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常规胸导管结扎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202例中、上段食管癌病人术中常规行胸导管主干结扎术,术后无乳糜胸发生。讨论了胸导管的应用解剖,认为只要熟悉胸导管的解剖,无论使用何种方法,术中行胸导管结扎并不困难。最后认为,胸导管结扎是预防术后乳糜胸发生的有效方法,应此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交感神经节乙酰胆碱受体α7亚单位(nAchRα7)的表达与手汗症(PH)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手汗症患者胸2、3、4交感神经节nAchRα7的表达情况,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手汗症患者胸2、3、4交感神经节nAchRα7表达水平比正常人明显增高(胸2神经节相比,Х^2=19.51,P〈0.05;胸3神经节相比,Х^2=20.92,P〈0.05;胸4神经节相比,Х^2=11.19,P〈0.05),同时手汗症患者胸2、3交感神经节nAchRα7表达水平高于胸4交感神经节的表达水平(胸2较胸4神经节,Х^2=7.05,P〈0.05;胸3较胸4神经节,Х^2=6.48,P〈0.05)。结论胸交感神经节兴奋性增高可能为手汗症的发病基础之一,切断胸2或胸3交感神经节可有效治疗手汗症。  相似文献   

3.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稿约《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学术期刊,以广大胸心血管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胸心血管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与胸心血管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学术期刊,以广大胸心血管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胸心血管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与胸心血管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本刊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切除术并发胸导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1990年至1993年共施行食管癌切除术160例,术中胸导管损伤5例,发生率为2.1%,5例中3例于术中发现并及时处理,未发生乳糜胸,另2例于术后并发乳糜胸才诊断,经早期剖胸手术治愈,本文介绍了食管癌切除术并发胸导管损伤的早期诊治体会。  相似文献   

6.
胸导管结扎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胸导管结扎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张安庆,董正,刘正光,林刚,李伟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是一种不十分罕见的并发症,且后果严重。国内大量临床资料统计,其发生率为0.4%~2.6%,主要发生在中上段食管癌术后[1]。是否应当在食管癌手术中结扎胸导管预防术后乳糜胸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种保留胸大肌功能的改良胸大肌肌皮瓣的制作方法。方法根据胸大肌肌皮瓣的解剖学特点设计皮岛,将胸大肌肌皮瓣的血管蒂完全解剖出来而不携带肌肉,使肌皮瓣成为名副其实的岛状瓣,从而完整保留了胸大肌的锁骨部分以及胸大肌外侧大部分肌纤维。结果2002至2005年采用该方法制做改良胸大肌肌皮瓣29例,其中20例修复口内缺损,4例修复颈部缺损。3例修复腮腺区缺损,2例修复下咽部缺损。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至2年,所有患者术后进食、吞咽功能良好,语言功能大多恢复良好。结论改良胸大肌肌皮瓣应用于头颈外科克服了传统的胸大肌肌皮瓣的缺点,提高了肌皮瓣血供的可靠性,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胸大肌的功能和胸部的外形。  相似文献   

8.
右胸单切口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右胸顶吻合术42例张世俊孙毅武玉兵1989年10月~1996年12月我们对中段食管癌病变较长,特别是CT检查发现肿瘤外侵严重,左胸径路难以切除的病例,实行右胸单切口切除食管癌食管胃右胸顶吻合术,提高了切除率,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迟发性血胸系指胸部外伤48h后发现的胸腔积血。因该病发作迟,症状出现晚,临床上往往被忽视,以至于出现凝固性血胸、胸腔感染、休克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老年人因生理解剖特点在发生胸外伤时常有其特殊性,而且延迟性血胸的发病率较高。我院白2000~2004年收治56岁以上老年迟发性血胸28例,占同期血胸的22.2%(12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振清 《颈腰痛杂志》1995,16(4):239-239
手法配合药物治疗胸肋软组织损伤张振清胸肋软组织损伤,又称胸肋内伤。多由外来暴力撞磕碰或屏气努伤闪扭岔气而得,以伤气血为主,临床常见,患者气急胸闷,胸满胁胀,不敢大声说话、咳嗽、深呼吸、翻身均引起剧烈疼痛。凡经拍片检查排除肋骨骨折、血胸、气胸者都可诊断...  相似文献   

11.
下胸段胸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胸段胸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孙建民,于夕欣,孙宝凯胸椎间盘突出在所有间盘突出中是最少见的。Benson[1]的报告中,胸椎间盘突出仅占5‰,每百万人中有一个患胸椎间盘突出症。段国升报道的[2]胸椎间盘突出占0.15%~0。8%。其多变的临床表...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方法结扎胸导管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乳糜胸是食管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0.4%~2.6%。术中是否预防性结扎胸导管,各家意见不一致。我科自1977年6月~2003年9月切除食管癌2943例,发生乳糜胸28例(0.95%)。不结扎胸导管1102例。术后发生乳糜胸21例(1.9%);术中预防性结扎胸导管1841例,术后发生乳糜胸7例(0.38%)。发生率明显下降,现就本组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13年11月6~9日,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2013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论坛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我院胸外科13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致力于促进我国胸心血管外科学的发展,提升我国胸心血管外科的学术水平和临床技能,提高我国胸心血管外科的国际地位。一年一度的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年会是我国胸心外科学界的传统盛会,是展示胸心外科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推动学科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4.
改良加长胸三角皮瓣同期修复鼻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加长胸三角皮瓣同期修复全鼻及部分面颊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方法:I期手术胸三角皮瓣的设计与手术按常规胸三角皮瓣的设计与手术,Ⅱ期改良加长胸三角皮瓣手术,通过胸三角皮瓣胸内侧蒂部向对侧胸部加长,4周后延迟断蒂,可使胸三角皮瓣加长5cm或更长,扩大了颜面颈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适应证,使面颈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同期修复成为可能。结果:应用改良加长胸三角皮瓣,对面中部全鼻缺失及部分眶下,颊部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的患者进行了同期修复与重建,获得了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结论:这一手术方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电视胸腔镜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年7月-2004年12月,我院对146例胸腔积液经胸部X线片、CT检查、胸水常规、胸水找脱落细胞、胸水细菌培养、胸水找结核菌、胸膜活检等手段不能明确原因,电视胸腔镜下进行胸膜活检。146例均确诊,恶性病度64例,其中恶性胸膜皮间瘤13例,肺癌胸膜转移35例,乳腺癌胸膜转移16例;良性病变82例,其中胸膜结核59例,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导致胸液腔积19例,乳糜胸4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术中结扎胸导管对不同部位胸段食管癌患者手术后预防发生乳糜胸的作用。方法对2003年3月至2007年6月手术切除的胸段食管癌2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病变部位将患者分为上段、中上段、中段、中下段和下段5组,了解不同部位胸段食管癌患者术中结扎和不结扎胸导管与术后乳糜胸发生有无相关性。结果术后共计8例患者出现乳糜胸,总发生率3.3%。上段病变结扎组乳糜胸发生3例,未结扎组5例;中上段病变结扎组和未结扎组均未发生乳糜胸;中段病变未结扎组1/28(3.6%);中下段病变结扎组乳糜胸发生率1/39(2.6%),未结扎组1/35(2.9%);下段病变结扎组乳糜胸发生率1/37(2.7%),未结扎组2/44(4.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部位胸段食管癌切除术中是否结扎胸导管结扎对术后乳糜胸的发生均无影响(P〉0.05)。结论预防性结扎胸导管不能降低不同部位胸段食管癌术后继发乳糜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乳腔镜淋巴结清扫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和依据。方法利用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女性尸体10具(20侧),常规解剖方法剖出胸上神经、胸内侧神经、胸外侧神经及肋间臂神经,测量其长度及粗细,详细记录起源、分支、分布,与胸大、小肌血管的关系。临床行46例乳腔镜淋巴结清扫术,术中镜下观察胸肌神经及肋间臂神经的解剖特点及相互联系。结果(1)支配胸大肌的神经:胸上神经起于臂丛外侧束,分1~2支,长度(41.32±3.50)mm,直径(1.32±0.25)mm,与胸骨肩峰血管伴行,发出后在胸小肌的浅上方,进入并支配胸大肌上1/3的锁骨部。胸内侧神经起于臂丛外侧束,长度(46.13±4.12)mm,直径(1.92±0.21)mm,在胸小肌前方斜行经过。80%以3—4个终支进入胸大肌支配该肌的中1/3,其走行位置恒定。胸外侧神经起于臂丛内侧束,长度(51.19±6.32)mm,直径(1.19±0.31)mm,穿过胸小肌中部达胸大肌,终止于胸大肌的外上1/3。(2)肋间臂神经:起源于第2胸神经,在胸长神经前方2~3cm穿出第二肋间,长度(110.12±7.12)mm,直径(2.3±0.12)mm,横跨背阔肌前方,进入上臂后内侧。(3)乳腔镜淋巴结清除术中镜下观察:肋间臂神经是手术最先碰到的主要结构。进镜后稍加分离蜘蛛网状结构,即可“遭遇”横跨于腋窝腔、像“横梁”的1~3根较粗的肋间臂神经条索。腋静脉越过肋间臂神经,从气腔中央直指腋窝顶部推进腔镜在肋间臂神经的前下方即为腋静脉中部的解剖学位置,脂肪被抽吸特别充分时能清淅可见腋静脉。支配胸大肌的胸外侧神经进入胸大、小肌间穿过胸小肌中部达胸大肌,终止于胸大肌的外上1/3,腔镜下该神经显示良好。结论(1)了解支配胸肌神经及肋间臂神经的解剖特点,术中可更好的保留?  相似文献   

18.
胸脐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报道胸脐皮瓣四种术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游离胸脐皮瓣四种术式修复前臂、手、小腿、踝前及足背合并骨、肌腱、神经外露的创面151例。其中采用改良带蒂胸脐皮瓣修复前臂及手背创面19例,修复手脱套伤3例,游离胸脐皮瓣直接与受区血管吻合修复创面52例,游离胸脐皮瓣经携带桥式血管吻合修复创面36例,跨脐中线游离胸脐皮瓣修复创面41例。结果术后带蒂胸脐皮瓣全部成活;游离胸脐皮瓣直接与受区血管吻合有2例出现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发现动脉栓塞1例,2例均行自体静脉移植后成活;游离胸脐皮瓣经携带桥式血管吻合的病例,皮瓣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的发生;跨脐中线的超大胸脐皮瓣病例,1例远端皮缘坏死,经换药处理后痊愈。结论根据创面缺损大小选择胸脐皮瓣的四种术式修复均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自1994年Dake等[1]应用腔内支架成功治疗胸降主动脉瘤以来,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TEVAR)彻底改变胸主动脉疾病的治疗方式,现TEVAR主要用于治疗胸主动脉瘤、胸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损伤、胸主动脉壁内血肿、穿透性溃疡等[2,3]。与开放修复相比,TEVAR不仅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而且远期疗效相似[4],因此成为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0.
结扎胸导管对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扎胸导管对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临床观察卫功铨,邵令方,高宗人,许金良,王文光,陈建华,刘先本,邢文群作者对食管癌手术中常规结扎胸导管预防术后乳糜胸的效果进行了临床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作者自1979年至1993年期间共行食管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