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耀献提出辨机论治的中医诊疗模式,强调在治疗疾病时要从病机入手,并认为与慢性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相关的病机主要有8种,包括初始病机、体质病机、衍生病机、对证病机、时空病机、对症病机、兼夹病机、局部病机。在治疗方面,王耀献主要针对初始病机和衍生病机以清热利湿、益气养阴、补肾疏肝为主要治法,并兼顾其他病机以行气化湿、活血利水、通淋止痛。若本病由量变发生质变进入湿、热、瘀、虚胶结不解的“微型癥瘕”阶段,则以消癥散结为主线,同时扶助正气。  相似文献   

2.
魏民  李颖 《内蒙古中医药》2014,(18):130-131
针对麻疹合并肺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作了综述,其病因病机多以邪毒内陷为基本病机。在治疗过程中以宣肺开闭、清热解毒为多见,运用中药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按以咳为主、咳喘均显、以喘为主来分阶段确定主要病机,提出治疗思路及辨证治疗的方药。以咳为主的阶段,病机为外邪侵袭,肺失宣肃,治疗要点为宣肺止咳、发散表邪;咳喘均显的阶段病机为痰热瘀壅阻,治疗要点为清肺平喘、健脾活血;以喘为主的阶段病机为三阴交病,上盛下虚,易生变证,治疗要点为温阳益阴、纳气归肾。分阶段辨治切合临床实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张国伦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经验,提出了慢性心力衰竭病机关键在于心肾阳虚、瘀水内停。针对心衰各阶段的病机以遣方用药,病机早期以气虚血瘀为主,治疗以益气活血化瘀为法,随着心衰发展病机以气阴不足、痰瘀痹阻为主,治疗以益气养阴、化痰活血立法,随着心衰发展进入疾病的中、后期以心肾阳虚、瘀水内停为主,治疗以益气活血、温阳利水为基本治则,拟方用药,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陈慧娲 《河南中医》2012,32(10):1387-1388
陈宝贵教授认为中风之病机以风、火、痰、瘀、虚为主,治疗以祛风、平肝、豁痰、祛瘀、补益为主,临床多见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同时致病,致使病机复杂,在具体治疗上应“谨守病机,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6.
病机是中医学理论研究的基础,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根据不同标准可有不同的层次划分。论述症状病机、证候病机、疾病病机三者的内涵与关系,尤其强调疾病病机的重要性。糖尿病肾病的疾病病机为阴精丢损,导致命门真阴亏虚,继发肾气、肾阴、肾阳化源均不足,治疗当填补真阴;证候病机为肾气、肾阴、肾阳亏虚,继而产生痰湿、瘀血等邪实停留的"虚气留滞"病机,强调正虚是产生邪滞的前提,治疗强调扶正以祛邪;症状病机是表现于外的直接病机,是辨证、辨病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血脂异常的中医病机和治疗思路。方法:在600例血脂异常中医证候规范化、标准化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统计学的方法为血脂异常中医病机的总结提供证据,并根据病机提出治疗思路。结果:血脂异常的中医病机以脾肾两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确立治则以补肾健脾为主且尤以补肾为先,化痰活血为辅。讨论:运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以统计数据为依据而总结的中医病机和治疗思路更具有科学价值和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反流病是我国高发疾病,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本文从“诸呕吐酸,皆属于热”提炼出本病的病机以郁、酸、热、逆为主的病机特点,旨在总结谢晶日教授对胃食管反流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和临床治疗特点。提出本病的发生与情志密切相关,治疗从肝胃出发,主要采用疏肝解郁、调和肝胃以泄郁热制酸,和胃降逆、通腑降气以畅中焦气机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的同时,谢晶日注重身心调养。其疗效确切,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9.
试论温通法在胸痹心痛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使用辛热药物以"温通法"为主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意义。阐述针对病机为阳虚寒凝致胸阳不振者,用温助胸阳以通阳散寒止痛;病机为痰阻气结致胸中窒闷者,用辛开化痰以开胸止痛;病机为气滞血瘀致胸中脉阻者,用温通心脉以活血止痛;病机为心虚血亏致胸中痹痛者,用扶正温阳以标本兼顾。对于胸痹心痛的治疗,应当本着"以温为主,以通为用"的原则结合病机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正方证是方剂所对应的症状、体征,为遣方用药的客观证据,方证相应即是将方与证统一起来,有是证用是方。病机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包括病性、病位、病势、脏腑气血虚实变化及其预后等。辨方证以方证为治疗用药靶点,根据方剂所对应的症状体征与疾病表现出的症状体征是否相对应进行治疗;而辨病机则以病机为治疗用药靶点,根据代表方剂所主治的病证病机与疾病蕴涵的内在病机是否相对应进行治疗。这样就把辨主证与主证病机的形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述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癌毒病机理论指导下蕈样肉芽肿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方法:基于癌毒病机理论对蕈样肉芽肿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进行系统阐释,回顾目前西医治疗的现状及难点,结合具体病案论述中西结合治疗的辨证思路。结果:对疾病早期患者采用以皮肤为靶向的局部治疗,中医辨证多为风热,以祛风清热、凉血解毒为主要治法。随着疾病的进展,采用全身系统治疗为主,病机属虚实夹杂,以益气养阴、凉血解毒为主要治法。结论:蕈样肉芽肿早期诊断困难,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西药综合治疗效果不理想,中医治疗结合癌毒病机理论,分期分阶段紧扣核心病机,可有效控制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廖教授坚持"谨守病机"的治疗思路,对于小儿感冒的治疗,其认为"风、侵、表、争"为小儿感冒基本病机,并基于这一关键病机创立了以"发散风邪"为治疗原则的感冒方,临床疗效显著。现对廖品东教授运用小儿推拿治疗小儿感冒的临床经验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王耀献教授将痛风性肾病病机归纳为初始病机、体质病机、衍生病机、杂合病机、共通病机、对证病机、局部病机。王教授认为痛风性肾病初始病机为肝肾湿热,共通病机为微型癥瘕,常夹杂风、火、湿、痰、瘀等杂合病机,病情迁延,日久体虚,形成虚实夹杂之衍生病机。临证时将辨机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针对患者多重病机,杂合以治,治疗多以清热利湿、消癥散结为法,临床疗效佳。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6,(9):1855-1857
目的:探索偏头痛的中医病机和分期治疗思路。方法:在300例偏头痛患者规范化、标准化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统计学的方法探索偏头痛中医病机,并根据病机提出分期治疗思路。结果:偏头痛的中医病机以肝肾阴虚为本,风、瘀、痰、热伏邪为标,外界的不良刺激或机体的机能失调可引动伏邪而发病。根据病机所提出的治疗思路为急性期应以祛风活血、化痰清热为主;缓解期以柔肝补肾为主,辅以祛风活血、化痰清热以清除伏邪。另外运用中医体质理论,特别是对阴虚质、气郁质和血瘀质患者进行体质干预,可作为偏头痛缓解期治疗的补充。讨论:运用规范化、标准化的研究方法,以统计数据为依据而总结的偏头痛中医病机和分期治疗的思路更具有科学价值和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郁证是中医临床上常见的病证,可由其它病理因素导致或其他病机演变而来,也可引起新的病机、病理、症状变化,其病机和临床表现分类繁多且不同病机之间可相互转换,为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难度。不少中医大夫治疗郁证以堆砌疏肝理气之品为主,殊不知香燥太过,易导致气阴耗伤,非其道也。笔者通过阅览部分古代医家关于郁证的著作,结合当代国医大师临床经验及效案,以病机分类为主,将其治疗郁证及其常见变证的经验总结发表,以达到启发思路、指导临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从中、西医角度探讨慢性唇炎的病因病机和治法。李元文教授认为慢性唇炎以脾胃湿热为主,兼有心脾积热,提出了"湿热化燥"病机思想;在治疗方面以"湿热化燥"为病机思想基础,兼顾"辨人、辨病、辨证、对症"的"三辨一症"的治疗思想,通过横向纵向交叉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7.
任继学教授,从医四十余载,学验俱丰,对消渴病之病因病机及治疗独有见地,任老治疗消渴病,详辨病证,灵活运筹.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治疗本病的经验.用之临床,必见效验.深受患者之欢迎一、深究病机指导治疗消渴病之病因病机复杂.历代医家说法不一.任老认为,消渴病病位在散膏.以散膏为本,以肺脾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与络病之大肠络病在病理改变、临床特征等方面密切相关,基于络病理论初步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机及治疗,认为络气郁滞、湿热蕴络、络脉阳虚是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病机,治疗上以"通络"为主,结合病机,灵活选用行气化瘀、祛湿清热、温阳荣络等通络法,为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从《内经》谈不寐病机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理清不寐的病机以及可行的治疗方案。方法:以《内经》中对不寐的阐释为主要依据,分析不寐之病机,在探讨不寐治疗方案基础上,以实例佐证。结果与结论:不寐的病机实际就是卫气行于阳而不得入于阴,继而导致阳气盛,阴气虚。对不寐的治疗,应当根据《内经》对失眠阐述的病机进行辨证治疗,方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中医经典名方地黄饮子治疗帕金森病进行理论分析和临床观察。方法:分析历代医家对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认识,结合临床观察,发现帕金森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肾虚为主,肾阴、肾阳亏虚,标实以风、痰为主。地黄饮子滋阴、补阳、化痰并用,恰合帕金森病的病机,故临床应用地黄饮子治疗帕金森病。结果:地黄饮子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较好。结论:帕金森病的病机以肾虚为本,风痰为标,地黄饮子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