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86例首次急性发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早期康复组平均于病后10 d开始早期康复训练,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早期康复组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0 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 ,康复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 ,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神经功能缺损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经治疗 1个月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减少 ,ADL明显提高 ,与入院时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其中康复组的改善更为明显 ,6个月后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ADL功能 ,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脑卒中早期介入康复对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2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38例,对照组92例。两组均同时常规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而治疗组则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依据不同情况即介入包括功能训练、语言康复和醒脑开窍针刺为主的康复治疗。每日1~2次。结果: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修订的巴氏指数(MBI)评分,对2组进行治疗前后评分显示,治疗前2组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评定,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卒中早期介入康复疗法可杜绝或减轻废用综合征的发生,缩短康复疗程,使病人的残存机能恢复至最大,减轻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江中群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3):172-173
目的:探讨了脑卒中患者早期介入康复训练的护理。方法:将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肢体功能康复锻炼,评价两组的FM、AS和BI。结果:康复组治疗前后比较FM、AS和BI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康复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能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从而减轻家庭与社会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针刺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康复组(治疗组)和单纯针刺组(对照组)。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和修订Barthel指数(MBI)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2个疗程后,2组患者的FMA评分有明显提高,但治疗组提高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MBI治疗前后有显著提高,对照组治疗后MBI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再配合早期康复训练,2疗程后观察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康复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心理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早期介入心理康复治疗,应用FMA、ADL、HAMD评分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功能、抑郁情况进行打分,分析比较2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功能及抑郁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FMA、ADL、HAMD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在治疗后2,4,6周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ADL、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介入心理康复治疗能有效地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预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1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护理组(康复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2组患者均在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采用Fugl-Meyer评分法进行运动功能评价,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康复组在运动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90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外科常规手术及降颅压、营养神经、支持和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残疾分级量表测评的评分。结果:康复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MA、MBI、残疾功能缺损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2~10 d给予康复训练指导并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结果治疗后康复组简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明显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李西兄 《西部中医药》2013,26(7):107-10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6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在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康复组发病12~24小时内接受专业系统的康复训练;对照组发病2周以后开始康复训练。采用简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进行治疗前后的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FMA与MBI明显提高(P<0.05),但改善幅度早期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明显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防止和减轻废用综合征的产生,降低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两组均以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采用运动再学习疗法;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FMI)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 康复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康复疗法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运动功能,能显著减轻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提高患肢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从而改善临床预后,降低患者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针康组)及康复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采用康复训练方案进行治疗,针康组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对偏瘫患者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改善(P<0.01,P<0.01),其改善程度针康组优于康复组(P<0.01,P<0.01)。针康组有效率为86.67%(39/45),优于康复组的68.89%(31/45)(P<0.05)。结论:针刺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且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4.
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84例病情稳定在 1周内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 ,每组 4 2例。 2组药物治疗相同 ,康复组再加康复功能训练。比较 2组入选时、30d后的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入选时 2组无显著性差异 ;入选 30d后 ,Fugl-Meyer评分 :康复组为 (6 9.1 2± 2 3.4 2 )分 ,对照组为 (48.32± 1 7.5 6 )分 ,P <0 .0 1 ;Barthel指数评分 :康复组为 (70 .2 0± 1 8.1 8)分 ,对照组为 (43.1 5± 1 6 .32 )分 ,P <0 .0 1。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疗效明显 ,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运动功能(Fugl-Meyer)的影响。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0例、针刺结合康复组40例,康复组患者接受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康复训练进行治疗,针刺结合康复组患者接受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针刺治疗取穴肩髃、曲池、合谷、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施热补针法,留针20min,每日1次,共治疗3周。同时在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Fugl-Meyer评定量表进行评估。结果:针刺结合康复组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分别为17(42.5%)、18(45.0%)、5(12.5%),康复组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分别为10(25.0%)、17(42.5%)、13(32.5%),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7.5%,针刺结合康复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康复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Fugl-Meyer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针刺结合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减少(P<0.05)、Fugl-Meyer评分明显增加(P<0.01)。结论: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Fugl-Meyer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单纯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氟西汀对急性脑梗死(ACI)伴抑郁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负性情绪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6例ACI伴抑郁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康复组(n=28)和对照组(n=28),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康复组进行针灸联合氟西汀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根据SAS、SDS评分量表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并检测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或0.05),且治疗后康复组NIHSS评分明显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BI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或0.05),且康复组评分明显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康复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康复组患者CD4~+、CD8~+、CD4~+/CD8~+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且康复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针灸联合氟西汀治疗能有效改善ACI患者神经功能及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功能再建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200例,治疗组1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予脑功能再建法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修订的巴塞尔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后两组间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BI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Fugl-Meyer运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功能再建法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优于单一的现代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脑功能再建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200例,治疗组150例,对照组50例, 治疗组予脑功能再建法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修订的巴塞尔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后两组间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BI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Fugl-Meyer运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功能再建法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优于单一的现代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疗效。方法选我院急性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60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实验组联合早期介入中医康复治疗,对比疗效。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施行早期中医传统治疗联合现代康复训练,康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早期中西医结合介入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早期介入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和KPS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Barthel Index和KP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Barthel Index评分和KP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脑卒中患者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