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张生山  竺红 《宁夏医学杂志》2000,22(12):707-708
目的 研究系统性硬化症导致肺功能损害的变化。方法 采用美国Sensormedics6200型人体体积描记仪检测30例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的肺功能。结果 28例系统性经症患者有肺功能改变。主要表现为小气道功能改变,气道阻力增高,且两者存在负相关性(P〈0.05)。结论 系统性硬化症引起肺功能改变以小气道功能改变及气道阻力增高为主。  相似文献   

2.
气道阻力,气道传导率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应用体积描记仪对134例不吸烟健康成年人和169例慢阻肺(COPD)患者进行了气道阻力(Raw)、气道传导率(Gaw)、比气道阻力(sRaw)、比气道传导率(sGaw)、胸腔气量(Vtg)等测定。经多元回归统计出预计回归方程式,并依此公式对吸烟组、慢支组、肺气肿组、肺心病组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均值作显著性比较,结果:吸烟组与正常组比较sRaw、sGaw相差非常显著(P〈0.01);Raw、Gaw、  相似文献   

3.
李克华 《中国医刊》2002,37(2):10-11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asalcontinuouspositiveairwaypressare ,NCPAP)是在患儿自主呼吸时使用的辅助人工通气方法。 1972年Gregory首先用硅胶制成鼻塞 ,进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 ,治疗早产儿呼吸衰竭。 2 0余年来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 ,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此方法无创、简便易行 ,效果可靠 ,不失为治疗早期呼吸衰竭的重要方法之一。1 作用机制其基本原理是使患儿在吸气、呼气相均保持气道内有一定正压的经过加温湿化的新鲜气流 ,从而达到以下作用 :1 1 使萎陷的肺泡扩张 ,增加功能残气量…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介素—8、中性粒细胞与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多种细胞因子在气道炎症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 8(interleukin 8,IL 8)作为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可由多种气道细胞分泌 ,在机体内发挥着强大的生物学效应。一般认为 ,气道炎症参与的细胞主要是嗜酸细胞、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近年来的研究显示 ,中性粒细胞在哮喘发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视。1 IL 8[1~ 4 ]1 1 生物学特性1 987年 ,Yoshimura等首先发现IL 8,当时称为单核细胞衍生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中性粒细胞激活肽、T细胞趋化因子等 ,1 98…  相似文献   

5.
应用图象分析技术对36例吸烟肺标本的肺泡接触、小气道炎症和其相连肺泡壁段上细胞构成(CelLs/mm)进行计量学测量。吸烟肺分为无肺气肿组(NE),小叶中央型(CLE)和全小叶型肺气肿组(PLE)。结果:肺泡接触参数中,CLE相邻两个正常肺泡接触之间的距离(Distance)和异常肺泡接触百分数(%Abnormal)均显著高于NE(P<0.01),PLE和NE间无明显区别;并且Distance和%Abnormal分别与小气道炎症(INE)和Cells/mm显著相关,然而这种关系仅见于CLE。吸烟者肺泡接触的破坏与小气道炎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其病理改变主要是气道多种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细胞浸润、微血管渗漏、粘膜水肿、上皮细胞损伤脱落、粘液分泌增加、气道反应性增高并引起气道狭窄。近10年的临床调查发现:该病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1],为此,WHO等宣布1998年12月11日为第一个世界哮喘日,警示人们哮喘已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因此,广泛深入开展支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5(IL-5)经雾化吸入后对过敏性哮喘患者和正常人痰液和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的影响,探讨气道sICAM-1的来源。方法:于IL-5吸入前、吸入后2h、48h及72h分别收集8例哮喘患者和6名正常对照者的痰液和血清,并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中sICAM-1水平。结果:吸入IL-5后24h痰液和血清sICAM-1即明显高于吸入前的基础值;48h后sICAM-1水平达最高值,而这种高水平的sICAM-1至少可以维持72h。对于正常人而言,即使给予IL-5刺激亦不能引起其痰液和血清sICAM-1水平出现任何变化。此外,哮喘患者吸入IL-5后实际增加的sICAM-1远远高于其预计增加值。结论:IL-5可以明显提高哮喘患者而不是正常人的sICAM-1水平;IL-5导致哮喘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一个机制很可能是通过sICAM-1而实现的。IL-5引起痰sICAM-1水平增高不可能仅仅是由于血清sICAM-1渗漏到气道的缘故,而更大的可能性是IL-5刺激气道局部产生sICAM-1。  相似文献   

8.
包勇  高蜀生  练祥忠  殷俊  杨英  陈锋 《四川医学》2001,22(5):434-43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在感染等诱因作用下常出现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 ,导致明显低氧血症、二氧化碳贮留、混合性酸中毒 ,通常有效的机械通气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上述患者又常存在营养不良 ,呼吸肌无力致撤机困难。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 levelpositiveairwaypressure)呼吸机提供两个正压的辅助通气 ,可改善呼吸肌疲劳 ,且具有呼气末正压 (PEEP)作用 ,防止小气道陷闭。本研究对COPD并呼吸衰竭加重需气管插管住院患者使用美国Respironics设计的BIPAP呼吸机辅助撤…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呼吸生理和肺部疾病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进展就是提出了小气道的概念,认为小气道病变可能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早期可逆性阶段,如能早期发现及时处理,病变常是可逆的。为了早期发现小气道病变,国内外开展了以闭合气量(CV)、最大呼气流速一容量曲线(MMEF)等一系列小气道功能测定的研究。据报告这些  相似文献   

10.
路菊  王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24(10):1207-1207,121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bstructivesleepapneasyn drom ,OSAS)是睡眠时因上气道阻塞引发阵发性呼吸暂停或通气不良的一种综合征。OSAS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的高发性疾病 ,由于睡眠时发生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 ,最终可导致心、脑、肺、内分泌功能紊乱等一系列并发症。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asalcontinuouspositiveairwaypressure ,nCPAP)能有效消除由于上气道阻塞引起的睡眠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呼吸 ,使低氧血症得以纠正 ,白天嗜睡等症状得以缓解 ,且…  相似文献   

1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上气道大小的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以软组织显影好的磁共振技术(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患上气道与无鼾正常人的差异。方法:23名OSAS患均经整夜多导睡眠监测确诊。每2或1名OSAS患选取1名年龄,性别配比的无鼾对照。对23名OSAS患与12名配对对照的上气道进行MRI扫描及测量,比较  相似文献   

12.
吴健  钦光跃  施旦虹 《浙江医学》2001,23(8):485-486
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asalcontinu ouspositiveairwaypressure,nCPAP)能有效消除由于上气道阻塞引起的睡眠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呼吸 ,使低氧血症得以纠正 ,白天嗜睡等症状得以缓解 ,且无创、高效、可携机回家长期治疗 ,目前已成为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的首选方法 [1~3]。我院自1998年8月至2001年1月应用伟康SOLOCPAP呼吸机治疗35例OSAS,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35例夜间…  相似文献   

13.
豚鼠哮喘模型的气道反应性测定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豚鼠哮喘模型的气道反应性测定Aguineapigmodeltodetermineairwayresponsivenessinasthma王长征,郭先健,王顺朝(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630037气道高反应性(BHR)是仍罹患哮喘症状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其他多种细胞参与反应而引起的慢性、持久性的炎症疾病。可逆性气道阻塞、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的三大特征。患者缓解期症状虽已消失,但仍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反应了其气道持久性的病理变化。我们对38例哮喘缓解期患者进行测试支气管激发试验及小气道功能。探讨支气管反应性与小气道功能及临床缓解间的关系。比较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80%患者和MMEF〉80%患者的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以及临床缓解时间〈1年和〉1年的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结果:说明哮喘缓解期患者仍然存在支气管高反应性及小气道阻塞,提示缓解期炙症仍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非人工气道患者痰液湿化的有效方法,观察应用美容小喷瓶喷雾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3月~2013年12月需要气道湿化的非人工气道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湿化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美容小喷瓶将湿化液雾化喷洒在口腔内的方法,湿化液用生理盐水100ml内加糜蛋白酶4000iu配置,其喷入量、间隔时间根据痰液的粘稠度而定。结果:2组痰液粘稠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口咽部喷入湿化液用于脑卒中非人工气道患者的气道管理,能保持口咽部处于湿化状态,使痰液易于吸出或咳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殷国前 《广西医学》2003,25(3):383-384
内窥镜 (Endoscope)是近十余年来应用于诊断、探查体内组织病变的新技术。 1983年法国巴黎大学国际医院外科的Dubois〔1〕首先将内窥镜技术应用于阑尾切除术 ,1987年又用于胆囊切除术。其后近10年来内窥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普通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妇产科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并逐渐形成了内窥镜外科 (endoscopesurgery)。内窥镜外科因具有切口小、创伤轻、术后恢复快、疤痕小等特点 ,愈来愈受到外科医生的青睐。1992年美国整形外科医生等首次报道用内窥镜实施额部除皱术 ,是内窥镜第一次应用于整形外科领…  相似文献   

17.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with organizing pneumonia,BOOP)是由Epler等于1985年首先提出的一种新病名,病因尚不清楚。组织学特征是息肉样肉芽组织在小气道、肺泡管和肺泡腔内沉积增生。由于本病确诊有赖于开胸肺活检,临床诊断相当困难,常被误诊。现将我院一例BOOP患者,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皮肤型皮肌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皮肤型皮肌炎临床分析俞宝田(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协和医院,北京100730)1991年Euwer[1]首先提出无肌病性皮肌炎(amyopathicdermatomyositis),并报告了6例患者。其诊断标准为:①具有皮肌炎特征性皮损,...  相似文献   

19.
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及腹腔液RNase检测的临床意义郝翠芳(附属医院妇产科,256603)血清核糖核酸酶(Ribonuclease,RNase)浓度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于1958年首先由Migliares提出[1],1976年Roddi首先证实胰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ima,以下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T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以气道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不可逆性气道重塑(airwayremodeling)为特点[2]。气道重塑是由Huber和Koessler在1922年首先提出的。目前认为:气道重塑是指气道在慢性炎症刺激下所发生的气道壁结构变化,包括气道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肥大,细胞外基质(胶原)沉积、基底膜增厚,炎症细胞浸润和腺体增生肥大,是哮喘发病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哮喘气道病理改变的重要基础[3,4]。进一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