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基因 (IL 1RN)内含子 2可变数串联重复多态性(VNTR)和外显子 2 ( + 80 0 6T/C)多态性与冠心病 (CHD)的相关关系 ,以及各基因型对CH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a)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和PCR RFLP的方法 ,分析 2 4 5例CHD患者和 2 36例健康对照者的IL 1RN(VNTR)和IL 1RN( + 80 0 6T/C)基因型 ,并从CHD患者中随机选择 5 5例 (携带IL 1RN Ⅱ或IL 1RN C者 2 5例 ,不携带者 30例 )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其血清IL 1Ra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不携带IL 1RN Ⅱ或IL 1RN C基因型者患CHD的相对风险度增加 1 91倍 (OR =1 91,95 %CI =1 12~ 3 2 4 ) ;而与心绞痛组相比 ,其患心肌梗死的相对风险度增加 4 15倍 (OR =4 15 ,95 %CI=1 5 0~ 11 4 5 )。携带IL 1RN Ⅱ或IL 1RN C基因型的CHD患者血清IL 1Ra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 (P <0 0 1)。IL 1RN Ⅱ总是伴随着IL 1RN C的出现而出现。结论 IL 1RN(VNTR)和IL 1RN( + 80 0 6T/C)多态间存在完全连锁不平衡 ;其基因型与CHD的发生、发展及该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IL 1RN C和IL 1RN Ⅱ可能共同通过促进IL 1Ra的表达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冠心病 (CHD)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及P 选择素的变化 ,探讨其在CHD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用ELISA法和酶法分别检测 6 8例CHD患者和 5 5例对照者的血清sICAM 1、P 选择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水平 ,Gensini积分法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HD患者血清sICAM 1和P 选择素水平均较对照组高 ,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0 1) ;sICAM 1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显著相关 (r =0 .6 6 2 ,P <0 .0 0 1) ;TG与sICAM 1水平呈正相关 (r =0 .4 0 3,P <0 .0 1) ;P 选择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明显关系。结论 :sICAM 1及P 选择素可能参与了CHD的发病过程 ,血清sICAM 1的检测有助于临床病情分析 ,TG是影响sICAM 1水平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和肺泡灌洗液 (BALF)中白细胞介素 - 8(IL - 8)、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 ,IL - 8和IL - 6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 3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 (感染组 )治疗前后、2 8例哮喘发作期患者 (哮喘组 )及 12例正常人 (对照组 )的血清和BALF的IL - 8、IL - 6水平 ,计算BALF的中性粒细胞 (PMN)和肺泡巨噬细胞 (AMs)数量。结果 感染组治疗前血清IL - 8和IL - 6水平比治疗后、哮喘组及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1)。哮喘组血清IL - 8和IL - 6水平比感染组治疗后明显增高 (P <0 .0 1)。BALF的细胞总数、PMN、IL - 8及IL - 6水平感染组治疗前显著比治疗后、哮喘组及对照组高 (P <0 0 1) ,哮喘组高于感染组治疗后及对照组 (P <0 0 1)。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患者BALF的IL - 8及IL - 6水平比革兰阳性细菌感染患者显著增高 (P <0 0 1)。感染组BALF的IL - 8水平分别与PMN和AMs呈显著正相关 (r =0 90 5 6 ,r =0 6 2 6 9,P <0 0 1)。感染组BALF的IL - 6水平与AMs呈显著正相关 (r =0 70 5 2 ,P <0 0 1)。结论 IL - 8和IL- 6参与下呼吸道感染的炎症反应 ,血清和BALF中IL - 8和IL - 6的动态变化对评价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情和转归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TNF-〆、IL-6和IL-8与慢性肝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白细胞介素 - 6( IL - 6)和白细胞介素 - 8( IL - 8)与慢性肝病的关系 ,分别用 RIA和 EL ISA法检测 94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 TNF-α和 IL - 8含量 ,同时用免疫组化 ABC法观察其中 2 5例患者 (慢迁肝 3例 ,慢活肝 5例 ,肝硬变 17例 )肝组织内 TNF-α,IL - 8和 IL - 6的表达和分布。结果显示 :慢活肝和肝硬变患者血清及肝组织内上述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增加 ( P<0 .0 5~0 .0 1) ,且分别与血清中胆红素水平和肝组织炎症活动指数密切相关 ( P<0 .0 5~ 0 .0 1)。提示这些细胞因子可能相互影响 ,并在慢性肝脏炎症损伤、修复和纤维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水平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和生物学方法分别测定 6 5例老年冠心病 (CHD组 )患者 [2 5例稳定型心绞痛 (SA组 ) ,2 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组 ) ,19例急性心肌梗塞 (AMI组 ) ]和 32名健康人 (对照组 )血浆PAF和血清sICAM 1水平。结果  ( 1)CHD组PAF和sICAM 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 (P <0 .0 1,P <0 .0 1) ;( 2 )SA组PAF和sICAM 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 3)UA组和AMI组PAF和sICAM 1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0 1,P <0 .0 5 ) ;( 4 )UA组与SA组比较 ,血浆PAF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 ,血清sICAM 1水平升高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 5 )AMI组与SA组比较 ,血浆PAF及血清sICAM 1水平的升高均有明显差异 (P <0 .0 0 1)。结论 PAF及sICAM 1参与老年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其测定可作为老年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观察的一个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介素 1β(IL 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与血脂的关系及其在冠心病 (CH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 6 4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 ,其中CHD组 33例 ,非CHD组 31例。测定两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 ,IL 1β和TNF α。 结果 :CHD组血TC、TG、IL 1β、TNF α显著高于非CHD组 (P <0 .0 1) ,而HDL C显著低于非CHD(P <0 .0 1) ;CHD组TNF α与TC呈显著正相关 (r =0 .86 2 ,P <0 .0 1) ,非CHD组TNF α与TC不相关。结论 :IL 1β、TNF α与血脂异常之间存在一定联系 ,三者可能均参与了CHD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测定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 1(sICAM 1)和E 选择素 ,分析ICAM 1、E 选择素在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前后的变化以及与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IL) 1β和临床资料的相关性 ,以了解黏附分子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 30例活动期RA患者和 15名正常人血清 ,17例患者服用甲氨蝶呤 (MTX) ,13例服用阿克他利 (ACT) ,连续半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检测ICAM 1、E 选择素、IL 1β和TNF α,并测定血沉、类风湿因子 ,同时记录RA患者采血时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RA患者中男性 4例 ,女性 2 6例 ,年龄 18~ 6 2岁 ,平均 (4 3± 12 )岁 ,病程 3个月~ 8年 ,平均 (4± 5 )年。关节功能Ⅱ级 18例 ,Ⅲ级 12例。X线分期 :Ⅰ期 10例 ,Ⅱ期 11例 ,Ⅲ期 9例。治疗前RA患者血清ICAM 1和E 选择素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治疗半年后RA病情缓解 ,血清ICAM 1和E 选择素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0 1) ,MTX组较ACT组下降明显 ,但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ICAM 1、E 选择素和TNF α、IL 1β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且与血沉 (ESR)明显相关。 结论 ICAM 1和E 选择素参与RA发病 ,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后可使其水平下降 ,不论治疗前后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炎症标记物与冠心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者 (正常对照组 ) 30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 )患者 2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 2 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30例 ,分别测定血清中C 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介素 6 (IL 6 )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浓度。结果 :①SAP、UAP、AM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血清中CRP、IL 6、TNF α均显著增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均P <0 .0 1) ;②UAP与SAP比较 ,血清中CRP、TNF α均显著增高 (P <0 .0 1) ,但与IL 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③AMI与SAP比较 ,血清中CRP、IL 6、TNF α均显著增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④AMI与UAP比较 ,血清中CRP、IL 6、TNF α均显著增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⑤血清中CRP、IL 6、TNF α在AMI发病的 72h以内有明显动态变化。结论 :炎症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 ,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的高低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AMI时炎症因子的动态演变可以作为病情稳定性的指标 ,对判断病情和预后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 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8(IL 8)进行了测定 ,并对其动态变化意义进行了探讨。1 材料与方法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3月收入我科符合静脉溶栓指征[1] 的AMI患者 30例 ,于发病后 6h内 ,平均 (3 11± 1 2 9)h ,给予尿激酶 (天普洛欣 ) 10 0万U加速静脉溶栓。根据闭塞血管再通标准将患者分为溶栓再通组和溶栓未再通组 ;对照组为 2 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IL 6、IL 8测定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放免试剂盒由军事医学科学院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提供。检测结果统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2 (IL 2 )、IL 6、IL 8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慢性支气管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 3 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期和临床缓解期血清IL 2、IL 6,IL 8及TNF α水平 ,并以 3 0例健康人血清中IL 2、IL 6、IL 8及TNF α水平作为对照。  结果   3 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IL 6、IL 8、TNF α显著高于缓解期 (P <0 0 1) ,而缓解期血清IL 6、IL 8、TNF α与对照组相比仍然有差异 (P <0 0 1) ;IL 2浓度在发作期和缓解期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但发作期和缓解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期和临床缓解期血清IL 6与IL 8,IL 6与TNF α ,IL 8与TNF α水平均呈正相关 (r=0 70 9,0 63 3 ,0 615 ) ,但与IL 2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血清IL 2、IL 6、IL 8、TNF α不仅参与了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感染时的发病机制 ,而且在慢性炎症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和可溶性E 选择素 (sE selectin)水平的变化。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67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2 0例健康对照组的sICAM 1和sE selectin以及甘油三酯 (TG)水平。结果  ( 1) 2型糖尿病组血清sICAM 1和sE select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2型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有大血管病变组均高于无血管病变组 (P值均 <0 .0 5 ) ;( 2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 1和sE selectin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r =0 .9985 ,P <0 .0 1) ;( 3 )血清sICAM 1水平和TG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r =0 .415 ,P <0 .0 5 )。结论 血清sICAM 1和sE selectin参与了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病过程 ,并可作为糖尿病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 1升高与高甘油三酯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12.
慢性病毒性肝炎与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检测 6 1例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清sICAM - 1。结果 各组患者的sICAM - 1水平均高于正常人 (P <0 0 1)。而各组患者之间的sICAM水平 ,以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最高 ,中度慢性肝炎次之 (P <0 0 1) ,轻度慢性肝炎较低 (P <0 0 1)。sICAM水平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 ,与体内乙肝病毒的存在及复制无关。结论 sICAM - 1是一项敏感的、非损伤性的反映肝炎活动性及肝脏损害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我们于 1999年 9月至 2 0 0 0年 7月通过测定 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和可溶性E 选择素 (sE selectin)水平的变化 ,探讨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炎症反应以及降糖治疗对其产生的影响。  一、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根据 1998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的门诊或住院 2型糖尿病患者 2 8例 ,男 15例 ,女 13例 ,年龄 6 0~ 70岁 ;全部患者经检查均无过敏性及炎症性疾病、肿瘤、高血压和肝肾疾病等。健康对照组 2 2例 ,男 12例 ,女 10例 ,年龄 6 0~ 6 8岁 ,经检查均无糖尿病、肝、肾疾病和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对冠心病 (CH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 CAM 1)和可溶性P选择素 (Ps)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 2 5例冠状动脉造影 (CAG)阴性者为阴性对照 (CAG阴性组 ) ,以 2 0例CAG阳性但不宜行PTCA者为阳性对照 (CAG阳性组 ) ,观察 2 2例行PTCA的CHD患者 (PTCA组 )术前、术后冠状静脉窦 (Cs)和外周静脉 (Pv)血清sICAM 1、Ps的动态变化。结果 :PTCA组和CAG阳性组各时点Pv中sICAM 1、Ps均较同时点CAG阴性组有显著增加 (均P <0 .0 1)。PTCA组Cs中sICAM 1在术后 15min升高 (P <0 .0 5 ) ,术后 30min达最高值 (P <0 .0 1) ,Ps在PTCA后 5min即有升高 (P <0 .0 5 ) ,术后 15min达峰值。PTCA组Pv中sICAM 1在PTCA后 2 4h升高 (P <0 .0 5 ) ,术后 4 8h最高 ,Ps峰值出现在PTCA后 2 4h(P <0 .0 5 )。结论 :PTCA后血清Ps和sICAM 1相继升高 ,提示局部血管壁损伤及血小板、内皮细胞活化 ,可能与PTCA后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15.
尿毒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水平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18(IL 18)水平与脂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 )检测 3 0例尿毒症患者和 2 5例对照组血清IL 18水平 ,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IL 18与各项血脂之间的关系。结果  ( 1)尿毒症患者血清IL 18及脂蛋白 (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 2 )尿毒症患者血清IL 18水平与脂蛋白 (a)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 =0 .5 2 2 ,P <0 .0 5 ) ;( 3 )尿毒症患者血清IL 18水平与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均无相关性。结论 尿毒症患者血清IL 18升高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对重症肌无力 (MG )患者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ELISA法检测 3 2例MG患者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和治疗 3个月后的血清白细胞介素 (IL) 6和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AChRab)水平。结果 MG患者血清IL 6和AChRa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1) ,而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均明显降低 (P <0 .0 5或P <0 .0 1)。血清IL 6在AChRab阳性MG患者高于AChRab阴性患者 (P <0 .0 5 ) ,且与AChRab滴度呈正相关 (r =0 .710 ,P <0 .0 1)。结论 糖皮质激素可通过抑制MG患者体内IL 6和AChRab的产生 ,有效调节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C-反应蛋白和冠心病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冠心病 (CHD)发病率在我国呈迅速增长趋势 ,机体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形成及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C-反应蛋白 (CRP)是一种急性炎症时相反应蛋白 ,炎症细胞含有CRP受体 ,CRP的大量产生 ,通过其受体细胞 ,直接 (浸润、聚集 )或间接 (产生细胞因子 )作用 ,引起血管受损。本文旨在探讨 CRP和 CHD的相关性。1 对象和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心内科 2 0 0 1- 0 1~ 2 0 0 2 - 0 5明确诊断为 CHD的住院患者 5 0 (男 3 8,女 12 )例 ,年龄 41~ 81(61± 10 )岁 ;HR 5 2~ 10 0 / m in(74.0± 10 .6/ min) ;BP 10 5~165 / 5 5~ 95 mm Hg…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ICAM-1的表达及sICAM-1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间粘附分子 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1、ICAM 1)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 ,血清ICAM 1(sICAM 1)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肝细胞损伤程度密切相关。我们观察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ICAM 1的表达 ,同时测定sICAM 1水平 ,以探讨ICAM 1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一、病例我院 2 0 0 0年 5月~ 2 0 0 1年 4月经过肝穿刺活检确诊的 60例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男性 45例 ,女性 15例。年龄最大5 3岁 ,最小 17岁。其中慢性轻度 19例 ,中度 16例 ,重度 17例 ,慢性重型 8例。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 2 0 0 0…  相似文献   

19.
我们探讨血清透明质酸 (HA )、白细胞介素 6(IL 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对慢性乙型肝炎及其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检测意义 ,观察其与肝功能及肝内炎症反应程度和纤维化的关系。资料与方法一、检测对象全部病例为本院 1997~ 2 0 0 1年的住院或门诊患者。观察组为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共 178例 ,男99例 ,女 79例 ,年龄 2 1~ 76岁 ,平均 ( 4 2 .3± 19.4)岁。其中慢性乙型肝炎 90例 ,肝炎后肝硬化 88例 ,HBV血清标志物均为阳性 ,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学指标均为阴性 ,无其他感染。诊断符合 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  相似文献   

20.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并发肝脏损害的研究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并发肝脏损害的临床特征、变化趋势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 2 0 0 3年 3月至 6月在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SARS患者 15 4例 ,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和血气分析等实验室指标。其中46例患者系统检测了血清IL 1β、IL 2、IL 4、IL 6、IL 8、IL 10和TNFα。有 3例死亡患者行尸检病理学检查。 结果  3 7.66%的SARS患者入院时ALT升高 ,随病程的延长逐渐下降 ,至第 3周时降至 5 .2 %。入院时白蛋白及胆红素的异常率分别为 5 .19%和 8.44 %。乳酸脱氢酶 (LDH)和磷酸肌酸同工酶 (CK MB)与ALT的相关性分别为 0 .63 8和 0 .60 1。肝脏病理学检查提示急性炎症改变。ALT异常组在未吸氧状态下有 84.48%的患者PaO2 低于 10 .64kPa ,而ALT正常组有 45 .83 %的患者PaO2 低于 10 .64kPa ,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IL 1β、IL 2、IL 6、IL 8和IL 10水平在ALT正常组与异常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0 .0 1)。ALT异常组IL 1β、IL 6和IL 10显著高于ALT正常组 (P <0 .0 5 )。结论 SARS患者容易并发以转氨酶短暂升高为特点的肝脏损害 ,表现为急性非特异性炎症改变。系统性炎性反应综合征 (SIRS)和缺氧是导致肝损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