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骨性强直畸形的方法和近期疗效。方法 2000年1月-2007年1月收治12例(14髋)髋关节骨性强直畸形患者,屈曲强直畸形30°-90°,平均60°。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生物型假体植入。采用Harris评分对术前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12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4年,髋关节功能均有明显的改善,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0.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3.6分。髋关节屈曲畸形矫正,术后髋痛消失,步态恢复基本正常,生活能自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骨性强直一种有效的方法,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骨性强直髋畸形中的近期疗效。方法:收集本科自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骨性强直髋畸形9例11髋,分别于术后1月、3月、半年、1年门诊复查,评价患者Harris评分。结果:9例骨性强直髋畸形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7年。术后1年Harris评分85.19±5.37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骨性强直髋畸形中的近期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骨性强直的效果.方法 对11例(16髋)AS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随访0.5~5年,术前髋关节强直屈曲为0~65°(平均23.6°),术后以Harris评分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患者髋关节疼痛消失,屈曲挛缩畸形基本矫正;X线平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无切口及关节内感染.髋关节活动能力明显改善,屈伸60~125°,外展内旋15~50°,内外旋20~45°;Harris评分术前12.5~55.4分,平均34.5分;术后61~95分,平均86.2分.异位骨化1例,BrookerⅠ级.结论 无柄人工全关节置换术是AS髋关节骨性强直重建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该术式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易于翻修,较适合年轻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traumatic osteoarthritis,TOA)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1月-2008年10月,对24例TOA患者进行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术后的髋关节功能依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结果平均随访5年,无假体下沉、松动、脱位及感染。术前平均Harris评分41分,术后6个月为93分,20髋优,4髋良。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TO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强直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1例(32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畸形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了10个月~6年的随访。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患者髋关节术前活动度为0°,术后总的活动度平均为143.2°,其中平均屈髋90.8°;髋关节屈曲畸形程度,术前平均32.3°,术后平均4.7°;Harris评分,术前平均16.8分,术后平均92.6分。术后患者髋痛消失,步态基本恢复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增加髋关节活动度,矫正髋关节畸形,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强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受累髋关节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9例(38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进行术前术后的临床症状、髋关节活动度及Harris评分的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进行了平均3年的随访,术后的临床症状及髋关节活动度均得到明显改善,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2分,术后改善为87分,髋关节术前总活动度为52°,术后改善为135°,患者感觉满意.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受累髋关节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接受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术前与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对比其结果.结果 术前Harris评分为27~48分,平均35.7分.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为76.2~94.8分,平均90.4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有效方法,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杨文堂 《河北医学》2012,18(9):1242-1244
目的:探讨人工全髓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61例行人工全髓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法,分别对患者髋关节术前与术后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患者手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44分,术后平均为98分,髋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术前和术后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1);并发症发生率为18.03%,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0.4±3.7d.结论:人工全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疾患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方法 2000年1月~2007年1月进行全髋关节置换病人共35例,通过良好的康复训练,使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获得较佳疗效.结果 由于良好的康复训练治疗,术后随访6月-3年,平均1.2年,本组无1例深静脉血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感染、死亡等并发症发生.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术前Harris评分39.5±14.5,术后Harris评分89.5±18.5,术后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t=23.726,P<0.05.髋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改善.结论 合理的康复训练治疗有助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恢复到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使用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老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骨科进行就诊的老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60例,采用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术前术后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对比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的伤口愈合情况较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术后患者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结论 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老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翻修中股骨远端骨质缺损应用同种异体骨板的方法。方法分析自2008-2012年中15例髋关节翻修患者应用了同种异体皮质骨板,AAOS分型:Ⅱ型8例,Ⅲ型7例。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及x线分析。结果15例患者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3分,提高至76分,X线片示所有患者异体骨与宿主骨融合良好,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无一例下沉、松动、感染。结论同种异体皮质骨板在髋关节翻修中股骨缺损中的使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全髋关节翻修术后随访病例进行分析,探讨髋臼侧翻修时处理各类型骨缺损的方法选择及其早期疗效。方法:对4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骨缺损的患者进行翻修,观察术后随访X线片上的髋臼假体及周围骨质变化情况,并对髋关节行Harris功能评定和VAS评分。结果:4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83个月,平均随访41.8个月,髋关节Hariss评分平均由全髋关节翻修术前的(53.15±11.41)分(29~67分)提高至翻修术后12月的(91.23±3.43)(83~98分)(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平均由全髋关节翻修术前的(7.8±1.1)分(5~10分)减低至翻修术后12月的(1.2±1.2)分(0~3分)(P〈0.05)。结论:全髋关节翻修术中,根据不同的翻修原因给予不同的植骨方式和选择适当的假体类型,可有效恢复髋关节周围骨量,重建髋关节的稳定性,改善髋关节的功能,近期随访疗效均满意。  相似文献   

13.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其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钟华  邬丽云 《四川医学》2009,30(11):1775-1776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观察67例高龄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治疗效果,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67例患者平均住院21.7d出院,Harris评分术前(30.4±6.0)分,术后出院时(78.24±5.6)分(P〈0.05);术后6个月时(86.84±3.6)分(与术后出院时比较,P〈0.05)。围手术期发生高血压6例,心律失常4例,置换关节脱位3例,伤口感染4例,肺部出现并发症5例,泌尿系感染4例,深静脉炎4例,下肢深静脉栓塞3例,应激性溃疡出血1例,均经积极处理后治愈。结论高龄患者的股骨颈骨折,术前应积极治疗相关内科合并症,及时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并注意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5月收治的30例(32髋)ANFH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侧均采用生物假体,股侧采用骨水泥型和生物型各16髋,采用Harris评分比较手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32例患者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骨水泥型组与生物型组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Harris评分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ANFH的有效手段,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假体近期疗效相当,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假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分析40例髋臼骨缺损的髋关节置换术后近期疗效.为临床上对髋臼骨缺损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中髋臼骨缺损的评估、植骨方式、髋臼重建方式及预后提供初步依据.方法 通过对我科1998年1月-2004年1月间对髋臼骨缺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58例患者进行随访,通过Harris评分和髋关节X线片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 58例患者取得完整随访资料有40例(40髋),随访时间为24~70个月,平均56个月.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3~75岁,平均56.5岁.结果 显示:术前平均HHS为26.50分,术后平均HHS为86.83分.术后疗效明显改善(P<0.01). 结论 使用带缝匠肌髂骨瓣植入修复髋臼节段型缺损为活骨移植,成骨效果良好.对于节段型骨缺损,植骨时应辅以颗粒骨,并尽量选用较稳固的钉板系统固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陶对陶全髋关节假体行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早期临床疗效及应用体会,指导临床合理规范应用该技术。方法:对27例(30髋)陶对陶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随访,应用Harris评分以评估髋关节功能,记录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0(7~36)个月,30髋的 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从术前47(33~52)分到术后3年的86(57~97)分,最后一次随访时为95(62~100)分,2例患者术后轻微疼痛,无严重疼痛的发生。结论:陶对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鄢安良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2):1409-1411,142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6月~2010年1月我院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其中,应用骨水泥人工双极股骨头20例,应用非骨水泥生物型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12例。分析其手术时间、总出血量、总输血量、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本组32例患者成功渡过围手术期,手术时间(85.5±20.5)min,手术出血量(640.4±56.5)ml,手术输血量(602.5±20.5)ml,术前Harris评分(39.5±11.5)分,术后Harris评分(91.5±6.5)分,术后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164,P<0.01)。术后随访6~24个月,X线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术后并发症中,脱位1例,精神症状2例。本组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徐火荣  徐文强 《吉林医学》2013,34(21):4315-4316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经验。方法:对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发生术后感染的13例患者的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例均获得随访。Harris评分:术后除1例仍卧床外,平均95分,可以生活自理。结论:对于人工髋关节术后感染的患者要认真分析其原因及治疗方法,才能够提高翻修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假臼骨关节炎的经验。方法:2000年2月~2010年8月,对9例14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假臼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其中双侧置换5例,单侧置换4例。结果: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经6个月~10年的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2.84分恢复到术后平均90.71分,全部病例均能自行下地行走,恢复日常生活及工作。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假臼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但手术难度较大,手术中应充分考虑到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脱位的原发及继发病理改变,以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