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 (PD)的治疗是一重大突破 ,但伴随左旋多巴 3~ 5R年或更长时间的应用 ,大部分PD患者出现“左旋多巴衰竭综合征”(L DopaFailureSyndrome ,LDFS)或称“长期左旋多巴综合征”[1~ 2 ] 。LDFS具体表现为 :①发生“剂末”现象 ,即每一剂药物的疗效 ,在服下一剂前发生症状加重 ,与服药周期有关 ,是可预知的 ;②“开 关”现象 ,症状加重与缓解的波动 ,与服药时间无关 ,是不能预知的 ;③不自主的异动症 ,发生在血浆多巴胺水平最高峰值时 (峰值异动 )或整个药物有效期持续存在时 (方波运动障碍 ) ;④晨僵 (或清晨肌张力障…  相似文献   

2.
自从 1 969年Cotzias确认了口服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 (Parkinsondisease ,PD)的疗效以来 ,左旋多巴一直是治疗PD的“金标准”。但用左旋多巴治疗 5年后 ,有 50 %以上的患者会出现药效消失、运动波动等“长期左旋多巴综合征”。左旋多巴控释剂 (或缓释剂 )虽然能保持血浆左旋多巴水平相对恒定 ,但其生物利用度比普通制剂低且达到血浆峰值时间长 ,故而限制了它的应用。因此寻找一种能延长左旋多巴半衰期从而控制症状、防止或推迟运动波动和运动障碍出现的药物成为治疗PD的关键。儿茶酚 氧 甲基转移酶(COMT)…  相似文献   

3.
引言左旋多巴为目前治疗帕金森病最有效的药物.长期使用3a~5a可出现左旋多巴衰竭综合征.主要有运动功能障碍及“开-关”波动现象,具有很大致残性.我科近期采用微电极介入苍白球腹后内侧部切开术治疗帕金森病70例.其中2例具有运动功能障碍及“开-关”波动现...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左旋多巴的替代疗法是治疗帕金森病的金标准。然而,长期应用左旋多巴治疗后,会出现如异动症、剂末效应、开关现象等副作用。近年来应用新的剂型和药物在减少或延迟这些副作用的发生、增加疗效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有40多年的历史,一直是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药物。但长期应用左旋多巴后,会引起“开-关”现象和运动障碍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缓帕金森病进程是治疗帕金森病的重点内容。现综述近年来复方左旋多巴制剂,包括目前临床使用中的药物和制药公司研发的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对伴有或不伴有痴呆的帕金森病(PDD和PD)以及伴有Lewy小体的痴呆症(DLB)给予左旋多巴测试(LDT)后的反应性是否相似进行了分析。3组中运动功能改善的比例大致相同,与PDD组和DLB组相比,PD组中取得10%及10%以上改善的患者比例更大。LDT阳性预示长期左旋多巴治疗的良好反应性,但某些无反应的痴呆患者也会在长期左旋多巴疗法中受益。Lewy体型痴呆及伴或不伴痴呆的帕金森病患者对左旋多巴的反应性@Bonelli S.B. @Ransmayr G.$Linz General Hospital, Krankenhausstrasse 9, A-4020 Linz, Austria Dr. @Steffelbauer M. …  相似文献   

7.
背景:运动波动是长期接受左旋多巴治疗的帕金森病(PD)患者的一个常见并发症。胃排空减慢及胃肠道左旋多巴溶解性差会延迟给药后疗效的产生。左旋多巴乙酯作为左旋多巴的一种乙酯前体药物具有更好的胃溶性,可迅速进入小肠并快速水解成左旋多巴,缩短了左旋多巴达到最大浓度的时间。目的:确定左旋多巴乙酯对伴有运动波动PD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设计:一项双盲、随机、比较的临床试验。机构:美国和加拿大的44个地区。患者:每日给予左旋多巴后至少需潜伏90min才能达到“开”期(TTON)的327例PD患者。干预:使用左旋多巴乙酯-卡比多巴或左旋多巴-卡比多巴治疗18周。主要观察指标:利用家庭日记测定每日总的TTON相对于基线的改变。结果:左旋多巴乙酯-卡比多巴治疗组平均每日总的TTON减少0.58h,而左旋多巴-卡比多巴治疗组减少了0.79h(P=0.24)。两治疗组在减少治疗无效方面无显著性差异(-6.82%vs-4.69%,P=0.20)。左旋多巴乙酯-卡比多巴(-0.85h)和左旋多巴-卡比多巴治疗组(-0.87h)每日总的“关”期都得到改善且未增加令人棘手的运动障碍。结论:从药物动力学理论上讲,左旋多巴乙酯尽管有优点,但与左旋多巴相比并未能改善TTON、治疗无效和“关”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加《医学邮报》第17卷第22期(1981年)报道旧金山消息:阻断左旋多巴代谢物的形成,似乎是在巴金森氏病人中增加长期使用左旋多巴治疗疗效的一种有希望的途径。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称,他们已经“清楚表明”当左旋多巴在脑中代谢时,由邻苯二酚-O-甲基转移酶(COMT)形成的3-O-甲基多巴(OMD)抑制纹状体吸收多巴胺。  相似文献   

9.
背景:Lewy小体痴呆(DLB)的重要临床症状之一就是锥体外系综合征(EPS)。目前左旋多巴是口服药物治疗帕金森病(PD)的金标准,但因为考虑到会加重神经精神症状,因此在治疗DLB时被慎重应用。目的:评估左旋多巴治疗DLB中EPS的疗效和耐受性,并与PD和PD痴呆(PDD)患者的运动反应情况进行比较。方法:EPS评估包括统一帕金森病等级量表的运动部分(UPDRSⅢ)、手指敲击测试和行走测试。DLB患者开始应用左旋多巴治疗,6个月后检测患者的“关”状态和用药情况,并评估运动反应。对也接受左旋多巴治疗的PD和PDD患者应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评估。结…  相似文献   

10.
1961年,Bitkmayer等发现左旋多巴具有抗帕金森病作用,这是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史上的革命性创举。左旋多巴于1973年上市,临床应用已达30年。最初人们乐观地认为左旋多巴能逆转帕金森病,但大多数患者在左旋多巴长期治疗后急剧出现左旋多巴引起的异动症及运动反应性波动。此外,目前已明确,左旋多巴并不能阻止随疾病加重而出现的某些症状(如步态异常、失平衡和言语、吞咽困难)的进展。最近研究认为左旋多巴毒性会影响残存的DA(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和功能。  相似文献   

11.
心肌梗塞后综合征(PMIS)又称 Dre-ssler 氏(1955)综合征。该氏(1959)报告此征约占新近心肌梗塞的3~4%,综合国外文献报告其发生率为0~4.6%不等。Dressler 氏认为 PMIS 本身是一良性过程,但易被误诊为“新的心肌梗塞”或“肺梗塞”而使用抗凝剂,有导致心包内出血,引起心脏填塞而致死的危险,故认识此综合征甚为重要。本文简述 PMIS 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治疗等方面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关于帕金森病患者左旋多巴诱导的运动障碍(LID)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十分清楚。14例帕金森病患者在接受丘脑下核(STN)脑深部刺激手术后植入巨电极,并记录局部场电位(LFP)。11例患者在给予左旋多巴-卡比多巴(po)或阿朴吗啡(sc)后诱发运动障碍,然后对在“关闭”用药状态以及“开放”运动状态下的患者进行研究。在选择出的频谱范围内(4~10H z、11~30H z和60~80H z)对“关闭”和“开放”用药状态下LFP的功率谱对数进行比较。在“关闭”用药状态下,所记录到的11~30H z波段的峰值在“开放”用药状态下降了45%(P<0.001)。在所有出现运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与左旋多巴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血液透析且合并不宁腿综合征(RLS)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用药情况分为加巴喷丁组与左旋多巴组,各24例.研究前后均使用RLS严重程度评分量表(IRL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量表(PSQI)对患者症状进行评分.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结果:加巴喷丁组患者IRLS评分[(20.40±6.75)vs(11.40±3.31)分]及PSQI评分[(13.00±2.58)vs(4.80±1.62)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左旋多巴组患者IRLS评分[(21.90±5.63)vs(16.10±5.22)分]及PSQI评分[(14.10±2.33)vs(8.10±2.02)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加巴喷丁组IRLS评分低于左旋多巴组[(11.40±3.31)vs(16.10±5.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评分低于左旋多巴组[(4.80±1.62)vs(8.10±2.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iPTH及β2-MG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2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巴喷丁与左旋多巴在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不宁腿症状及其睡眠质量中均安全有效,加巴喷丁疗效优于左旋多巴.  相似文献   

14.
众多研究证明,多种代谢紊乱和心血管危险凼素呈聚集现象,并提示胰岛素水平与诸多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有剂量相关。1988年,Reavenc将各危险因素归纳概括后,首先提出了“X综合征”这一概念,此外还有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nsulin resistante)、死亡四重奏、代谢障碍综合征(dysmetabolic syndrome)和多代谢综合征(multiple metabolic syndrome)等,虽有诸多命名,  相似文献   

15.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又称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是多种代谢紊乱在同一患者体内聚集的现象。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90%,其中80%伴有肥胖或超重,是代谢综合征的中晚期表现。2型糖尿病和脂毒性密切相关。因此,又有“糖胖病”和“糖脂病”之称,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具有减少胰岛素原的分泌,阻止胰岛β细胞的凋亡,故能长期稳定控制血糖,防治糖尿病。  相似文献   

16.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能改善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患者时所产生的波动现象。在未治疗过的病人中,应用激动剂药物既可缓介临床症状又能避免长期用药的副作用,而且低剂量多巴胺能激动剂即可取得疗效。本文作者报导一组未曾用过左旋多巴或多巴胺能激动剂治疗的帕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一次口服左旋多巴对具有轻度运动不能-强直的特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学影响的时间过程。对11例PD患者进行评估:①服用药物前或停药后的“关”状态;②服用左旋多巴250m g和卡比多巴25m g后1/2h、1h、2h、3h、4h、5h、6h、24h、30h和48h的“开”状态。记录对放置在一张桌子水平面上的6个目标刺激进行指向运动的主要运动学参数(即运动时间、最大速度、最大加速度和最大减速度)。根据统一PD等级量表的运动检查部分对临床状态进行评价。一次口服左旋多巴只在服药后的6h内具有稳定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的下降以最大加速度的改变为…  相似文献   

18.
叶红星  刘伟国 《浙江医学》2004,26(9):719-720,F003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组织变性疾病,以中脑黑质多巴胺(DA)神经元变性坏死和脑内出现Lewy小体为主要病理特点.迄今为止,帕金森病的治疗仍以左旋多巴(L-dopa)替代疗法为主,而长期使用L-dopa常引起运动和精神障碍,与帕金森病本身一样有害,且无证据支持L-dopa治疗能阻止DA神经元的变性.  相似文献   

19.
1 资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均系男性,年龄54~71岁,病程1/2~7年。符合诊断标准:(1)静止性震颤;(2)运动减少;(3)肌张力增高;(4)姿势反射障碍。本组10例均排除继发性震颤麻痹综合征。由于左旋多巴连服5个月左右后易出现疗效减退、开-关现象和药物性多动症,故增加本品。1.2 用药方法:采取合并用药,原服左旋多巴的剂量减少,加用溴隐亭片剂口服。0.625mg 1日3次,每隔3~5天增加溴隐亭剂量,取得满意效果后维持治疗,总剂量  相似文献   

20.
采用离体血管环的方法对长期服用非亚型特异性拟多巴胺类药物左旋多巴后大鼠主动脉平滑肌中多巴胺受体两亚型(DA1,DA2)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长期服用左旋多巴后大鼠主动脉平滑肌中多巴胺受体两亚型(DA1,DA2)均显著下调,但一定时间后受体有回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