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校正 CT 值在 CT 诊断肾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近期83例肾癌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病理诊断透明细胞癌69例、乳头状细胞癌14例。分析内容包括测量CT扫描各期肿瘤最大截面直径、肿瘤的平均CT值(TNC、TCP和TPP代表肿瘤平扫期、皮质期和实质期的CT值)、主动脉CT值(ANC、ACP、APP代表主动脉平扫期、皮质期和实质期的CT值)和正常肾实质CT值(KNC、KCP、KPP代表肾实质平扫期、皮质期和实质期的CT值)。计算4个校正CT值(R 代表):R1=(TCP-TNC)/(ACP-ANC),R2=(TPP-TNC)/(APP-ANC),R3=(TCP-TNC)/(KCP-KNC),R4=(TPP-TNC)/(KPP-KNC)。对透明细胞癌组和乳头状细胞癌组的各种CT检查参数进行比较,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各种检查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的TNC无统计学差异(P=0.261),但透明细胞癌组的TCP、TPP和校正CT值均显著高于乳头状细胞癌组(均P<0.05)。ROC曲线下面积值(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R1的AUC最高,其次为TCP。结论校正CT值不仅消除了患者内在因素对肿瘤增强的影响,而且与TCP、TPP联合应用时有助于肾癌亚型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四期扫描对肾脏嗜酸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oma,RO)和透明细胞癌(Clear-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s,ccR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因肾脏占位行肾脏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患者79例共80枚瘤灶,经术后病理证实RO 29例,ccRCC 50例,并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的影像表现,采用SPSS 19.0软件对肿瘤CT值、校正CT值、皮质期与实质期CT差值及增强廓清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肿瘤部位、形态、平扫特点、强化程度、强化方式、皮质期与实质期强化CT值差异、节段增强反转等征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O和ccRCC皮质期CT值、皮质期校正CT值、皮质期与实质期CT差值和增强廓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实质期、排泄期CT值校正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星状低密度影、强化程度、强化均匀度、轮辐状强化、皮质期与实质期强化CT值差异及节段增强反转等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位、形态、钙化,病灶周边絮状和条索状影等征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MSCT多期扫描表现中,皮质期CT值、皮质期校正CT值、皮质期与实质期CT差值和增强廓清率、中央星状低密度影、强化程度、强化均匀度、轮辐状强化、皮质期与实质期强化CT值差异及节段增强反转等征象对于RO、ccRCC二者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ccRCC)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应用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并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52例cc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比较分析52例ccRCC患者平扫、皮髓质期、肾实质期及排泄期Ⅰ~Ⅱ级ccRCC的强化程度及强化模式;并以手术或病理学活检结果为标准,比较CT平扫和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结果:Ⅰ级和Ⅱ级ccRCC的平扫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扫描皮髓质期、肾实质期及排泄期,Ⅱ级ccRCC的CT值(Hu)均高于Ⅰ级ccRCC(均P0.05)。Ⅰ级ccRCC均匀强化相对更常见,Ⅱ级ccRCC不均匀强化相对更常见。此外,CT平扫准确诊断患者例数为39例,准确诊断率为75%,明显低于三期动态增强扫描98.08%(51/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于早期ccRCC的分期鉴别有应用价值,Ⅰ级与Ⅱ级ccRCC在强化程度和强化模式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可用于辅助进行术前分期及治疗方案选择。相较CT平扫,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ccRCC的准确诊断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针对小肾细胞癌的不同病理亚型运用三期MDCT进行扫描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6年12月确诊为小肾细胞癌的患者62例,其中透明细胞癌透明细胞癌36例,嫌色细胞癌6例,乳头状癌20例,全体患者均接受三期MDCT扫描,包括平扫、皮髓质以及实质期三个阶段。比较分析平扫CT值水平,增强CT值水平、强化程度还有增强的异质性水平,同时对比三种病理亚型的CT值以及增强后的异质性水平。结果:透明细胞型的增强CT值、强化值和增强异质性水平最高。三种病理亚型在皮髓质期以及实质期的CT值以及增强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CT值和增强水平相互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在皮髓质以及实质期的增强异质性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鉴别诊断小肾细胞癌的时候运用三期MDCT扫描的增强CT值以及异质性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CT值不均匀度诊断肾透明细胞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值不均匀度鉴别诊断肾透明细胞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患者的CT图像,纳入169个肿瘤,分为透明细胞癌组(n=152)和乏血供肾细胞癌组(n=17)。测量CT值的标准差,同时测量皮髓质期和实质期肿瘤的CT值,及同层面正常肾脏皮质和腹主动脉的CT值并获得CT值比值参数: 皮髓质期肿瘤CT值/正常肾脏皮质CT值(TCOCM),皮髓质期肿瘤CT值/腹主动脉CT值(TAOCM),以及实质期肿瘤CT值/正常肾脏皮质CT值(TCON)、实质期肿瘤CT值/腹主动脉CT值(TAON)。对两组以上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皮髓质期透明细胞癌组的CT值标准差(29.60±9.57)高于乏血供肾细胞癌组(18.85±8.10;t=-4.46,P<0.001)。平扫和实质期两组肿瘤CT值标准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皮髓质期的CT值标准差与透明细胞癌的Fuhrman分级存在弱相关(r=-0.16,P=0.049)。透明细胞癌组的TCOCM、TAOCM、TCON、TAON均高于乏血供肾细胞癌(P均<0.05)。结论 肾透明细胞癌皮髓质期的CT值标准差高,且CT值标准差可能与Fuhrman分级相关。CT值标准差可作为反映透明细胞癌皮髓质期不均匀强化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在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20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作为观察组(n=117),将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作为对照组(n=210),两组均给予MDCT检查,分析两组CT征象、CT值等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值判断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价值。结果观察组女性比例高于对照组(P < 0.05),年龄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密度均匀、边界清楚、瘤内血管影比例分别为80.34%、100.00%和16.24%,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假包膜比例低于对照组(P < 0.05);CT征象中,形态、强化方式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灶CT值和病灶/肾实质CT比值分别为46.10±7.82 Hu和1.37±0.32,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肾实质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CT值、病灶/肾实质CT比值诊断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2和0.862,截断值分别为41.50 Hu和1.20时,敏感度分别为78.80%和76.50%,特异性分别为75.50%和74.40%。结论MDCT在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7.
肾集合管癌的MDCT动态增强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动态增强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增加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集合管癌7例,术前分别行CT平扫及双期(皮髓交界期及实质期)增强扫描。结果:7例肾集合管癌均以肾脏髓质为中心;所有病灶境界不清,与周围正常肾实质呈犬齿交错状排列,未见包膜;7例肿瘤中,1例肿瘤密度均匀,4例肿瘤密度不均匀,1例肿瘤呈显著低密度;平扫肿瘤实质成分CT值平均为35.5HU(30.1~44.7HU),动态增强后肿瘤呈进行性延迟强化,皮髓交界期CT值平均为52.7HU(34.2~72.0HU),实质期CT值平均为74.5HU(40.0~89.3HU)。病理上肿瘤有明显的间质反应,伴纤维增生,而纤维间质多呈延迟强化。结论:肾集合管癌中心多位于肾髓质,肿瘤境界不清,无包膜,患肾轮廓相对正常;肿瘤密度多样,增强扫描呈轻中度进行性延迟强化。集合管癌具有不同于其他肾细胞癌的CT特点,影像表现与病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RO)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RO的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 CT平扫8例RO均为单侧、单发,呈类圆形4例,分叶状4例,均突出肾轮廓外。8例肿瘤实质部分CT值约22~36 Hu,平均31 Hu。增强扫描8例均为富血供,皮髓质期肿瘤实质CT值103~187 Hu,平均强化幅度较平扫上升94 Hu。实质期强化减低,CT值82~151 hu,平均强化幅度较平扫上升74 Hu。排泄期稍下降,CT值86~117 Hu,排泄期平均强化幅度较平扫上升70 Hu。2例肿瘤见星状瘢痕,2例节段性强化逆转,1例轮辐状强化,1例肿瘤内出血、1例点状钙化,1例少量脂肪。结论 当CT平扫表现类圆形或分叶状突出肾轮廓外的等、低密度影,增强表现富血供,皮髓质期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肿瘤实质明显强化,实质期、排泄早期不同程度的下降,皮髓质期肿瘤内不均匀强化的低密度区,在实质期、排泄期逐渐减小或消失,呈进行性填充,同时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内无瘤栓,肾门及腹主动脉旁未见肿大淋巴结,肾嗜酸细胞腺瘤是可供选择的鉴别诊断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定量纵向弛豫时间图(T1 mapping)和多期增强MRI鉴别高、低级别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4例ccRCC患者的资料,术前均行T1 mapping和多期增强MRI检查。根据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分级标准,Ⅰ~Ⅱ级64例(低级别组),Ⅲ~Ⅳ级30例(高级别组)。比较两组之间的皮髓质期和肾实质期的强化率,平扫和增强后T1值及T1值下降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两种方法评估ccRCC的价值。结果:高级别组ccRCC增强后皮髓质期及肾实质期的强化率均低于低级别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级别组ccRCC增强后的T1值高于低级别组,T1值下降率低于低级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增强后T1值和T1值下降率鉴别高低级别ccRC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5和0.828。结论:定量T1 mapping在鉴别高、低级别ccRCC方面优于常规多期增强MRI扫描。  相似文献   

10.
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及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共17个肾EAML病灶的CT、MRI特征(9例仅行CT检查,2例仅行MR检查,2例同时行CT及MR检查),分析内容包括病灶数目、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及信号、强化模式等情况。结果单发病灶10例,多发病灶3例;其中11例病灶突出肾轮廓外,位于髓质内者1例,位于皮质与髓质多发者1例;病灶直径8~154mm,平均(63.0±47.0)mm,均呈不规则形或类圆形;14个病灶边界清楚(显示楔征6个、皮质掀起征5个),3个边界不清;7例病灶富脂肪,6例乏脂肪。CT平扫病灶实质密度均稍高于肾皮质;增强扫描示皮质期病灶实质明显强化11例,髓质期强化减退9例,髓质期持续强化2例;5例显示黑星征。MRI平扫实质部分T1WI呈等信号,T2WI脂肪抑制呈稍低信号;增强扫描皮质期明显强化,髓质期持续强化,1例显示黑星征。结论肾EAML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术前准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湖南省霍乱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监测人群中霍乱病例和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体及食物,以便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方法 全省范围开展腹泻患者及外环境、食品监测,选择重点地区开展甲鱼霍乱弧菌污染状况专项监测.结果 2006年湖南省共登记腹泻患者111 526例,检测霍乱弧菌89 661例,检测率为80.39%,检出阳性4例,均为0139群霍乱弧菌感染;检测环境和食品样44 533份,其中水体35 113份,全部为阴性,水产品5377份,阳性16份,阳性率为0.30%,阳性标本为甲鱼和牛蛙,其他食品4043份,均为阴性;甲鱼专项监测2323份,检出阳性33份,阳性率为1.42%;霍乱毒素基因检测34株菌,20株为产毒株,占58.80%;药敏试验28株菌,均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100%敏感,对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为92.86%.结论 甲鱼、牛蛙等水产品是湖南省发生霍乱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水产品的监测和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抚触技术在产科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我科住院正常分娩和剖宫产的健康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抚触组100例,观察新生几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和产妇满意度。结果抚触组新生儿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及产妇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抚触既能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又能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简单易行效果好的新型护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