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合并不安腿综合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糖尿病合并不安腿综合征患者的临证观察,认为糖尿病合并不安腿综合征的主要病机为阴虚血瘀,应用桃红四物汤治疗效果显著。从阴虚风动、血虚失养、血瘀络滞三方面论述阴虚血瘀的基本病机,从滋阴柔肝、养血活血、息风通络三方面阐述桃红四物汤加味的应用依据,并举临床验案1例对治疗思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由于素体阴虚,复因病久失治,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因素所致,其病机主要为阴虚血瘀,病理可概括为虚和瘀,虚为气阴亏虚,瘀为瘀血阻络,因虚致瘀,虚瘀错杂,以虚为本,以瘀为标,贯穿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始终。滋阴润燥、活血通络为其治疗大法,活血通络是治疗的基本法则,临床多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分为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痰瘀阻络证及肝肾亏虚证等分型论治。  相似文献   

3.
通络驻景丸以古方驻景丸为基础,加用行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品化裁而成,功能补肾益精,化瘀通络。阴虚血瘀为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主要病机,与通络驻景丸方证对应,本文旨在探讨通络驻景丸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方证对应机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滋阴化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滋阴化瘀通络汤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91.67%、对照组58.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滋阴化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介绍卜献春教授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经验.卜教授认为本病多因肝血亏虚,筋脉失养,而致虚风内动,肝气犯脾,脾失健运,水液运化失司,痰湿内生,痰瘀互结,壅塞脉道所致,核心病机为"络虚,,"络瘀",主要从肝论治,兼活血化瘀等治法.其临证辨证论治,阴虚血瘀证予养血通络汤加减滋阴养血、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气虚血瘀...  相似文献   

6.
李传课教授临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经验,强调本病主要病机是阴虚燥热与络脉瘀滞,以滋阴化瘀为通用法则,自拟滋阴化瘀汤加减治疗复杂多变的本病,对眼底疑难病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用药特色三方面总结郭淑云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脾虚血瘀为基本病机,以健脾益气化瘀、温阳补中化瘀、滋阴养血化瘀为基本治疗方法,并根据临床症状随症加减治疗,善用丸散、风药、药对等,重视补中运脾,衷中参西,临床疗效显著。其从脾虚血瘀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为临床提供了完整的治疗思路,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8.
通络驻景丸由古方驻景丸加减化裁而成,旨在补益肝肾、祛痰化瘀、通络明目。从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的病因病机角度探讨可知通络驻景丸治疗机制与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的主要病机阴虚血瘀证型相对应,其治疗原则是在养阴补肾的同时兼以除瘀通络、活血化瘀。在前期临床观察中已证实通络驻景丸的确切疗效,其对于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眼底体征均有明显改善,且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同时,通络驻景丸的实验研究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证实本方具有抗氧化功效,能够逆转糖尿病代谢记忆所致的氧化应激反应,且能够抑制视网膜核因子-k B(NF-k B)的高表达,从而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现代医学治疗多采用抗心律失常药或射频消融术,但以上疗法常可导致房颤复发或出现其他新的心律失常,部分患者疗效不理想,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李平教授基于朱丹溪“阴常不足”理论及个人临床经验,认为房颤的根本病机是心阴不足、心血耗伤,并在此基础上演变为阴虚阳亢、阴虚风动血瘀、阴虚痰火扰神证。在临证中,养阴生津、养血定悸是治疗房颤的基础,治疗阴虚阳亢证以滋阴为主,潜阳为辅,治疗阴虚风动血瘀证时善用虫药搜风通络,治疗阴虚痰火扰神证时独创连夏宁心方,辨证施治,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足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足治疗体会淄博市中医医院(255300)张晓梅郭聿琪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肖培新关键词糖尿病足病因病机中医药疗法糖尿病足是继发于糖尿病的足部病变,属于祖国医学的血痹、脱疽范畴。主要症状为:间歇性跛行,足部疼痛,肢体麻木,皮肤冷凉、苍白或...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苗建英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经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机与"瘀"有关,其血瘀型分为气虚血瘀、阴虚血瘀、阳虚血瘀、痰瘀阻络4个证型,拟活血通络方治疗,并列举验案1例,探讨从瘀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及伴随的继发感染造成糖尿病足病变,称糖尿病足,本病发生在糖尿病的中晚期,此时病情较复杂,属于维吾尔医“消渴+脱疽”的范畴,和传统中医理论相似,本文采用了传统维吾尔医的四大“何里提”学说和体液学说的辨证法,消渴病分为血液质内混合黑胆汁质,粘液质内混合黑胆汁质,胆汁质内混合黑胆汁质等三型,方用滋芽比体汤1,2,3号,调节何里提及活血通脉,化瘀通络,滋阴凉血,补肾固精法的内服药物,采用敷贴法及浸泡法等外用药物达到破血去腐,生肌,活血散结,消肿止痛的目的,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物适时开放创口,充分引流等各种治疗方法,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中医经方,彭宝虹导师结合对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的基本病机认识,应用经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疗效显著。本文结合案例对黄芪桂枝五物汤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孙朦朦  倪青 《吉林中医药》2012,32(10):993-995
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病机呈消渴病“阴虚内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规律动态演变,病机关键是气阴两虚,且贯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始终,瘀血阻络是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原因,临证可见燥热、湿热、寒湿、痰浊等不同阶段的病理演变,与肝、脾、肾脏有密切的关系.治疗上,以气虚血瘀论、痰瘀阻络论、寒湿阻滞论、肝肾亏虚论.气虚血瘀治以补气活血、化瘀通痹;寒湿阻滞治以温经通络、散寒除湿;痰瘀阻络治以化痰活血、宣痹通络;肝肾亏虚治以补肝益肾、填髓充肉.另外,针灸、中药外治疗法如熏洗等皆可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丽君 《光明中医》2011,26(2):387-388
目的观察以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脱疽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辨证施护方法及益处。方法 103例脱疽患者分别运用益气温通活血、行气活血化瘀、清热滋阴活血、养血益气活血法并配合辨证施护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03例中,总有效例数为99例(96.1%),临床治愈72例(69.9%),无效4例(3.8%)。结论活血化瘀法治疗脱疽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6.
夏米娜 《河南中医》2014,(4):696-697
许多医家对于消渴病的治疗主要针对其基本病机阴虚燥热而设,以滋阴润燥为治疗原则。临床研究表明,在阴虚燥热的基础上伴发的血瘀也是消渴病的常见症候之一,从“瘀”论治常能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龚丽萍认为银屑病是一种内外因相结合致病的皮肤病,血热、血燥、血瘀是其基本病机,血热证是银屑病的基本因素。龚丽萍运用辨病、辨分期、病证症相结合的思路,采用透表和营解毒法,同时重视健脾升阳、滋阴润燥、化瘀通络,结合中医特色外治技法,临床疗效显著。寻常型银屑病在进行期往往伴有表证,“外邪束表,营卫不和”是进行期的重要病机,以透表和营解毒之法,拟方透表和营解毒方加减,早期干预能有效控制病情。静止期往往以脾胃虚弱、脾气不升、血虚风燥为主要表现,“脾虚血燥”是静止期的重要病机,以“健脾升阳,滋阴润燥”为法,拟方健脾升阳汤合麦味地黄丸加减。退行期血瘀表现尤为明显,肌肤甲错、关节不利,化瘀通络是其关键,拟方桃红四物汤加减。龚丽萍辨病、辨分期相结合的经验为治疗银屑病拓宽了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8.
正米烈汉教授强调肾虚血瘀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基本病机,运用益气滋阴、活血通络法,用扶正通痹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甚佳[1],介绍如下。1主要病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属中医"消渴痹证"范畴。病久及肾,故消渴及消渴变症无不与肾虚关系密切。消渴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消渴日久,燥热耗伤津液,阴伤气耗,阴损及阳,导致阴阳俱损。阴虚火旺,煎熬营血,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的范畴,历代医家对本病病机的认识多以“阴虚燥热”为主。近年来,根据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研究证实多数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心脑血管及神经病变者明显存在血瘀现象,血瘀的存在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就相关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及伴随的继发感染造成糖尿病足病变,称糖尿病足,本病发生在糖尿病扣晚期,此时病情较复杂,属于维吾尔医“消渴+脱疽”的范畴,和传统中医理论相似。采用了传统维吾尔医的四大“何里提”学说和体液学说的辨证法,消渴病分为:血液质内混合黑胆汁质、粘液质内混合黑胆汁质、胆汁持内混合黑胆汁质等3型。方用滋芽比体汤1、2、3号,调节“何里提”及活血通脉、化瘀通络、滋阴凉血、补肾固精法的内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