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磷酸奥司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甲型流感样患儿疗效的影响及其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01月~2017年01月收入的甲型流感样儿童患者共54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0例。观察组对患儿给予利巴韦林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利巴韦林治疗。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儿流感样全身症状缓解时间、病毒核酸阳性时间、发热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流感样全身症状缓解时间、病毒核酸阳性时间、发热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2.96%,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同,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磷酸奥司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甲型流感样患儿疗效显著,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早期流感应用磷酸奥司他韦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磷酸奥司他韦治疗早期流感的疗效。方法 :10 0例符合早期流感标准的病例 ,随机分成两组 ,A组 5 0例 ,磷酸奥司他韦 75mg ,每日 2次口服 ,疗程 2~ 5d ;B组 5 0例 ,常规对症治疗 (新康泰克 ) ,疗程 5~ 7d。结果 :奥司他韦治疗组在第2 4h和第 72h症状缓解率分别为 38%和 6 8% ,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应的 18%和 4 4 % (P <0 .0 1)。且奥司他韦治疗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应用量和家庭二代感染率 ,耐受性良好 ,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磷酸奥司他韦作为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国人早期临床流感较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儿流感以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奥司他韦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以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6例小儿流感者为本次观察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奥司他韦治疗,观察组加用奥司他韦+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统计两组患儿体征、症状改善时间,对比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8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体征消失用时短于对照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流感患儿以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奥司他韦联合治疗,疗效理想,炎症消除更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奥司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共9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46)。对照组仅给予利巴韦林,观察组给予奥司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发热持续时间、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及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2.0%、95.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司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利巴韦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流感样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天津市静海区医院收治的流感样患儿97例,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发热、咳嗽、咽部肿痛和鼻塞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发热、咳嗽、咽部肿痛和鼻塞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流感样患儿采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增强治疗有效性,降低持续治疗时间,药物安全性理想,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260-261
研究分析奥司他韦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效果,评价其安全性。选取我院自2011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奥司他韦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第3、5d体温复常率、临床症状消失率、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阴转率等各项指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49例服用奥司他韦患者中有7例在服药第1~2d时出现不良反应,占总服用人数的14.29%,未影响治疗过程。奥司他韦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感冒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入选病例80例,73例完成试验(试验组34例,对照组39例);其中47例(试验组22例,对照组25例)证实为流感可分析疗效。76例可进行安全性分析。试验组:用奥司他韦75mg,po,bid,对照组:用安慰剂胶囊1粒,po,bid,疗程均5d。结果:47例中试验组肌肉酸痛和疲劳的缓解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8.67h和41.33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各相应缓解时间38.75h和64.42h(P<0.05)。试验组用解热镇痛剂量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服奥司他韦可使健康成年流感病人的疾病持续时间减少、严重程度减轻。对治疗自然获得的流行性感冒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型双黄连口服液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小儿中轻度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的价值。方法:选取西安航天总医院自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流行性感冒患儿90例作为试验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口服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儿童型双黄连口服液和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儿体温升高、咳嗽等症状恢复正常时间,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治疗总有效率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48.89%,远高于对照组的28.89%(χ~2=3.878,P0.05)。观察组发热、咳嗽、全身乏力等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免疫球蛋白A(Ig A),IgM和Ig 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3项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对照组为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7,P0.05)。结论:儿童型双黄连口服液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中轻度流感患儿效果显著,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快速缓解临床症状,安全性满足要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奥司他韦治疗甲型流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8例甲型流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治疗,联合组给予磷酸奥司他韦胶囊+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症状(咽喉肿痛、冷汗、咳嗽、发热)消失时间,第3天及第5天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转阴率和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γ-干扰素水平变化。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咽喉肿痛、冷汗、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第3天、第5天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γ-干扰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奥司他韦治疗甲型流感患者疗效确切,能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转阴率,改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γ-干扰素水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4例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确诊为流感病毒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04例,对照组10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口服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口服蒲地蓝口服液治疗,5天为一疗程。观察治疗过程中平均退热天数,咳嗽/咽痛/头痛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在退热时间及症状消失总疗效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感病毒感染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吡硫翁锌气雾剂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6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40。治疗组外用吡硫翁锌气雾剂3次/天,同时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3次/周,共8周;对照组单纯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3次/周,共8周。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4.8%,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58,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PA SI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54,P0.05),治疗后两组的PA SI评分分别为(3.04±1.68)分和(5.88±3.34)分,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t=7.09,P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吡硫翁锌气雾剂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参与PICC安全管理的方法。方法:将280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0例,对照组患者PICC管理由护士进行,观察组患者PICC管理为护士主导下护患共同参与。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及导管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47,P<0.001);观察组患者导管脱出、局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堵塞、导管破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自我效能为基础的患者参与PICC安全管理的方法可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早期联合营养(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支持对并发梗阻性黄疸胰头癌病人术后机体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5例伴有黄疸的胰头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联合营养支持组(治疗组)45例,肠外营养支持组(对照组)50例,治疗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5例、胆肠吻合术20例,对照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7例、胆肠吻合术23例,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第7天血清总胆红素(TBI)、前清蛋白(PA)、谷丙转氨酶(ALT)、血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TBI、ALT均低于术前(t=17.402~79.547,P〈0.05),治疗组TBI下降比对照组快(t=-89.000,P〈0.05)。术后治疗组PA高于对照组(t=13.830,P〈0.05),两组BUN、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PA高于行胆肠吻合术病人,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对照组早于治疗组(t=71.500,P〈0.05),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联合营养支持可明显促进并发梗阻性黄疸胰头癌病人术后机体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刘斌 《临床医学》2013,33(7):1-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A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肺源性心脏病并PAH患者72例,随机分为他汀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基础疾病常规治疗+前列地尔,他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每晚1次;对照组给予口服安慰剂:葡萄糖钙片,1片/d,每晚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同时选择门诊体检正常者36例为健康组。检测健康组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间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但他汀组患者的改善更显著(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安全有效,通过抗炎、减少内皮素,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脉搏血氧浓度,降低肺动脉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早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SAP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8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早期CB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病死率及治疗前后1 d、3 d、5 d APACHEⅡ评分、血浆TNF-α和IL-8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病死率5.6%小于对照组的22.2%,但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 d、3 d、5 d APACHEⅡ评分、血浆TNF-α和IL-8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早期CBP治疗可改善SAP的临床症状,保护器官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背景:传统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采用标准内侧髌旁入路,但其手术创伤大、康复时间长,且易对股四头肌腱在髌骨上极的止点造成干扰。经股内侧肌下方入路作为一种不干扰伸膝装置的入路方式,由于其无法提供充分的术野暴露,易对股肌造成损伤,目前其应用及安全性仍存在争议。目的:比较分析内侧髌旁和经股内侧肌下方入路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82膝)择期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41膝)和对照组(39例41膝),治疗组采用经股内侧肌下方入路,对照组采用内侧髌旁入路。观察两组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增加,但其置换后伤口引流量明显减少、直腿抬高时间及下地行走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两组置换前、置换后12周的H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治疗组置换后1周、6周的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置换后,两组患者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和股四头肌‘MMT分级均显著改善(P〈0.05),而治疗组置换后关节活动度和股四头肌MMT分级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6%和15.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经股内侧肌下方入路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对伸膝装置影响小,可促进置换后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的恢复,减少置换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5),对照组(n=38)。治疗组予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地西泮片治疗,治疗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睡眠障碍量表(SDRS)的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2%和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SD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生后72h内的中重度HIE患儿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6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另给予EPO500U/(kg·次),每周3次,共2周,比较两组生后7d、14d、28d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生后7d、14d、28d的NBNA评分及格者明显增多,治疗过程中患儿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EPO可促进HIE患儿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且对其它系统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成人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5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61例成人衣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采用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疗程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28/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19/30);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1%(5/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7%(11/30);P均〈0.05。结论: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成人衣原体肺炎较阿奇霉素的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下肢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足下垂患者5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功能性电刺激进行训练。2组均治疗5周,治疗前后进行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定及足印步态分析。结果:治疗5周后,2组FMA、FAC评分及步行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下肢步行能力的恢复较常规康复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