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新 《中国药业》2006,15(19):44-44
目的 探讨防风饮片的炮制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干燥温度、干燥时间两个因素,以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挥发油、水分含量为指标优选最佳炮制工艺。结果 最佳炮制工艺为50%温度烘干1h。结论 重复最佳工艺,可知最佳工艺选择合理。  相似文献   

2.
不同炮制工艺对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考察炮制工艺和炮制时间对何首乌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二苯乙烯苷)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何首乌分别采用黑豆汁拌蒸0、2、4、6、8、10 h和传统工艺(九蒸九晒)炮制后,用HPLC测定炮制饮片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结果 不同炮制工艺的饮片中二苯乙烯苷含量顺序为传统工艺炮制品>生品>黑豆汁拌蒸品.用黑豆汁拌蒸,二苯乙烯苷的含量先逐渐上升而后下降,以6 h为峰.结论 应规范何首乌饮片的炮制时间.  相似文献   

3.
新鲜黄芩炮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凤琪  李磊  汪志仁 《中国药房》2007,18(6):420-422
目的:研究新鲜黄芩的炮制工艺并测定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采收黄芩,于自然条件下贮存43d后,以切片、炮制、干燥温度和时间为4个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初步确定新鲜黄芩炮制工艺规范。结果:在自然条件下新鲜黄芩自身酶解变化不显著。炮制工艺参数为:斜片、酒炙黄芩、25℃下干燥1.5h,此时黄芩苷收率最大,为9.836%。结论:本研究可为新鲜黄芩的采后处理和炮制规范的制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甘草为益补中药,临床常见甘草饮片入药。不同炮制工艺对甘草药用价值具备一定影响。本文以甘草炮制方法入手,立足于主流的蜜炙工艺,探析炮制手段、炮制要点与不同炮制条件对甘草中的甘草苷与甘草酸的影响,从蜜炙方法、温度控制、时间控制等要素着手,讨论甘草炮制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5.
正交试验优选麸炒白芍的炮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霞  张家富 《安徽医药》2006,10(11):817-818
目的优化麸炒白芍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芍药苷含量为指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麸炒白芍炮制工艺进行研究。结果取生白芍片在190℃、炒制10 m in、用麸量10%为最佳炮制工艺。结论采用优选的炮制工艺能有效保证麸炒白芍中芍药苷含量,为制定其饮片的质量标准以及临床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炒白术、焦白术的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春升  于维萍  陈子玲 《齐鲁药事》2006,25(11):669-672
目的确定炒白术、焦白术炮制的最佳条件。方法以炒白术、焦白术饮片为分析对象,用水浸出物、醇浸出物及HPLC测定的白术内酯Ⅲ含量作为指标,以正交实验方法进行实验。结果白术用切片厚度为3mm的白术饮片炮制时各种指标最高。临床用白术饮片炮制的最佳条件为:锅内空间温度140~160℃,炮制时间4min。焦白术饮片炮制的最佳条件为:锅内空间温度180~200℃,炮制时间5min。结论该研究客观性强,具有较好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西洋参饮片加工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筛选最佳炮制工艺。以不同工艺样品人参皂苷Rb1的提取率作为评价指标,人参皂苷Rb1的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结果最佳加工工艺分为四个步骤:软化5min;微疲干燥15~30秒;切片,厚度1~2cm;干燥,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8.
炮制对山茱萸有效成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和分析山茱萸及其不同炮制品中马钱苷、莫诺苷、5-羟甲基糠醛、没食子酸、多糖、总黄酮、水溶性皂苷和有机酸的含量,评价炮制对山茱萸效应物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茱萸不同饮片中马钱苷、莫诺苷、5-羟甲基糠醛和没食子酸的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山茱萸不同饮片中多糖、总黄酮和水溶性皂苷的含量,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山茱萸不同饮片中有机酸的含量。结果山茱萸经炮制后所测成分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除莫诺苷外,高压蒸制品所测成分的含量均略高于常压蒸制品,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压蒸制工艺优于常压蒸制工艺,测定结果可为制定山茱萸最佳炮制工艺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焦山楂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外观性状和内在质量(浸出物、总黄酮、有机酸)为评价指标,采用U8(83)均匀实验设计,对火力、时间以及平铺饮片厚度3个因素进行考察。结果确定焦山楂的最佳炮制工艺:取净山楂置于微波炉中,饮片平铺厚度2cm,火力60%加热2min。结论确定的焦山楂炮制工艺合理可行,可制备出优质稳定的焦山楂饮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不同软化方法 切制的黄芩饮片中黄芩苷含量的差异性,为阐明黄芩炮制机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黄芩苷作为对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对黄芩冷浸软化切片及蒸制软化切片中黄芩苷含量进行检测,比较二者黄芩苷含量的差异性.结果 冷浸软化黄芩饮片的黄芩苷含量低于蒸制软化黄芩饮片.结论 蒸制软化有利于黄芩苷的保存.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药房》2018,(5):656-658
目的:筛选板蓝根饮片产地加工炮制技术,为保证板蓝根饮片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新鲜采收的板蓝根药材在4种不同干燥程度下切制后所得饮片[A.切片后60℃干燥;B.切片后自然干燥;C.自然干燥(13~15 d)后切片,再60℃干燥;D.自然干燥(30~50 d)后切片,再60℃干燥],从外观评分及水分、灰分、浸出物、主要成分(R,S)-告依春的含量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各饮片外观性状评分从高到低为C>D>A>B,水分从高到低为B>A>D>C;灰分各法差别不大;浸出物和(R,S)-告依春含量从高到低均为C>A>B>D。结论:4种加工炮制技术所得板蓝根饮片质量不同,将鲜品自然干燥(约15 d)到一定程度后再切制及干燥后所得板蓝根饮片的质量相对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防风饮片中升麻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用Lichrospher C18(150mm×4.6mm,10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5∶65);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40℃;流速为1.0mL.min-1。结果不同产地防风饮片中升麻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含量有明显差异,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安徽,其中尤以内蒙古的平均含量最高(0.677%)。不同产地的升麻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含量均高于药典标准。结论内蒙古的防风饮片质量较优,可作为购买防风饮片的首选产地。  相似文献   

13.
HPLC法考察蒸法和常规炮制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淑敏  张思波  徐红 《中国药师》2004,7(2):102-104
目的: 考察白芍蒸制所得饮片的质量.方法: 以芍药苷为检测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白芍蒸制与常用炮制方法所得饮片中芍药苷含量.色谱条件为VP-ODS (4.6 mm×150 mm)分析柱,流动相为甲醇-醋酸-异丙醇-水(25∶2∶2∶71),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结果: 三批白芍常用方法制得的饮片中,芍药苷含量分别为4.0%,3.9%,4.2%;蒸法制得的饮片中,芍药苷含量分别为5.8%,5.5%,5.8%.结论: 蒸法饮片中芍药苷含量较高,且工艺时间短,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优选烘法炮制焦栀子的工艺参数.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炮制温度、烘制时间、堆放厚度、粉末细度等影响因素,以焦栀子的色泽、浸出物与栀子苷的含量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评分,优选其工艺条件.结果 炮制温度对实验结果有显著性影响,其最佳炮制工艺为160℃,烘10 min,堆放厚度2cm,过1号筛粉末.结论 优选出的焦栀子炮制工艺能较好地保证其炮制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姜炙虎杖的炮制工艺进行优化,为姜炙虎杖炮制规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姜汁用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为自变量,以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的综合评分作为指标,采用Design Expert进行二次项回归拟合,优选最佳工艺并验证。结果:效应面优化后,姜炙虎杖的最佳炮制工艺为姜汁用量17%,炒制温度240℃,炒制时间11 min。结论:优化姜炙虎杖炮制工艺时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得到的模型具有较高拟合度,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杏贝止咳提取物的微波干燥工艺参数。方法以苦杏仁苷、白花前胡甲素和白花前胡乙素综合转移率为考察指标,选取微波功率、干燥时间、铺盘厚度、真空度作为优化试验考察因素,每个因素设计3个水平,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杏贝止咳浸膏的微波干燥工艺,并与常规干燥工艺进行比较。结果杏贝止咳浸膏最佳微波干燥工艺为微波功率6k W,干燥时间9 min,铺盘厚度2~2.5 cm,真空度-0.08~-0.09 MPa。结论该工艺高效节能,稳定可行,为改善杏贝止咳颗粒的干燥工艺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冷冻干燥工艺制备注射用5-氮杂胞苷,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对5-氮杂胞苷溶液的稳定性研究确定最佳溶液配制温度。根据样品外观确定预冻工艺参数。根据样品温度和干燥时间采用析因实验设计优化一次干燥过程中隔板温度和真空度。根据水分、有关物质结果确定二次干燥的温度及时间。根据优化的冻干工艺参数制备3批注射用5-氮杂胞苷,并与参比制剂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5-氮杂胞苷溶液对温度极其敏感,需在(4±2)℃条件下配制,在6 h内药物较为稳定;采用反复冻结法,降温速率为0.5~1℃·min-1,退火温度-10℃及保持时间为2 h,冻干得到的注射用5-氮杂胞苷外观均匀、无鳞片状。通过实验优化得到最佳一次干燥工艺参数为:隔板温度为20℃,真空度为60 Pa,在该工艺参数范围内进行操作,冻干时间明显缩短;二次干燥温度为30℃,干燥时间为40 h,产品水分与有关物质均可以达到与参比制剂相似;三批自制注射用5-氮杂胞苷的检测指标与参比制剂相似或一致。结论 本研究作者按照优化的冷冻干燥工艺参数制备注射用5-氮杂胞苷,可以得到与参比制剂质量一致的制剂产品。  相似文献   

18.
《中南药学》2019,(10):1658-1661
目的优选砂烫骨碎补的炮制工艺,确定其工艺参数。方法以形态、色泽、去毛情况、柚皮苷和新北美圣草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选取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砂用量3个因素,应用L9(34)正交设计表,采用方差分析优选骨碎补砂烫工艺。结果最佳炮制工艺参数为用40倍量砂,190℃砂烫4min。结论优选的炮制工艺稳定可行,为砂烫骨碎补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段晓颖  高卫芳  吴彩丽  张辉 《中国药房》2011,(39):3675-3676
目的:优选胡黄连中有效成分胡黄连苷Ⅰ、Ⅱ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选用均匀设计试验,以胡黄连苷Ⅰ、Ⅱ的总转移率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及乙醇用量对胡黄连苷Ⅰ、Ⅱ提取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胡黄连饮片加65%乙醇10倍量,提取3次,每次2h。结论:所优化的工艺可靠,适用于胡黄连中胡黄连苷Ⅰ、Ⅱ的提取。  相似文献   

20.
赵海霞  付春生  杨培民 《齐鲁药事》2007,26(10):619-621
目的探讨白术的最佳浸润与切制工艺。方法以水溶性浸出物含量、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白术内酯Ⅲ为指标,选择溶剂用量、浸润时间、饮片厚度3个因素,用L9(34)正交设计表,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对上述三因素进行炮制工艺的优选。结果白术的最佳浸润与切制工艺为:加0.6倍量的溶剂,浸润20h,饮片厚度为3mm。结论为进一步规范白术的浸润与切制工艺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