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加味左金丸对大鼠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l- 2)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CAG癌前病变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SP法检测大鼠胃癌前病变自然恢复组,加味左金丸高、中、低剂量组,维甲酸组和正常组大鼠胃黏膜组织中PCNA、Bcl -2 蛋白表达的情况,并计算细胞增殖指数(PI)。[结果] 各治疗组PI及Bcl- 2 蛋白阳性率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或<0 .05);其中加味左金丸各治疗组PI值与维甲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加味左金丸可能通过对抗PCNA、Bcl 2的激活而抑制PCNA、Bcl -2蛋白的表达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莪蚕健胃方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组织细胞增殖、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莪蚕健胃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配合饥饱失常法诱导造模.设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莪蚕健胃方大、中、小剂量组,进行常规病理检测,采用免疫组化SP法、TUNEL法检测胃黏膜组织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Bcl-2蛋白及凋亡指数(AI)的表达情况.[结果]莪蚕健胃方各剂量组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中、重度异型增生率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均P<0.05);莪蚕健胃方能明显下调胃癌前病变组织细胞的PCNA、Bcl-2的表达,上调AI.[结论]莪蚕健胃方对大鼠实验性胃黏膜癌前病变有逆转作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该方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味左金丸对大鼠胃癌前病变胃黏膜EGFR,VEGF,C-met,Bcl-2,P5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NNG,0.3 g/L雷尼替丁、56℃ 150 g/L盐水、8.5 g/L脱氧胆酸钠、400 mL/ L乙醇、饥饱失常等多因素造模,存活的43只大鼠随机分为自然恢复组、维甲酸组、加味左金丸高、中、低剂量组,各组大鼠作相应的处理后,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胃黏膜组织 EGFR,VEGF,C-met,Bcl-2,P53表达水平.结果:加味左金丸高、中组EGFR(25.0%,0 vs 100%,P<0.05,P<0.01),中、低组VEGF(12.5%, 25.0% vs 100%,均P<0.05)、以及高、中、低组Bcl-2蛋白(12.5%,0,25.0% vs 100%,P<0.01 或P<0.05)阳性率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维甲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加味左金丸各组C—met蛋白阳性率与自然恢复组、维甲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未见P53表达.结论:加味左金丸通过下调EGFR,VEGF, Bcl-2蛋白表达而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进而发挥治疗大鼠胃癌前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胃痞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胃痞颗粒对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胃痞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导造模。设空白组、模型组、胃痞颗粒Ⅰ组及Ⅱ组,进行常规病理检测、TUNEL细胞凋亡检测、Bcl-2、Fas、P53(突变型)蛋白表达检测。[结果]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中、重度异型增生率胃痞颗粒Ⅰ、Ⅱ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均P〈0.05);P53(突变型)、Bcl-2基因蛋白表达,胃痞颗粒Ⅰ、Ⅱ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Fas蛋白表达,胃痞颗粒Ⅰ、Ⅱ组均高于模型组,但前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痞颗粒对大鼠实验性胃黏膜癌前病变有逆转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是胃窦萎缩性胃炎与胃癌关系密切。胃黏膜恶变过程中,细胞增殖与凋亡异常发挥重要作用。目的:研究大鼠胃黏膜萎缩过程中的组织学变化,以及p16、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探讨这些调控因子的改变对萎缩性胃炎形成的影响。方法:以氨水、脱氧胆酸钠和乙醇三种损伤因素联合作用诱导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于2、4、6个月后处死。取胃黏膜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窦黏膜p16、Bcl-2、PCNA表达。结果:模型组胃黏膜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胃窦小凹增生.腺体层厚度和腺体数目明显减少;胃体病变较轻,仅于后期出现壁细胞数目减少。在胃窦黏膜萎缩过程中,p16表达逐渐降低,Bcl-2和PCNA表达逐渐升高。萎缩组p16表达较非萎缩组显著降低,Bcl-2、PCNA表达较非萎缩组显著升高。结论:多因素长期慢性刺激可致大鼠胃黏膜萎缩。模型大鼠胃黏膜细胞处于高增殖状态.抑癌基因p16蛋白表达低下.凋亡抑制基因Bcl-2蛋白高表达,萎缩性胃炎的发病与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胃黏膜Bcl-2和Bax表达变化的角度探讨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不典型增生(A)发病机制及消痞颗粒对其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采用综合法(幽门弹簧插入加高盐热糊法)复制大鼠CAG伴ATP模型,免疫组化法显示胃黏膜Bcl-2和Bax表达。[结果]正常大鼠胃黏膜基底有Bcl-2阳性表达,在胃黏膜ATP区域Bcl-2阳性表达增多(P〈0.01),应用消痞颗粒剂治疗后,胃黏膜Bcl-2阳性表达明显减弱,与模型组、自然恢复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正常大鼠胃窦部黏膜的增殖带有Bax蛋白表达,而模型组Bax阳性表达显著减弱,经消痞颗粒治疗Bax表达有一定增强。[结论]消痞颗粒治疗后胃黏膜病变病理形态明显改善,可能是其通过抑制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调节细胞增殖凋亡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盐酸小檗碱抗大鼠胃癌前病变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对实验性大鼠胃癌前病变的影响及与细胞凋亡和P53、Bcl-2蛋白、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N-甲基-N-亚硝基胍饮水法建立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用盐酸小檗碱预防和大、中、小3种剂量干预治疗,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以光镜观察胃癌前病变的发生率,并运用末端DNA标记法检测凋亡率(AI),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中P53和Bcl-2蛋白表达,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检测P53和Bcl-2的mRNA水平.[结果]经盐酸小檗碱干预大鼠,其癌前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P<0.05,AI显著提高,3种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P<0.05,并伴有Bcl-2、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水平降低,野生型P53基因mRNA水平升高,Bcl-2基因mRNA水平下调,其中以大剂量组尤为显著,与模型组比较P<0.01.[结论]盐酸小檗碱能预防和治疗实验性大鼠胃癌前病变,其机制与提高细胞凋亡率和调控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健脾理气合剂对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大鼠胃组织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DGP模型,分别予生理盐水、吗丁啉混悬液、健脾理气合剂(高、低剂量)连续灌胃给药3周,检测血糖、胃组织细胞凋亡率,以及胃组织中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健脾理气合剂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吗丁啉组比较,其胃平滑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胃壁组织的Bax基因表达明显减少(P0.05),Bcl-2基因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健脾理气合剂可以减少糖尿病轻瘫大鼠胃壁组织平滑肌细胞凋亡,良性调控胃壁组织的Bax和Bcl-2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芪、三七及其配伍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运用幽门弹簧植入术配合高盐热淀粉糊灌胃法制备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黄芪组、三七组、黄芪三七组以及叶酸组,每组10只,另设10只空白组。在治疗阶段,空白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予生理盐水2mL/d灌胃;黄芪组给予黄芪浸膏3.5g/(kg·d)灌胃;三七组给予三七粉冲剂0.7g/(kg·d)灌胃;黄芪三七组给予黄芪和三七溶液灌胃(其中黄芪3.5g/(kg·d)、三七0.7g/(kg·d),共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蛋白表达,液相芯片技术检测血清fas、fasL、EGF和TGF-β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凋亡指数降低(P0.01),PCNA表达增加(P0.01),血清fas及fasL均显著升高(P0.05,P0.01),血清TGF-β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三七组、叶酸组可减少凋亡指数,黄芪组和叶酸组可降低PCNA表达,各给药组均能降低血清fas表达(P0.05,P0.01),黄芪组及黄芪三七组能显著降低血清fas-L水平(P0.05)。[结论]黄芪、三七及其配伍可明显改善胃黏膜细胞的增殖及凋亡水平,进一步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前病变(PLGC)Bcl-2、P53基因蛋白的表达及阻癌胃泰的治疗机制.[方法]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溶液加胃黏膜机械损伤诱发Wistar大鼠PLGC状态.用阻癌胃泰与维酶素预防和治疗,观察对病变黏膜组织中P53、Bcl-2基因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中药组能明显阻断化学致癌物对黏膜的炎症损伤,改善PLGC组织黏膜不典型增生程度;同时中药组治疗后Bcl-2、P53基因蛋白阳性指数亦明显低于病理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瘀为主的阻癌胃泰通过改善PLGC大鼠气虚血瘀的病理基础,降低病变组织增殖水平,诱导细胞正常凋亡,从而对PLGC细胞的增殖有良好的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在乙基硝基亚硝基胍(ENNG)诱导大鼠胃癌癌前病变发展过程的作用以及可能机制.方法:6周龄♂Wistar大鼠给予浓度为100 mg/L的ENNG溶液饮用14 wk后,使用浓度为300 m g/L和1 200 mg/L的尼美舒利溶液由大鼠自由饮用,分别在喂养14、26和38 wk后观察大鼠胃黏膜病变.使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大鼠病变胃黏膜COX-2蛋白、Bcl-2蛋白以及PCNA的表达,TUNEL法检测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结果:药物干预的大鼠胃癌癌前病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应的非用药组(P<0.05);药物干预组大鼠病变胃黏膜的COX-2蛋白和Bcl-2蛋白表达分别为17.6%,35.3%,显著低于非用药组的60%和84%(P<0.05);增殖指数18.9±4.57显著低于非用药组49.43±7.92(P<0.05);凋亡指数13.6±1.82显著高于非用药组2.12±0.53(P<0.05);COX-2蛋白和Bcl-2蛋白与PCNA的表达以及凋亡指数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能有效抑制ENNG诱导的大鼠胃癌癌前病变的发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COX-2、Bcl-2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病变胃黏膜细胞的增殖以及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和EP组各8只,均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模型,对照组K-H液持续灌流180min;I/R组平衡灌流30min,全心停灌30min,再灌120min;EP组试验程序与I/R组相同,平衡15min后和再灌注期间使用含2mmol/L EP的K-H液。分别以缺口末端标记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及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I/R组AI和Bcl-2、Bax、caspase-3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I/R组相比,EP组AI和Bax、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Bcl-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EP可抑制离体大鼠I/R损伤过程中的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为下调Bax、caspase-3表达,上调Bcl-2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肝消癥方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癌前病变肝细胞凋亡因子Bcl-2、Bax 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15只和益肝消癥组15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以二乙基亚硝胺腹腔注射诱导肝癌前病变模型,持续14周。第8周起,每天分别以生理盐水、益肝消癥颗粒的水溶剂给予相应组大鼠灌胃给药,第14周末给药后取材,检测大鼠0、7、14周体重,Bcl-2、Bax mRNA及蛋白质表达,观察肝脏病理情况。结果:益肝消癥方可改善肝癌前病变大鼠一般状况、肝脏病理,下调Bcl-2、Bax mRNA、Bax蛋白表达及Bax/Bcl-2比值。结论:益肝消癥方通过Bcl-2/Bax途径抑制肝细胞凋亡,减轻肝星状细胞增殖,从而对大鼠肝癌前病变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前病变(PLGC)Bcl-2、P53基因蛋白的表达及阻癌胃泰的治疗机制.[方法]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溶液加胃黏膜机械损伤诱发Wistar大鼠PLGC状态.用阻癌胃泰与维酶素预防和治疗,观察对病变黏膜组织中P53、Bcl-2基因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中药组能明显阻断化学致癌物对黏膜的炎症损伤,改善PLGC组织黏膜不典型增生程度;同时中药组治疗后Bcl-2、P53基因蛋白阳性指数亦明显低于病理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瘀为主的阻癌胃泰通过改善PLGC大鼠气虚血瘀的病理基础,降低病变组织增殖水平,诱导细胞正常凋亡,从而对PLGC细胞的增殖有良好的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维甲酸(RA)对裸鼠原位荷人胃癌细胞BGC-803移植瘤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种植肝转移模型,分为2组,对照组和RA组,种植后第5天开始,分别自腹腔注射0.85%氯化钠、RA(1mg/kg),每日1次,第8周处死动物,检测抑瘤率、胃癌细胞凋亡指数(AD,观察肿瘤细胞肝转移以及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RA组的抑瘤率为37.8%。与对照组相比,RA组胃癌生长、肝转移受到明显抑制(P〈0.05),AI明显增高(P〈0.05),MMP-2、PCNA的表达降低。[结论]RA对胃癌生长和肝转移的抑制可能通过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以及肿瘤细胞外基质降解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 Hp)感染老年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增殖细胞核抗原 ( PCNA)、p1 6和关键性凋亡调节基因 Bcl- 2蛋白的表达。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测定 PCNA、Bcl- 2、p1 6蛋白表达。快速尿素酶法和 HE染色检测 Hp感染。结果 从浅表性胃炎到胃癌 PCNA指数呈递增趋势 ,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组中 Hp阳性患者与 Hp阴性者的 PCNAL I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Hp阳性组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组织中 Bcl- 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 Hp阴性组 ( P<0 .0 5)。 p1 6在慢性胃炎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胃癌、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 ( P<0 .0 5)。 Hp阳性萎缩性胃炎组织的 p1 6阳性表达率低于 Hp阴性组 ( P<0 .0 5)。结论 在老年胃癌发生的早期即存在 p1 6基因表达低下 ,PCNA、Bcl- 2蛋白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