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31例肾偶发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5年1月至1994年12月共行肾癌根治术107冽,其中肾偶发癌31例(29%)。资料分析发现:肾偶发癌具有肿瘤体积小、病理分期低、生长局限、术后远期生存率高的特点。B超在肾偶发癌检出中有突出作用,可作为得癌检查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偶发性肾占位性病变的诊治水平。方法:对39例肾脏偶发占位性病变的诊治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B超检查发现28例,CT检查发现11例。肾癌31例,高密度肾囊肿5例,肾错构瘤3例。肾癌术后死亡1例,术后超过5年生存者18例。结论:偶发性肾脏上位性病变定性不明者应在术中冰冻活检;偶发性肾癌病理分期低,肿瘤体积小,术后远期生存率高,早期得到诊治是偶发肾癌预后较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偶发肾癌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 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复习358例偶发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327例非偶发性肾癌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偶发肾癌与非偶发肾癌在发病年龄、患者性别、肿瘤位置和病理类型方面无明显差别;偶发肾癌与非偶发肾癌相比体积小,病理分期低,5年生存率高.结论 B超和CT是发现偶发肾癌的主要方法 ;影响偶发肾癌的预后因素主要是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4.
肾脏偶发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提高偶发性肾占位性病变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 39例肾脏偶发占位性病变的诊治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B超检查发现 2 8例 ,CT检查发现 11例。肾癌 31例 ,高密度肾囊肿 5例 ,肾错构瘤 3例。肾癌术后死亡 1例 ,术后超过 5年生存者 18例。结论 :偶发性肾脏占位性病变定性不明者应在术中冰冻活检 ;偶发性肾癌病理分期低 ,肿瘤体积小 ,术后远期生存率高 ;早期得到诊治是偶发肾癌预后较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偶发肾癌的特性 ,提高偶发肾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 32例偶发肾癌进行回顾性总结并与 82例有症状肾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有症状肾癌相比 ,偶发肾癌Ⅰ、Ⅱ期病例比例高 (81 3% ,P <0 0 5 ) ,术后 5年生存率较高(84 4 % ,P <0 0 5 )。结论 :偶发肾癌分期低 ,术后生存率较高 ,B超和CT是早期发现偶发肾癌的主要方法。医疗条件改善及健康意识的增强是提高偶发肾癌检出率的主要因素。偶发肾癌预后较好与其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偶发肾癌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1989年1月至1999年1月收治的136例肾癌,对其中43例偶发肾癌进行临床分析并与非偶发癌比较。结果:偶发癌组大多分期分级低,5年生存率(71.43%)高于非偶发组(41.30%)(P<0.05)。结论:B超是健康普查发现偶发肾癌的最实用有效的检查。根治性肾切除仍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偶发肾癌的认识,对肾癌的早期诊治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偶发性肾癌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4年来收治的 93例偶发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与 176例同期治疗的非偶发性肾癌进行对比。结果 偶发性肾癌组和非偶发肾癌组在发病年龄、性别、单双侧和病理类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偶发性肾癌的病理分期明显低于非偶发性肾癌 (P <0 0 5 ) ,术后 3年 (83 6 % )和 5年 (6 8 6 % )生存率高于非偶发性肾癌 (P <0 0 5 )。结论 偶发性肾癌是肾癌未出现临床表现的一发展阶段 ,并非肾癌的另一类型。B超和CT是发现偶发性肾癌的主要诊断方法。此类型的病理分期低、瘤体小 ,早期发现和尽早根治性肾切除术是偶发性肾癌预后较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DNA倍性在肾细胞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流式细胞仪和图像分析技术对 5 6例肾细胞癌标本进行DNA含量测定 ,按照肾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细胞类型进行DNA倍性的统计学分析。并对近二倍体和非整倍体肾癌患者的生存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肾癌的DNA非整倍体率与癌细胞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呈递增关系 ,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间的非整倍体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各病理细胞类型间的DNA非整倍体率无显著性差异。近二倍体肾癌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非整倍体肾癌患者 (P <0 .0 1)。结论 DNA倍性与肾癌预后相关 ,综合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DNA倍性可对肾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杜春  刘勇  孙显路  仇鞠辉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3):195-197,I0004
目的分析肾癌中MMF9(一种蛋白水解酶,也称明胶酶B)与PCNA(一种核内蛋白,又称周期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5例肾癌及12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MMF9及PCNA的表达。结果MMP9在肾癌及癌旁正常肾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20),MMP9表达在肾透明细胞癌及颗粒细胞癌间无显著性差异,随肾癌分级、分期升高而明显增高,MMP9阳性表达组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肾癌PCNA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P=0.008),肾癌的PCNA表达率随肿瘤分级增高而增高,各分期间差异无显著性(H=5.746,P〉0.05)。肾癌的PCNA表达与预后有关,与肾癌的组织类型无关(P=0.329)。结论MMF9及PCNA的检测可作为肾癌的辅助诊断及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Bcl-2及Bag-1基因产物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于磊  袁建林  武国军  康福霞  王栋 《医学争鸣》2002,23(14):1303-1305
目的:讨论基因Bcl-2和Bag-1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了解肿瘤增殖与凋亡的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41例肾癌与10例正常肾组织的石蜡标本切片对照,进行产物表达的统计研究,结果:Bcl-2在肾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主为75.6%,与正常肾组织30.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表达与不同病理细胞类型,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Bag-1在肾癌组织中表达率为61.0%,正常肾组织10.0%,表达,Bag-1与肿瘤分级,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P<0.05),随肾癌恶性程度增加,其表这强度也增加,Bcl-2与Bag-1的表达正相关(r=0.438)。结论:肾癌组织中Bag-1表达可作为预后指标,Bcl-2可能参与肾组织由良性向恶性转化的过程,但与癌细胞恶性分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1.
乳头状肾细胞癌为肾癌中的少见病理类型。我院1985年至1996年间行肾癌根治术150例,其中经病理证实的乳头状肾细胞癌5例,结合本组资料及文献报告我们发现:乳头状肾细胞癌具有其特殊的病理学表现,以及肿瘤分期低,远期生存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肾偶发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分析25例肾偶发癌的临床诊治过程。结果 25例均行肾癌根治术,病理分期为Ⅰ—Ⅱ期,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92%。结论 B超检查是早期发现和诊断肾偶发癌的主要方法。应积极开展健康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肾偶发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肾脏偶发小肿瘤的诊治效果。方法对192例肾脏偶发小肿瘤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其影像学检查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诊断为肾脏透明细胞癌160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8例,后肾腺瘤14例。术中冰冻病理报告为后肾腺瘤、术后病理报告为透明细胞癌3例,术前诊断肾癌行根治性肾脏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肾癌、后肾腺瘤超声表现为低回声为主58.1%(93/160),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超声表现为高回声为主44.4%(8/18)。CT扫描肾癌增强扫描CT值略高于后肾腺瘤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位于肾脏边缘突向肾外部分大于肿瘤1/2者占83.3%。肾癌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生存率与保留肾单位术后生存率无显著差异,而且保留肾单位手术后仅1例再发肾癌。结论影像学检查难以准确判断肾脏偶发小肿瘤的性质,肿瘤位于肾脏边缘突向肾外部分大于肿瘤1/2者可能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脏偶发小肿瘤应该采取保留肾单位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长期生存的因素,方法:对287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生存10年以上的31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年生存率为10.80%,肿瘤的病理分期和年龄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10年生存率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性别,手术切除方式以及 肺癌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对术后10年和存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的早诊,早治是提高术后生存率的关键,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经过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亦能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5.
探讨偶发肾癌的特性,以期提高偶发肾癌的诊治水平。对98例偶发肾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105例有症状肾癌进行对照研究。偶发肾癌占48.3%,超声检查是筛出偶发肾癌的最主要手段。与有症状肾癌相比,偶发肾癌的体积小(P<0.01),分期低(P<0.05),5年生存率高(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分期是独立的判断预后指标。根治性肾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B超和CT检查的普及 ,患者在无症状情况下早期发现肾癌的机率增加。在收治的 40例肾癌中有 8例为肾偶发癌 ,8例病人 3年和 5年的生存率分别是 87 5 %和 75 %。结果提示肾偶发癌与有典型症状肾癌相比 ,存活时间长 ,癌肿小 ,较局限 ,病理分期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分析影响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了北京胸科医院胸外科自1999年9月至2004年9月间手术治疗224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手术方式和是否术后辅助化疗共7个可能影响术后远期生存率的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Ⅰa期和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多因素分析同样表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Ⅰa期和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是影响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8.
人选病例178例,其中肾上腺切除组82例(75例有肾上腺病理记录),保留肾上腺组96例。两组按TNM分期分组计算生存率。75例切下肾上腺经病理学检查者中,5例(6.7%)发现同侧肾上腺受累;保留肾上腺组中2例分别于术后6个月、47个月出现同侧肾上腺肿瘤复发。肾上腺切除组与肾上腺保密组的5年生存率,按肾癌限于肾内时、肾癌侵犯限于吉氏筋膜而无局部淋巴结转移时、肾癌侵犯限于吉氏筋膜而合并局部淋巴结转移时、肾癌侵出吉氏筋膜或有远处转移时分别计算,两组的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肾癌手术时,若肾上腺外观正常且肿…  相似文献   

19.
肿瘤血管新生与肾癌进展及患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肿瘤微血管密度(IMD)与肾癌进展及肾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76例肾癌根治术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IMD定量研究,观察IMD与肾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转移行为的关系。同时结合病例随访资料研究IMD对根治术后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结果:随临床分期增加,IMD值增加(P<0.01);不同病理分级患者IMD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IMD高者术后生存时间短;逐步回归分析表明,IMD与肾癌根治术后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结论:IMD与肾癌的恶化,进展有关,并对肾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225例老年食管贲门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贲门癌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8年间在我科收治的220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其中高龄组(〉70岁)225例,非高龄组1981例,并比较两组的术前伴发病患病率,病理特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3年生存率.结果:高龄组术前伴发病患病率高于非高龄组(P〈0.01),高龄组病理恶性程度低(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龄组高于非高龄组(P〈0.01),死亡率及3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龄并非手术禁忌症,避免扩大根治术,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