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 方法:急诊下对16例平均年龄(71.4±4.7)岁的AMI患者的16支梗死相关动脉(IRA)的21处靶病变进行介入治疗。术前IRA平均狭窄99.7%±0.3%,冠状动脉血流(TIMI)0级14例,1~2级2例。其中21处靶病变置入支架20枚,1例失败。 结果:IRA和靶病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分别为93.7%及95.2%,87.5%者TIMI血流恢复至3级。无手术并发症及术中发生死亡。平均开通时间(24.3±4.3)min,术后住院期间5例(31.2%)死亡。对出院的11例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全部存活。 结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高龄AMI合并心源性休克高危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原性休克的近期及中期疗效.方法对20例平均年龄(71.4±6.4)岁的老年AMI患者的21支梗死相关动脉(IRA)的29处靶病变行急诊介入治疗.术前IRA平均狭窄(99.9±0.4)%,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 0级15例,1~2级5例.对其中15处靶病变置入支架15枚.结果病例、IRA及靶病变的介入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5.0%、 95.2% 及96.6%,成功者94.7%恢复TIMI 血流3级.无因手术并发症及术中死亡发生者.平均开通时间(19.8±3.9)min,术后住院期间8例(40%)死亡.发病距治疗≤6h的10例全部存活,>6h者仅存活2例(P<0.01).对出院的12例患者随访7个月以上全部存活,无任何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结论急诊介入治疗(尤其是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术)对高龄AMI并心原性休克高危患者有显著疗效,其主要优势为再通快、TIMI血流 3级率高、近期及中期病死率降低,发病≤6h者介入治疗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术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共对 95例住院老年AMI患者的 10 4支靶血管、114处靶病变急诊植入冠状动脉支架 110枚。患者术前合并心源性休克 2 9例 ,心肺复苏 3例 ,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示多支病变 5 8例 ,梗死相关动脉 (IRA)狭窄 99%~ 10 0 % ,心肌梗死溶栓试验 (TIMI)血流 0级 72例 ,1~ 2级 2 3例。结果 IRA开通率 10 0 % ,110枚支架均植入成功 ,术后平均残余狭窄 (0 .4± 3.5 1) % ,全部恢复TIMI 3级血流 ,无操作并发症 ,即刻成功率 10 0 %。从入导管室至IRA开通时间平均 (17.6± 1.87)min。术后共 6例死亡 ,住院期间总病死率 6 .3% ,其中 4例死于不可逆心源性休克 (休克病死率 13.8% )。对出院的 89例随访 1~ 5 2个月 ,平均 (2 5 .1± 12 .3)个月 ,87例存活 ,存活率 97.8%。 2 8例造影随访者中 5例支架内再狭窄 (再狭窄率17.8% )。结论 急诊支架术对老年AMI患者具有理想的即刻和长期疗效。合理选择器械、操作技术熟练和围术期并发症处理经验是保证老年AMI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术获得高成功率的 3个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及死亡原因。方法:438例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根据住院期间存活与否,分为死亡组(21例)和存活组(4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结果,分析发生院内死亡的原因及死亡预测因素。结果:死亡组患者中年龄65岁、心功能Killp分级≥Ⅱ级、心源性休克、广泛前壁梗死、多支闭塞(≥2支)、近段闭塞、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后即刻TIMI血流≤Ⅱ级、IRA开通后即刻血压下降与存活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岁、心功能Killp分级≥Ⅱ级、心源性休克、广泛前壁梗死、IRA开通后即刻TIMI血流≤Ⅱ级是急诊PCI患者围术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死亡原因中,心源性休克8例(38.1%)、恶性心律失常6例(28.6%)分居第1和第2位。结论:年龄65岁、心功能Killp分级≥Ⅱ级、心源性休克、广泛前壁梗死、IRA开通后即刻TIMI血流≤Ⅱ级是急诊PCI患者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是急诊PCI手术住院期间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支持治疗进行临床观察,分析评估与其住院病死率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5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和(或)PCI,全部病例围术期因合并心源性休克行不同时期的IABP辅助支持,并对其中54例(93.1%)梗死相关动脉(IRA)植入冠脉支架(64枚).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冠脉造影,PCI治疗情况和住院期疗效.结果 58例患者平均住院12.3天±9.7天,住院期间39例(64.24%)存活(存活组),19例(32.76%)死亡(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增大,左主干和三支血管病变增多,术后IRA血流TIMI 0-1级发生率增高(P<0.05).结论 IABP为急诊PCI围术期合并心源性休克的AMI患者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支持,高龄、左主干病变、三支血管病变和IRA未充分开通是住院期病死率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对157例发病在18 h以内的高龄AMI患者梗塞相关血管(IRA)急诊行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加冠脉内支架置入术.观察手术前后IRA的狭窄程度、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成功率和心功能情况.结果157支IRA,163处靶病变平均狭窄程度95%~100%,TIMI血流0~2级,急诊PTCA后共置入158枚冠脉内支架,155支IRA术后完全再通,即刻成功率98.73%.2支IRA因PTCA后无血流未置入支架.经置入冠脉内支架后IRA均恢复到TIMI血流3级,残余狭窄为0%~10%.1例于术中死亡,2例于术后48 h死亡,住院期间总病死率1.91%.术后随访6~15个月,全部存活,心功能分级(NYHA)Ⅰ~Ⅲ级,无严重的心脏不良事件[(死亡、再次心肌梗死、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发生.结论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高龄AMI成功率高,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合并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行直接PCI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合并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的高危AMI患者,左心衰竭50例,心源性休克38例,在IABP支持下行直接PCI。观察住院期间心脏事件、临床疗效和出院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术前安置好IABP,冠状动脉造影示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全部TIMI0级。1例心源性休克患者术中因室颤死亡,其余成功实施PCI,手术成功率98.9%,术后81例(93.1%)血流TIMI3级,6例(6.9%)血流TIMI2级。IABP持续使用36 ̄154(52.6±29.8)h。多支病变者在术后3 ̄7d再次PCI。住院总生存率70.5%,左心衰竭组80%,心源性休克组57.9%。出院前测平均LVEF40%,左心衰竭组48%,心源性休克组38%。结论合并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的高危AMI患者,及时行IABP支持下直接PCI,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国产药物支架(Firebird)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诊断ST段抬高AMI患者38例,平均年龄(61±8.3)岁,男性23例,女性15例。发病12h内急诊行PCI治疗,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后,根据病变原则上行药物支架置入。观察住院期间(15.6±4.2)d心脏主要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共置入药物支架42枚,手术成功率100%,IRA为前降支l9例,左回旋支8例,右冠状动脉11例。即刻的前向血流TIMI3级34例,占89.7%,TIMI2级3例,占8.4%,3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左心衰,1例患者术后因心源性休克而死亡。结论研究显示国产药物支架在AMI患者行急诊PC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时行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AMI患者在发病12小时内,未经球囊预扩张而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梗死相关血管(IRA)(共22支血管),左前降支12例(54.5%),左回旋支5例(22.7%),右冠状动脉5例(22.7%).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1级5例(22.7%),2级13例(59.1%),3级4例(18.2%).结果 22例患者共置入22个支架,支架置入后 TIMI血流3级21例(95.5%),2级1例(4.5%),残余狭窄为3.2±2.9%,支架置入成功率100%.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及再次靶病变需重复再通治疗.结论急性心血肌梗死(AMI)时行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TIMI血流3级达到率高.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临床效果。方法  6 6例患者 ,年龄 6 0~ 88(6 8.3± 10 .2 )岁 ,其中 >75岁 18例 ;男 5 7例 ,女 9例。患者入院后经临床和心电图诊断 ,AMI诊断按 1979年 WHO提出的 AMI诊断标准。结果  6 2例患者接受直接 PCI术 ,4例接受补救性 PCI。梗死相关血管 :前降支 2 4支 ,回旋支 11支 ,右冠状动脉 2 1支。有 6 3例患者的病变血管置入进口或国产支架 73枚 ,3例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残余狭窄 0~ 2 0 % ;开通后 6 0例患者血流达 TIMI 3级 ,5例患者 TIMI血流 级 ,1例患者血流 TIMI 0级。并发症与随访 :2例术后 4 8h内心源性休克死亡。对出院的 5 2例患者平均随访 (2 6 .1±13.3)月 (从 1个月至 78个月 ) ,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2例 ,心绞痛 4例 ,猝死 1例。结论 老年 AMI患者急诊介入性治疗可最大限度地恢复冠状动脉血流 ,手术成功率高 ,严重并发症少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适应于高龄、有溶栓禁忌证或伴有心源性休克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