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青蒿琥酯抗中暑内毒素血症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阳  罗炳德  杨光  张培  李文  郭进强 《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2):1514-1515
目的探讨青蒿衍生物青蒿琥酯抗中暑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机制,为该类药物应用于重症中暑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在干球温度(34.5±0.5)℃,相对湿度(60±5)%的条件下建立小鼠中暑内毒素血症模型,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青蒿琥酯组、高温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a(TNF-a)含量变化,RT-PCR检测腹腔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情况。结果青蒿琥酯组TNF-a的含量和TLR4mRNA表达低于高温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近。结论下调内毒素信号转导通路中TLR4mRNA表达,减少TNF-a的含量,应是青蒿琥酯拮抗中暑内毒素血症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暑内毒素血症时,青蒿琥酯对内毒素信号通路中CD14表达的影响。方法 昆明鼠随机分为常温组、高温组、生理盐水组和青蒿琥酯组(连续5d按60mg/kg腹腔注射青蒿琥酯),用反转录PCR(RT—PCR)技术分别检测常温下和热暴露后各级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CD14 mRNA的变化,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 与常温组比较,高温组和生理盐水组CD14 mRNA的表达和TNF—α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但青蒿琥酯组CD14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TNF—α的含量轻度升高。结论 青蒿琥酯能显著降低内毒素信号转导通路上CD14的表达,减少TNF—α的分泌,可能是其抗中暑内毒索血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高温诱导的内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动物模型,研究青蒿琥酯对中暑内毒素血症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游离钙离子([Ca2 + ]i)浓度的影响。方法 昆明小鼠被随机分为常温组、高温组、青蒿琥酯+高温组[连续5d按60mg/(kg·d)腹腔注射给药]。高温组和青蒿琥酯+高温组的小鼠均在干球温度(Tdb) (3 5±0 .5 )℃、相对湿度(RH) (65±5 ) %条件下热暴露2h ,诱导其产生内毒素血症;常温组在干球温度(2 5±0 . 5 )℃、相对湿度(4 3±5 ) %条件下暴露2h。之后立即分离各组腹腔巨噬细胞,采用Fluo 3 /AM负载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游离[Ca2 + ]i浓度。结果 常温组、高温组和青蒿琥酯+高温组的巨噬细胞内游离[Ca2 + ]i浓度分别为3 . 3 0±0 . 3 4、14 . 2 6±0 . 89和5 . 19±0 . 2 1;高温组较常温组巨噬细胞游离[Ca2 + ]i浓度显著增加(P <0 . 0 1) ,青蒿琥酯+高温组虽高于常温组(P <0 . 0 5 ) ,但明显低于高温组(P <0 . 0 1)。结论 高温诱导小鼠产生内毒素血症时,腹腔巨噬细胞内游离[Ca2 + ]i浓度升高明显,青蒿琥酯则能显著降低细胞内的游离[Ca2 + ]i水平,这可能是其抗内毒素血症、降低机体对内毒素反应、保护细胞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青蒿琥酯联合热疗对肺腺癌A549细胞生物学特性的体内外影响. [方法]150μmol/L青蒿琥酯、青蒿琥酯联合热疗(43℃,1 h)作用A549细胞24h,吉姆萨染色、、Y啶橙/溴化乙啶双染、损伤修复实验、平板集落形成实验、观察A549细胞形态及生物学特性改变.BALB/C-nu/nu品系裸鼠24只接种A549细胞107/只,7-10d肿瘤长出后随机分为4组:青蒿琥酯组(青蒿琥酯60mg/kg,腹腔注射);青蒿琥酯联合热疗组(青蒿琥酯60mg/kg,腹腔注射,联合43℃加热1h);同时设对照组和热疗组,每周处理2次,3周后处死裸鼠取出瘤结节称重并计算抑瘤率.[结果]青蒿琥酯、青蒿琥酯联合热疗作用24h后,A549细胞失去正常长梭形或多角形形态,细胞变圆、胞体变小、部分细胞见胞核破碎和凋亡小体.细胞损伤修复能力和集落形成能力下降,以青蒿琥酯联合热疗作用效果明显.抑制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体内生长,青蒿琥酯联合热疗瘤结节重量低于单用青蒿琥酯、单用热疗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蒿琥酯、青蒿琥酯联合热疗组抑瘤率为22.86%和27.86%. [结论]青蒿琥酯、青蒿琥酯联合热疗改变肺腺癌A549细胞形态,降低细胞损伤修复能力和集落形成能力,体内抑制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 合热疗作用24h后,A549细胞失去正常长梭形或多角形形态,细胞变圆、胞体变小、部分细胞见胞核破碎和凋亡小体.细胞损伤修复能力和集落形成能力下降,以青蒿琥酯联合热疗作用效果明显.抑制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体内生长,青蒿琥酯联合热疗瘤结节重量低于单用青蒿琥酯、单用热疗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蒿琥酯、青蒿琥酯联合热疗组抑瘤率为22.86%和27.86%. [结论]青蒿琥酯、青蒿琥酯联合热疗改变肺腺癌 549细胞形态,降低细胞损伤修复能力和集落形成能力,体内抑制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 合热疗作用24h后,A549细胞失去正常长梭形或多角形形态,细胞变圆、胞体变小、部分细胞见胞核破碎和凋亡小体.细胞损伤修复能力和集落形成能力下降,以青蒿琥酯联合热疗作用效果明显.抑制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体内生长,青蒿琥酯联合热疗瘤结节重量低于单用青蒿琥酯、单用热疗和对照组,差异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中暑内毒素血症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CD14和Toll样受体4 (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常温组、高温组、生理盐水组和青蒿琥酯组(均按60 mg/kg连续5 d腹腔注射),常温组在干球温度25℃±0.5℃、相对湿度43%±5%的条件下暴露2 h,其他组在干球温度35℃±0.5℃、相对湿度65%±5%的条件下热暴露,观察不同时间点(1、2 h)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CD14和TLR 4 mRNA的表达及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常温组CD14和TLR 4 mRNA表达分别为0.34%±0.047%和0.31%±0.062%;高温1 h组分别为0.53%±0.085%和0.45%±0.049%,与常温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在2 h时呈现继续升高的趋势;生理盐水1 h组CD14和TLR4表达升高,但在2h时有轻度下降;青蒿琥酯1 h组CD14和TLR4的表达则分别为0.26%±0.051%和0.25%±0.084%,并在2 h有轻微的下降。各组TNF-α含量的变化呈现出与CD14、TLR 4变化基本一致的趋势。结论青蒿琥酯能明显降低内毒素信号转导通路上CD14和TLR 4的表达,减少TNF-α的产生,这可能是其抗中暑内毒素血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青蒿琥酯(AR)对高温内毒素(IUS)复合因素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系PAW264.7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AR组、LPS组及AR LPS组,分别于37℃和40℃,含95%O2、5%CO2条件下培养1、2、3、4h后,台盼蓝染色计数细胞存活数,吞噬中性红实验检测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结果 经不同条件处理3h后各组细胞存活数无差异,均大于95%;高温内毒素复合因素使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明显降低,青蒿琥酯亦使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下降,但青蒿琥酯加内毒素组的吞噬功能明显强于单纯内毒素组。结论 青蒿琥酯对高温内毒素复合因素下的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联合热疗诱导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途径作用机制.方法 150μmol/L青蒿琥酯、青蒿琥酯联合热疗(43℃,1 h)作用A549细胞24 h,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情况.荧光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色素c、Bcl-2和caspase-3表达,CaspACE<'TM>检测试剂盒检测活性caspase-3表达.结果 青蒿琥酯、青蒿琥酯联合热疗作用A549细胞24 h后,G0/G1期细胞数增多,S期和G2/M期细胞数减少(P<0.01);凋亡率分别是16.77%和28.90%(P<0.01).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率分别为18.05%,50.98%(P<0.01).细胞色素c蛋白、caspase-3表达增加而Bcl-2蛋白表达减少(P<0.01).活性caspase-3蛋白水平增加A值分别为0.2641±0.0027,0.3613±0.001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青蒿琥酯、青蒿琥酯联合热疗可诱导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激活线粒体途径可能是诱导凋亡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单药及联合常用抗真菌药对阿萨希毛孢子菌(T.asahii)浮游状态及生物膜状态下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以15株T.asahii临床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青蒿素、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对T.asahii浮游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测定最敏感青蒿素类药物联合5种抗真菌药(氟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对T.asahii浮游菌及生物膜的体外抑制作用,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结果 相比于青蒿素、双氢青蒿素,T.asahii对青蒿琥酯的敏感性最高。青蒿琥酯与卡泊芬净、青蒿琥酯与咪康唑、青蒿琥酯与氟康唑联用对T.asahii浮游菌均具有协同作用,比例分别为73.3%、33.3%、33.3%;青蒿琥酯与卡泊芬净、青蒿琥酯与咪康唑、青蒿琥酯与两性霉素、青蒿琥酯与氟康唑联用对T.asahii生物膜也具有不同程度的协同作用,比例分别为66.7%、53.3%、33.3%、26.7%。结论 青蒿琥酯单药对T.asahii的体外抑制作用最强,青蒿琥酯与卡泊芬净、咪康唑联用对T.asahii有明显的抗真菌增效剂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青蒿琥酯、奥硝唑和甲硝唑3种药物体外抗阴道毛滴虫的作用.方法 用原虫培养液将阴道毛滴虫稀释,配成密度为2万/ml的细胞悬液,定量分装到96孔细胞培养板上,每孔0.1ml(含虫2000个).设对照组和实验观察组,对照组各孔加入0.1ml培养液;实验组中加入等量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奥硝唑和甲硝唑,用MTT法检测药物体外抗虫效果.结果 药物作用24h后,当青蒿琥酯、奥硝唑和甲硝唑的作用浓度分别为60μg/ml、50μg/ml和400μg/ml时,对虫体的相对抑制率约为17%;而在高浓度时,甲硝唑(2500μg/ml)的相对抑制率可达51.2%,显效非常明显,但奥硝唑(2500/μg/ml)和青蒿琥酯(6000μg/m1)的相对抑制率仅为32.8%和30.4%.结论 青蒿琥酯、奥硝唑和甲硝唑对体外培养阴道毛滴虫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虫效应;青蒿琥酯和奥硝唑的显效作用浓度较低,而高浓度的甲硝唑抗虫效应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青蒿琥酯对手足口病患者单个核细胞分泌VEGF的影响。方法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收集单个核细胞进行培养,并加入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收集上清液,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上清中VEGF含量,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青蒿琥酯作用下,细胞培养上清VEGF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症组VEGF浓度最高。普通组和重症组的VEGF浓度随着青蒿琥酯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VEGF水平偏高,重症患儿VEGF水平比普通手足口病患儿高。青蒿琥酯能下调手足口病患儿单个核细胞分泌VEGF。  相似文献   

11.
青蒿琥酯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内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B virus,DHBV)的作用。方法将DHBV DNA阳性麻鸭随机分为青蒿琥酯大、中、小剂量组、拉米夫定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用药前、用药第71、4、21、28天,及停药第7天,取静脉血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DHBVDNA含量。治疗前后取肝脏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拉米夫定组于用药后,血清DHBV DNA水平迅速降低,停药后立即反跳。青蒿琥酯大剂量组第21、28天DHBV DNA抑制率与拉米夫定组相似,停药后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中、小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一定的病毒抑制作用。病理改变各组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结论大剂量青蒿琥酯对DHBV DNA的抑制率与拉米夫定相似,维持时间长,安全,但其抗HBV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青蒿琥酯对实验性肺纤维化大鼠治疗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比较青蒿琥酯与激素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以博菜霉素气管内注入建立肺纤维化模型,28天造模成功后开始给予腹腔注射甲基泼尼松龙或青蒿琥酯治疗,于用药治疗后第7、14天,21、28天分批处死动物。测定血清中TGF-β1、TNF-α的浓度;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判断肺组织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青蒿琥酯各剂量组、甲基泼尼松龙组的TGF-β1、TNF-α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青蒿琥酯高剂量组TGF-β1、TNF-α的含量降低与甲基泼尼松龙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光镜下肺组织肺泡炎、肺纤维化程度在青蒿琥酯各剂量组、甲基泼尼松龙组均比模型组减轻。结论青蒿琥酯可降低肺纤维化大鼠TGF-β1、TNF-α的表达,明显减轻肺纤维化程度,其治疗肺纤维化作用途径与甲基泼尼松龙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Art)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GMCs)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刺激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4-甲基偶氮四唑蓝(tetrazolium salt,MTT)法观察其增殖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具有明显诱导GMC增殖的作用(P﹤0.05或P﹤0.01);青蒿琥酯作用24、48、72 h,GMC增殖水平均可受到抑制(P﹤0.05或P﹤0.01),且随药物浓度增大、作用时间延长,抑制作用增强,高浓度组(60 mg/L)72 h抑制率可达51.18%。[结论]青蒿琥酯能够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比较青篙琥酯与激素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以博菜霉素气管内注入建立肺纤维化模型.28天造模成功后开始给予腹腔注射甲基泼尼松龙或青蒿琥酯治疗,于用药治疗后第7、14天,21、28天分批处死动物。测定血清中TGF-β1、TNF—α的浓度;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判断肺组织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青蒿琥酯各剂量组、甲基泼尼松龙组的TGF-β1、TNF—α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青蒿琥酯高剂量组TGF—β1、TNF—α的含量降低与甲基泼尼松龙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光镜下肺组织肺泡炎、肺纤维化程度在青蒿琥酯各剂量组、甲基泼尼松龙组均比模型组减轻。结论青蒿琥酯可降低肺纤维化大鼠TGF-β1、TNF—α的表达,明显减轻肺纤维化程度,其治疗肺纤维化作用途径与甲基泼尼松龙一致。  相似文献   

15.
青蒿琥酯治疗间日疟复燃后感染按蚊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蒿琥酯用于治疗疟疾现症病人有明显疗效,对红内期疟原虫有快速杀灭作用,且较氯喹快,特别是对抗氯喹株恶性疟原虫效果显著[1],但易复燃.至于青蒿琥酯对疟原虫配子体在按蚊体内的发育是否有影响尚不清楚,为此,我们进行了此项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处理前后日本血吸虫童虫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研究青蒿琥酯抗日本血吸虫的分子机制。方法新西兰兔经贴片法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00条/只)第7天一次性灌服青蒿琥酯(实验组,8mg/kg)和1%羧甲基纤维素钠(对照组),第10天经肝门静脉系统灌流收集童虫,观察虫体形态,提取总蛋白。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iTRAQ技术)鉴定青蒿琥酯处理前后13本血吸虫童虫的差异蛋白质组,通过数据库检索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青蓠琥酯处理后日本血吸虫童虫与对照组相比,形态较为粗短细小,并存在明显的发育不良或畸形。iTRAQ技术检测显示,处理后的血吸虫童虫有75个(含3个未知蛋白)蛋白存在明显表达差异。其中表达量上调的蛋白23个,下调的蛋白52个。结论差异表达的蛋白主要参与了童虫的代谢、生物调节和细胞稳态等过程,同时与应激、细胞组织和生成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采用青蒿琥酯加氯喹治疗单纯氯喹治疗失败恶性疟病例的效果。方法 按照WHO推荐的在中低度疟疾流行区抗疟药治疗效果的28天随访观察法,对单纯氯喹治疗判定为早,晚期治疗失败的恶性疟病人进行治疗。结果 共治疗44例。治疗失败率为25%。恶性疟原虫对此联合用药的RⅠ-RⅢ级抗性率为22.73%,治疗失败与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的反应性相关,而与第0天密度无关。结论 青蒿琥酯伍用氯喹治疗单纯喹治疗失败病例是有效的,如果将氯喹单用作为治疗恶性疟疾的一线药物,单方氯喹与青蒿琥酯伍用氯喹的先后联合使用对恶性疟的治疗失败概率仅为11.66%。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温复合内毒素(LPS)作用下,青蒿琥酯(AR)对RAW264.7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合成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高温复合内毒素组、AR组(又分为4个亚组),于40℃、95%O2、5%CO2条件下共同孵育24h.用RT-PCR技术检测细胞内HSP70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量,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空白组和高温复合内毒素组HSP70m RNA的表达率分别为10%,23%,而AR组可显著提高HSP70mRNA的表达率,为54%,并与高温内毒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70蛋白的表达情况与HSPT0mRNA一致,而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则呈相反趋势.结果 AR进一步诱导高温复合内毒素作用下RAW264.7细胞HSP70m RNA和HSP70蛋白的表达,且可明显降低细胞的凋亡率,可能是其抗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与小柴胡颗粒联合抗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中国维和二级医院收治的87例疟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青蒿琥酯与小柴胡颗粒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青蒿琥酯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退热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疟原虫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随访四周后,对比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平均退热时间、平均症状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平均疟原虫转阴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四周,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为87.8%,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青蒿琥酯与小柴胡颗粒联合疟疾治疗方案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三苯双脒、青蒿琥酯和吡喹酮在治疗华支睾吸虫病人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在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经改良加藤涂片法粪检和体检,选择合适的病例随机分配于青蒿琥酯组、三苯双脒双倍剂量组、三苯双脒单倍剂量组、吡喹酮组、青蒿琥酯-三苯双脒组和青蒿琥酯-吡喹酮组6个药物组进行疗效观察。结果选择128人为治疗观察对象,各组分别为18、18、21、29、22和20人,最终失访16人。各治疗组的虫卵转阴率分别为0.00%、75.00%、68.42%、57.69%、75.00%和78.95%,其中青蒿琥酯组与各组的疗效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余各组间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虫卵减少率分别为0.45%、99.20%、99.68%、93.19%、95.73%和69.46%。药物副反应较轻微,主要包括头晕、头痛、呕吐等,各组发生率分别为11.11%、11.11%、0.00%、6.90%、4.55%和15.00%,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苯双脒对华支睾吸虫病人的治疗效果与吡喹酮相当,且副作用较小;但青蒿琥酯则几乎无效。三苯双脒有希望用于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