股沟伤口渗腹水1例,切口疼痛和异物感3例,轻度肝性脑病1例,无切口血肿、感染发生,均经对症支持治疗治愈。随访6个月到3年患侧疝无复发,但有2例分别于术后11和23个月出现对侧疝,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肝硬化并腹股沟疝患者的理想手术方法,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7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的临床经验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至2011年2月采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72例共84侧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腹股沟斜疝42例,单侧腹股沟直疝18例,双侧腹股沟疝12例;初发疝64例,复发疝8例.结果 72例患者共行84次TEP术,3例中转行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手术时间35~155 min,平均73 min,住院时间3~8 d,平均5.5 d.术后并发症5例(侧),占6.9%,均为腹股沟区或阴囊的血肿或血清肿,随访3~63个月,无复发.结论 TEP手术安全可靠,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且费用相对较低、易被患者接受,同其他腹腔镜疝修补术相比优势明显,应成为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难点及操作技巧。方法2006年5月~2010年5月,施行257例腹腔镜疝修补手术,对术中遇到的操作难点及手术技巧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54例行TEP,3例因腹膜破裂中转为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preperitoneal,TAPP)。术后5例出现阴囊血肿,经非手术治愈;1例出现疝囊残端血肿,手术行血肿清除及残留疝囊切除。257例随访时间6~51个月,平均28个月,其中3例(1.2%)分别于术后6、14、23个月出现对侧疝,再次行TEP;2例分别于术后20、60d复发,行二次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手术;1例7个月后出现疝钉处疼痛,局麻取出疝钉后痛疼消失,其余患者均无异常。结论TEP的技术关键点主要是腹膜前间隙的建立、镜下解剖标志的应用、正确的疝囊分离方法、补片放置及固定和隐匿疝的恰当处理。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附56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优点、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2001年8月至2004年8月行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补片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laparoscopic mesh repair of hernia,TAPP)和完全经腹膜外补片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laparoscopic mesh repair of hernia,TEP)共56例,其中腹股沟斜疝45例,腹股沟直疝8例,复合疝3例.结果56例均成功完成手术,TAPP48例、56侧,TEP8例、9侧,术中发现对侧有隐性疝4例,复合疝3例.平均手术时间61.3±26.5min,术后平均住院4.3d.术后3例(5.4%)有残余疝囊积液.全部患者均获随访1~36个月,复发1例,复发率1.8%.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疝修补新方法,具有并发症少,术后患者疼痛轻,康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并可发现复合疝和隐性疝.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复发疝的疗效和优点.方法 采用人工疝补片对65例82侧腹股沟复发疝行Lichtenstein无张力修补术的手术要点及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单侧疝手术时间为45~110 min, 平均75 min.无切口感染、硬结、疼痛、异物反应等并发症;术后并发短暂尿潴留3例;阴囊血肿1例、积液3例4侧.术后5~8 d(平均6.5 d)出院.随访6~96个月,再复发1例.结论 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简单、安全、痛苦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疝修补法,适用于大多数成人复发腹股沟疝.  相似文献   

11.
��ǻ�����ɹ����޲���50���ٴ�����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的方法,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 50例腹股沟疝行腹腔镜疝修补术,其中斜疝34例,隐性疝7例,直疝9例。行疝囊高位结扎7例,经腹腔腹膜前铺网固定疝修补(TAPP)34例(40侧疝),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9例。结果 手术全部完成,手术时间59.3(15-180)min,无中转手术,6例病人同时行阑尾切除术,2例同时行胆囊切除术,术后平均5.4d出院,1例直疝TAPP术后8个月因补片过小而复发。结论 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手术后恢复时间短,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单通道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2012年3—9月我院施行腹腔镜下单通道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163例。于脐环下方置入5mm腹腔镜,采用自制疝气针,于腹横纹插入并带入爱惜康0号丝线,于腹膜外环形高位结扎内环口。结果术中过程顺利,59例术中发现对侧隐性鞘状突未闭。手术时间单侧5—10min;双侧10—15min;术中出血量0.2—2ml。术后恢复平稳,均于术后第2天出院。无精索、输精管损伤及术后阴囊血肿等。163例术后随访3—9个月,平均6个月,无复发。结论单孔腹腔镜下单通道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创伤小、恢复快、无瘢痕,可发现并治疗对侧潜在斜疝。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的疗效。方法2013年3-9月,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48例。术前诊断右侧嵌顿疝32例,左侧嵌顿疝16例。经脐切口置入trocar建立气腹,置入Z形腹腔镜,经探查孔置入无损伤钳,探查患侧疝内容物类型、嵌顿程度。腹腔镜下辅以体外手法复位将嵌顿疝复位,观察嵌顿脏器损伤情况。如嵌顿脏器无损伤,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探查对侧如存在隐匿疝则同时处理。结果48例均顺利完成单孔腹腔镜手术。术中探查合并对侧隐匿疝10例。嵌顿疝内容物36例为肠管,8例为卵巢,4例为网膜。手法协助复位均顺利还纳,镜下观察5 min,48例嵌顿脏器均血运良好。单侧疝(38例)手术时间10-18 min,平均15 min;双侧疝(10例)手术时间16-30 min,平均24 min。麻醉清醒后进食,疼痛均能耐受。术后10-15 h(平均12 h)出院。随访3-13个月,无切口感染,无阴囊水肿、血肿等并发症,无复发。结论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不破坏腹股沟管解剖结构,可高位结扎,直视下探查嵌顿疝内容物损伤情况,探查对侧有无隐匿疝。该技术安全、有效、微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高海拔地区(>3 500 m)行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的安全性。 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拉萨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高位结扎术10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三孔法-双孔法-单孔法,且均在气腹下进行,得到了超高位的结扎。 结果102例患儿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前诊断为单侧疝90例、双侧疝12例,术中发现隐匿疝26例(29%),平均手术时间单侧25 min,双侧35 min,所有患儿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生心率及呼吸等异常情况,手术后能够正常苏醒。术后95%患儿第1天即出院,其余于第2天出院(术后出现咳嗽等情况)。术后随访3~12个月,其中5例术后未能联系,无复发情况。 结论高海拔地区小儿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是安全可行的,患儿手术创伤小、麻醉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同时手术技术要求低、学习曲线短,我们已经在我区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术前腹股沟疝评分与手术方式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94年1月~1995年6月,为探讨疝修补术的个体化治疗,对45例腹股沟疝患者评分。当得分≤5分时,行疝囊高位结扎 内环缩小术(即H I手术),或疝囊高位结扎 腹股沟后壁修补术(巴西尼法)(即H P(B)手术);当总得分≥6分时,行疝囊高位结扎 内环缩小术 腹股沟后壁修补术(Shouldice氏法)(即H I P(S)手术),或H P(B)手术。术后随访10月~15月,总分≤5组行H I,或H P(B)手术者,术后均无复发,两种术式比较,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总分≥6组,术后H P(B)组复发3例(复发时间分别在术后1,2,4月),而H I P(S)组无复发,两种术式比较,复发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5),结果表明:总分≤5时,仅需行H I手术,不必行后壁修补;总分≥6时,行H I P(S)手术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H P(B)。腹股沟疝术前评分简单,可行,可作为腹股沟疝个体化手术方式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腹壁小切口"杂交手术"修复巨大腹壁切口疝合并腹股沟隐匿疝的手术优势及要点。 方法运用腹腔镜联合腹壁小切口"杂交手术",及防粘连补片修复一例老年男性巨大腹壁切口疝并且合并腹股沟隐匿疝的病例。 结果患者手术时间130 min,术后3 d拔除皮下引流管,术后48 h排气,术后64 h排便,术后5 d出院,术后9 d拆线,未发生明显并发症。 结论"杂交手术"修补巨大型切口疝伴或不伴隐匿疝安全可行,并且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对侧隐匿性疝(concealed hernia,COH)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高龄腹股沟疝患者96例,行经腹腹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20例高龄患者COH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结果9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并发症13例,主要包括血清肿和皮下气肿。全组平均手术时间(105±27)min,单侧疝手术时间(100±15)min,双侧疝手术时间(140±30)min,单侧疝合并COH手术时间(130±25)min。双侧疝、单侧疝合并COH与单侧疝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2.12,P=0.03、0.04)。合并COH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0%(3/20),单侧疝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6%(8/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4,P=0.12)。随访2~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无复发。结论行TAPP时同时修补高龄患者对侧隐匿性疝是安全可行的,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相对于开放式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重要优势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婴幼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2月-2014年2月采用腹腔镜急诊手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嵌顿疝62例,气管插管全麻后腹腔镜辅助手法复位,复位失败于腹股沟外环体表投影1.5 cm小切口,松解嵌顿,均行腹腔镜下内环口高位结扎。结果62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腹腔镜辅助复位49例,手术时间(32.4±11.9)min,住院时间(4.3±1.1)d;腹腔镜嵌顿松解13例,手术时间(52.1±15.4)min,住院时间(5.1±1.7)d。无输精管、精索血管损伤,无阴囊血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62例随访2-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无睾丸萎缩、医源性隐睾、切口疝等并发症,术后复发1例,复发率1.6%(1/62)。结论腹腔镜下可同时发现和处理对侧隐性内环口未闭,腹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安全可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其中斜疝46例,直疝9例。结果 5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0~65min,平均50min。38例患者行腹膜前补片修补术,17例患者行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术后未发生阴囊气肿、血清肿,无尿潴留发生。术后平均住院2~3d。随访3~34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安全可行,具有并发症少、术后患者疼痛轻、康复快等优点,并可同时发现复合疝和隐性疝。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对18例腹股沟嵌顿疝行腹腔镜下腹股沟嵌顿疝松解术及疝内环关闭术。建立CO2气腹后置入10 mm trocar,置入30°腹腔镜,腹腔内探查,寻找嵌顿的疝内容物,置入电凝钩或超声刀切开内环口狭窄环,回纳嵌顿肠管。6例嵌顿小肠已坏死,在相应部位腹壁做小切口(约4 cm),拖出相应小肠行坏死小肠切除,端端吻合术。疝内环结扎术可采用2种方法:6例于疝内环腹壁投影处做0.3 cm切口,穿刺导线针行疝内环结扎术;12例镜下腹腔内置入针线行疝内环缝合打结。结果麻醉后2例嵌顿疝自动复位。嵌顿肠管无坏死;16例在腹腔镜下松解、复位。嵌顿内容物:小肠16例,大网膜2例;10例嵌顿肠管和2例嵌顿大网膜无坏死,6例嵌顿肠管坏死,拖出相应小肠行坏死小肠切除,端端吻合术。2例发现无症状的隐匿疝,给予疝内环结扎。2例术后出现皮下气肿,均于1 d自行吸收;4例出现腹股沟区原疝囊部位积液、水肿,即血清肿,经局部穿刺(1~4次,平均1.8次)痊愈;术后均无出血、感染。术后住院4~7 d,平均5 d。术后7~30 d(平均15.2 d)行二期无张力疝修补术,二次手术期间无疝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腹腔探查、嵌顿疝松解术及疝囊高位结扎术更适合急诊腹股沟嵌顿疝的治疗,具有术式安全、暴露充分、操作简便、易掌握等优点,可同时发现及处理对侧隐匿性疝,符合微创治疗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