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 ,5 7岁。于 2 0 0 2年 4月 6日上午佩戴动态心电图记录器 ,19:5 5在家猝死。死后用美国博利屋 880 0Ⅱ型动态心电图机回放全过程 ,显示出患者自心律失常至死亡全过程的心电图记录。 10 :5 5 (图 1A)为心房颤动 (房颤 ) ,心室率平均为 70次 min。 19:4 0 (图 1B)为房颤伴快速心室率 (2 14次 min) ,19:4 0 :0 8(图 1C)出现室性早搏诱发心室颤动 (室颤 )。 19:4 9:5 8出现粗大室颤波 (图 1D) ,持续 1min后出现心室电机械分离致心脏完全停搏 (图 1E、F、G)。讨论 室颤是大多数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已得到公认 ,但心脏性猝死的室颤…  相似文献   

2.
电击除颤成功转复室颤合并慢性房颤3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 1997年 5月至 1999年 10月电击除颤成功治疗室颤合并慢性房颤 3例 ,其中风心病 2例 ,扩张性心肌病 1例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慢性持续性房颤患者 3例 ,男 1例 ,女 1例 ,年龄 5 6~ 6 4岁 ,平均 6 0岁。房颤持续时间 5~ 12年不等 ,心室率 5 0~ 15 0次 /分 ,Holter检查均有大于 2秒的长间歇 ;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 0 .42 ,0 .48,0 .5 0 ;心胸比例分别为0 .5 8,0 .6 2 ,0 .6 8;左房内径 (mm) 38,40 ,46 ;3例患者治疗前均未行房颤转复治疗。住院期间由于低钾血症诱发室颤 ,临床表现为神志丧失 ,血压下降伴肢体抽搐 ,采用非同步电击…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分析心电图特点与心功能受损程度和心脏大小及预后。探讨心电图在病情评估和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记录733例慢性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超声心动图,随访心电图变化。结果①所有患者中。只有一例,心电图完全正常;异常,心电图以ST—T变化和房颤(扑)发生率最高(65.7%和30.1%)。其次为室早和室内传导阻滞(28.6%和19.5%),再次是窦速和房室传导阻滞(18.2%和15.6%),室速(室颤)发生率6.1%;其中,房颤、室早、室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和室内传导阻滞、窦速、QT间期延长以及低电压和左室肥厚与,心功能障碍显著相关。且出现室早、室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和室内传导阻滞、左室肥厚时,左室舒张/收缩末期直径显著增加。②不同病因的,心电图特点略有不同,高血压性患者房颤(房扑)、房早和左室肥厚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缺血性和原发性心肌病(P〈0.05),而室早、室速(室颤)、室内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以原发性心肌病最高(p〈0.001)。③预后分析显示,95例死亡患者其心电图全部异常,其中房颤(房扑)、房速、室速(室颤)、窦速、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的死亡危险显著增加。危险比分别为1.67、3.87、2.39、2.12、4.9。结论绝大多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电图异常。ST—T变化、房颤(房扑)、室早、室内传导阻滞发生率最高,不同病因的异常,心电图特点略有不同,房颤(房扑)、室速(室颤)、窦速与心功能受损重、心脏增大及死亡危险均显著相关;心电图可用于指导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情评估和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 ,42岁 ,因睡眠中晕厥于1999年 8月 31日入院。入院 2 .5小时左右再发晕厥 ,心电监护示心室颤动 (室颤 ) ,电复律后转为心房颤动 (房颤 )伴发室性早博 ,4分后由室性早搏诱发出非持续性单形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 (图1)。先后多次查心电图 :阵发性房颤 ,右束支阻滞 (程度轻重不一 ) ,V1~ 3导联 ST段抬高 (变化多端 ) ,其中 V1~ 2 导联呈下斜形 (图 2 ) ,约 0 .40 s。电生理检查 :诱发出室颤和非持续性多形室速 ,HV间期80 ms。心室晚电位阳性。胸部磁共振、超声心动图、上消化道钡餐透视以及冠状动脉和左右心室造影…  相似文献   

5.
目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房纤颤(AF)的发生率较高。根据心房纤颤的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可分为阵发性房颤(间歇发作)、持续性房颤和慢性房颤。本目的在于研究静脉用胺碘酮治疗CABG术后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观察我院CABG患40例(2001年1月至2002年10月)术后出现阵发性房颤。除外心功能不全、低钾血症、血容量不足等因素后立即静脉给予胺碘酮,首次剂量为1~3mg/kg静脉推注,然后给予500~1000μg/min静脉泵人,总量小于1200mg/d。心房纤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停药。观察房颤发生前后血压、心室率及心电图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6例患均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总有效率为90%。副反应发生率为7.5%。结论 胺碘酮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阵发性房颤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6.
阵发性房颤终止后长间歇患者心电图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终止后长间歇患者窦性心律时心电图指标的特征及长间歇可能的机制。方法阵发性房颤的患者170例,根据房颤发作终止后是否出现≥2 s的RR长间歇,分为长RR间歇组(长间歇组)70例和无长RR间歇组(对照组)100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房颤病史、基础疾病、黑矇或晕厥的发生率、心脏超声学指标、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情况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窦性心律时的心电图指标,包括24 h窦性平均心率、静息心率、Ⅱ导联P波时限和振幅、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QTc间期、ST段形态、T波形态、有无传导异常、有无右束支和左束支传导阻滞、有无Brugada波和J波。结果两组患者黑矇或晕厥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01);两组患者的窦性24 h平均心率、窦性静息心率、PR间期、QT间期及QTc间期的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终止后窦性心律时心电图出现心率减慢、PR间期延长、QT间期和QTc间期延长者有出现阵发性房颤终止后长间歇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应用第三代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1cD)成功救治一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多次心室颤动(室颤)青年患者.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5岁。因阵发心悸3年.反复发作晕厥伴抽搐2个月,于1996年12月5日来院诊治。经检查,心电图呈频发多源室性早搏,配对间期甚短,仅为0.24~0.28s,Ron T,先后6次发生室颤,伴晕厥和抽搐发作,均经体外电除颤恢复窦性心律。入院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房颤动伴晕厥患者心电图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回顾性分析19例慢性心房颤动(房颤)伴晕厥患者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资料,探讨心电图特点,以及与临床转归的重要关系。方法 分析两年来入组患者的心电资料及晕厥发作时的相关心电图。结果 全组19例患者,16例晕厥系房颤伴缓慢心室率引起,平时就有房颤伴二度房室阻滞的心电图表现;2例晕厥为突发室颤所致;1例晕厥原因不明。心率缓慢组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增多。结论 本文资料显示,房颤伴心室率缓慢的患者有较高的晕厥及脑梗死的发生危险,房颤是室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提示房颤不是一种良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12例房颤伴长R-R间歇的病人,经甚低量运动长R-R间歇消失者进行奎尼丁转复,恢复窦性心律后未发现的Ⅱ度A-VB的诊断标准进行讨论,提出甚低量运动试验有助于鉴别房颤伴长R-R间歇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年龄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终止后出现长间歇的患者窦房结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358例接受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年龄(63±11)岁,男220例,女138例。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两组:即非老年组(年龄<65岁,n=177)及老年组(年龄≥65岁,n=181)。比较两组患者术前长间歇的检出率及术后窦房结功能的恢复率。结果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前更易出现提示窦房结功能障碍的房颤终止后长间歇,其检出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14.4% vs 5.6%,P<0.01)。术后随访(15.0±8.7)个月,非老年组的窦房结功能障碍检出率显著低于术前(1.1%vs 5.6%,P<0.05),而老年组仅有降低趋势(9.4%vs 14.4%, P>0.05)。老年患者术后窦房结功能的好转率显著低于非老年患者(34.6%vs 80.0%,P<0.05)。结论年龄对阵发性房颤终止后出现长间歇患者的窦房结功能评价具有重要价值。老年房颤患者经射频消融术治疗后,多数窦房结功能无明显改善,常须植入永久起搏器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局灶性房颤的发作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证实为局灶性房颤患者 6 5例 ,以只有常见型的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患者 4 0例为对照组 ,统计单个房性早搏 (房早 )总数 ,房颤的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 ,能够诱发房颤的房早 (包括直接诱发房颤和诱发房速或房扑转变成房颤 )的数量 ,房早的配对间期 (PP′)和早搏指数 (PI)。大于 1.5 s以上长间歇出现的例数 ,房颤发生前出现房早二联律的例数 ,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例数。结果 :局灶性房颤组共记录到 4 97阵房颤 ,均由房早诱发 ,诱发房颤的房早均呈“P′on T”现象。诱发房颤房早的 PP′ 4 2 9± 96 ms,PI=0 .4 5± 0 .0 9;与诱发房颤的房早非同源的未诱发房颤的房早 PP′5 19± 88m s,PI=0 .5 5± 0 .12 ,两组房早 PP′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PI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 (P<0 .0 5 )。 6 5例患者房颤发作时均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 15例患者有房颤前发生房早二联律。 9例患者在房颤自然终止后出现>1.5 s的长间歇。对照组 4 0例动态心电图记录中均有常见型的短阵房速 ,引发房速的第 1个房早 PP′为 5 2 1± 85ms,PI=0 .6 2± 0 .15 ,与局灶性房颤组诱发房颤的房早 PP′和 P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76岁,有吸烟史,反复胸闷心悸、不适半月加重2h急诊收入院。入院时心电图呈窦性心律、T波改变、动态心电图示阵发性房颤,慢-快综合征,ST-T改变。于2002年8月26日行冠脉造影示左主干90%狭窄,即予球囊扩张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弗明翰医院一项长达26年的随访资料显示,在不伴器质性心脏病的心房颤动(房颤)人群中,房颤可增加3倍心室颤动(室颤)的发生风险,患者的死亡率是正常人的2~4倍,并有可能发生猝死。有学者因此提出了"房颤-室颤-猝死"这一新的疾病链~[1]。ICD资料证实,需要ICD资料的恶性心律失常中,18%的室颤和3%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上游心律为房颤~[2],而在需要植入ICD治疗  相似文献   

14.
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后长间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后长间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1350例射频消融术患者中,有12例表现为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后长间歇及反复黑矇/晕厥,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结果进行随访。结果:12例患者电生理检查提示窦房结功能正常,均成功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其中房室旁道5例,左、右房性心动过速各1例,房室结双径路1例,I型心房扑动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3例。射频消融术后随访,阵发性房颤组有1例(1/3,占33.3%)仍见短阵房颤或房性早搏后长间歇,另1例患者安装永久起搏器治疗,其他未见缓慢性心律失常及晕厥发作。结论: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后长间歇,可能是独立于病窦综合征之外的一种临床疾病。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后,一般可改善缓慢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反复心悸伴晕厥2年,曾于当地医院诊断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给予静脉滴注胺碘酮及电复律治疗,但仍有反复心悸发作.20个月前于某院诊为“遗传性长QT综合征,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阵发性房颤,窦性心动过缓”,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7230型,美国Medtronic公司),术后服用胺碘酮.5个月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而改用普萘洛尔20 mg,每日3次口服.近20d心悸症状明显,ICD放电次数较前增加,患者焦虑恐惧,不敢下床活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其姐姐于30岁时猝死.既往无冠心病、高血压史.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53次/min,QTc 0.605 s(图1);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42 mm,未见血栓形成;动态心电图示阵发性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住院期间曾发作心悸伴ICD放电1次.ICD程控示:ICD放电时,为快速心室率房颤发作,RR间期为190 ~340 ms(图2).入院诊断为遗传性长QT综合征,室速、室颤,单腔ICD植入术后,阵发性房颤伴ICD误放电;窦性心动过缓,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43。平素健康,近2年来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及阵发性房颤发作史。发作间歇查体无重要异常发现,胸部X线及血象、血生化检验均正常。此次突然发作心慌、胸闷。本文附图示Ⅱ、V_2导联,基本心律为窦性,Ⅱ导联的R_(1、2、4、5、7、8)为正常窦性,QRS时间0.08 s,P-R间期0.16 s。R_1后的T波高尖,与其他窦性QRS后的T波不同,此T波中隐藏一个提前的异位房性P′  相似文献   

17.
预激综合征并心房纤颤(下称预激合并房颤)是一种严重心律失常,如误诊或误治常可导致室颤,甚或死亡。作者曾用溴苄胺治愈1例,讨论如下。刘某,男,54岁,干部。因过度劳累,于1973年5月27日晚8时突然胸闷、憋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犬心房颤动(房颤)时T型钙通道在心房电重塑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002年2月至2006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动物实验的杂种犬15条,分为3组,每组5条,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单纯房颤组和房颤 mibefradil组。房颤组在右心房植入起搏器进行快速起搏建立犬慢性房颤模型;房颤 T型钙通道阻滞剂mibefradil组在起搏术后第2天开始给mibefradil(术后稳定24h)。正常对照组不植入起搏器。采用电生理检查方法测定房颤的持续时间和心房有效不应期;胶原酶Ⅱ型分离心房肌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Ca2 通道阻滞剂对细胞内Ca2 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1)术前的心房有效不应期为280/90~110ms。起搏24周时,房颤 mibefradil组的心房有效不应期延长为2000/1400~1700ms。起搏24周时单纯房颤组中有75%的犬呈自身持续性房颤,而房颤 mibefradil组有20%呈持续性房颤,其余犬在给予短阵猝发刺激(500/min)时可诱发出房颤,持续时间为1~6min。(2)正常对照组的心房肌细胞在阻滞L型Ca2 通道后细胞内Ca2 浓度没有明显改变(1.17±0.09OD比值),单纯房颤组在阻滞L型Ca2 通道后细胞内Ca2 浓度明显升高(2.35±1.05OD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房颤 mibefradil组在阻滞L型Ca2 通道后细胞内Ca2 浓度比单纯房颤组下降30%(2.05±0.90OD比值)。(3)正常对照组、单纯心房颤动组和房颤 mibefradil组的心房肌细胞在阻滞T型Ca2 通道后细胞内Ca2 浓度均增高(1.49±0.17,1.53±0.33和1.38±0.35OD比值),且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1)T型Ca2 通道阻滞剂能够明显延长房颤时的心房有效不应期,并能缩短房颤的持续时间,但并不能阻止房颤的发生;(2)房颤时心房肌细胞的T型Ca2 电流增加,而L型Ca2 电流减少,提示T型Ca2 通道可能在房颤时的心房肌细胞内Ca2 超载机制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联用地高辛治疗风心病(RHD)伴快速房颤(Af)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了26例风心病伴快速房颤患者,分析倍他乐克联用地高辛治疗RDH伴快速Af前后的心室率变化及治疗后第三周的长R-R间歇(≥1.5s)。结果一周内控制心室率有效率为84.61%(22/26)。25例患者睡眠中检出长R-R间歇,清醒后消失。结论倍他乐克联用地高辛是控制RDH伴快速Af心室率安全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32例肥厚型心肌病伴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1994-2005年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脏中心就诊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58例,平均随访(4.2±2.8)年,按病史、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是否记录到心房颤动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1)肥厚型心肌病伴房颤患者共32例,占全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20.3%,其中阵发性房颤14例(43.7%),持续性房颤18例(57.3%),无症状性房颤5例(15.6%);(2)与非房颤组患者比较,房颤组患者平均年龄偏大(58±10.4vs46±12.6)岁(P〈0.01),左房直径大(42±3.5vs34±5.3)mm(P〈0.01);(3)房颤组12例(心力衰竭8例,猝死4例)发生心血管事件,非房颤组9例(心力衰竭6例,猝死3例)发生心血管事件。房颤组患者中,房颤引发室颤1例(3%),脑栓塞2例(6.3%),下肢动脉栓塞2例(6.3%)。结论(1)20.3%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伴心房颤动,其中43.7%为阵发性房颤,57.3%为持续性房颤,15.6%为无症状性房颤;(2)与肥厚型心肌病不伴房颤患者相比,伴房颤患者年龄偏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