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中使用不同容量加样针和分液高度,对全自动加样系统加样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0μL和100μL两种加样量,每种加样量分4个小组进行实验,分别使用不同容量(400μL和800μL)的加样针和不同分液高度(浸润和未浸润)加样,计算每组的最终加样量、均值相对误差(E)和变异系数(CV),与实际工作标准进行比较。结果10μL加样E在-37.9%~-2.8%,CV在3.29%~14.49%;100μL加样E在-1.9%~0.8%,CV在0.44%~0.95%。结论不同容量加样针和分液高度对10μL加样影响较为明显,对100μL加样影响较小,在使用全自动加样系统进行ELISA时,应当选择适当容量的加样针和分液高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醋纤薄膜电泳法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百分比值。并对2年多200例临床应用结果,作了初步探讨。血清LD同工酶正常比值为:LD_1 14—38%,LD_2 24—43%,LD_3 10—26%,LD_4 3—18  相似文献   

3.
STAR全自动加样仪引起抗-HIV血样污染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AR全自动加样器进行血液标本加样,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避免了手工加样的人为误差,提高了血液检测的质量和水平,但STAR在加抗-HIV强阳性标本时,出现了加样过程中污染后边的标本,国内已经报道了AT、RSP加样器在加样过程中引起血样污染现象,未见报道STAR引起加样污染的报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冯健亮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4):1779-1780,1790
目的 评估帝肯Freedom EVO 150全自动加样仪使用1 000与200 μL两种不同容量规格的一次性加样针对抗-HCV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影响.方法 选1份抗-HCV弱阳性标本和稀释后血清标准物质作为待检样本,用两种酶免试剂在全自动加样仪上使用不同规格的一次性加样针进行加样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灵敏度、孔间精密度和符合性对比分析.结果 应用200与1 000 μL两种不同容量规格一次性加样针加样后,在两种抗-HCV酶免试剂检测各孔间S/CO值统计结果C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全自动加样仪进行加样时,应选用满足微量样本移取精度要求的一次性加样针,避免因使用不当容量规格的一次性加样针而导致血液检测质量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血站常用酶免设备STAR全自动加样仪加样参数的优化设置,提高加样准确率和工作效率。方法根据各试剂说明书要求的加样量,设定仪器加样的目标值(target in),仪器加样后,用质检合格的加样枪对比仪器实际加样量与目标值差距,不断修正,最终设定一个校正值(corrected in)。结果摸索出血站常用酶免试剂样本及样本稀释液的STAR加样曲线,设定了血站酶免检测各个常用目标值的校正值,并优化了本站8种试剂及留样板的加样顺序。结论采用厂家设定的通用参数或工程师专为用户设定的专用参数加样实际值可能与目标值存在一定偏差,需要用户根据常规实验的实际加样情况设定校正值、优化加样顺序,确保实验加样准确、高效。  相似文献   

6.
COATRONIV—plus血凝仪为半自动四通道血凝仪,在基层医院普遍使用,该仪器由主机和加样器组成,加样器与主机之间由导线连接,加样器加样的同时将电信号自动传递给主机,主机即开使工作、记录时间、比色并打印结果。由于操作不当最易造成加样器损坏,现将加样器易出现的故障分析、处理,总结如下:1 故障 用加样器加样后,血凝仪接收不到传导信号,无提示鸣笛,血凝仪不工作。2 分析 分析此故障的出现有四种情况,一是连接导线接口接触不良;二是导线损坏;三是主机接收器或警示器损坏;四是加样器损坏。3 检修 首先检查线路接口接触良好;用万能表测量导线正常;手动检查主机,在激发状态下加样的同时按下OP—TIC键.仪器能提示鸣笛,并能正常运行,主机无异常表现,  相似文献   

7.
加样时差对献血者HBsAg ELISA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加样时差对献血者HBsAgELISA结果的影响。方法 在同一块酶标板相邻位置上对同一份弱阳性或高值阴性标本分别双孔加样 ,保证同一份标本的加样时差为 8~ 10min ,进行检测。结果  71份标本在不同的加样时差所检测的结果不一致 ,加样时差对弱阳性标本的结果有影响。结论 常规操作中应将初试中的高值阴性标本做复试 ,且保证复试标本加样优先 ,以避免漏检弱阳性标本  相似文献   

8.
我科2002年10月购置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2006年3月2日生化仪在工作时,血清加样出现未知错误。表现为:血清进样针加样偶尔有异常,反应槽见红细胞,结果胆红素增高明显。具体观察血清加注器定量装置工作正常,试剂进样系统正常,电脑工作正常,血清加样时加样臂偶尔出现加样针一直插到试管底的异常现象,怀疑加样针感应故障。查阅文献资料及与厂商联系皆未曾出现过这类故障。笔者处理时发现加样针有污渍,即对加样针进行彻底清洁之后,仪器工作恢复正常,错误消失。总结如下:因日立7170自动清洗系统设计比较合理,平时忽略了对易损易污染部分的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全自动加样系统的校正方法。方法用称重法测定加样器每根加样针每次加蒸馏水的重量 ,并计算出加样针每次排水容量 ,通过对 4根加样针 5 5 μl容量的 1 0次测定 ,计算出 4根加样针加样容量 ,以判定是否在允许误差内 ,重复性是否可靠。结果 4根加样针设定容量为 5 5 μl时 ,误差分别为 (5 4 84± 0 6 )、(5 5 6 8±0 1 7)、(5 6 0 8± 0 1 3)、(5 5 84± 0 1 8) μl,CV分别为 1 1 %、0 3%、0 2 %、0 3%。结论用称重法校正全自动加样器 ,操作较简单 ,适用于日常对全自动加样器的校正  相似文献   

10.
在ELISA检测中人工加样可能导致标本的漏加和错加造成错误结果,全自动加样器的普及为实验室解决了这个难题,但自动加样器也存在因加样针堵塞和部件磨损影响加液量的问题,虽然加样器自身的监控系统可以及时发现一些大的问题而报警,但对于一些小的凝块和细微磨损造成的轻微改变无法识别,凭肉眼也不能观察到这些加液量的变化,而且由仪器厂商或计量单位进行的计量校正每年只能保证一至二次,无法满足对加样器的实时监控要求.作者利用比色法基本原理,结合仪器每年的计量校正用简单的比色法对加样器加液量进行实时监控,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RSP 200/8全自动加样器校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RSP 200/8全自动加样器的准确度、精密度。方法应用电子分析天平称量加样针吸取蒸溜水的质量来进行校验。结果 RSP 200/8全自动加样器使用5年,每年校验1次,8根加样针加样量为10μL(10 mg),CV≤3.5%;加样量为100μL(100 mg),CV≤0.75%。结论 5次校验结果符合预期要求,能满足加样的需求,但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要加强校验工作,确保自动加样器的准确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全自动加样器作微板赖氏法ALT检测加样参数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血站自动化检测仪器,可以自动化加样、孵育、读板,极大降低了检验者劳动强度.本站对ALT采用微板赖氏法检测,用TECAN加样,后续由 BEPⅢ孵育、加2,4-二硝基苯肼、加NaOH、读板.TECAN加血样准确,但在加ALT丙酮酸标准品(简称标准品)时,标准品OD值仪器比手工偏低.为此,笔者在TECAN加样编程上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找到了仪器最佳加样参数,手工和仪器加标准品无显著差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血站实验室,全自动加样系统解决了大量标本加样和数据传输的问题,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减少了人为误差.由于考虑检测成本问题,较多血站选择了永久性加样钢针,但永久性钢针存在的缺陷在使用过程中也渐渐显露出来,特别是存在加样拖带现象.成为工作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1-4].我们在工作中就发现一例标本在加样时被HBsAg污染导致合格血液被报废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全自动加样仪在血站血液标本检测中被广泛应用,全自动加样仪避免了检验人员手工加样易出现的错加,漏加样本、试剂以及加样精度不够而导致的差错和误差,确保了加样的准确性,大大提高了血站检测工作的效率,得到检验人员充分认可。但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使用永久性钢针会造成拖带现象的发生,拖带现象不但会造成假阳性,更可怕的是造成假阴性,引起输血传播疾病。为彻底解决拖带现象,我们建议全自动加样仪使用一次性加样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开发一种为智能化的加样方法,实现阳性再检标本的自动加样功能。方法利用编程工具VB6.0自动调取标本的化验信息并写入小型数据库Access文件、利用STAR的英文控制软件读取标本化验信息后,控制加样器进行加样。结果智能化的加样方法,能够自动读取后台数据的标本信息,扫描条目后,自动识别阳性复查标本的复查项目,将再捡标本加样到特定的项目。结论 STAR智能化的加样方法,实现了加样器和血液信息管理系统后台数据库的对接,实现了再捡标本双孔复查的完全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杜绝了人为错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加样方式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的影响。方法采用4种不同加样方式对92例初检抗-HBc阳性的样本进行复检,观察样本在不同检测组中的光密度(OD值)变化。结果第3种方法由于模拟同时对乙肝5项进行加样,加样时间最长,第1种方法时间次之,第2种和第4种方法耗时相差不大,第4种方法略长。4种不同加样方式对92例样本进行检测的OD值与加样时间成反比,第3种方法OD值最低,即阳性率最高。结论样本加入后立即加入酶标抗体(加样时间短)可减少加样时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EUSA检测中人工加样可能导致标本的漏加和错加造成错误结果.全自动加样器的普及为实验室解决了这个难题.但自动加样器也存在因加样针堵塞和部件磨损影响加液量的问题.虽然加样器自身的监控系统可以及时发现一些大的问题而报警.但对于一些小的凝块和细微磨损造成的轻微改变无法识别,凭肉眼也不能观察到这些加液量的变化,而且由仪器厂商或计量单位进行的计量校正每年只能保证一至二次,无法满足对加样器的实时监控要求。作者利用比色法基本原理.结合仪器每年的计量校正用简单的比色法对加样器加液量进行实时监控。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血站实验室.全自动加样系统解决了大量标本加样和数据传输的问题.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减少了人为误差。由于考虑检测成本问题.较多血站选择了永久性加样钢针.但永久性钢针存在的缺陷在使用过程中也渐渐显露出来.特别是存在加样拖带现象.成为工作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在工作中就发现一例标本在加样时被HBsAg污染导致合格血液被报废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检测丙型肝炎抗体(HCV-ELISA)加样负偏差导致的稀释液吸光值(OD值)变化。方法应用稀释液加样后变色技术,分别在HCV-ELISA标准加样量10μL(对照组)基础上递减1、2、3、4、5μL比较进行加样,分析不同加样偏差所致的稀释液OD值(620nm)的变化及意义。结果除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B、C、D、E组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稀释液OD值随着加样负偏差增大而下降,可利用其变化关系判定实验加样准确度,避免因肉眼无法判定加样偏差而导致的血液检测结果不准确,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20.
全自动酶免疫分析系统加样中携带污染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全自动酶免疫分析系统ELISA实验中的HBsAg加样携带污染并探索解决方案。方法 利用分配HBsAg强阳性标本的加样针再分配阴性标本进行阳性携带污染评价,通过对不同洗针次数的洗涤效果比较选择阳性携带污染解决方法;利用洗涤后未干燥和已干燥的加样针分配0.5ng/mL HBSAg标本观察阴性携带污染(稀释效应)。结果 加样针在吸取强阳性标本进行分配后洗涤5次,再分配阴性标本,造成部分实验孔出现弱阳性结果,洗涤后未经干燥的加样针再分配低值弱阳性标本使部分实验孔出现阴性结果,造成弱阳性标本漏检。洗涤次数增加至10次和干燥后的加样针没有类似问题。结论 加过强阳性标本的加样针未经充分洗涤会对阴性标本造成携带污染,出现假阳性结果;洗涤后未经干燥的加样针存在稀释效应,造成弱阳性标本漏检。通过增加洗涤次数和对加样针进行干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携带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