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44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为下肢静脉血栓、近期手术史、长期卧床、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肿瘤等.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最常见,D-二聚体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敏感度达92%~100%,结合超声心动图、CT肺血管造影、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等检查可明确诊断,积极溶栓、抗凝治疗可降低病死率.结论 D-二聚体可作为急性肺血栓塞症筛选检查,进行规范化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循证护理运用于预防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急性发作的成效。方法:通过寻找依据,对21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实施非急性期整体护理干预。结果: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后,除2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急性发作治疗好转出院外,其余18例患者均无发生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结论:通过循证护理的应用,能为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降低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病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肺血栓栓塞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并发肺血栓栓塞症进行临床分析,观察脑卒中并发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2例急性脑卒中后偏瘫并发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为3.90%,病死率为25.00%,PTE多于脑卒中发病后2~3周发生,类型多为非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结论 肺血栓栓塞症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病死率高,易漏诊、误诊;应对高龄、伴有偏瘫、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高危因素的脑卒中患者给予必要的预防。  相似文献   

4.
李继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442-2443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30例,均予以抗凝、溶栓等处理,对3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行回顾性分析,治疗期间实施适当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及合理的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结论给予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抗凝、溶栓治疗的同时,进行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性研究,以减少误诊,提高疾病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5月42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人经对症治疗后,好转20例,痊愈16例,死亡6例,患者死因均为大面积或次大面积急性肺血栓栓塞.结论有血流淤滞、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等情况的病人应及时选择CTPA、D-二聚体、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便及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近年来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欧美国家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临床上漏诊误诊也较常见。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和治疗指南已经问世,我国也制定了《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现将我院根据《指南》进行规范化诊治的5例肺血栓栓塞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肺血栓栓塞症(PTE)是肺栓塞的一种类型,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学有两个重要进展,D-二聚体(D—dimer,D—D)是其中之一,D—D作为一种实验检查项目,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中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由于凝血系统被启动,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实验指标。为此,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急性肺血栓栓塞症1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危险因素及其构成进行分析。结果:(1)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深静脉血栓形成49例(39.8%),心血管疾病43例(34.9%),恶性肿瘤31例(25.2%),创伤与骨折23例(18.7%),外科手术18例(14.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例(7.3%),下肢静脉曲张或静脉炎8例(6.5%),脑卒中3例(2.4%),无明显危险因素3例(2.4%)。其中同时存在≥2个及以上危险因素者54例(43.9%)。(2)治疗及转归:经尿激酶溶栓治疗6例。单纯抗凝治疗117例,肺血栓栓塞症123例好转出院114例,死亡9例(7.32%)。结论:强化对肺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的认识,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消除危险因素,减少和避免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杨艳霞 《中外医疗》2014,33(1):168-168,170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护理要点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6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人院后均接受溶栓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标准化系统护理干预。结果患者临床治疗痊愈29例,显效23例,有效1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9%,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出血等不良症状,心率及血压等均平稳。结论医护人员要掌握临床护理要点,在溶栓治疗的同时联合标准化护理有助于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康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凝血因子Ⅷ联合D-二聚体在评估肺血栓栓塞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肺血栓栓塞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并进行定期随访以及对患者进行预后凝血因子Ⅷ和血浆D-二聚体监测。结果26例患者中有19例停药,停药患者中,有5例发生复发情况。复发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因子Ⅷ水平较初次发病略高,联合使用凝血因子Ⅷ和D-二聚体对肺血栓栓塞患者进行预后评估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凝血因子Ⅷ或D-二聚体进行预后效果评估。结论肺血栓栓塞症复发时,凝血因子Ⅷ与D-二聚体水平同时升高,研究证明凝血因子Ⅷ联合D-二聚体可提高对复发肺血栓栓塞的预测敏感性,可以有效评估肺血栓栓塞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1.
赵文玲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2):1443-1444
目的 提高急、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有效率,以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09例急、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临床表现、高危因素、临床诊断、治疗等方面.结果 急、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此外还有胸痛、咯血、惊恐、昏厥等症状;高危因素有深静脉血栓形成、恶性肿瘤、吸烟、心脏病等;临床诊断方法主要是CT肺动脉造影,临床治疗主要是抗凝治疗.结论 急、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CT肺动脉造影可作为临床诊断肺栓塞的首选方法,早期准确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对于提高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Among 53 patients with hereditary protein C deficiency belonging to 20 families three women were encountered who, aged 27, 34, and 38 respectively, had had cerebral haemorrhagic infarction, probably due to intracranial venous thrombosis. All three had also had venous thrombosis of the leg and pulmonary embolism either before or after their cerebral infarction. One patient sustained cerebral infarction while receiving an oral contraceptive, but infarction in the two others occurred "spontaneously." One patient also had an intraventricular and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 during the induction phase of coumarin treatment, which was assumed to have resulted from haemorrhagic infarction of the chorioid plexus, analogous to coumarin provoked haemorrhagic skin necrosis in protein C deficiency. Hereditary protein C deficiency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young patients with acute or subacute cerebral symptoms, especially if they have a family or personal history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相似文献   

13.
柯荣  刘艳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5):1815-1816,1820
目的:不同剂量与方式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方法:我院2009年4月-2011年12月住院24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12例,治疗组12例,对照组采用2h内2万U/kg的尿激酶一次性溶栓,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1万U/kg尿激酶,微泵泵入,持续12h,两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比较两组出血风险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治疗组用2万U/kg尿激酶2h内静滴后继而加用1万U/kg尿激酶微泵泵入,持续12h溶栓治疗肺血栓栓塞症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安全性及出血风险比较无明显差异,该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培土生金法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OPD稳定期(肺脾气虚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按需使用,治疗组予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穴位敷贴,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记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随访时肺功能指标、中医证候、生存质量、疾病复发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中医证候、生存质量、疾病复发率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土生金法联合穴位敷贴疗法能调节肺脾功能,改善肺功能的退化,有效预防和减少COPD急性发作的发病次数,减轻其发病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颜德馨教授中医急诊诊治经验。方法采用中医疗法治疗急性重症。用血府逐瘀汤治顽固性头痛、肺炎方治急性肺炎、净胰汤治急性胰腺炎、附子半夏配伍以治厥逆、麻黄附子细辛汤治哮喘、抵当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治肺原性心脏病、降气清肝法治鼻衄、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型性肺炎等急性重症。结果一剂知二剂已,其中治愈5例,好转3例。结论中医急诊诊疗和辨治是中医学的重要内涵,中医在急、危、重、难病的预防治疗中能发挥相当大的作用,只要医者胆大心细、辨证准确、用药精当、攻补得宜,中医中药亦可治疗急重症,且收效甚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急性肺动脉栓塞抗凝与溶栓前后时症状,血气指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通气/灌注扫描的变化。方法 选用2000年1月~2006年7月年我院就诊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3s例。既往均无心肺疾患。随机分为两组,15例进行了溶栓治疗,20例低分子肝素抗凝。溶栓和抗凝前后将其症状,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结果症状,血气指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溶栓后肺通气/灌注扫描的。比低分子肝素抗凝后改善明显P〈0.05。结论 溶栓比单纯抗凝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r—PA溶栓治疗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疗效,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52例经CT证实为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患者给予r—PA18mg加NS10ml静脉注射进行溶栓治疗,注射时间大于2min,观察溶栓前及溶栓4h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氧饱和度、螺旋CT肺动脉成像及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结果应用r—PA对52例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溶栓后,84.61%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氧饱和度上升,动脉氧分压升高,肺动脉压下降,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r—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严密观察病情及时采取相关护理措施是促使病情恢复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蚓激酶对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0 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60例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蚓激酶组(蚓激 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序贯华法林组)和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钠序贯华法林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 10,20及30 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和超声心动图结果表明蚓 激酶组右心室最大短轴直径、左心室最大短轴直径、右心室最大短轴直径与左心室最大短轴直径比值、肺动脉收缩 压和主肺动脉直径在治疗后10,20及30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在治疗后10,20及30 d比 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蚓激酶组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在治疗后10,20和30 d明 显降低(P<0.05)。对照组和蚓激酶组氧分压(PO2)在治疗后10,20和30 d明显升高,但治疗后20和30 d两组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在对照组和蚓激酶组治疗后10 d明显增高,而在治疗后20,30 d明显降低,且两组及组 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蚓激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蚓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序贯 华法林治疗急性中危肺血栓栓塞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医学界在急性放射损伤的病因病机及诊断治疗等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理论体系也尚未构建完整,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在辐射防护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对引起急性放射损伤的电离辐射的中医病因学特点进行分析,将其命名为电离毒。基于电离毒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以及"脾为之卫"的理论内涵,本研究提出:急性放射损伤的中医核心病机是"脾为之卫"的病理表现——"脾失之卫"。在急性放射损伤发病之初,病机为电离毒外侵,伤脾之卫;在疾病发展、变化阶段,病机为脾失之卫,百病由生;在疾病转归、预后阶段,病机为脾卫渐复,祛邪外出。充分认识急性放射损伤的中医病机,可为进一步探讨放射损伤的防治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医学综述》2013,19(4):747-749
目的观察急性肺栓塞使用重组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物艾通立(rt-PA)溶栓的疗效及影响溶栓治疗短期疗效的因素。方法对高危组和中危组的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在入院时及溶栓10 d时进行CT肺动脉造影检查,并根据肺血栓是否完全溶解分为血栓全通组和不全通组;进一步对两组患者溶栓前一般资料、所患基础疾病情况、溶栓前血栓栓塞程度、溶栓时间窗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①1例女性患者因阴道大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溶栓10 d后,29例(占总例数46.8%)血栓完全再通,32例(占总例数51.6%)血栓未全再通;②两组溶栓前基线情况比较,溶栓时间窗、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叶以上肺动脉受累数(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高危、中危肺栓塞溶栓治疗的近期疗效与溶栓时间窗、血栓栓塞部位、血栓负荷均有关系;但各项指标与疗效相关程度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