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骨髓中小巨核细胞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涂片中可见到小巨核细胞,它对MDS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就确诊为MDS的48例患者的骨髓涂片用光学显微镜分别计数其每张髓片中的巨核细胞数/1000个有核细胞。结果小巨核细胞数与巨核细胞/cm^2骨髓涂片有明显一致关系,小巨核细胞愈多转成急性白血病的机率就愈高,成正相关(r=0.95458,P〈0.0001),这表明MDS患者骨髓涂片中小巨核细胞数的多少对其转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伴骨髓三系细胞增生异常(AML/TMDS)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DS)间的差异。方法 对103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及89 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进行血常规、骨髓像形态学观测和临床分析,检出13 例AML/TMDS和10例AML/MDS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前者发病年龄轻,初诊时间短,血小板及外周血原始幼稚细胞数高(P< 0.05),化疗敏感性高,生存期长。结论 AML/TMDS是AML的一种亚型。  相似文献   

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00例形态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血象、骨髓象及骨髓活检与诊断和预后的关系,探讨骨髓小粒中幼稚细胞簇对MDS的诊断价值,提高对MDS的诊断水平。方法:对MDSl00例血象、骨髓象及骨髓活检特征进行回顾分析.同时对瑞氏染色后的骨髓涂片,先用低倍镜检查.寻找骨髓小粒.再切换油镜检查幼稚细胞簇。结果:在外周血涂片中大部分可找到有核红细胞,成熟红细胞形态有异常改变。骨髓象:病态造血是MDS最基本的形态学特征。骨髓涂片中骨髓小粒中幼稚细胞簇的阳性率为38%。结论:血象、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同时进行有助于MDS的诊断。骨髓小粒中幼稚细胞簇的检查对区别MDS和其他血液病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100例形态学观察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骨髓小粒中幼稚细胞簇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生(MD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MDS血象、骨髓象及骨髓活检特征进行回顾分析,用瑞氏染色后的骨髓涂片,低倍镜检查下寻找骨髓小粒,再油镜检查幼稚细胞簇。结果:外周血象:大部分可找到有核红细胞,成熟红细胞形态有异常改变。骨髓象:骨髓小粒中幼稚细胞簇的阳性率为38%。结论:血象、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同时检查有助于MDS的诊断。骨髓小粒中幼稚细胞簇的检查对区别MDS和其他血液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用流式细胞仪(FCM)DNA单参数和DNA/膜抗原双参数法对4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和10例良性血液病病人骨髓细胞的增殖活力进行了研究。MDS骨髓细胞G0/G1期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G2)/M期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G2)/M期细胞中CD2+细胞比例在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RAEB)较难治性贫血(RA)明显降低(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和证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为白血病的高风险性及细胞学特征。方法:对133例MDS进行一般分析;并对转归为急性白血病(AL)患者转化前后的细胞学特征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有18例转化为AL,转化率13.5%;该18例在MDS阶段以二系减少、三系减少各点44.4%、50.0%,而转归AL后分别占27.8%、61.1%。转化为AL前后均有明显的病态造血;骨髓粒、红系早期幼稚细胞在各  相似文献   

7.
对2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后的骨髓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急性白血病周围血中的幼稚细胞较MDS有明显增高,其他细胞系统则无差异。两者的骨髓象均可见到粒细胞系统的Pelger-Huet异常、红细胞系统的类巨幼样变以及小巨核细胞等。分析了此类急性白血病的病态造血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DS患者ras-p21的表达及其急性白血病转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ras-p21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的分析法。结果 2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有8例这阳性,占32.0%。其中5例P21阳性的MDS患者发生急性白血病(AML)转化,中位数存活期为21个月。17例P21阴性的MDS患者者除了3例未治疗,1例AML转化,P21转阳性外,其余13例在12-60人内均未发现AML转  相似文献   

9.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清中叶酸(FA)、维生素B12(VB12)的浓度,观察MDS的临床变化及与巨幼细胞贫血(MA)的鉴别。结果发现,MDS患者血清中FA、VB12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MA患者血清中FA、VB12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0.
应用PCR-SSCP及直接测序法研究MDS患者N-ras原癌基因点突变。检测26例(28例次),发现N-ras原癌基因第1外显子突变者14例(50%),统计表明N-ras原癌基因突变与MDS白血病转化及患者自下而上期缩短均有相关性(P〈0.05),对预测RA、RAS转化白血病有参考价值。对1例发现突变的标本进行直接测序证实为12密码子第2碱基的G→A转换。  相似文献   

11.
采用改进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MLN)冰冻切片粘附结合实验法和MTT法,观察白血病患者尤其是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AL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粘附小鼠MLN高内皮小静脉(HEV)的活性变化及患者骨髓血单个核细胞(BMMC)体外粘附患者骨髓基质细胞(SC)的活性变化,结果:1B-ALL患者PBMC粘会HEV的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均低于正常组;2.经抗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 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细胞遗传学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直接法、短期培养法和RHG显带技术制备染色体, 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114例MDS中49例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占42.98%,其中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生异常(RAEB)-Ⅰ、Ⅱ型染色体核型异常所占比例较高。单纯数目异常核型改变+8检出频率最高,随访68例中有14例转白血病,转化率为20.59%,核型异常者及IPSS评分高危组向白血病转化几率明显高于核型正常者及IPSS积分低危组(P < 0.05)。 【结论】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染色体核型异常,各亚型之间有较大的差异,细胞遗传学在MDS 的诊断、病情发展和预后判断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安徽医科大学附院血液病科612年中住院的60例MDS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其中有12例(20%)骨髓增生减低,属低增生性MDS(HypoMDS),与增生正常/明显增生的MDS(norm/HyperMDS)进行了对比。发病年龄上,HypoMDS平均为493岁,而后者为397岁,有显著差异。两组在末梢血象方面Hb之间差别不显著(P>005);而中性粒细胞均数在HypoMDS组为204×109·L-1,后者则为701×109·L-1(P<00001),有显著差异;血小板在两组比较差别不显著(P>005)。两组骨髓中原始细胞数以<5%,5%10%和>10%分成三组进行比较,经χ2检验P值001,表明两组患者之间骨髓中原始细胞数比例的差别有高度显著性。HypoMDS在临床上感染、出血较多,但转变为AML的时间慢,生存期较normal/HyperMDS要长。结合文献报告,认为HypoMDS可能是MDS的另一种类型,亦可能是某些MDS病人病程中的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6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167次骨髓活检标本进行观察,发现36例完全缓解患者中25例骨髓活检仍有残存幼稚细胞。提示对这些患者必须继续定期化疗;化疗后间质也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且缓解率明显高于间质无改变患者(P<0.05);骨髓活检和涂片中细胞增生程度基本一致;在完全缓解的36例中27例骨髓活检标本结构脂肪再度出现。  相似文献   

15.
益气养阴活血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DS)是一种恶性血液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MDS50例,对症治疗MDS10例为对照组。结果:50例总有效率为86%,经对其中20例5年以上的随访,白血病转化率为15%,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该治法能明显降低白血病转化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用流式细胞仪DNA单参数和DNA/膜抗原参数法对4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和10例良性血液病病人骨髓细胞的增殖活力进行了研究。MDS骨髓细胞G0/G1期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S+G2)/M期百分主明显低于对照组,(S+G2)/M期细胞中CD^+2细胞比例在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较难治性贫血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采用改进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MLN)冰冻切片粘附结合实验法和MTT法,观察白血病患者尤其是B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AL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粘附小鼠MLN高内皮小静脉(HEV)的活性变化及患者骨髓班单个核细胞(BMMC)体外粘附患者骨髓基质细胞(SC)的活性变化.结果:1.B—ALL,患者PBMC粘附HEV的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均低于正常组;2.经抗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一1(LFA—1)单克隆抗体(McAb)封闭后,B—ALL患者PBMC对HEV的粘附阳性率低于正常对照PBMC经同样处理组及自身PBMC末处理组。抗LFA一1McAab封闭也能使正常对照PBMC粘附阳性率和强阳性率下降;3.各型ALL患者BMMC与患者骨成SC的粘附率低于正常对照,各型患者组问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t(8,21)易位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免疫学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1例t(8,21)易位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的免疫学表型,并与无t(8,21)易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病人比较,结果:t(8,21)组与t(8,21)组CD19阳性率分别为62%,9%(P〈0.01);CD34阳性率分别为76.2%,36%(P〈0.05),t(8;21)^+组中皆无表达CD7,而t(8;21)组中CD7阳性率为27.2%(P〈0.05);两组间CD15,CD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伴骨髓三系细胞增生异常(AML/TMDS)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DS)间的差异。方法 对103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及8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进行血常规、骨髓像形态学观测和临床分析,检出13例AML/TMDS和10例AML/MDS进行对照研究。结论 AML/TMDS是AML的一种亚型。  相似文献   

20.
对2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包括1例慢粒急粒变)的48例次骨髓活检标本进行观察,发现18例完全缓解患者11例骨髓活检有残存幼稚细胞。提示对这些患者必须继续定期化疗;化疗后间质也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且缓解率明显高于间质无改变患者(P<0.05);骨髓活检和涂片中细胞增生程度基本一致;在完全缓解的18例中13例骨髓活检标本脂肪再度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