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胰管的应用解剖学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胰腺疾病的诊治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解剖观测 60例胰腺标本。结果 :胰管至少有 6种类型。主胰管与胆总管汇合在十二指肠壁外者占 82 .7% ,在壁内者占1 7.3% ,汇合角度绝大部分为锐角 ( 4 5°左右 ) ,主胰管开口内经为 0 .2~ 0 .4cm平均为 0 .3cm。胰、胆管共同通道的长度约 0 .5 cm,其开口多位于十二指肠降部中、下 1 /3交界处后内侧壁大乳头处。结论 :了解胰管的变异类型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胰腺疾病的诊治提供解剖学基础资料。方法:解剖观测了30例胰腺标本的相关结构。结果:胰管至少有6种类型。主胰管与胆总管汇合在十二指肠壁外者83.3%,在壁内者占16.7%,汇合角度绝大部分为锐角(45°左右),主胰管开口0.2-0.4 cm,平均0.3 cm。胰、胆管共同通道的长度约0.5 cm,其开口多位于十二指肠降部中、下1/3交界处后内侧壁大乳头处。结论:了解胰管的变异类型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胰腺疾病的诊治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观测22具胰腺标本.结果:主胰管的管径变异比较大.主胰管在胰头,胰体和胰尾部的管直径分别是0.46±0.5,0.37±0.21,0.18±0.60.十二指肠大乳头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下1/3部的约占60%(13/22),开口于降部的中1/3的占40%(8/22).十二指肠小乳头位于大乳头的稍上方.结论:胰管的管经及解剖位置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 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是近年国内外新开展的技术,方法是经十二指肠镜从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插入导管注入造影剂使胆管、胰管在X线下显影,以了解其病变的有、无、轻、重。胆胰管造影可用于胆石症、壸腹周围恶性肿瘤、胆管胰管肿瘤的诊断,对阻塞性黄疸、上腹疼痛、胆系手术后有复发症状者的鉴别诊断尤有价值。我科自1978年起开展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晚期胰头癌患者的胆、胰管均发生梗阻时,胆胰管双支架置入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明确诊断为晚期胰头癌患者,且胆、胰管均有梗阻时,根据胆管、胰管狭窄或梗阻的部位、程度,确定置入支架的直径及长度;然后胰、胆管分别置入导丝,并通过内镜在导丝引导下分别置入胰管、胆管支架进行内引流.观察治疗前后腹痛腹胀变化、血清总胆红素变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胰淀粉酶水平等临床表现.结果入选的37例患者中置管成功34例,2例为胆囊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扭曲,乳头移位;1例为毕Ⅱ式吻合术后导致解剖变异,无法插管.其余患者均插管成功.胆胰管双支架置入后,血清总胆红素、转氨酶均下降(分别为88.2%与85.3%).2例出现一过性的胰淀粉酶的升高,给予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 胆胰管双支架可以解除晚期胰头癌患者的胆、胰管恶性狭窄与梗阻,可明显改善晚期胰头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可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并发症及其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在十二指肠镜直视下,将造影管经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插入胰管和胆管,从而直接观察十二指肠乳头形态及X线影像,观测胰腺、胆囊、胆管、肝管有无病变。将其作为诊断胰胆系统疾病的金标准在临床已应用多年,诊断价值已得列公认。  相似文献   

7.
杨柳惠 《柳州医学》2007,20(2):97-98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基本原理是在十二指肠镜直视下,将造影管经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插入胰管和胆管,注射造影剂后在X线下观  相似文献   

8.
ERCP和EST术的配合及护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覃秀爱 《广西医学》2002,24(12):2119-2120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 ERCP)对胰胆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1) ,笔者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期间 ,配合医生对 5 8例胰胆疾病患者进行 ERCP,经造影显示胆管内有结石时 ,即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 EST)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对象 :本组患者 5 8例 ,男 32例 ,女 2 6例 ,年龄 1 2~ 78岁 ,平均年龄 5 3.2岁 ,以上腹痛和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 ,术中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 2 7例 ,均行 EST术。1 .2 方法 :利用内镜操作技术 ,将十二指肠侧视镜插入十二指肠降部 ,寻找胰胆管开口的十二指肠乳头 ,…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3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置胰管外引流预防胰漏的发生。方法:总结2003年10月至2007年4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1例,其中胰头癌22例,胆管下段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癌9例。31例均采用Prolene线行胰肠吻合,经空肠腔内胰管内插入细硅胶管引流,自肠袢侧壁戳创引出腹壁,肠袢侧壁戳创口与腹壁间固定。结果:术后无1例发生胰漏,1例因腹腔内有少量出血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胰肠吻合术中经肠腔内胰管插管外引流预防胰漏的发生是可行的,该术式可作为临床进一步研究预防胰漏的发生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患者女,70岁,不明原因上腹胀痛,不思饮食,消瘦3个月治疗无效,近半个月皮肤黄染,症状加重。CT诊断:肝增大,肝内胆管扩张,胰头占位。拟行十二指肠镜下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插镜顺利,乳头轻度肿大,开口绒毛状,无胆汁排出。插管成功深度1cm,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中下段2cm左右缺损。胰管未显影。选择性胆管插管未成功。自乳头开口上方1cm左右行电针开窗术,少量胆汁渗出,插管失败。遂行X线下经皮经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PTCD),再经肝管将导丝由胆总管引出至十二指肠降部,再经内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不明原因复发性胰腺炎诊治中的作用. 方法 本院2005年1月~2011年6月26例不明原因复发性胰腺炎患者,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31 ~85岁,中位年龄49岁,病程1~3年,发病次数2~4次.全部病例在急性发作期或发作间期均行磁共振下胰胆管造影(MRCP)及ERCP. 结果 26例患者行MRCP均未能明确诊断,经ERCP患者明确病因者12例(10例为胆管微结石,2例胰管开口狭窄并结石),可疑病因者14例(乳头旁憩室6例,十二指肠乳头炎8例).并根据ERCP诊断结果24例行内镜下胆管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2例行胰管乳头括约肌切开术.26例患者术后随访1~2年胰腺炎未再复发,ERCP和EST过程中无胰腺炎加重、出血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ERCP对不明原因复发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初次应用十二指肠镜乳头切开取石术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整理我院半年病例,对十二指肠镜乳头切开取石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掌握插管技术、选择性胆管造影、减少造影剂对胰管刺激、必要时术后放置鼻胆外引流或内引流管是这项技术的关键.结论 采用十二指肠镜乳头切开取石术治疗胆石症创伤小且安全;初做者降低并发症是关键;严格掌握乳头切开的适应症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啮齿类动物胰管分布、走向、开口,并作种间比较,建立胰液采集方法。方法麻醉动物,暴露肝脏和胆囊,手术插管,推注美蓝,染色。结果小鼠胰腺十二指肠部、胰腺胆管部和胰腺胃脾部组织众多小胰管分别不断汇合成后、前两条大胰管,再汇合成一条胰总管。胰总管不开口于十二指肠,而开口于胆总管。大鼠的胰管也开口于胆总管,但有许多胰管开口,其中有前、后两条较大的胰管。豚鼠各叶胰腺小管的汇合成一条大胰腺管,直接开口于十二指肠升部,无其他副管。结论小鼠、大鼠、豚鼠的胰管走向及开口位置均互相不同,采集胰液的插管方式也各异。  相似文献   

14.
ERCP即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是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段,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经内镜活检孔道插入一造影导管并进入乳头开口部、胆管或胰管内,注入造影剂,作X线胰胆管造影,若胰管、胆管同时显影或先后显影称为ERCP。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ERCP成为一种新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具有操作简单、痛苦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适用于急性胰腺炎、胆总管结石、化脓性胆管炎、体质性黄疽(Gilbert综合征)等治疗,我院自2003年至今共应用13例,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工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腔镜外科(EndoscopicSurgery)经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及胆道括约肌切开成形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50具男、女防腐固定成尸的十二指肠乳头及胆、胰管壁段等结构进行观测。结果:男性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上1/3占(8.67±5.10)%,中1/3占(71.69±7.65)%,下1/3占(19.15±6.80)%,乳头小孔开口于十二指肠纵襞占(74.3±7.61)%,有十二指肠小乳头占(42.13±3.85)%,胆胰管开口形式;“V”型占(36.3±7.52)%,“Y”型占(61.25±7.58)%,乳头小孔开口位置;开口于中心而无十二指肠纵襞占(21.56±7.01)%。胆囊管长(21.47±10.58)mm。女性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上1/3占(7.67±4.13)%,中1/3占(69.96±6.65)%,下1/3占(18.15±6.50)%,乳头小孔开口于十二指肠纵襞占(72.3±6.61)%,有十二指肠小乳头占(41.13±3.55)%,胆胰管开口形式;“V”型占(34.93±7.54)%,“Y”型占(59.25±6.58)%,乳头小孔开口位置,开口于中心而无十二指肠纵襞占(20.56±6.01)%。结论:熟悉胆道、十二指肠乳头及胆胰管壁段的形态学特点有利于腹腔镜对其结构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174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胰疾病的关系以及对内镜下胰胆管插管技术的影响。方法: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直视下观察乳头旁憩室的大小、形态及与乳头开口的关系,并通过逆行胆道造影了解有无胆道结石及胆道狭窄,检查发现乳头旁憩室患者的胆结石发生却高于无憩室者。结果:提示乳头旁憩室常合并胆道结石成胆管下端狭窄,在治疗时应分析不同情况采用合理手术方式,手术组随访统计获得较满意治疗效果。优良率83.6%。结论:由于乳头旁憩室的存在,可影响oddi括约肌功能或机械性压迫胆胰管造成排泄不畅,而导致胆道感染和结石形成,并对胰胆管插管造影带来影响。因此,在治疗时应充分考虑两者关系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对诊断胰胆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禁食6 h以上,肌注十二指肠低张药物,患者取左侧卧位,将内镜缓慢送入十二指肠降段,其内壁可见纵行黏膜皱襞,中央为胰胆管开口,由此插入导管,缓慢注入造影剂,依次摄片。结果215例被检者,成功204例,失败11例,成功率为95%。肝内胆管分支显影1~4级123例,1~3级38例,胰管显影189例,胆囊不显影27例。结论逆行胰胆管造影是诊断胆、胰疾病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胆管末端和乳头腔内梗阻,常因导管不能插入,而致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乳头切开失败,目前国内外均用剖腹探查。据此我们研究了胆管造口术,并设计了铲形胆管造口刀(简称铲刀)。通过十二指肠镜,利用高频电在增粗的胆管隆起和乳头上烧灼成人工的开口,使壁内胆管直通十二指肠,此即内镜下胆管造口术。然后再经此口插管造影、活检和刷检进行诊断,亦可经此口排石和引流胆汁进行治疗。造口指征:胆管漏斗和(或)乳头腔  相似文献   

19.
对9例经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乳头周围炎致肝外阻塞性黄疸病人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十二指肠低张双重造影主要表现为十二脂肠乳头(以下简称乳头)周围粘膜与外侧不对称,内侧边缘毛糙不规整,内膜线模糊,部分合并有乳头周围憩室。经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检查,可见乳头周围粘膜充血、水肿,表面有粘液性分泌物;造影片上可见胆胰管轻度扩张。B超及CT检查主要表现为胆管的轻中度扩张。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常不成功。提示医学影像学检查对该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内镜下副胰管插管、十二指肠小乳头切开是胰腺炎诊治的有效途径。笔者采用24具成年尸体。采用解剖学观测方法对十二指肠小乳头的出现率、位置、形态、大小、开口及与大乳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观察测量。为临床内镜下行十二指肠小乳头插管和小乳头切开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