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辉 《吉林医学》2006,27(5):527-528
目的:探讨鼻渊舒口服液联合微波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急性鼻窦炎的13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给予鼻渊舒口服液口服,同时配合五官科微波局部理疗;对照组给予罗红霉素片和开瑞坦片口服,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一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63.16%和4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个疗程结束后两组差异更加明显(P<0.005)。治疗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鼻渊舒口服液联合微波治疗急性鼻窦炎起效快,疗程短,避免了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鼻渊舒口服液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分成实验组和观察组,拟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0.79%,实验组为93.26%。结论:鼻渊舒口服液治疗慢性鼻窦炎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在鼻内窥镜术后应用鼻窦炎口服液冲洗鼻腔,对鼻黏膜纤毛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对30例接受FESS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后分A、B、C三组用不同方法处理,对各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取上颌窦口周围黏膜进行电镜观察,另取2例作为健康对照。结果:术前各组黏膜上皮纤毛脱落,排列紊乱,间质水肿,可见中性粒细胞及杯状细胞。线粒体减少,明显肿胀,出现空泡。纤毛融合,微管结构异常;术后A、B组纤毛排列较整齐,粗细亦均匀,方向较一致,且纤毛丰富、密集,“9+2”微管结构清晰,线粒体狭长致密,与健康对照组结构无明显差异;术后C组可见纤毛数量明显增多,排列尚整齐,方向欠统一,并可见大量短纤毛,线粒体仍肿胀,仍可见病理性改变。结论:鼻内镜手术后应用鼻窦炎口服液冲洗能促进鼻黏膜纤毛结构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术后应用鼻渊舒口服液作为辅助治疗,对临床症状及术腔黏膜预后的影响.方法:120例实施鼻内窥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按照随机原则方法分为对照组56例,治疗组64例;对照组术后应用抗生素及类固醇治疗,实验组应用抗生素、类固醇,并辅助鼻渊舒口服液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术腔黏膜的改善情况,对比两组病例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4.4%高于对照组71.4%;治疗组症状消失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比对照组在黏膜水肿消褪、囊泡、肉芽消失、上皮化方面治疗时间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鼻窦炎鼻内窥镜术后辅助药物治疗可提高手术疗效,减轻临床症状,缩短愈合时间;鼻渊舒口服液可作为鼻窦炎鼻内窥镜术后辅助治疗药物,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广泛应用的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手术主要应用于解除解剖异常等阻碍鼻窦引流的部位,鼻窦炎首选应该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含抗炎症、抗过敏、促进鼻粘液纤毛传输和提高机体免疫力。鼻渊舒口服液可以同时解决上述问题,现将1998--2003年我们采用鼻渊舒口服液治疗,并且有完整随访记录的318例鼻窦炎患者疗效观察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观察鼻渊舒口服液临床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选择儿童慢性鼻窦炎22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予鼻窦负压置换,0.5%的麻黄素喷鼻,口服抗菌素艾克尔)与治疗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鼻渊舒口服液)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改善症状及体征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结论鼻渊舒口服液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一种理想的辅助制剂.  相似文献   

7.
鼻渊舒口服液治疗儿童-青少年慢性鼻窦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姝姝 《中国乡村医生》2006,22(12):30-31
目的:观察鼻渊舒口服液对儿童-青少年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6~16岁儿童-青少年慢性鼻窦炎使用鼻渊舒口服液30天,随访3个月;结果:儿童组有效率达93%,青少年组有效率达90%;结论-鼻渊舒口服液是治疗儿童-青少年慢性鼻窦炎较为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安鼻渊方对大鼠急性鼻窦炎的防治作用。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留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80只大鼠用于复制急性鼻窦炎模型,根据鼻窦炎症状评分标准,选取评分标准≥6分的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新安鼻渊方高(15.2g/kg)、中(7.6g/kg)、低(3.8g/kg)剂量组,鼻渊舒组(3.5ml/kg),左氧氟沙星组(40mg/kg),每组10只。模型复制7d后开始灌胃给药,正常组、模型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给药时间为7d。观察大鼠鼻窦炎症状评分、体温、血液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构成比、血中溶菌酶含量、鼻窦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鼻窦炎症状评分、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构成比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左氧氟沙星组、鼻渊舒组、新安鼻渊方各剂量组大鼠上述观察指标均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鼻渊舒组、新安鼻渊方高剂量组大鼠血中溶菌酶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模型组大鼠上颌窦黏膜表面有大量炎性细胞聚积,黏膜上皮变性、脱落,纤毛缺失、排列紊乱,黏膜内及黏膜下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病理分级显著增高,鼻渊舒组,左氧氟沙星组,新安鼻渊方高、中剂量组病理分级显著降低。结论新安鼻渊方对大鼠急性鼻窦炎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新安鼻渊方对大鼠急性鼻窦炎的防治作用.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留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80只大鼠用于复制急性鼻窦炎模型,根据鼻窦炎症状评分标准,选取评分标准≥6分的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新安鼻渊方高(15.2 g/kg)、中(7.6 g /kg)、低(3.8 g/kg)剂量组,鼻渊舒组(3.5 ml/kg),左氧氟沙星组(40 mg/kg),每组10只.模型复制7 d后开始灌胃给药,正常组、模型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给药时间为7 d.观察大鼠鼻窦炎症状评分、体温、血液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构成比、血中溶菌酶含量、鼻窦病理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鼻窦炎症状评分、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构成比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左氧氟沙星组、鼻渊舒组、新安鼻渊方各剂量组大鼠上述观察指标均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鼻渊舒组、新安鼻渊方高剂量组大鼠血中溶菌酶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模型组大鼠上颌窦黏膜表面有大量炎性细胞聚积,黏膜上皮变性、脱落,纤毛缺失、排列紊乱,黏膜内及黏膜下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病理分级显著增高,鼻渊舒组,左氧氟沙星组,新安鼻渊方高、中剂量组病理分级显著降低.结论 新安鼻渊方对大鼠急性鼻窦炎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联合用鼻渊舒口服液和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5例Ⅰ型慢性鼻窦炎病例,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甲组39例联合应用鼻渊舒口服液和布地奈德喷雾剂,乙组35例单独服用鼻渊舒口服液,丙组31例单独应用布地奈德喷雾剂,均连续应用30 d.记录治疗前后的症状和体征并进行量化评估,比较其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35~38℃的不同鼻腔冲洗液对鼻内镜手术后粘膜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140例行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都采用点邦鼻腔冲洗器进行鼻腔冲洗,试验组采用的冲洗液为35~38℃点邦鼻腔洗剂冲洗剂结合生理盐水;对照组冲洗液为35~38℃温水。对比两组病人术后的鼻腔清洁、鼻黏膜愈合速度及病人舒适度等。患者恢复程度的评估采用Lund-Kennedy评分和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量表。结果 试验组鼻腔清洁和鼻黏膜愈合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该组病人感觉更舒适。结论 鼻内镜手术后的病人,选用35~38℃的点邦鼻腔洗剂结合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更有利于其炎症的吸收和鼻腔黏膜的愈合,且使病人感觉舒适。  相似文献   

12.
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长期小剂量口服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Ⅱ型)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共入组90例患者,实验组46例,对照组44例。实验组口服罗红霉素150 mg/ d,每天1次,加上鼻窦炎口服液,10 ml/次,每天3次,连服12周。对照组:口服鼻窦炎口服液,10 ml/次.每天3次,连服12周。在治疗12周后分别观察患者的症状、鼻内镜检查、鼻窦 CT 检查的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鼻塞、流涕、头痛评分及鼻内镜评分和鼻窦 CT 检查都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 ﹤0.01)。嗅觉和咽干咽痛的评分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善。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86.96%,对照组为38.64%,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长期小剂量应用罗红霉素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布地奈德鼻内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急性鼻-鼻窦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以鼻内雾化吸入的方式辅助治疗急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急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给口服头孢克洛(750mg/次,每天2次)、10g/L麻黄素滴鼻(每天3次,每次2~3滴)及鼻内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每天1次,每次1mg即2mL)治疗;第2组给口服头孢克洛(750mg/次,每天2次)及10g/L麻黄素滴鼻(每天3次,每次2~3滴),疗程共10d;治疗前后对头痛、脓涕、鼻塞、后鼻滴漏和嗅觉障碍等症状和体征进行分级评估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第1组总有效率为90.5%,第2组总有效率为8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表现分级评分均明显下降,使用布地奈德鼻内雾化吸入组头痛、鼻塞、后鼻滴漏症状及鼻黏膜肿胀改善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没有观察到不良反应。【结论】使用布地奈德鼻内雾化吸入对于治疗急性鼻-鼻窦炎有良好的辅助作用,且副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15.
鼻敏片对大鼠变应性鼻炎鼻黏膜ICAM-1、V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鼻敏片对大鼠变应性鼻炎鼻黏膜ICAM-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先用卵清白蛋白经腹腔内注射致敏.然后鼻腔滴入卵清白蛋白,造成变应性鼻炎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鼻敏片低剂量组、鼻敏片高剂量组、开瑞坦组各10只。均治疗15d。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变应性鼻炎各组ICAM-1、VCAM—1的阳性细胞表达数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ICAM-1表达均被鼻敏片和开瑞坦所抑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VCAM-1的表达均被鼻敏片高剂量组和开瑞坦组具有抑制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敏片能抑制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ICAM—1、V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NOD2在实验性大鼠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探讨苦参素注射液(OMT)对实验性大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和OMT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未行造模,其余3组均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造模。OMT组大鼠给予肌肉注射OMT,美沙拉嗪组大鼠给予美沙拉嗪混悬液灌胃,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均以蒸馏水灌胃,观察实验大鼠结肠黏膜大体形态及组织病理评分,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NOD2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实验大鼠结肠黏膜IL-6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NOD2蛋白、IL-6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美沙拉嗪组、OMT组大鼠结肠黏膜NOD2蛋白、IL-6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OMT组大鼠结肠黏膜损伤、结肠黏膜病理组织学评分较模型组明显改善。结论:结肠黏膜NOD2蛋白过度表达、IL-6分泌增多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过程,而OMT可以通过抑制NOD2蛋白过度表达、降低IL-6分泌,起到减轻结肠黏膜炎症,保护结肠黏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鼻炎喷剂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形态及组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鼻炎喷剂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鼻黏膜形态及组胺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鼻炎喷剂低剂量组、鼻炎喷剂中剂量组、鼻炎喷剂高剂量组、西药对照组。采用卵清蛋白喷雾致敏造成大鼠AR模型,各治疗组采用相应药物滴鼻给药。治疗15 d后,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鼻黏膜形态改变,并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鼻黏膜组胺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可见鼻黏膜水肿、充血,炎症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各治疗组鼻黏膜病变明显改善。模型组鼻黏膜组胺含量升高,各治疗组组胺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鼻炎喷剂可减轻鼻黏膜病变、降低鼻黏膜组胺含量达到治疗AR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大鼠实验性口腔癌前病变模型的建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致癌剂作用后大鼠口腔粘膜改变过程.方法:57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12只)、诱癌组(27只)和丙二醇组(18只),诱癌组用O.5%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0)丙二醇液涂抹腭中部每周3次,丙二醇组仅用丙二醇涂抹,正常对照组不处理.实验开始后第8,12和20周随机分别处死4,9及6只动物,并进行组织学及增殖指数评价.结果:随着4-NQ0涂药周次的增加,大鼠腭粘膜出现充血发红,增厚发白,细颗粒状,糜烂溃疡等改变,组织学上8周时大部份动物呈单纯增生(89.0%),少部份呈异常增生改变;12周时所有动物呈轻到重度异常增生;20周时呈原位癌至高分化鳞癌的改变.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指数表明随着癌变发生,上皮细胞增殖指数也增加.结论:采用4-NQO可诱发大鼠腭粘膜发生与人类口腔鳞癌相似病损,12周时段可作为癌前病变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观察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不同疗效惠者鼻粘膜免疫功能的差异。方法对4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术6~12个月后的鼻粘膜进行CD4^+和CD8^+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术后不同疗效组之间CD4^+、CD8^+细胞数和CD4^+/CD8^+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CD8^+均倒置;疗效越好,CD4^+/CD8^+比值越高。结论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6~12个月鼻粘膜中T细胞亚群分布仍不正常,但呈逐渐恢复趋势,鼻内镜术后鼻粘膜免疫防御功能的恢复可能是影响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