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市18个区县适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方法:2008~2009年对25~65岁户籍妇女进行妇科及宫颈细胞学检查,同时对40~60岁户籍妇女进行乳腺癌筛查,并记录个人基本信息及个人病史。结果:本次宫颈癌筛查728 704例,宫颈癌筛查平均年龄47.39岁。乳腺癌筛查568 000例,乳腺癌筛查平均年龄49.71岁。宫颈癌筛查检出宫颈上皮内瘤变(C INⅠ、C INⅡ、C INⅢ)及以上病变968例,检出率132.84/10万,其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C INⅡ、C INⅢ)602例,检出率为82.61/10万(602/728 704),其中宫颈癌89例,检出率为12.21/10万。乳腺癌筛查检出乳腺癌266例,乳腺癌检出率为46.83/10万。结论:适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应定期开展宫颈癌、乳腺癌筛查,早期发现并治疗癌前病变,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醋酸、碘染色肉眼观察在农村地区组织性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2006~2009年在子宫颈癌高发区江西省靖安县、铜鼓县对年龄为30~59岁农村已婚妇女进行以人群研究为基础的,一年一次为期两年的醋酸、碘染色肉眼观察宫颈癌筛查。任何一项存在阳性进行阴道镜检查,必要时行宫颈组织活检,或行颈管刮术。以宫颈组织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以"三级机构组合分工"的方式进行普查。连续进行子宫颈癌筛查的靖安县筛查人群顺应性为69.0%,且未发现宫颈癌患者。铜鼓县筛查人群顺应性为54.0%,宫颈癌检出率略低于已往当地普查结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高于以往普查结果。两县初筛检出率为C INⅠ572/10万(53例),C INⅡ194/10万(18例),C INⅢ302/10万(28例),子宫颈癌22/10万(2例)。同一人群复查的检出率为C INⅠ92/10万(6例),C INⅡ62/10万(4例),C INⅢ77/10万(5例),子宫颈癌0。结论:醋酸肉眼观察、碘染色肉眼观察方便、廉价、易掌握,易被人群接受,初查时可较好地发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不易漏查宫颈癌患者,适宜在农村宫颈癌高发区推广应用。宫颈癌筛查应持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农村妇女开展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服务模式。方法 2010—2011年对常熟市农村35~59周岁妇女开展两癌筛查,以患病率、癌症检出率作为评估效果,与2009年农村妇女病普查相比较。结果 2010—2011年开展宫颈癌筛查妇女53 842人,妇科疾病检出率为23.54%,宫颈癌前病变为1.36‰,宫颈癌为13.0/10万;乳腺癌筛查53 874人,检出率为10.9%,乳腺癌检出率18.56/10万,两癌筛查患病率、癌症检出率明显高于普查。结论两癌筛查患病率、癌症检出率明显高于普查,应将两癌模式取代传统的普查模式,不断提高农村妇女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无锡市2013—2017年社区常住已婚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阳性率及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率统计分析,评价社区宫颈HPV分型检测作为初筛工具在社区宫颈癌筛查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2013年起无锡市卫生部门对全市社区内已婚妇女(35~64周岁为主)的宫颈癌筛查流程,采取宫颈HPV分型检测初筛,初筛阳性者行新柏氏液基细胞技术(TCT)检查,HPV及TCT均阳性者行电子阴道镜及宫颈组织病理诊断的方式,分析HPV阳性率及确诊宫颈癌及高度癌前病变检出率。结果 2013—2017年无锡市参加宫颈病变筛查人数中HPV阳性人数及阳性率分别为23 935人(12.91%)、11 391人(9.74%)、18 526人(11.67%)、12 327人(10.89%)和17 415人(10.00%),各年份HPV阳性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 098.71,P<0.001);2013—2017年确诊宫颈癌前病变共2 861人,检出率分别为3.67‰、4.88‰、4.17‰、2.85‰和3.58‰,各年份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70.94,P<0.001);2013—2017年确诊宫颈癌共116人,检出率分别为18.89/10万、17.09/10万、13.86/10万、13.25/10万和13.79/10万,但是各年份宫颈癌检出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过逐年规范的社区免费宫颈癌筛查,社区妇女的宫颈癌及高度癌前病变发生率逐年下降;加强健康宣传教育,促进社区健康妇女自觉参与宫颈病变筛查,对高危HPV持续感染患者的密切监测并随访,可以有效预防宫颈高度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对妇女宫颈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有效提高居民满意度,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促进医改的进一步发展,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电子阴道镜筛查宫颈病变48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小红  覃琴  滕伍娣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5):3604-3605
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04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巴氏筛查法筛查4835例妇女,经门诊医生综合临床情况对480例进行阴道镜检查,可疑定点活检122例,送病检。结果:活检122例中,CIN85例,宫颈癌7例,总检出率为75.41%(92/122);80例为巴氏Ⅱ+以上,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55例,总检出率为1.13%(55/4835),假阴性率为40.22%(37/92),细胞染色筛查宫颈癌为0.001%(5/4835),阴道镜筛查宫颈癌为5.74%(7/122)。结论:电子阴道镜的应用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价值,降低了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4-2019年大连市农村地区宫颈癌检查项目数据,了解大连市农村地区宫颈癌筛查情况,评价不同初筛方法的检出效果,为进一步做好宫颈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建议。方法数据来源于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直报系统中2014-2019年大连市农村地区宫颈癌筛查数据,初筛方法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巴氏涂片、液基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初筛方法和不同年份的初筛阳性率、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检出率、早诊率等指标。结果2014-2019年共有149918名35~64岁农村妇女进行了免费宫颈癌检查,初筛阳性人数8984人,阳性率为5.99%;共检出宫颈癌前病变799例,检出率为532.96/10万;宫颈癌41例,检出率为27.35/10万;检出早期宫颈癌9例,早诊率为96.19%。两种不同初筛方法比较:HPV检测初筛阳性率(10.13%)、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检出率(713.41/10万)、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检出率(675.02/10万)、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679.82/10万)均高于宫颈细胞学检查相应指标值[细胞学初筛阳性率(3.04%)、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检出率(609.83/10万)、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检出率(424.48/10万)、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427.91/10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4-2019年大连市农村地区宫颈癌检查成效明显;与宫颈细胞学检查比较,以HPV检测为初筛方法的宫颈癌检查策略可以更好地发现宫颈癌前病变,便于更早进行随访管理。各区县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高效和可行的宫颈癌检查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福建省宁德市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数据,了解宁德市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落实及宫颈疾病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09-2018年宁德市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季报表数据,比较初筛阳性进一步接受检查落实、宫颈病变检出率的变化趋势及不同宫颈癌初筛方法宫颈病变检出率的变化。初筛方案根据卫生经济资源采用巴氏涂片或者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LBC)以及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方法。初筛阳性妇女转诊阴道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采用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2009-2018年全市共有195299人次农村妇女接受了宫颈癌检查,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检出率分别为710.71/10万和71.69/10万。研究期间,初筛阳性病例转诊阴道镜检查比例逐年增高,阴道镜检查率从51.03%升高到85.63%,组织病理学检查率从85.55%升高到99.95%(P<0.001);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检出率从295.32/10万(126/42666)上升到1270.23/10万(456/35899),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从656.26/10万(280/42666)上升到1066.88/10万(383/35899)(均P<0.001);但原位腺癌、微小浸润癌、浸润癌的检出率无明显增加;早期诊断率2012年为88.4%,其他年份均>90%;宫颈癌筛查技术:采用巴氏涂片、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LBC)和HPV分型检测进行初筛的比例分别为59.18%、25.2%和15.62%,3种筛查方法宫颈疾病检出率分别为巴氏涂片90.24/10万(1043/115583)、LBC检查174.3/10万(858/49216)、HPV检查296.07/10万(903/30500),宫颈病变检出率、宫颈癌早期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P<0.05)。结论宁德市农村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检出率、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检出率高,随着宫颈癌筛查方法的优化及随访的加强,筛查效果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8.
白鸣桢 《中国妇幼保健》2014,(25):4069-4070
目的:早期发现癌前病变,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妇女生存质量。方法:对2009~2011年自愿参加免费筛查宫颈癌的32 347例农村妇女,在阴道镜直视下,其中513例进行宫颈活体组织检查。结果:病理组织学诊断:宫颈癌28例,患病率为86.56/10万(28/32 347),宫颈癌前病变(CIN)162例,患病率为500.82/10万(162/32 347),其中CINⅢ40例,患病率为123.66/10万(40/32 347),CINⅡ13例,患病率为40.19/10万(13/32 347),CINⅠ109例,患病率为336.97/10万(109/32 347)。结论:加强保健意识,主动参与筛查,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可以预防宫颈癌的发生,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宜兴市35~59岁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的发展趋势并探讨有效干预方法。方法:收集2009~2011年参与妇女"两癌"筛查单位上报的各类妇女检查登记表进行分析。结果:项目完成率109.15%,目标人群"两癌"防治知识普及率95.29%,检出宫颈癌前病变432例,其中CINⅠ265例,CINⅡ105例,CINⅢ62例;宫颈癌10例,检出率1.32/万。乳腺癌23例,检出率3.03/万。结论:免费为农村妇女提供宫颈癌和乳腺癌普查普治是提高妇女"两癌"早诊早治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随州市农村妇女宫颈癌前病变(CIN)和宫颈癌的患病率,为制定宫颈癌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并整理随州市2012年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资料,分析农村妇女妇科疾病患病率、CIN和宫颈癌检出情况等。结果调查32 401名妇女中妇科疾病患病率为48.53%,检出率居前3位的是宫颈炎(38.18%)、细菌性阴道病(14.75%)、滴虫性阴道炎(9.81%)。检出CIN 55例,检出率为169.75/10万,其中CINⅠ32例,CINⅡ11例,CINⅢ12例。检出宫颈癌6例,检出率为18.52/10万,其中宫颈原位癌3例,非角化鳞状细胞癌2例,微小侵润癌1例。结论随州市农村妇女CIN和宫颈癌检出率较高,定期筛查宫颈癌、早诊断、早治疗是阻断恶性病变发展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社区35~64岁1 806名妇女宫颈癌筛查情况,使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被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从而改善妇女生存质量、健康状况。方法对来广营22个社区35~64岁的妇女进行免费宫颈癌筛查,对筛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累计1 806名适龄女性接收筛查。筛查发现宫颈癌2例,发病率为110.74/10万;宫颈癌前病变13例,发病率719.82/10万。结论开展宫颈癌筛查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宫颈癌,对于大量癌前病变的妇女提供了绝佳的防治时间,同时提高妇女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008-2020年北京市适龄妇女接受宫颈癌免费筛查情况.方法:对2008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市宫颈癌免费筛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筛查适龄妇女3 000 435人次.宫颈脱落细胞学平均异常检出率2.5%,其中阴道镜异常占61.2%.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231.5/10万,其中宫颈癌癌前病变检出率22...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检出宫颈疾病的差异,为进一步制定宫颈癌的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014年新密市35~64岁的农村妇女分两组进行宫颈癌筛查:一组采用VIA/VILI结合巴氏涂片的方法 (绝经前妇女使用VIA/VILI筛查,绝经后妇女使用巴氏涂片);另一组妇女采用高危型HPV检测法筛查。VIA/VILI异常、巴氏涂片结果≥不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HPV阳性者转诊阴道镜,并对镜下异常处取活检,活检结果 CIN2及以上病变的妇女需手术治疗。结果 VIA/VILI结合巴氏涂片筛查6 694例妇女,平均年龄(48.71±8.25)岁,阳性率17.28%,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的检出率分别是0.19%、0.16%、0.13%、0.03%。高危型HPV筛查妇女18 345例,平均年龄(47.58±8.39)岁,阳性率10.80%,50岁以上妇女的阳性率较高;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的检出率分别是0.56%、0.31%、0.39%、0.08%。与VIA/VILI结合巴氏涂片法比较,高危型HPV对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高(P0.01)。结论 2014年新密市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检出率较高;HPV筛查能够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基层单位有能力独立完成筛查,应作为宫颈癌筛查方法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南通市通州区适龄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筛查情况。方法:利用2015—2019年南通市通州区每年筛查年报结果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5—2019年宫颈癌筛查合计阳性病例14 681例,患病率达11.61%。其中癌前病变480例,癌前病变检出率为397.68/10万,宫颈癌确诊86例,宫颈癌检出率为68.03/10万。乳腺癌筛查合计阳性病例598例,患病率达0.47%。其中乳腺癌确诊63例,乳腺癌检出率为49.71/10万。HPV16、18阳性人群癌前病变患病率及宫颈癌确诊病例患病率高于HPV其他阳性人群,HPV其他阳性人群癌前病变患病率及宫颈癌确诊病例患病率高于HPV阴性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可以达到早诊断、早发现和早治疗的目的,HPV检测结果与宫颈癌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病例确诊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农村妇女宫颈癌的发病情况及原因,探索农村妇女宫颈癌普查的可行方法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5881名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宫颈癌筛查中,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0.73%;宫颈癌检出率0.01%。40岁-组宫颈癌前病变(含宫颈癌)检出率最高为1.00%;随年龄增加,宫颈癌前病变(含宫颈癌)检出率呈下降趋势( P〈0.05)。不同妇科病患者中,宫颈癌前病变(含宫颈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其中以宫颈炎患者的宫颈癌前病变(含宫颈癌)检出率最高为2.85%。结论妇女宫颈癌筛查是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广东省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项目质量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筛查质量和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广东省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实施方案要求,首先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或醋酸白/碘试验对研究对象进行筛查,任一方法检查出阳性者再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异常者再行宫颈组织活检进行病理学确诊。主要质量评价指标包括阴道镜检查随访率、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随访率、宫颈病变治疗率。指标来源于重大公共卫生系统相关报表,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全省共筛查231 145例妇女,癌前病变检出率为91.33/10万,宫颈癌检出率为11.31/10万。阴道镜检查随访率为65.65%,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随访率为75.83%,宫颈病变治疗率为61.44%。不同地区的阴道镜检查随访率和宫颈病变治疗率存在差异。结论目前广东省宫颈癌筛查中存在阴道镜检查随访率、组织病理学检查随访率、宫颈病变治疗率较低的问题,影响了宫颈癌筛查质量,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宫颈癌筛查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肥西县妇女宫颈癌流行病学情况,为宫颈癌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年4月6日至10月30日,对肥西县5 316名妇女进行了宫颈癌筛查。采用宫颈刮片筛查(改良式),异常情况进一步进行阴道镜检查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宫颈刮片异常2.92%(155/5 316),宫颈癌检出率(病理诊断为≥CINⅢ)150.48/10万(8/5 316),HPV检出率0.06%(3/5 316);文化程度高的农村妇女宫颈刮片异常检出率较低,40岁年龄组和50岁年龄组农村妇女TCT检出率较高。结论对文化程度低的农村妇女和35岁以上农村妇女,应重点加强健康教育和定期普查,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宫颈癌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农村妇女宫颈疾病变化情况,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东昌府区自愿参与宫颈癌筛查的农村妇女进行妇科、阴道分泌物、宫颈脱落细胞检查,脱落细胞检查结果可疑或异常者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结果可疑或异常者再进一步行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 2013年共完成东昌府区全区13 702名农村妇女的免费宫颈癌筛查,筛查对象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8岁。总体异常率为40.99%(5 617/13 702),其中宫颈炎检出率最高,为21.23%(2 908/13 702),其次为细菌性阴道炎,检出率为12.26%(1679/13 702)。筛查对象中宫颈上皮细胞异常144例,异常率为1.05%,不同年龄组受检妇女宫颈上皮细胞异常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44例宫颈上皮细胞异常者全部行阴道镜检查,检出病理组织学异常32例,宫颈癌检出率为0.02%(3/13 702)。结论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农村妇女宫颈异常检出率较高,针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是预防和控制宫颈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农村妇女宫颈癌的筛查,了解安庆市农村妇女宫颈癌患病水平.方法 根据项目管理方案,收集2017-2019年安庆市各县(市区)免费宫颈癌筛查的35~64岁农村妇女筛查资料,分析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情况.结果 共筛查136243名妇女,检出阳性个案1087例,其中宫颈癌检出率19.08/10万,癌前病变检出率491.03/10万,不同年份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3.887和3.781,P值均大于0.05);检出生殖道良性疾病30147例,生殖道良性疾病患病率为22.13%.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率为95.61%.取材工具改进后的巴氏涂片法与TCT法用于宫颈细胞学筛查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1%和7.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90,P=0.532).结论 安庆市开展农村妇女免费宫颈癌筛查对早期发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武汉市农村适龄妇女进行乳腺癌和宫颈癌(以下简称"两癌")筛查,了解其患病状况及筛查意愿,为"两癌"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1年对武汉市辖区内202 067例35~45岁农村籍妇女进行"两癌"筛查,对不同年龄层分层抽取3 057名妇女发放自制调查表,进行"两癌"筛查意愿调查。结果 59例确诊为乳腺癌,检出率为29.20/10万,其中浸润性导管癌最多,为47例,占79.66%,检出率为23.26/10万。检出导管内原位癌2例,检出率为0.98/10万,小叶原位癌5例,检出率为2.74/10万,浸润性小叶癌4例,检出率为1.98/10万,特殊类型癌1例,检出率为0.49/10万;确诊宫颈癌癌前病变481例,检出率为238.04/10万,原位腺癌共7例,检出率为3.46/10万,鳞状细胞癌28例,检出率为13.86/10万,浸润癌2例,检出率为0.99/10万。筛查意愿调查结果显示,2 806例(91.79%)认为有必要参与筛检,且2 155例(70.49%)愿意支付筛检费用低于100元,598例(19.56%)愿意支付100~300元,304例(9.94%)愿意支付300元以上,支付费用越高,支付意愿明显下降(χ~2=15.274,P=0.007)。结论武汉市农村籍妇女"两癌"发生年龄呈年轻化趋势,且参与者筛查意愿较高但支付意愿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