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布托啡诺延长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作用时间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对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平面和作用时间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选择40例择期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为0.75%罗哌卡因15mL 布托啡诺0.25mg/mL,B组为0.75%罗哌卡因15mL NS1mL。记录硬膜外麻醉起效时间,同时记录30min内能到达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和感觉阻滞的持续时间。另外分别在手术开始前和手术结束后根据改良Bromage评分系统判断患者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结果A组患者感觉阻滞平面到达T10的时间比B组快(P<0.05),最高感觉阻滞平面也比B组高(P<0.05),特别是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更是明显比B组长(P<0.01)。与此相反,两组患者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手术后运动阻滞恢复程度基本一致。结论在腰部硬膜外阻滞麻醉中布托啡诺0.25mg混合0.75%罗哌卡因15mL的麻醉效能要优于单纯应用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对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的影响.方法 90例L5~S1L4~5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1 mg组(A组)、布托啡诺2 mg组(B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经硬膜外给予0.5%罗哌卡因15 Ml+布托啡诺1 mg、0.5%罗哌卡因15 Ml+布托啡诺2 mg和0.5%罗哌卡因15 ml+生理盐水2 Ml,观察感觉阻滞平面达T10的起效时间、麻醉作用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和不良反应.结果 感觉阻滞平面达T10的起效时间B组明显快于A、C 2组(P<0.05或0.01),最高感觉阻滞平面B组明显高于A、C 2组(P<0.05),麻醉作用时间B组也明显长于A、C 2组(P<0.01).3组患者麻醉期间恶心、呕吐、瘙痒、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托啡诺2 mg可明显缩短硬膜外罗哌卡因起效时间,延长麻醉镇痛时间、提高阻滞平面,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联合罗哌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和镇痛的效果。方法60例需臂丛神经阻滞患者随机分威三组,A组局麻药0.5%罗哌卡因30ml,B组局麻药0.5%罗哌卡因30ml加布托啡诺1mg,C组局麻药0.5%罗哌卡固30ml加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mg,记录感觉和运动起效和持续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并发症。结果感觉阻滞时间和镇痛时间B组长于A、C组,运动阻滞和麻醉起赦时间三组无区别。结论臂丛神经阻滞0.5%罗哌卡因30ml加布托啡诺1mg比单独0.5%罗哌卡因30ml延长感觉阻滞时间和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4.
尹文亮  李兵   《中国医学工程》2012,(4):151+153-151,153
目的研究0.25mg/mL布托啡诺复合0.25%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麻醉下锁骨中段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锁骨中段骨折或内固定物手术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0.25%罗哌卡因+0.25mg/mL布托啡诺20mL,颈深丛8mL、颈浅丛12 mL;B组0.25%罗哌卡因20mL,颈深丛8mL、颈浅丛12mL。分别记录两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同时采用VAS评分评价镇痛效果。结果 A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明显长于B组。A组术后2、4、6、8、10h静息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结论小剂量布托啡诺复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麻醉镇痛时间延长、不加重运动神经阻滞,麻醉满意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选择60例行上肢手术成人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均行肌间沟臂丛阻滞,A组:0.4%罗哌卡因25ml,B组:0.4%罗哌卡因25ml+布托啡诺1mg,记录术中15、30、60min,术后4、8、12、24h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B组比A组明显加快,镇痛持续时间B组比A组显著延长(P<0.05);术中、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VAS)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0.4%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臂丛阻滞使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时间明显延长,镇痛效果明显增强,但并不延长运动阻滞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疗效。方法将90例产妇分成布托啡诺0.5mg组(A组)、布托啡诺1mg组(B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第1产程进入活跃期(宫口开3~4cm)后,A组硬膜外腔注入0.125%罗哌卡因10mL加布托啡诺0.5mg;B组注入0.125%罗哌卡因10mL加布托啡诺1mg:C组注入0.125%罗哌卡因10mL。均接微量泵。主要观察各组镇痛起效时间和效果、Ramsay镇静评分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组和B组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效果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比较,B组与c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新生儿Apgar 1min及5min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安全高效,而采用0.5mg剂量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0.75%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的丁丙诺啡对硬膜外阻滞效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下肢骨科手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年龄19~48岁,随机分为4组(n=20):R组,BI组,B2组和B3组。R组硬膜外注入0.75%罗哌卡因10ml复合生理盐水1ml。B1组,B2组,B3组硬膜外注入0.75%罗哌卡因10ml分别复合盐酸丁丙诺啡0.05mg、0.10mg、0.15mg(容量均为1ml),1min内匀速注入。观察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最高平面和达到最高平面的时间、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记录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R组相比,R2组、R3组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及达到最高平面的时间缩短,持续时间延长,最高阻滞平面升高(P〈0.05);但B2组、B3组间麻醉的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间下肢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Bromage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不良反应程度较轻(P〉0.05)。结论 0.75%罗哌卡因复合丁丙诺啡(0.10~0.15mg)可增强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硬膜外麻醉效应,且不增加运动神经阻滞程度。  相似文献   

8.
郑红 《海南医学》2009,20(7):62-64
目的比较0.75%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与0.75%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患者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40例,ASAⅠ级,随机分为两组(n=20):S组(舒芬太尼15μg+0.75%罗哌卡因15ml)和R组(0.75%罗哌卡因15ml)。选择L2-3间隙穿刺,将上述药液注入硬膜外腔。记录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及达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术中疼痛程度、腹肌松弛程度、牵拉反应程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处理。结果S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达最高平面的时间短于R组,持续时间延长,最高平面升高,两组下肢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及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牵拉反应程度低于R组。结论剖宫产手术患者混合舒芬太尼可增强0.7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甲磺酸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复合用于老年硬膜外麻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复合用于老年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0.75%布比卡因10mL+2%利多卡因10mL混合液,Ⅱ组0.894%磺酸罗哌卡因10mL+2%利多卡因混合液,进行硬膜外麻醉。结果0.75%盐酸布比卡因复合利多卡因(Ⅰ组)和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Ⅱ组)用于老年硬膜外麻醉,在感觉和运动阻滞程度麻醉维持时间、循环稳定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作用和安全性。但Ⅱ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短于Ⅰ组。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用于老年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好,利于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布托啡诺联合布比卡因用于妇科子宫切除术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应。方法60例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手术患者,依术后硬膜外镇痛用药不同,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布托啡诺2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m1;B组:布托啡诺2mg复合0.125%布比卡因10ml;C组:布托啡诺2mg复合0.25%布比卡因10ml。记录上述各组术后2、6、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C两组术后镇痛起效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术后6、24hVAS评分,B、C两组明显低于A组(P〈0.05),三组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布托啡诺2mg联合0.125%布比卡因用于妇科子宫切除手术术后硬膜外镇痛,较单独使用布托啡诺起效快、镇痛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1.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小儿骶管麻醉中的作用。方法将90例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睾丸下降固定术患儿分为1%利多卡因组(A组)、0.5%利多卡因加0.2%罗哌卡因组(B组)和0.375%罗哌卡因组(C组),测定麻醉后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总感觉阻滞时间和运动阻滞时间。结果诱导药量与阻滞平面三组无差异;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A组短于B、C组(P〈0.01),B组短于C组(P〈0.01);总感觉阻滞时间与运动阻滞时间A、B、c三组依次递增(P均〈O.01)。结论B组药物起效快,诱导时问短,可用于多台接台手术麻醉;C组药物更适宜于诱导时间长、需要更好肌松的手术麻醉。罗哌卡因有良好的术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0.75%盐酸罗哌卡因与0.75%盐酸布比卡因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中的效果。方法:50例择期妇科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25)。分别用0.75%罗哌卡因2ml和0.75%布比卡因2ml行蛛网膜下腔阻滞。观察两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罗哌卡因明显慢于布比卡因(P〈0.05),运动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布比卡因(P〈0.05)。结论:0.75%罗哌卡因用于腰麻能达到完善的麻醉效果,感觉阻滞与0.75%布比卡因相似,运动阻滞起效慢,但恢复迅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硬膜外阻滞用于椎间盘镜手术的镇痛效果、下肢运动阻滞程度与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Ⅱ级拟行椎间盘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C组为对照组,A组硬膜外注入0.3%罗哌卡因10 ml含布托啡诺1 mg,B组注入0.25%罗哌卡因10 ml含布托啡诺1 mg,C组注入0.25%罗哌卡因10ml,采用VAS法观察术中镇痛效果,应用改良Bromage法观察下肢运动情况,同时观察有无呼吸抑制、嗜睡、恶心呕吐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结果 A组和B组镇痛效果完善率分别为80%和75%,明显高于C组(P<0.01) A组无运动阻滞0级患者,运动阻滞Ⅲ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各级运动阻滞程度的发生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组与B组各有1例嗜睡,A组有1例恶心和低血压,三组术中均无呼吸抑制发生.结论 0.25%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1 mg硬膜外阻滞用于椎间盘镜手术,术中镇痛效果良好,下肢运动阻滞较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等效剂量盐酸罗哌卡因、盐酸布比卡因鞍麻用于宫颈锥形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宫颈癌手术患者60例,体重50~80妇,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等效剂量盐酸罗哌卡因(A)、盐酸布比卡因(B)2组,每组30例。2种药物均采用重比重配方:(A)0.75%盐酸罗哌卡因2ml+8%葡萄糖液1ml;(B)0.75%盐酸布比卡因2ml+8%葡萄糖液1ml,分别以硬膜外-腰麻联合阻滞穿刺针穿刺成功后注入蛛网膜下腔,平卧后5min内测1次/min,以后5min测1次到25min.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直到运动恢复时间。如果手术时间过长,可在硬膜外分次追加1.33%利多卡因10~15ml。结果在运动阻滞方面:两组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运动恢复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但盐酸罗哌卡因组达到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明显较盐酸布比卡因组长;在感觉阻滞方面:两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最大感觉阻滞平面没有显著差异,但最大阻滞时间盐酸罗哌卡因稍大于盐酸布比卡因(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盐酸罗哌卡因更适用于鞍麻行宫颈锥形切除术,与等效剂量盐酸布比卡因鞍麻用于宫颈锥形切除术的麻醉效果相似。2种药物的感觉和运动的阻滞起效时间、程度、阻滞平面、恢复时间相似,但盐酸罗哌卡因的最大阻滞时间和最大运动阻滞时间较盐酸布比卡因长。  相似文献   

15.
酒石酸布托啡诺超前镇痛用于臂丛麻醉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合理运用臂丛麻醉的手术辅助用药方法。方法:采用酒石酸布托啡诺超前镇痛用于臂丛麻醉的手术临床观察50例A组,并与采用静脉注入曲马多50例B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min)比较:麻醉起效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维持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A组术后2、4、8、12、24h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骨科手术前使用布托啡诺行超前镇痛能够增强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  相似文献   

16.
徐波  侯连兵  张兴安 《广东医学》2006,27(3):349-351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行持续改良肌间沟臂丛阻滞在上肢手术后镇痛中的效应。方法选择上肢手术45例,随机分成镇痛对照组(C组,n=15),罗哌卡因镇痛组(R组,n=15)以及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镇痛组(B组,n=15)。术后C组患者按常规每天1~2次肌肉注射哌替啶60~80哗止痛;R组和B组分别先给0.15%罗哌卡因和0.1%罗哌卡因复合0.0025%布托啡诺10ml负荷剂量,接着以5ml/h速度行持续改良肌间沟臂丛阻滞镇痛。分别于术后0,2,4,6,8,12,16,24,36和48h进行VAS记分,R组和B组在术后4h还采用进行感觉和运动阻滞强度描述。结果R组及B组镇痛效果均佳(VAS〈3),组间无明显差别,且明显好于C组(P〈0.05),B组运动阻滞强度轻于R组。结论持续改良肌间沟臂丛阻滞在上肢术后镇痛中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使用0.1%罗哌卡因复合0.0025%布托啡诺不但镇痛效果好而且运动阻滞轻微,是一种较好的配方,可在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对罗哌卡因臂丛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拟行前臂与手部手术的成年男性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四组(n=20),每组均用4mg/ml罗哌卡因40mL作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各组局麻药均不加肾上腺素。A组:对照组,臂丛神经阻滞前5min静注安慰剂。B组、C组、D组分别在臂丛神经阻滞前5min静注布托啡诺0.5mg、1mg、2mg。在麻醉后5、10、15、20、30、45、60min对麻醉质量进行评价,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手术时间、围术期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维持时间A组略短于B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D组明显长于A组、B组(P〈0.01)。术后8h、12h、24h时疼痛评分(VAS),A组、B组高于C组、D组(P〈0.01)。C组、D组辅助用药量明显低于A组和B组。结论布托啡诺超前镇痛效果确切,能够增强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延长术后镇痛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诺扬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剖宫产镇痛效果及最佳浓度选择。方法1620例行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542例)、B组(530例)、C组(54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阻滞,分别给予0.10%、0.15%和0.20%罗哌卡因复合0.004%诺杨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ECA)。结果B组、C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显著短于A组(P〈O.05),B组与C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B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与时效及运动阻滞程度明显高于C组(P〈O.05),而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B组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0.15%罗哌卡因+0.004%诺杨应用于剖宫产术硬膜外阻滞,可提供较好的麻醉镇痛效果,并可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患者复合氯普鲁卡因及芬太尼对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起效时间的影响。方法:择期妇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Rc,Rf,R三组,硬膜外分别给予0.75%罗哌卡因18ml+氯普鲁卡因200mg+生理盐水2ml;0.75%罗哌卡因18ml+芬太尼0.1mg/2ml;0.75%罗哌卡因18ml+生理盐水2ml。记录感觉阻滞最高平面、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感觉阻滞平面迭T10的时问Rc、Rf组均明显短于R组,Rc组短于Rf组;最高阻滞平面Rc、Rf组均明显短于R组。结:论氯普鲁卡因200mg与芬太尼0.1mg均可缩短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起效时间,且复合氯普鲁卡因200mg较芬太尼0.1mg起效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合理运用骨科手术臂丛麻醉的辅助用药方法。[方法]采用酒石酸布托啡诺超前镇痛用于骨科手术臂丛麻醉的临床观察40例A组.并与采用静脉注入曲马多40例B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min)比较:麻醉起效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维持时间明显短于B组(P〈O.05);A组术后2、4、8、12、24h 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骨科手术前使用布托啡诺行超前镇痛能够增强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