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97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共救治急性乌头碱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患者12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2例中毒患者中,男10例,女2例,年龄22~65岁,平均38.5岁,草乌中毒4例,附子中毒2例,川乌中毒3例,雪上一枝蒿中毒2例,落地金钱中毒1例.10例因腰腿和颈肩部疼痛服用自配偏方药酒(草乌、川乌、雪上一枝蒿、落地金钱等浸酒)后发病,服用量30~100ml,2例因服用含附子、川乌的中药配方煎服后发病.服后0.5小时内发病5例,0.5~1小时内发病7例.患者均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其中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5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伴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3例,快速型心房纤颤2例,心室纤颤1例,多型性室速2例,ST-T改变6例;心肌酶学检查异常5例.出现阿一斯综合征2例,休克4例,伴呼吸困难5例.  相似文献   

2.
吕文洋 《河北医学》2000,6(7):643-644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近几年来,我院收治313AMI,其中男227例、女86例,年龄36~81岁,均因心前区疼痛以上伴心电图改变确诊为AMI。在313例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占总数的40%,在126例心律失常中,室速占47例,在47例室速中,严重的尖端扭转型室速(TDP)占12例。这12例TDP均为男性老年患者、饮食差、血钾、血镁的值较正常值低。TDP的心电图特征为Q-T间期0.32~0.64s、波峰每隔3~7个围绕等电位线上下扭转、频率280~310次/min,持续3~12s伴有不同程度的黑朦或晕厥。1.2 治疗及转归:47例室速(包括12例TDP)曾分别用异丙基肾上腺素、利多卡…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很高,其预后主要取决于梗死范围大小及合并症的严重程度,对合并症的救治是降低其病死率的重要措施。笔者根据近年救治AMI严重合并症的经验谈几点体会。1临床资料本组24例AMI至少有一种严重合并症,全部符合WHO诊断标准,男19例,女5例;60岁以下者11例,61岁以上者13例;广泛前壁梗死10例,多部位梗死6例,下壁梗死5例,前壁梗死3例;合并严重心律失常19例,其中危险室性早搏9例,高度传导阻滞4例,室速、室颤各2例,快速心房纤颤2例;合并心功能不全16例,按KiLLiP分级:心功能Ⅱ级9例,心功能Ⅲ级5例,心功能Ⅳ级2例;合并低…  相似文献   

4.
我院2001年3月至2005年8月对12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在应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时,采用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58~66岁。其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并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6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入院时12例化验血清K 、Na 、C1-均正常,入院后经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心律平治疗无效。本组中有1例AMI合并2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AVB)及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入院后安装临时起搏器;有4例室性心动…  相似文献   

5.
覃学美 《广西医学》2003,25(12):2509-2510
急性心肌梗死 (AMI)可并发室性心律失常 ,低血钾是AMI患者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分析 80例 AMI患者早期血钾含量的变化 ,旨在探讨 AMI患者早期血钾含量与室性心律失常和梗死部位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选择 1 991年 1月~ 2 0 0 2年 1 0月我院 AMI患者 80例 ,其诊断符合 WHO标准 ,发病时间均在 6小时内。其中男 5 8例 ,女 2 2例 ,年龄 4 2~ 90岁 (平均 6 8.5岁 )。梗死部位前壁 38例 ,单纯下壁 1 7例 ,下壁 +右室梗死 1 4例 ,下壁 +后壁 9例 ,前壁 +下壁 +右室 2例。采用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室性心律失…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加强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最初几小时至2周的护理监测,以减少死亡.方法:观察147例AMI患者的心率、心律及QRS波宽度变化,密切注意心功能、血液动力学变化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实行保护性护理等.结果:有84例患者于发病后2小时~2周出现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7%.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多见,占心律失常45%,除1例AMI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因严重心功能不全死亡外,其余83例心律失常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加强AMI患者发病后最初2周的护理,对心律失常,特别是警报性心律失常早期识别及有效治疗是梗死期心律失常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加强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最初几小时至2周的护理监测,以减少死亡.方法:观察147例AMI患者的心率、心律及QRS波宽度变化,密切注意心功能、血液动力学变化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实行保护性护理等.结果:有84例患者于发病后2小时~2周出现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7%.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多见,占心律失常45%,除1例AMI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因严重心功能不全死亡外,其余83例心律失常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加强AMI患者发病后最初2周的护理,对心律失常,特别是警报性心律失常早期识别及有效治疗是梗死期心律失常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8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8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资料分析,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AMI)的临床意义。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本组病例选自1990年1月~1996年6月住院病例。经临床、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均符合WHO的AMI诊断标准。其中男71例,女18例。年龄40~86岁。梗塞部位:下壁26例,前壁22例,广泛前壁14例,前间壁13例,高侧壁2例,心内膜下6例。2处以上6例。1.2临床表现各种心律失常31例。心力衰竭按Killipe分有,1级72例,2级12例,3级3例,4级2例。发病时间,半小时内入院者无,4小时内42例,4~6小时34例,6小时以上13例。2治疗方…  相似文献   

9.
周丹冰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1):939-939
我院于2005年3月-2006年5月应用阿托品治疗山野菜中毒致室性心律失常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患,男18例,女12例;年龄19~64岁,发病时间为进食山野菜中的山茼蒿后1~4小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周身麻木,四肢抽搐及心悸胸闷气短等。入院时心电图表现为频发室早12例,窦性心动过缓伴频发室早14例,频发室早伴非持续性室速1例,偶发室早3例。入院心肌酶学检测CK、CK—MB均正常。30例患既往均无室性心律失常病史。  相似文献   

10.
我院 1994年 1月~ 2 0 0 0年 1月在老年人心律失常的治疗中 ,采用小剂量胺碘酮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 6例中男 36例 ,女 2 0例。年龄 6 1~ 82岁 ,其中 6 1~ 6 9岁 34例 ,70~ 79岁 18例 ,>80岁 4例。病因 :冠心病 32例 ,心瓣膜退行性变 10例 ,高血压心脏病 10例 ,扩心病 1例 ,病因未明 3例。心功能 级 12例 , 级 19例 , 级 2 1例 , 级 4例。心律失常类型 :均为非单一性的心律失常 ,频发房早 ,室早并存 35例 ,房早并存短阵房速 ,阵发性房颤 12例 ,室早并存短阵室速 9例。心电图中有陈旧性心肌梗…  相似文献   

11.
胺碘酮具有抗心肌缺血及抗心律失常作用[1] 。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 ,由于心肌细胞电生理不稳定常导致严重的快速心律失常。纠正心律失常可降低AMI猝死发生率。作者对 41例AMI并发的快速心律失常 ,经心律平、利多卡因等治疗无效 ,改用胺碘酮治疗后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6年 2月至 2 0 0 0年 8月 ,因AMI入院 ,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快速心律失常 41例 ,男 34例 ,女 7例 ,年龄35~ 72岁 ,平均 (5 8± 6 )岁。其中快速心房颤动 8例 ,室上性心动过速 3例 ,持续性室速 12例 ,非持续性室速 16例 ,室…  相似文献   

12.
陈家林 《四川医学》2000,21(12):1143-1144
本文对我院 1990年 1月~ 1998年 12月收治的室上速 154例选择性静脉注射抗心律失常药物复律治疗 ,进行临床分析 ,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依据。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进入观察的 154例均为急诊病人 ,其中男 10 3例 ,女 51例 ,年龄 38~ 81岁 ,经 ECG检查确诊为室上速 ,发作至就诊时间 0 .5~ 2 4小时 ,平均 1.5小时 ,就诊前未服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 ,首次发作 4 6例 ,复发 10 8例。根据室上速的诱因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程度将 154例分为 4组进行观察 ,其中预激综合征组14例 ,心功能不全组 4 1例 ,低血压组 2 1例 ,原因不明且无血流动力…  相似文献   

13.
乌头碱中毒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5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强 《重庆医学》2002,31(6):470-470
我院自 1995年 6月~ 2 0 0 1年 6月共收治乌头碱中毒 6例 ,其中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5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5例患者均系口服中毒 ,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36~ 5 9岁。1 2 临床表现  5例患者均有口舌或四肢麻木、无力、头晕、眼花、视物模糊、心悸、气促、恶心呕吐等表现 ,另伴阿 斯发作并休克 1例。1 3 心律失常表现 持续阵发性室速 3例 ,双向性室速 1例 ,多形性室速 1例 ,在治疗中恶化为室扑、室颤 1例。1 4 治疗经过 多形性室速及 1例持续阵发性室速患者起始仅用利多卡因治疗 (10 0mg静推 ,每 15min1…  相似文献   

14.
赵开亮  符兆亮 《广西医学》2004,26(12):1829-1830
我院于 1996年 12月至 2 0 0 4年 5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AMI)伴室性心律失常 76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76例 ,男性 4 2例 ,女性 34例 ,年龄 4 0~ 80岁 ,平均 5 8岁 ,均进行临床、心电图及血清酶学等检查 ,符合世界卫生组织 (WHO) 1979年所公布的AMI诊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肌钙蛋白Ⅰ (CTnI)在急性心肌梗塞 (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我院于 2 0 0 0年开展AMI病人常规CTnI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AMI组 12例 ,其中男性 8例 ,女性 4例 ,年龄 4 6~ 72岁 ,平均 5 8 3岁。所有病例均符合WHO对AMI诊断标准 ,入院后采血做CTnI及心肌酶谱检测 ,发病时间在1小时至 4 8小时之间。对照组为无AMI的冠心病患者 14例 ,其中男性 9例 ,女性 3例 ,年龄 4 1~ 6 9岁 ,平均 5 5岁 ,采血检测方法同AMI组。1 2 方法  (1)CTnI测定 :采用美国Bioseed公司的CTnI试剂盒 ,取患者微量…  相似文献   

16.
李英  唐英蓉 《四川医学》2001,22(11):1035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 (AMI)最常见的并发症。约 80 %的 AMI患者有室性心律失常 (VA)。复杂的室性异位心律是 AMI病死率和猝死的独立预测指标。鉴于此 ,我们对 AMI患者 VA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1 对象 :AMI10 0例 ,男 69例 ,女 31例 ,年龄 5 9.74± 7.91岁 ,均具有 AMI典型临床表现、血清酶异常及心电图动态改变。1.2 方法1.2 .1 发病 4 8小时内取静脉血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镁浓度 ,同时采用日本 NIHON KOHDEN监测仪行2 4小时床旁监护并定时记录心电变化 ,将 相似文献   

17.
俸永红 《海南医学》2001,12(4):18-19
我科1996年8月~2000年9月行介入性诊疗术共306例.现将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体会作如下探讨:   1.临床资料   本组306例,男190例,女116例,年龄4~79岁.其中射频消融术30例,冠脉造影200例,PTCA30例,支架植入术26例,人工心脏起搏20例,瓣膜球囊扩张术46例.   2.严重的并发症及救治   2.1 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心律失常包括Ⅱ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室颤、室速、房颤、房扑、室上性心动过速,均可能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多因操作过程中导管刺激心肌所致.有2例射频病人在送入右室电极时出现室速、室颤,行200S电复律后转为窦性心律,3例病人出现房颤,给予静注安定20mg,行同步电复律后恢复正常.射频消融术并发房室传导阻滞,多在术中或术后数小时出现,个别患者可手术后数天才出现.急诊PTCA时,当血管开通后可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多见室速、交界性心动过速,给予利多卡因应用后可缓解,故在术中,要严密监护心电图,出现心律失常后及时报告术者,并备新好各种抗心律失常药以便急用.……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高危室性心律失常 ,经利多卡因等治疗无效时 ,应积极采取其它有效控制措施 ,减少心脏性事件的发生。1995年 2月至 2 0 0 0年 5月 ,我们应用胺碘酮静脉用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高危室性心律失常 2 7例 ,取得明显疗效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按 1979年 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选择收住院的 AMI伴室速或室颤、经利多卡因治疗无效的患者 2 7例 ,男 18例 ,女 9例 ,年龄 4 3~ 78岁。前壁AMI15例 ,下壁 AMI4例 ,复合壁 AMI8例。持续性室速17例 ,非持续性室速 5例 ,室颤 5例。室速、室颤…  相似文献   

19.
资料与方法 2004~2008年住院AMI患者66例,男49例,女17例;年龄30~80岁.平均58.53±14.83岁。均为发病24小时内入院并描记12导联体表ECG。共分两组,1组为无心律失常组41例;2组为心律失常组25例(包括频发室性早搏,多源窄性早搏,成对性窄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及心窄颤动)。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发病后的前4h内死亡率最高,约占4O%~60%,而国内统计AMI在开始出现症状到医院的平均时间超过6h,本文总结分析了1996~1999年我院现场抢救AMI20例的经验体会;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例病人中男18例,女2例,男平均年龄54岁,女65岁。从发病至现场抢救时间在30min以内,抢救地点有病人家里、办公室、会议室及宾馆等。大面积心梗6例,再发性心梗1例,脑血管病2例,高血压8例,糖尿病2例。合并心衰4例,休克3例,心律失常13例。其中室性9例,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房室传导阻滞1例。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