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电针内关、公孙穴对冠心病Ⅱ导联心电图S-T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50例冠心病Ⅱ导联心电图S-T段下移的患者进行了针刺即刻作用的比较观察。结果表明,电针后,内关、公孙穴组,内关组,公孙组,Ⅱ导联心电图S-T段均较针前有明显即刻趋正常提高作用(均P<0.01),而电针非穴位组及静卧组则没有此作用(均P>0.05);电针内关、公孙穴组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2.
探讨环核苷酸在不同穴位的分布及与针刺效应的关系。方法运用放射免疫测定技术对神阙、肾俞穴位组织内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进行了测定。结果正常大鼠神阙穴位组织内的cAMP、cGMP明显高于肾俞穴(P<0.001,P<0.05),电针肾俞穴时,两穴位cGMP的差异消失。结论提示环核苷酸在不同穴位的差异性分布及对针刺的特异性反应,可能是不同穴位具有不同的特异性功能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3.
对40例冠心病心电图中Ⅱ导联ST段下移的病人分四组各行电针刺激20'后即刻作用的比较观察结果表明,电针后内关、神门组、内关组及神门组在Ⅱ导联中的ST段均较针刺前有明显即刻趋于正常提高作用(P<0.01),而非穴组无此作用(P>0.05)电针刺激内关、神门组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4.
对1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温针治疗前后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亮脑啡肽(LEK)、前列腺素E2(PGE2)、环磷酸腺苷(cAMP)等指标进行了观察,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RA患者血浆中IL-6、TNF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增高,cAMP含量降低(P<0.05);IL-1、TNF、PGE2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差异;针灸治疗后LEK、PGE2含量显著增高(P<0.05);IL-1、IL-6、TNF、cAMP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合我们以前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针灸对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网络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刺对乳腺增生病患者T细胞亚群与性激素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应用抗人淋巴细胞单抗OKT系列,以APAAP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了16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针刺前后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血清性激素(E2、P、PRL、T、LH、FSH)。结果显示针刺后的CD+8百分率较针刺前明显升高(P<0.05),CD+4/CD+8较针刺前明显下降(P<0.05)。针刺后血清E2、PRL水平较针刺前下降明显(P<0.05),FSH较针刺前明显升高(P<0.05)。E2对CD+8呈负相关,对CD+4/CD+8呈正相关。提示乳腺增生病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和性激素的紊乱,针刺后可使这种紊乱得以调节。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50例冠心病Ⅱ导联心电图S-T段下移的患者进行了针刺退刻作用的比较观察。结果表明,电针后,内关、公孙穴组,内关组,公孙组,Ⅱ导联心电图S-T段均较针前有明显即刻趋正常提高作用(均P<0.01),而电针非穴位组及静卧组则没有此作用(均P>0.05);电针内关、公孙穴组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RVO)患者血浆中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栓素B2(thromboxane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rostaglandinF1α,6KF)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76例RVO患者经川芎嗪治疗20天前后对其血浆ET1、TXB2及6KF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RVO患者血浆ET1和TXB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浆6KF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异常。治疗20天后RVO患者视力提高,血浆ET1和TXB2水平显著下降,6KF水平明显升高,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差异(P<0.01)。结论:川芎嗪治疗后RVO患者血浆中ET1和TXB2水平下降,6KF水平升高;血液流变学指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在控制血糖基础上,观察大黄虫丸(DZP)对老年糖尿病早期肾病期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血浆血栓素β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影响,并与控制血糖组相对照。结果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前各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和UAER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0.001),治疗组的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用药前后MAR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MAR明显降低(P<0.001),治疗组的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6-Keto-PGF1α均明显升高(P<0.01),两组间差值无明显变化(P>0.05);TXB2/6-Keto-PGF1α比值均降低(P<0.01~0.001),治疗组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TXB2水平低于治疗前(P<0.001),其差值大于对照组。提示:大黄虫丸治疗老年人糖尿病早期肾病期有明显的效果,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调节血栓素-前列腺素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9.
应用疏风解痉化痰汤对48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及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肺功能,比较治疗前后VC、FEV1.0、FEV1.0/FVC、PEER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后VC、FEV1.0/FVC、PEER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说明本方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有显著的疗效,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择时针刺(辰时、戌时)方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观察其对血浆TXB_2和6-酮-PTF_(1α)水平的影响,并与正常人组对照。结果表明,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浆TXB_2水平高于正常人(P<0.01),而6-酮-PGF_(1α)水平低于正常人(P<0.05)。辰时针刺后,血浆TXB_2水平显著下降(P<0.05),6-酮-PGF_(1α)水平略有上升(P>0.1)。戌时针刺后,两者变化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肾内感受器对家兔心功能的影响及电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内感受器在缓冲神经完整与否的情况下对心功能的影响及其电针效应。方法采用23只麻醉家兔,以心肌力学参数为指标,观察肾盂内加压刺激家兔肾内机械感受器对心功能的影响及其电针效应。结果在神经完整组(A组n=15)和去缓冲神经组(B组n=8),当以梯度压力刺激肾机械感受器时,室内压最大值(peakventricularpressurePVP)、舒张末期室内压(EDP)、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心肌收缩成分的缩短速度(Vce)、心力环面积(Lo)等各项心肌力学指标均下降(P<0.001),B组下降更为明显(P<0.001),呈压力-效应关系。在电针肾俞穴后,两组的心肌力学指标抑制均更为显著(P<0.001)。结论激活肾内感受器对家兔心功能呈抑制反应;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具有缓冲肾传入冲动对心功能的抑制作用;电针肾俞穴可增强其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2.
针刺和穴贴治疗支气管哮喘47例临床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针刺、穴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对47例进行了临床比较观察。针刺组16例,有效率为75%,穴贴组16例,有效率为75%,药物组15例,有效率为80%,3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对临时性者的肺功能进行了检测,每组FEV1,FEV1/FVC,PEFR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3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针刺、穴贴和西药具有类似的治疗效果,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分组比较了针刺和药物对放化疗所致造血功能损害患者的治疗效果,针刺组取曲池、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大椎等穴位,行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三阳交接电针;药物组用临床常规药物。结果表明,针刺治疗可使降低的白细胞数显著上升(P<0.001),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血色素、血小板数低者,经针刺治疗后其均值皆明显上升(P<0.05和P<0.01),疗效优于或接近于对照组;对临床症状的改善,针刺组办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膈俞穴注射川芎嗪治疗冠心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100例患者分别进行了穴位注射药液及穴位电针刺激,比较观察了其对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6-K-P)含量、血栓素B2(TXB2)含量和6-K-P/TXB2比值的影响。结果一疗程后,膈俞川芎嗪组、膈俞生理盐水组、膈俞电针组、肺俞川芎嗪组均能调节血浆6-K-P、血浆TXB2及6-K-P/TXB2比值(P<0.01,P<0.001),肺俞电针组无此作用(P>0.05)。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有效组间的疗效亦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观察失血再灌注胃体部粘膜损伤及丹参提取物F与甲氰咪胍抗胃粘膜损伤的作用。方法:复制大鼠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生理盐水(NS)组、丹参提取物F(DSEF)组及甲氰咪胍(CI)组。结果:(1)DSEF组及 CI组的胃体部粘膜损伤指数及重度损伤均明显低于 NS组( P< 0. 01),但DSEF组与 CI组间无显著性差鼻( P>0.05)。(2) DSEF组的前列腺素 E2(PGE2)、 6-酮-前列腺素F1α/ (6-keF-to-PGF1α)及 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比值明显高于NS及CI组(P<0.01, P<0.05);而 TXB2含量明显低于NS组及CI组(P<0.05)。但CI组与NS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DSEF组及CI组的细胞内钙含量明显低于 NS组(P< 0.01),而 DSEF组与 CI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在失血性休克再灌注诱导的大鼠胃体部粘膜损伤中,DSEF与 CI均具有防治作用,但机制不同。 DSEF既具有增强胃粘膜保护因子的作用又具有削弱攻击因子的作用,甲氰咪胍只有抵抗攻击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刺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针灸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心俞等穴治疗22例冠心病(CHD)患者,测定血浆内皮素(ET)、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并与2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CHD患者ET、LPO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而SOD、GSH-Px则低于正常人(P<0.01);针刺治疗后ET、LPO明显降低(P<0.01),而SOD、GSH-Px则有所提高(P<0.01)。结论针刺对CHD患者ET有调整作用,机制与改善冠脉血液循环,减轻LPO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改善心肌细胞缺血缺氧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7.
将3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用耳穴肺、气管、对屏尖,对照组选胃、腰椎、指。两组分别于耳针前后测量肺功能PEF、FEV1、FVC3项指标。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前后3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变化(P<0.01)。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对照肺功能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证实耳穴国标方案定位有特异性,而且耳针对肺功能改善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电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升旭  赖新生 《针刺研究》1999,24(3):227-230
7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夹脊穴组和常规取穴对照组,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观察两个疗程,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量表,综合评定两组患者针刺治疗前后颈、肩、臂疼痛缓解情况,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选词阳性项目数、 PRI总分、 PRI感觉分、 PPI、VAS治疗前后的积分差值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P<0.05或 P<0.01),两组临床治愈率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颈椎病辨证分型各型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电针夹脊穴组镇痛效果及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取穴组。  相似文献   

19.
针刺对家兔实验性急性腹泻结肠电影响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中药番泻叶煎剂灌服正常家兔,建立家兔实验性急性腹泻模型。以家兔体表结肠电图作指标,观察电针刺激京兔上巨墟穴对急性腹泻家兔结肠电话动的影响,并设静脉注射阿托品组作对照观察。结果显示:正常家兔发生急性实验性腹泻后结肠电频率和振幅均可明显升高(P<0.001)。电针刺激上巨墟穴后,其结肠电参数可明显下降(频率P<0.001,振幅P<0.05),波形趋向正常。静脉注射阿托品后,其结肠电参数亦下降(频率P<0.02.振幅P<0.05),但波形与腹泻前有较大差异,提示针刺对腹泻的治疗机理既存在神经调节机制,又有其它环节因素的影响,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不同参数电针刺激对人体经穴超微弱发光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8例健康青年人经穴发光在电针前后进行对比,发现电针对经穴发光强度的影响与电针参数相关,疏密波刺激穴位后,针刺穴位及本经远端穴位发光强度都有增加(P<0.01或P<0.05);密波刺激穴位后,针刺穴位及本经远端穴位发光强度与针刺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参考点选取不同电针参数针刺后发光强度变化都不明显。提示经穴发光强度可以反应性质不同的针刺效应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