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升支阻断后行子宫肌瘤剔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75例,在腹腔镜下肌瘤剔除前行双侧子宫动脉升支阻断;对照组75例,以常规方法在腹腔镜下行肌瘤剔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及对性激素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短(P<0.05),肌瘤复发率及症状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红蛋白恢复更快(P<0.05),两组患者术后性激素水平与术前基础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升支阻断后行肌瘤剔除能减少术中出血,降低肌瘤复发,缓解症状同时不影响患者的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子宫动脉阻断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作用。方法本院6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4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对照组行常规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病率,随访子宫肌瘤复发及月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2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病率低、肌瘤复发率低、月经改善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先行子宫动脉阻断再行肌瘤剔除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降低肌瘤复发率,明显缓解月经过多症状。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加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估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意义.[方法]对48例症状性子宫肌瘤要求保留子宫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肌瘤剔除术,观察手术前后血黄体生成素(LH)、卵泡生成素(FSH)、雌激素(E2)水平,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症状均改善,手术前后LH、FSH、E2无变化(P〉0.05),而RI升高(P〈0.05),随访2~4年未见肌瘤复发.[结论]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肌瘤剔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将4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对照组直接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变化、术后住院时间,随访12~18个月月经恢复和子宫肌瘤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38℃、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是一种临床上安全、有效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对32例子宫肌瘤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其中4例配合使用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腹腔镜手术均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为150min,平均手术失血量为187.0ml。结论根据不同的病例特点和要求,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及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肌瘤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止血带可逆性阻断子宫动脉上行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患者在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之前先行止血带可逆性阻断子宫动脉上行支,对照组患者直接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操作。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肌瘤复发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肌瘤复发率为5.0%,对照组患者肌瘤复发率为16.7%,试验组患者肌瘤复发率明显较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止血带可逆性阻断子宫动脉上行支,可减少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减低肌瘤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9):2067-2068
选取8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分别给予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和单纯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更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预处理后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5月~2010年5月拟行子宫肌瘤剔除术98例(肌瘤直径均〉5 cm),术前应用米非司酮预处理52例纳入研究组,46例未用药者纳入对照组。两组均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肌瘤直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预处理前肌瘤平均直径(6.3±1.1)cm,预处理后(4.2±1.0)cm,预处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前肌瘤平均直径(5.8±1.3)cm。研究组预处理后肌瘤直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用药期间全部闭经,8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停药后1个月恢复月经。结论对于直径〉5 cm的子宫肌瘤,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前应用米非司酮预处理,可缩小肌瘤直径,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孕产妇50例作为研究对象(子宫肌瘤组);选择单纯剖宫产50例产妇作为对照病例(单纯剖宫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产褥病率的差异。结果子宫肌瘤组手术时间(72.23±14.27)min长于单纯剖宫产组的(54.12±11.50)min(P〈0.05),术中出血量(256.89±67.34)ml、术后住院时间(5.34±1.34)d、产褥病率2.00%与单纯剖宫产组的(238.78±50.45)ml、(5.52±1.28)d、4.0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施剖宫产术的同时对行子宫肌瘤的切除术为安全并且可行的,需要注意实施个体化方案;术中先剖宫产,再做肌瘤挖除术;采用缩宫素在剔除的肌瘤四周注射加强逐步收缩;对于较大或特殊部位的肌瘤,在挖除前要安放止血带暂时阻断子宫血供,以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10.
孙瑞 《临床医学》2014,(4):81-82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情况。方法选取9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两组患者术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最大肌瘤直径、剔除肌瘤数目、剔除肌瘤重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残留率、复发率及术后妊娠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腹手术及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均是现阶段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方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的优点,但其肌瘤残留率略高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且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妊娠率及复发率较为相近,因此,临床上应以患者子宫肌瘤的数目、大小、位置等为依据选择最为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传统开腹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妊娠结局、肌瘤残留及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妊娠结局、子宫肌瘤残留、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肌瘤残留及复发率显著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患者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术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且降低肌瘤残留及复发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腺肌瘤切除术中子宫动脉预处理的必要性、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6年3月~2007年11月对47例子宫腺肌瘤于腹腔镜下双极电凝阻断双侧子宫动脉,再行子宫腺肌瘤切除术.结果 本组子宫动脉阻断后46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平均76 min,术中出血平均85 ml.腹部穿刺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3~5 d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术后1个月月经来潮,经量恢复正常,44例痛经缓解,2例重度痛经转为轻度痛经.1例合并多发子宫肌瘤者,肌瘤位于子宫左侧峡部动脉处,钳夹及分离子宫动脉困难,中转开腹,行子宫肌瘤及腺肌瘤切除,术后5 d治愈出院.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子宫腺肌瘤切除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术野清晰,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痛经缓解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宫颈肌瘤挖除手术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9月-2010年1月28例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妇科行腹腔镜下宫颈肌瘤挖除术(腹腔镜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同年30例开腹行同类手术患者(开腹组)作为对照。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68.21±42.60mL)显著少于开腹组(152.33±66.22mL)(P〈0.05);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4.96±3.81d),显著短于开腹组的(28.73±6.23d)(P〈0.05);腹腔镜组术后留置导尿平均时间(27.89±7.22h),显著短于开腹组(31.93±7.75h)(P〈0.05);腹腔镜组术后住院平均时间(6.33±1.01d),显著短于开腹组(7.65±0.77d)(P〈0.05)。2组肌瘤大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宫颈肌瘤挖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掌握其手术适应证和良好的手术技巧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LUAO)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对女性生育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LUAO治疗组(实验组,65例)和单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组(对照组,6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前后外周血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子宫动脉阻力系数、子宫动脉搏动系数、卵巢动脉阻力指数、卵巢动脉搏动指数的变化水平及术后月经量、肌瘤复发率、妊娠及生育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1、3月E2水平较术前下降,FSH水平升高(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6、12月各激素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3、6、12月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和子宫动脉搏动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卵巢动脉阻力指数、卵巢动脉搏动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2月月经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术后12月肌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照组术后妊娠率、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LUAO治疗子宫肌瘤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改善月经过多等症状,避免肌瘤复发,对患者卵巢功能和生育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开腹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缺点及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6年12月至2008年11月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178例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0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组(4.3±0.70)d,明显短于开腹组的(7.0±0.7)d;术后病率和术后镇痛药使用率腹腔镜组亦明显少于开腹组(6.58%与36.08%,6.82%与42.29%);腹腔镜组出血量(51.6±16.3)ml,明显少于开腹组的(80.4±44.6)ml;手术时间腹腔镜组(92.0±26.9)min,明显长于开腹组的(41.0±10.7)min;住院费用腹腔镜组(6565±215.36)元,明显高于开腹组的(5105±252.19)元。结论随着腹腔镜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妇科医生腔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经显示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微创手术优势。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术式安全可靠,对腹腔干扰小,而多发(≥3个)、巨大(〉7cm以上)、黏膜下、宫颈或剔除术后复发的肌瘤首选开腹术。  相似文献   

16.
朱军义 《临床医学》2013,33(9):101-102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并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治疗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方法将南阳市中心医院2010年5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26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治疗组63例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63例采取开腹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肌瘤剔除个数、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肌瘤剔除个数、术后肌瘤残留、复发率与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术后妊娠患者均未出现子宫破裂。结论腹腔镜子宫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对于有保留生育能力意愿的患者,腹腔镜子宫剔除术是安全、有效的一种治疗方式。但腹腔镜子宫剔除术的肌瘤残留与开腹手术治疗相比,残留率较高,但术后短期复发率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子宫动脉阻断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浆膜下或肌壁间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前先行子宫动脉阻断)和对照纽(直接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各30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生殖激素水平的变化、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病率、术后子宫肌瘤复发及月经改善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腹腔镜手术成功,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问和术后排气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术后病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 <0.05);平均住院日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子宫肌瘤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月经过多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2个月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上升,雌二醇(E2)水平下降,与术前自身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2个月各组性激素水平与自身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子宫动脉阻断具有明显减少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时的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快、症状改善率高及复发率低等优点,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是短暂、可逆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腹腔镜子宫肌瘤别除术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8年8月~2009年8月.对48饲子宫肌瘤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其中18例配合使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腹腔镜手术均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为(105.6±27.6)min,平均手术失血量为(87.52±18.35)mL.结论 根据不同的病例特点和要求,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及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肌瘤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复发率,其术野清晰,创面电凝少,明显减少了组织坏死,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术辅助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124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观察组63例在行子宫肌瘤剔除前先行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然后行子宫肌瘤挖出术,对照组61例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64.20±22.78)mL,对照组为(95.52±25.82)mL;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5.08±10.65)min,对照组为(62.70±12.58)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01);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发热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腹痛的病例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随访两组月经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上行支阻断可减少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时的手术出血量,术后恢复快,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赖娟娟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8):1354-1356
目的:评价子宫动脉阻断术在治疗子宫平滑肌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10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行子宫肌瘤剜除术,治疗组行子宫肌瘤剜除+双侧子宫动脉结扎。两组患者均于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用超声检查子宫血流情况、子宫肌瘤复发情况、月经改变及妇科内分泌激素。结果:两组子宫血流、妇科内分泌激素(促卵泡素、促黄体生成素)无明显改变,治疗组及对照组子宫肌瘤的复发率分别为3、9%、26.5%,月经仍为异常者分别6、7%、35.7%。结论:子宫肌瘤剜除术+子宫动脉阻断术是治疗子宫肌瘤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