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HNL) ,常因发热及淋巴结肿大而就诊。临床表现与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转移性癌类似、病理组织学诊断有一定的困难。我科对 9例HNL 的病例行常规组织学检查基础上作免疫组化检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9例中男 5例 ,女 4例 ,年龄 8~ 44岁 ,平均年龄 2 2岁。其中青少年 7例。病人均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 ,其中颈部淋巴结肿大 8例 ,伴发热 5例 ,血沉检查 7例中 5例增快。临床多疑为恶性淋巴瘤或结核。1.2 病理检查 本组 9例均为淋巴结活检标本 ,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 ,9例均…  相似文献   

2.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是以淋巴结肿大,持续发热,白细胞正常或减少三大特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由于发热持续及易见到颈部淋巴结肿大,因此常被误诊为颈淋巴结核,血液病等,容易误诊误治。本院于2003年及2004年各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是一种临床上以发热、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良性自限性疾病。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将近年我科诊治的8例病例总结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1年5月至2003年11月我科诊治的8例HNL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女5例,男3例,平均年龄23.6岁(14  相似文献   

4.
<正>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又称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Kikuchi-Fujimoto病,以长期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白细胞计数下降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确诊需要淋巴结活检。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小儿HNL少见,早期确诊困难。现将本院收治的7例HNL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进一步提高对  相似文献   

5.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为近年来逐渐被重视的病因不明、独立的淋巴结非肿瘤性疾病,患者常因发热,淋巴结肿大而就诊,一般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因该病临床表现复杂,部分病例的组织形态学酷似恶性淋巴瘤而易误诊,为加深对该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995年6月至2000年6月收治的8例HNL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成人已有报道,儿科病例少,本文对6例患儿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06年2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7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HN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均有淋巴结肿大,其中颈部淋巴结肿大17例,15例伴发热,6例伴关节疼痛,5例伴乏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减少13例,单核细胞比例增高10例,红细胞沉降率升高9例(64.3%)。15例伴发热患者中,12例在确诊前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15例伴发热患者中,3例给予阿昔洛韦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3例自行退热;9例在确诊后给予泼尼松治疗,体温恢复正常。2例仅表现为单纯淋巴结肿大患者,在行病理检查后未予特殊治疗。所有患者未发现复发或进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瘤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结论 HNL临床特征多样,缺乏特异性,易误诊,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诊依据,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29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HNL的临床资料,观察描述其病理特征;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表型。结果:HNL多见于年轻女性,颈部淋巴结肿大.高热,外周血WBC降低。活检标本常呈破碎状.淋巴结皮质、副皮质区可见片状或融合的凝固性坏死灶,坏死灶内可见嗜础胜核碎片和嗜酸性颗粒辟屑,伴有T细胞和组织细胞的大量增生,无中性粒细胞浸润,B细胞少量散在分布。结论:淋巴结肿大、高热,淋巴结内不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的散在或片状凝固性坏死及大量组织细胞增生为HNL的临床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9.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仁刚  陈德忠 《四川医学》2007,28(7):708-709
目的加深对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HNL患者的临床表现、淋巴结活检病理学特点及其诊治。结果13例均有发热和颈淋巴结肿大,多形性皮疹3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8例,血沉升高11例,4例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值上限2倍(2ULN),6例LDH>2ULN。淋巴结活检示副皮质区增生伴灶性或碎屑性坏死,坏死灶内大量吞噬核尘的巨噬细胞,无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少见。免疫组化染色示组织细胞CD68及T细胞CD45RO阳性,CD30阴性。结论HNL确诊有赖于病理形态学,大多为自限性疾病,但应注意随访。  相似文献   

10.
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subacute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SNL)又称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炎,Kikuchi病(KD),是以长期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可伴肝脾大、皮疹、白细胞下降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儿科少见病,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高,确诊需病理检查。我科于1992年4月~2007年5月共收治13例SNL,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13例均进行了病理检查,并诊断为SNL,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7~14岁,病程3周~6个月。1.2临床资料13例患儿均长期发热,体温38.0~40.0℃,伴有淋巴结肿大。热型不规则,总热程达2~4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HNL的临床资料,应用光镜观察其形态改变。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发热和颈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活检可见典型的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改变。结论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提高各级医师对该病的认识,认真阅读病理切片并结合病史,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张荣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7):1214-1215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ocytic necrosing lymphodenitis,HNL)又称坏死性淋巴结炎,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独立的淋巴结非肿瘤性疾病。以发热、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三大特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现工作中遇到3例,报道如下,诊断此病主要靠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3.
夏汉兵  陆必森  刘喜  纯义 《中外医疗》2009,28(33):21-22
目的探讨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提高对儿童HNL的认识,减少误诊,合理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2月住院治疗的16例HNL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16例患儿以学龄期儿童为主,平均年龄9.8岁,男女之比约为1.67∶1。临床均有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可伴有皮疹、关节痛及肝脾轻度肿大,大多数患者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血沉增快。初诊时8例误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例误诊为淋巴瘤,1例误诊为淋巴结核,2例误诊为败血症。淋巴结活检HE染色可见典型的病理学改变,病理特点为淋巴结广泛的凝固性坏死伴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结论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确诊需进行淋巴结活检。病程多呈自限性,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正>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Kikuchi),是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炎性疾病。临床特征,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见,以颈部淋巴结或全身表浅淋巴结肿大、发热、白细胞减少、皮疹。现将我科在1984~2009年收集20例淋巴结活检证实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病例,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20例,女12例,男8例,最大年龄是42岁,最小年龄是18岁,平均年龄26岁,2例腋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鉴别诊断,以期提高对其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确诊的HN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HNL发病以女性为主,男女比例1:1.67,中位年龄34.1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均经淋巴结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8例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7例一般情况好,未复发,1例复发2次,再次治疗后好转。结论对于原因不明的发热伴淋巴结肿大疼痛者,应尽早行淋巴结活检,排除其他疾病。该病呈自限性,通常在6个月内自行缓解,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少数有复发和并发其他疾病可能,复发再用激素仍有效,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临床病理特点与淋巴瘤及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1例HNL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1例中女性9例,平均年龄30岁,9例有发热,10例有颈淋巴结肿大,外周血WBC降低.组织学特征为不同程度的凝固性坏死伴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增生及大量转化淋巴细胞组成的不规则病灶,无中性粒细胞浸润.组织细胞CD68(+)、T淋巴细胞CD3、CD45RO(+),CD15、CD20、CD30(-).结论:HNL多见于青年女性,常为单侧颈淋巴结肿大,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性病变,临床病理特征复杂,易误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HNL)临床病理特点与淋巴瘤及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1例 HNL 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1例中女性 9例 ,平均年龄 30岁 ,9例有发热 ,10例有颈淋巴结肿大 ,外周血 WBC降低。组织学特征为不同程度的凝固性坏死伴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增生及大量转化淋巴细胞组成的不规则病灶 ,无中性粒细胞浸润。组织细胞 CD6 8(+)、T淋巴细胞 CD3、CD4 5RO(+) ,CD1 5、CD2 0 、CD30 (— )。结论 :HNL 多见于青年女性 ,常为单侧颈淋巴结肿大 ,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 ,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性病变 ,临床病理特征复杂 ,易误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资料. 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发热、淋巴结肿大,16例白细胞减少,淋巴结活检可见不同程度的凝固性坏死伴多种形态的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组织细胞及T细胞较多,很少见到B细胞.14例经激素治疗,疗效显著,随访3年,3例复发,1例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发展为强直性脊柱炎. 结论 HN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淋巴结活检可明确诊断,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预后多良好,部分有复发,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18例青年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热为首发症状患者的临床和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初步了解疾病分布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青年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热为首发症状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经淋巴结活检确诊为淋巴结核8例(44%)、慢性淋巴结炎5例(28%)、淋巴瘤2例(12%)、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3例(17%)。结论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发热的疾病及病因很多,而临床表现很多时候缺乏特异性,易误诊,确诊需进行淋巴结活检,及时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尤其是恶性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伴淋巴结肿大患者的诊断思路与方法及治疗方案。方法对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并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该患者经淋巴结活检确诊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用激素治疗后好转。结论临床上对不明原因发热伴淋巴结肿大患者应及时行淋巴结活检并排除其他疾病,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