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温针灸结合中药口服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43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7月收治的8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小建中汤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使用温针灸疗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率、复发率及治疗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血清EGF和胃黏膜EGFR积分光密度、面积百分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Hp根除率较高,复发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疗法结合中药口服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EGF、EGFR水平,促进溃疡和胃黏膜修复,提高Hp根除率,降低复发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李维婷  舒敏 《光明中医》2020,(3):414-416
目的观察小建中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胃溃疡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小建中汤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72.22%,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2组血清、胃液表皮生长因子及胃黏膜生长因子受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观察组血清、胃液表皮生长因子及胃黏膜生长因子受体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随访2组复发率分别为8.33%、27.78%,观察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小建中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效果显著,可增强胃黏膜的修复能力,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建中汤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5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68例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阿莫西林胶囊及克拉霉素分散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建中汤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复发率、Hp根除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治疗有效率、中医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建中汤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李志鹏 《新中医》2020,52(17):68-70
目的:观察胆胃宁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湿热中阻型胃溃疡(GU)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4例湿热中阻型GU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胆胃宁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治疗后对比2组中医证候疗效及胃镜疗效,检测幽门螺杆菌(Hp)清除情况,治疗前后检测胃液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及胃黏膜前列腺素2(PGE2)含量。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7.30%,高于对照组的75.68%(P0.05)。观察组胃镜疗效总有效率为97.30%,高于对照组的81.08%(P0.05)。治疗后,观察组Hp清除率为86.49%,对照组Hp清除率为62.1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胃液EGF及胃黏膜PGE2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胃液EGF及胃黏膜PGE2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胃宁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湿热中阻型GU,可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Hp清除,降低胃液EGF和胃黏膜PGE2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胃止痛方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温胃止痛方汤剂。对照组采取西药抗溃疡、三联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镜下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p清除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胃止痛方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可以促进溃疡愈合,清除幽门螺杆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94例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97例,西药组采用铋剂四联疗法治疗,中药组给予黄芪建中汤治疗,2组均观察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胃泌素、表皮生长因子(EGF)、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17 (IL-17)水平的变化,统计2组临床疗效和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主症、次症、证候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中药组主症、次症、证候总分均低于西药组(P 0.05)。2组TGF-α、EG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01),胃泌素、NO、IL-17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01),2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可取得与铋剂四联疗法同样的效果,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彭永剑  杨健君 《新中医》2022,54(6):27-30
目的:观察温胃汤加减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寒证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脾胃虚寒证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胃汤加减内服。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脾胃虚寒证证候评分、Hp根除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7.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脾胃虚寒证各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p清除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胃汤加减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寒证Hp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提高Hp清除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90例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服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组加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随访1年内溃疡复发率、复发时间及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Hp根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复发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后(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有确切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能减少及延缓溃疡的复发,提高Hp根除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疡复方为主治疗脾胃虚寒夹瘀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脾胃虚寒夹瘀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疡复方及针灸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患者综合疗效、胃镜疗效、Hp根除率、中医证候积分以及复发率。结果: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7%,对照组为7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疗效总有效率、Hp根除率治疗组分别为86.7%、85.0%,对照组分别为78.3%、78.3%,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复发率治疗组为19.0%,低于对照组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疡复方结合针灸、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13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制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Hp清除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38%(P0.05);两组Hp清除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1年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具有疗效好、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等诸多优点,可作为目前老年消化性溃疡治疗的一种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健脾清热化瘀方配合西药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脾虚瘀热型)的疗效。方法:将138例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系统随机化法分为实验组(健脾清热化瘀方联合西药治疗)与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各6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临床疗效及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14C呼气试验(14C-UBT),治疗前、治疗8周后胃液PH值,消化道激素水平[胃动素(MOT)、胃泌素(GAS)]水平,胃排空功能(5小时胃排空率)变化,以及治疗后3个月复发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14C-UBT阴性率、Hp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MOT水平、5小时胃排空率、胃液PH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实验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GAS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实验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实验组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健脾清热化瘀方配合西医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可增强疗效,可与西药协同提高Hp清除率,抑制胃酸分泌,并减少溃疡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消溃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消溃愈疡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清除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有效率为82.6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p清除率为65.22%,治疗组Hp清除率为91.30%,两组患者Hp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溃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取得满意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寒邪客胃对乙酸性胃溃疡模型胃黏膜的影响及冬胃颗粒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乙酸注射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溃疡模型组、寒性溃疡组、西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寒性溃疡组及治疗组制成溃疡模型后采用寒冷因素刺激复制寒邪客胃型动物模型,先用0℃冰水浸泡3 d,后用0℃冰水灌胃3 d,治疗组同时给予药物灌胃。观察各组大鼠的症状、体征,测定大鼠胃黏膜溃疡指数(UI)及溃疡抑制率,应用ELISA法检测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及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消瘦、倦怠,蜷缩聚堆,毛发疏松粗糙,大便稀溏。药物治疗组上述症状轻微,大便或干或溏,冬胃颗粒治疗组大鼠大便性状优于西药治疗组。寒性溃疡组胃黏膜溃疡指数大于溃疡模型组,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溃疡指数均小于寒性溃疡组(P<0.01),其中中药治疗组优于西药治疗组(P<0.05),其溃疡抑制率(54.55%)优于西药治疗组(45.40%)。溃疡模型及寒性溃疡模型均使胃黏膜6-keto-PGF1α水平降低(P<0.05,P<0.01),其中寒性溃疡组6-keto-PGF1α低于溃疡模型组(P<0.05),EGF水平稍增高,但无明显差异(P>0.05);与寒性溃疡组比较,中西药物治疗组均可明显升高6-ketoPGF1α及EGF水平(P<0.05,P<0.01),中药治疗组6-keto-PGF1α及EGF水平高于西药治疗组(P<0.05)。中药治疗组及西药治疗组均可明显增强胃溃疡黏膜EGFR的表达(P<0.05或P<0.01),中药治疗组EGFR表达(积分光密度P<0.01,面积百分比P<0.05)优于西药治疗组。结论:寒性刺激可增加乙酸性胃溃疡大鼠胃黏膜损害,冬胃颗粒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吴新颜  徐磊 《新中医》2019,51(4):218-220
目的:观察温胃汤联合温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择96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温胃汤治疗,观察组采用温胃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胃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7.92%,对照组79.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Hp阳性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观察组Hp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 0.05)。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采用温胃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Hp阳性率,有效减轻胃痛,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病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单纯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服用西药治疗的同时应用中药配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胃液p H值以及胃液分泌素变化情况,统计两组3月复发率以及Hp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病情复发率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液素分泌水平以及胃酸p H值改善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P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效果满意,可有效改善胃液素分泌以及胃液酸碱值,治后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胃喜康对胃溃疡大鼠胃黏膜EGF含量及EGFRmRNA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胃喜康对胃溃疡大鼠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受体(EGFR)的影响,探讨该药抗胃溃疡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乙酸注射至大鼠浆膜下形成胃溃疡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胃黏膜组织EGF含量,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胃黏膜组织EGFRmRNA的表达.结果:胃喜康组溃疡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与雷尼替丁组无差异(P>0.05),胃喜康组及雷尼替丁组黏膜组织的EGF的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胃黏膜组织EGFR mRNA平均灰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胃喜康组及雷尼替丁组EGFR mRNA平均灰度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0.01),胃喜康组比雷尼替丁组EGFR mRNA平均灰度值更低(P<0.05).结论:胃喜康的抗溃疡作用可能与激活EGF/EGFR系统,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增生、组织修复,抑制胃酸有关.  相似文献   

17.
加味小建中汤治疗消化性溃疡2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慧 《中医药导报》2007,13(6):38-39,43
目的:观察加味小建中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加味小建中汤和西药三联疗法治疗4周,观察主要症状,溃疡愈合,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率以及随访半年的复发率。结果:在改善主要症状、溃疡愈合和复发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HP根除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小建中汤汤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8.
李燕红 《光明中医》2023,(4):685-687
目的 探讨小建中汤加味在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PU)治疗过程中等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新郑市中医院消化内科2018年6月—2019年6月消化内科诊治的54例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四联疗法,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小建中汤加味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小建中汤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具有安全可靠、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健脾愈疡方联合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健脾愈疡方,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的前列腺素E2 (PGE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表达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和治疗后3个月的溃疡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各项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胃脘疼痛、嗳气吞酸、口干口苦、大便不调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清PGE2、VEGF、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PGE2、VEGF、EG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PGE2、VEGF、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溃疡复发率为5.0%,低于对照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愈疡方联合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加味温胃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致胃脘痛的疗效及对胃液成分、Hp根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92例胃脘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加味温胃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氨基己糖、三羟胆酸、胃液分泌性免疫球蛋白、胃蛋白酶等胃液成分,Hp根除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48%高于对照组78.26%,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氨基己糖、三羟胆酸均低于治疗前,胃液分泌性免疫球蛋白、胃蛋白酶高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氨基己糖(112.34±20.36)μg/ml、三羟胆酸(21.36±7.59)μg/ml低于对照组,胃液分泌性免疫球蛋白(62.35±6.29)μg/ml、胃蛋白酶(37.26±6.29)μg/ml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根除率91.30%高于对照组73.91%,复发率21.74%低于对照组43.48%,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温胃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致胃脘痛,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及Hp根除率,保护胃黏膜,调整胃液分泌,降低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