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胆固醇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胃癌及胃溃疡病人手术前后血浆胆固醇水平及其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术前及术后10d测定150例胃癌和30例胃溃疡病人以及不同胃癌组织病理类型血浆胆固醇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术前血浆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1);胃癌术后较术前血浆胆固醇升高(P〈0.05),与胃溃疡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癌B组(组织分化差)术前血浆胆固醇较A组(组织分化好)降低(P〈0.05).A、B组手术后血浆胆固醇均升高,各自与术前相比,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特别是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血浆胆固醇水平降低,术后升高;降低、升高的程度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癌组织分化越差,术前后血浆胆固醇降低、术后升高的程度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对比机体应激相关因子的变化.方法 2008年5月至2010年8月同一手术组将86例拟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腔镜组40例,开腹组4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d、术后第3d、术后第8d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通过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白介素-6(IL-6)、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白细胞、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 腔镜组与开腹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细胞(WBC)两组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RP术后含量明显增高(P<0.05),3d后逐渐降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术后均高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8d腔镜组IL-6降至术前水平,开腹组仍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术后1d腔镜组没有同期开腹组升高明显(P<0.05),随后两组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机体应激反应比开腹手术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IL-10、IL-12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作用.方法 分别收集自2008年1月到2010年6月健康成年人、结直肠癌术前、术后和术后肝转移患者外周血,采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清IL-10、IL-12水平,采用FACS Calibur3.0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比例,进行各组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 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外周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健康成年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P<0.05),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外周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术前患者(P<0.05);结直肠癌术前、术后和术后肝转移患者外周血清IL-12水平显著低于健康成年人,结直肠癌术前、术后患者之间以及术后和术后肝转移患者之间外周血清IL-12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及Th细胞比例数显著低于健康成年人(P<0.05),Ts细胞比例数显著高于健康成年人(P<0.05).NK细胞在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显著低于健康成年人(P<0.05).结论 不同临床时期结直肠癌患者存在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严重障碍,纠正机体细胞因子和免疫状态紊乱,不仅能够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可能有助于控制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对结直肠癌手术效果及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选取2013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76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FTS组和对照组。FTS组实施FTS理念,对照组行常规处理,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及围手术期炎症因子的水平。FT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FTS组术后排气时间、卧床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术后第1、3d WBC、CRP、IL-6和TNF-α水平和术后第7dWBC水平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第1、3、7d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高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TS组术后第1、3、7d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S可以减轻结直肠癌患者应激反应,减少机体炎症因子释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结直肠癌患者50例,于术前3天、术后第1、7、14、30天测定血小板(PL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浆纤维蛋白肽(FPA)、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D-二聚体(D-D)量;对照组30例,为同期良性结直肠疾病手术者。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各检测指标值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天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直肠癌患者术后15天与术前比较,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抗凝及纤溶机制的异常,其变化与病情发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肝细胞肝癌(HCC)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血脂的变化及其与前清蛋白、转氨酶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HCC肝手术患者126例,测定术前及术后1,3,7 d的甘油三酯、胆固醇、前清蛋白、转氨酶水平.结果 HCC患者术前胆固醇降低,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第1,3,7天甘油三酯、胆固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胆固醇变化与谷丙转氨酶呈负相关(r=-0.231,P<0.05),与前清蛋白无相关性(r=0.082,P>0.05).甘油三酯水平与术前清蛋白及谷丙转氨酶水平无相关性(r=0.091,P>0.05;r=0.086,P>0.05).结论 HCC患者存在血脂代谢紊乱,术后血脂降低可能与肝功能损害及手术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胃肠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手术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149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根治术73例,开腹手术76例,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常规放置胃管,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24、48及72h血浆胃动素(MTL)水平,并观察术后肠鸣音恢复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术前两组血浆MT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24、48h血浆MTL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术后72h基本恢复正常(P=0.353);开腹手术组术后24、48及72h血浆MTL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腹腔镜手术组48、72h血浆MTL水平显著高于同时期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手术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较开腹手术组明显提前(P〈0.01).开腹手术组术后需重插胃管的患者明显多于腹腔镜手术组(P=0.043).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明显小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前血脂水平与术后新发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将肾移植术后患者按术后是否发生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分别统计术前患者血脂水平(包括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析两组患者各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 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肾移植术后患者术前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高的甘油三酯,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是肾移植术后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的发病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诊治模式下,结直肠癌手术围手术期不同新辅助/辅助化疗治疗策略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2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肛肠外科专业组收治确诊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非辅助化疗组(新辅助化疗 手术治疗)和辅助化疗组(新辅助化疗 手术治疗 辅助化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共收治了789例结直肠疾病患者,其中明确诊断为结直肠癌并符合纳入研究条件的患者195例,其中男109例,女86例; 年龄为25~84岁,中位年龄60.00岁,平均59.98岁; 结肠癌59例,直肠癌136例.随访时间为5~17个月,全部195例患者中失访3例,成功随访率为98.5%,随访期间无复发和死亡.2组患者基线基本一致,2组间术前内科合并症、肿瘤并发梗阻症状和术前是否输血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在术中是否输血和Dukes分期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手术相关指标和病理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术后治疗中,2组间是否输血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住院期间康复指标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间术后并发症和排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和3个月随访中发现,2组间CEA和CA19-9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MDT诊治模式下,进行新辅助化疗 手术治疗 辅助化疗方案并不影响患者的康复,也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并可能提高患者术后对排便习惯的接受程度,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临床价值,但是否能提高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腹部手术后早期是否存在血浆白蛋白含量降低及术后早期血浆白蛋白含量变化是否与炎症介质水平相关.方法 选取2008年8月至2009年3月择期行不同腹部手术的患者45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胆囊切除组(A组)、胆囊切除+胆道探查组(B组)、消化道肿瘤根治切除组(C组).每组均为15例.3组于术前、术后12、24、48 h及72 h测定血浆白蛋白含量、血清IL-6、TNF-α浓度.结果 白蛋白含量:A组术后各检测时间点较术前无明显降低(P>0.05);术后各检测时间点B、C组患者血浆白蛋白含量较术前降低(P<0.01),C组下降更明显.血清IL-6、TNF-α:A组患者术后12、24、48 h较术前升高(P<0.01);B、C组患者术后各检测时间点较术前升高(P<0.01);术前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检测时间点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白蛋白含量与IL-6、TNF-α浓度呈负相关;(r=-0.376,P=0.000;r=-0.772,P=0.000).结论 腹部中大手术后早期患者出现血浆白蛋白含量降低;腹部手术后早期炎症介质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腹部手术后早期白蛋白含量与炎症介质浓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检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前梯度蛋白2(AGR2)的水平,探讨其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标本4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液标本20例,健康对照组血液标本2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三组血清AGR2水平.分析血清AGR2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①前列腺癌组患者治疗前血清AGR2水平均明显高于BPH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BPH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前列腺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GR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行前列腺癌手术患者术前血清AGR2水平明显高于术后(P<0.01),行内分泌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前AGR2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P<0.01);③治疗前血清AGR2水平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Gleason病理分级明显相关(P<0.05),血清AGR2水平与PSA水平显著相关(P<0.01);④ROC曲线下面积0.792(95%CI:0.698 ~ 0.886),当临界值为13.75 ng/mL,灵敏度71.7%,特异度75.0%.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AGR2水平增高,与临床分期及Gleason病理分级有关,提示AGR2在前列腺癌诊断、恶性程度以及疗效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结肠癌患者血浆中凝血因子D-二聚体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结直肠癌患者74例为实验组,其中37例施行传统开腹手术(open resection,OR),37例施行腹腔镜下手术(laparoscop-ic resection,LR),于手术前后采血并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PAI-1浓度,良性病患者37例为对照组,同时实验组内患者按照Dukes分期标准分为AB、CD两期,并对各组间D-二聚体水平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 两实验亚组结直肠癌患者的D-二聚体和PAI-1水平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结直肠癌患者的Dukes分期检测中,DukesCD期患者的D-二聚体和PAI-1水平明显高于AB期(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是其重要病机特征,D-二聚体和PAI-1的检测对结直肠癌的分期及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塞来昔布联合FOLFOX4化疗方案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已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FOLFOX4方案化疗,21 d为1个周期,共6个周期;观察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给予口服塞来昔布400 mg,2次/d.收集术前、术后3周(化疗前)及治疗6个周期后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VEGF和COX-2水平.结果:50例患者均按期完成治疗,两组患者有效率、临床获益率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周(化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VEGF和COX-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周期后观察组血清VEGF和COX-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均较化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塞来昔布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效果较单用化疗方案好,能提高有效率、临床获益率及生活质量,且耐受性良好,能够降低血清VEGF和COX-2的表达水平,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有助于减少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E-选择素、整合素β1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与肠癌侵袭转移及与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52例健康人(对照组)及82例肠癌患者(肠癌组)术前7d血清E-选择素、整合素β1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肠癌组术前血清整合素β1、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E-选择素水平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血清水平与肠癌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血清E-选择素与血清CEA含量之间存在较弱的相关性(P0.05),血清CA19–9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之间存在较弱的相关性(P0.05),三者水平与患者生存率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E-选择素、整合素β1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肠癌浸润、转移过程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在预测肠癌患者预后方面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血清中糖链抗原724(CA724)、癌胚抗原(CEA)的表达水平并观察两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手术治疗后复发的结直肠癌患者38例作为观察组,无复发或转移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晨起空腹抽血,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CEA、CA724含量,同时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CA724与CEA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CA724、E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CA724、CEA阳性率较对照组均升高(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两者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622(P<0.01)。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清中CA724、CEA的含量显著升高,并且血清中CA724水平与CEA水平显著相关。CA724作为结直肠癌术后复查指标的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和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0例大肠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TGF-β1、HIF-1α和VEGF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TGF-β1、HIF-1α和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63%、59%和63%;在癌旁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11%、22%和13%,三者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2)TGF-β1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明显相关(P0.05);HIF-1α、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明显相关(P0.05)。3)TGF-β1、HIF-1α与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P0.01);生存单因素分析显示HIF-1α、VEGF均与患者的预后有关(P均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TGF-β1、HIF-1α、VEGF表达与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密切相关,可能是肿瘤侵袭转移的机制之一;联合检测TGF-β1、HIF-1α、VEGF对预测肿瘤侵袭转移及判断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术后危重病人炎症反应和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术后需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的危重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术后连续行7d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试验组每天加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10g。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d和Bd的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C反应蛋白水平)和营养状态指标(总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水平)以及手术前后体重变化(体重差)。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P〉0.05)。术后2d两组患者炎症反应指标和营养状态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d试验组中性粒细胞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体重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有效减轻术后危重病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术后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大肠癌围手术期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采用酶链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8名健康体检者和40例大肠癌患者术前与术后1周血清VEGF的含量,并分析大肠癌患者术后VEGF水平下降程度对持续无瘤生存期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肠癌患者术前VEGF水平为(497.68±128.36)pg/ml,术后1周为(368.56±98.72)Pg/ml,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224.54±68.23)pg/ml,q术前=8.951,q术后=4.720,P均〈0.01。大肠癌患者术后1周VEGF水平明显下降,q=7.329,P〈0.01。术后VEGF水平下降〈50%组持续无瘤生存期低于VEGF水平下降≥50%组,x2=8.903,P〈0.05。结果表明,VEGF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可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TVP术中血糖、电解质等监测对预防TURS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了解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 (TVP)中血糖、电解质改变。方法 随机选择老年轻比重脊麻下TVP手术 6 0例 ,麻醉中观察并记录术前、术中 30、6 0分钟及术后血糖、电解质 (Na+ 、K+ 、Cl-)、血气 (HCO-3 、PaCO2 、pH)、Hb、BUN、Hct等。结果 血糖术中 30、6 0分钟及术后与术前值比较均显著增高 (P <0 0 1)。而且 6 0分钟与 30分钟比较血糖有明显上升 (P <0 0 1)。术后与术中6 0分钟比较血糖又有明显升高 (P <0 0 1)。血钠 30分钟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 6 0分钟时与术前比较血钠有显著降低 (P <0 0 5 ) ,术后与术前比较下降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TVP手术仍有灌洗液吸收和血液稀释 ,术中应作血糖及电解质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