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神汤出自《洞天奥旨》,具有清热解毒、分解湿热之功,常用于附骨疽、委中毒等外科疾病。笔者师其方义,于1980年3月至1983年9月采用本方为主共医治急性尿路感染(湿热淋)65例,获得较好的疗效,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湿热夹虚证历来是医家辨证与遣方用药的难点,湿热邪气,既可以由表而伤,又可以从口鼻入,病人脾胃;其症候在临床表现上常需辩识真伪,如乏力需识气滞与气虚、口渴需辨津伤与湿阻、发热需辨虚热与实热;临证中病位不定、蒙上流下、传变多端,邪从湿化热化,真假难分;治疗上如辨证有误则病情缠绵而不愈,遣方用药相互矛盾,虚实兼并,本文选择虚实夹杂,疑难湿热验案以供同道商榷。1阴虚湿热:发热案张某、女、39岁,2012年3月16日就诊。主诉:发热20d。自诉近  相似文献   

3.
龙胆泻肝汤(《局方》)方意是治疗肝胆实火、肝经湿热。笔者临床用此方治疗肝胆实火、湿热在妇科临床上引起的诸症,效果良好,兹举数例报告如下: 1 青黄带下金某某,女,41岁,农民,1980年3月15日就诊。一年来阴道流粘液如绿豆汁,淋漓不断,有时夹有黄液,气味腥臭。兼有少腹胀满不舒,心烦易怒,不思饮食,体  相似文献   

4.
<正> 泻肝法为中医的一大治则,其临床应用日趋广泛。笔者集数年临床报道,将泻肝法的适应证归纳为:辨属肝火上炎、湿热内蕴、湿热下注致疾者。其代表方为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甘草、生地组成(下称泻肝方)。现将本方在临床各科的应用总结于下。 (一)内科 1.痿证:姚耿明等用泻肝方加制大黄、桑枝、生该仁以泻肝胆湿热,治痿证1例,药后基本痊愈。张宗贵用加味泻肝方治疗半身不遂2例,1例治以泻肝利胆佐以活血化淤,用本方加牛膝、桑枝、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湿热痹方联合慢病管理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湿热蕴结型痛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和非布司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湿热痹方口服联合慢病管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综合疗效、症状体征量化评分、血尿酸(UA)、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LDL)和体质量指数(BMI)方面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75%,对照组为87.10%;两组患者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UA、ESR、CRP方面,治疗前后对比均显示有效(P<0.05);观察组在降低UA、LDL和BMI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湿热痹方联合慢病管理对缓解痛风患者的关节肿痛、UA长期达标、恢复健康状态方面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阳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龙胆泻肝汤方出李东垣《兰室秘藏》,为泻肝胆实火,清肝胆湿热的有效方剂。自1987年以来,笔者运用此方加减治疗阳萎患者3例,收效满意,兹举1例介绍如下: 王××,男,32岁,农民。1989年4月5日初诊。体质素健。2年前因夫妻感情不和,经  相似文献   

7.
四逆散乃疏达肝气之基础方,凡系肝郁气滞所致的肝脾不和诸症,以此方加味可获佳效。如:胁痛属肝气郁滞,气机不畅者,可加香附、郁金;肝经郁热者,可配左金丸;肝经虚寒加吴萸、小茴、川楝、桂枝;肝阴不足者,可合一贯煎;肝胆湿热者合茵陈蒿汤;瘀血胁刺痛者合桃红四物汤;如系湿热煎熬胆汁为沙石成为胆腑之结石者,用四逆散合三金汤(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妇女带下病系肝经湿热者,四逆散合四妙散加味;肝郁脾虚者,用四逆散合异功散;肠痈因于肝郁气滞血瘀,腑气不通者,亦可用四逆散加丹皮、黄柏、红藤、败酱治疗。现举例如下: 胃脘病周××,男,40岁,1984年3月10  相似文献   

8.
2007年3月-2009年7月,笔者采用畲药痛风方治疗湿热蕴结型痫风性关节炎28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据《中国医学大辞典》记载,龙胆泻肝汤计有四方,即:①李东垣方;②《沈氏尊生书》方;③《医宗金鉴》方;④《证治准绳》方。我们在临床上习用的是李东垣方,其药味组成: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生地当归栀子黄芩甘草。本方是泻肝胆湿热的主要方剂,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为泻肝胆之火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四妙散加减方治疗湿热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70例湿热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四妙散辨证治疗,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加甲钴胺分散片西药治疗,用药共3周,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疼痛都得到较好的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总有效率85.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四妙散加减治疗湿热腰痛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运用固精2号方治疗湿热下注型遗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湿热下注型遗精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口服帕罗西汀片,10mg/次,1次/晚;治疗组50例,采用固精2号方,水煎服,1剂/d。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其总有效率对照组72.00%,治疗组为90.00%,两组比较:χ2=5.263,P=0.02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均能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未发现治疗药物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固精2号方治疗湿热下注型遗精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二妙丸系列类方有效部位群药效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比较二妙丸系列类方(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及加味四妙丸)有效部位群抗湿热下注证及痛风药效的关联性。方法:采用醋酸刺激引起小鼠扭体实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小鼠高尿酸模型的降尿酸实验及小鼠碳粒廓清实验,评价二妙丸系列类方药效作用。结果:各系列方均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多糖为免疫增强有效部位;各系列方有效部位群均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镇痛、降尿酸作用依次增强,其中四妙丸及加味四妙丸有效部位群镇痛、降尿酸作用更强。结论:二妙丸系统类方对湿热下注证及抗痛风作用具有共同的药效物质基础,从基本方到系列类方,药效物质基础及效应的变化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13.
1 一般资料本组309例,其中男性189例,女性120例;年龄最大者69岁,最小者19岁。临床表现:腰腹绞痛或少腹拘急,小便艰涩或尿流突然中断,尿中挟有结石,甚则尿中带血。全部病例均通过B超、X线确诊。其中结石最大者为1.0cm×1.1cm,最小者为0.2cm×0.2cm。患者均有热病史,其中有湿热症表现者91例,无湿热症表现者218例。2 治疗方法初起有湿热者先清利湿热,用基本方1号加减。湿热祛后,再按无湿热型治疗;初起无湿热者,予益气补肾、泄浊排石,用基本方2号加减。基本方1号组成:木通、车前子、蓄、瞿麦、滑石、大黄、山栀、甘草梢、石韦、牛膝、海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盆炎净方治疗湿热蕴结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09年3月5日-2011年5月收治的经明确诊断为慢性盆腔炎患者共80例,并随机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盆炎净方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并对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其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舌、脉象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炎净方治疗湿热蕴结证慢性盆腔炎疗效优于西药治疗,而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经济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湿热困脾型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采用健脾祛湿方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湿热困脾型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15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予以吡格列酮治疗,观察组实施健脾祛湿方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脂及肝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血糖、血脂指标水平及肝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湿热困脾型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实施健脾祛湿方加减治疗可显著降低其血糖、血脂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肝功能,有利于加快相关症状的好转。  相似文献   

16.
盆炎净方是嘉兴市名中医陆文彬根据其近60年临床经验而拟定的经验方。笔者近年来运用此方治疗湿热蕴结型慢性盆腔炎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病例为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嘉兴市中医医院妇科门诊及住院的慢性盆腔炎患者,中医辨证属湿热蕴结型。  相似文献   

17.
阴汗     
<正> 1 肝经湿热阴汗刘某,男,36岁,1990年3月6日诊。始于情志不遂,胸闷烦躁,纳呆口苦,10余日后,出现阴汗不止,阴囊潮湿,汗出臊臭,性欲减退,阴茎萎软,小便短赤,舌边尖红,苔黄厚腻,脉弦略数。诊为阴汗病,属盱经湿热证。遣方龙胆泻肝汤:龙胆草9g,生栀子9g,黄芩9g,柴胡9g,生地15g,当归9g,泽泻9g,车前子12g,木通6g,生甘草6g。药进10剂,胸闷烦  相似文献   

18.
枳实导滞丸出自李东垣所著《内外伤辨惑论》一书,此方以攻逐为主,兼以健脾,主治食积湿热内停肠胃所致的各种病症。笔者以此方治疗大肠湿热证效果颇佳,今将验案2则介绍如下。例1:乔某某,男,44岁,2004年3月14日初诊。肛周顽固瘙痒20余年。病起于20年前,冬夜暴食后受风寒而致。近10余年来,逐年加重,夜不能寐,曾以肛周湿疹多方治疗,无明显效果。刻诊:面  相似文献   

19.
<正>邵朝弟为湖北省中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擅长应用经方治疗各种泌尿系统疾病,八正散为其常用治疗膀胱湿热之基本方。八正散一方收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全方由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栀子、炙甘草、木通、大黄、灯心草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功效。笔者有幸跟随邵主任抄方三载,应用八正散加味治疗多种下焦湿热证,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栀子大黄汤类方的配伍规律,为湿热黄疸治疗方剂提供组方指导。方法:从历代瘟疫方剂数据库中检出栀子大黄汤及类方共20首,采用中药核心系数法对用药频率、性味配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栀子大黄汤类方共用药42味,药物按核心系数排在前3位的是栀子、大黄、茵陈。(2)栀子大黄汤类方的寒凉药性的总积分为2.631,温热药性的总积分为0.257,寒温比例约为10:1。且寒凉药物的药性以寒居多,微寒次之,大寒最少,没有凉;温热药物,以温居多,微温与热次之,没有大热。(3)栀子大黄汤类方苦味药最多、辛味药其次、甘味药第三,三类相合占总数的87.2%。药味积分占总数的92.2%。3者的使用频率远远大于酸味药、咸味药、淡味药。结论:(1)栀子、大黄、茵陈是湿热黄疸最基本和常用的药物,佐证了茵陈蒿汤是治疗湿热黄疸的基本方。(2)栀子大黄汤类方药物的药性以寒为主,少量温;药味以苦为主,辅以辛。寒温共用、苦辛结合是栀子大黄汤类方的配伍特点,也是湿热黄疸治疗方剂的性味配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