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肠黑色素沉着病(melanosiscoli,MC)是以结肠粘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疾病。国外文献报道较多,认为与服用泻药有关。国内报道较少,我们在结肠镜检查中也发现此病在临床并不多见,而且一部分患者并无服用泻药史。现我们诊治的1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结肠黑病变2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便秘发病率的增加和肠镜技术的广泛应用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coli ,MC)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我院 1995年 9月至2 0 0 2年 3月行大肠镜检查 8195例 ,诊断MC2 8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MC2 8例 ( 0 .3 4% ) ,男 5例 ,女 2 3例 ,年龄 2 0~ 84岁 ,平均49 4岁 ,≤ 3 5岁 8例 ,3 6~ 5 9岁 13例 ,≥ 60岁 7例。临床表现便秘 18例 ,病程 3个月~ 2 0年 ,均有服用牛黄解毒丸 ,番泻叶 ,果导 ,排毒养颜胶囊等泻药史 ,腹胀 4例 ,腹痛 2例 ,便血 2例 ,腹泻 1例 ,右下腹包块 1例。2 结果  肠镜下的特征是粘膜光…  相似文献   

3.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是指结肠固有膜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样物质的一种粘膜色素沉着性病变,是非炎症性的良性可逆性疾病[1]。该病多发生于老年人及长期便秘和服用泻药的患者,主要认为与滥用泻药有关,尤其是蒽醌类泻药,其他病因少见报道[2~4]。我院2003年4月至2007年4  相似文献   

4.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coli,MC),是指结肠固有层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样物质的一种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主要认为与便秘及滥用泻药有关,尤其是蒽醌类泻药,其他病因少见报道。  相似文献   

5.
结肠黑变病 (melanosis coli)又称结肠色素沉着斑 ,是一种以结肠粘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良性可逆性的、非炎症性的肠病 ,发生率 0 .0 4%~ 11.2 % [1 ] 。以前国内报道较少 ,但随着便秘发病率的增多和肠镜诊断水平提高 ,结肠黑变病的诊断率在国内呈上升趋势。我院 1999年 5月~ 2 0 0 1年 1月在进行肠镜检查 6 89例中结合病理切片共查出结肠黑变病 8例 ,发病率 1.1% ,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 8例中 ,男性 5例 ,女性 3例 ,年龄 6 0± 11.7岁 (31~ 82岁 )。患者均有半年以上便秘病史及左下腹胀痛 ,腹泻便秘交替 ,粘…  相似文献   

6.
结肠黑变病24例临床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24例结肠黑变病(MC),对其病因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通过电子结肠镜检查,结合病理进行MC的诊断。结果 24例MC中以便秘及服用蒽醌类泻药者居多,也有结肠息肉、炎症性肠病患者。结论 结肠黑变病与便秘、服用泻药及年龄有密切的内在关系,其与肿瘤、炎症性肠病之间关系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及研究。  相似文献   

7.
周旭军 《吉林医学》2014,(16):64-65
目的:研究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患者的性别、年龄特点、初步病因、发病特征以及与结肠息肉和结肠癌的关系。方法:选取130例MC确诊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是否合并便秘、泻药使用情况和种类等,同时收集MC患者性别、年龄、黑变部位、合并结肠息肉、癌变等资料,并进行临床特征分析。结果:根据130例患者的病理学统计以及检查结果,统计显示便秘患者MC病变程度与服用泻药时间有显著相关性,同时,MC的发生与性别、年龄关联紧密。结论:结肠黑变病与便秘和长期服用泻药密切相关;MC的发生有明显的性别、年龄特点,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同时女性MC患者多于男性,MC息肉检出率高于非MC患者,但是MC并未增加结肠癌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谢立群  任万英  吴凤云  李华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3):219-220,235,F0004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诊断、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对2003—2006年结肠镜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31例结肠黑变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结肠黑变病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平均年龄66.8岁,临床表现以便秘为主。结肠镜下可见结肠黏膜有棕褐色或黑褐色色素沉着,呈颗粒状、网状或虎皮状。病理检查示,黏膜固有层间质中有吞噬棕褐色色素的巨噬细胞。【结论】结肠黑变病主要与便秘、滥用泻药有关,可能与结肠腺瘤有关。治疗应针对便秘原因,尽量使用促动力药、非蒽醌类泻剂或微生态制剂。对经常服用蒽醌类泻药的患者应定期行结肠镜检查,注意发现黑变病,同时警惕是否有癌变或息肉的存在。对已经确诊为黑变病的患者,定期的肠镜随访是非常必要的。对有息肉、肿瘤表现者,应及早进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MC)的病因,分析其临床表现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镜和病理确诊为MC的17例患者的临床、内镜资料。结果17例患者中有便秘症状者16例,服泻药15例,病变累及全结肠9例,合并腺瘤性息肉3例,上皮不典型增生1例,合并直肠癌1例。结论MC主要与便秘和长期服泻药有关;年龄与MC发病密切相关;有恶变倾向,临床上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0.
结肠黑变病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肠黑变病 (MC)的病因及其与肿瘤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内镜和病理确诊为MC的 46例临床、内镜资料。结果 MC致病因素为便秘 (4 2例 )、长期或间断服泻药 (3 9例 )、结肠癌术后 (2例 )、原因未明 (2例 ) ;年龄 >60岁 3 7例 ;并存结肠癌 3例、腺瘤性息肉 6例、肠结核 1例、痔疮 8例。结论 MC主要与便秘和长期服泻药有关 ;年龄与MC发病密切相关 ;与肿瘤发生存在某种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结肠黑变病的病因以及结肠黑变病与肿瘤的关系。 [方法 ]对 2 0 0 2年 9月~ 2 0 0 3年 12月经结肠镜检出的 2 4例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 4例中便秘 2 1例 ,服泻药 18例 ,病变累及全结肠 15例 ,合并腺瘤性息肉 2例 ,合并结肠癌 1例。 [结论 ]结肠黑变病病因主要与便秘和服泻药有关 ,结肠黑变病与肿瘤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结肠黑变病30例临床与内镜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结肠黑变病相关致病因素.方法 回顾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结肠镜检出的30例结肠黑变病,分析其临床与内镜检查特点.结果 30例中21例便秘,26例有服用蒽醌类泻药史,伴发结直肠息肉12例,伴发结肠癌2例.结论 便秘与滥用蒽醌类泻药为结肠黑变病的主要病因,结肠黑变病与结肠息肉、结肠癌伴发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结肠黑变病     
结肠黑变病赵幼安1徐彩珍2靳大川1(山东医科大学1附属医院内科2病理解剖学教研室)结肠黑变病(MelanosisColi)以结肠固有膜内色素沉着为特征,国内报道较少。我院发现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例1女,57岁。习惯性便泌10余年...  相似文献   

14.
胡益民  许秀丽  闫东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2):1597-1598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相关致病因素。方法:对结肠镜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24例结肠黑变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中17例便秘,16例有服用泻药史,伴发结直肠息肉6例,伴发结肠癌2例。结论:结肠黑变病主要与便秘、滥用泻药有关,可能与结肠息肉,结肠癌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MC)的病因极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M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MC可发生在结肠的任何部位,以左半结肠多见,好发于中、老年人。多数患者有便秘史及大量服用大黄苏打片、果导番泻叶、麻仁丸等泻药史。结论MC的发生除与变秘后长期服用大剂量蒽醌类泻药有关,且易伴发结肠癌和息肉,临床上应鼓励中老年人多吃蔬菜及含纤维类食物,避免便秘发生,少用或不用泻药,以降低MC的发生,一旦发生MC应定期随访追踪。  相似文献   

16.
结肠黑变病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结肠黑变病 ( MC)病因、好发年龄及与结肠癌关系。方法 :对 70例结肠黑变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0例患者中 67例患者有口服泻药史 ,口服蒽醌类泻药 6年以上1例 ,3~ 6年 30例 ,3年以下 1 6例 ;该病女性病例占 62 .9%,60岁以下病例占 63.9%,2例伴发结肠癌。结论 :长期大剂量口服蒽醌类泻药是 MC发生的主要原因 ;MC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和老年男性 ;MC易伴发结肠癌  相似文献   

17.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是一种少见病,以直肠和结肠粘膜上有黑色素沉积为其特点。我院发现6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6例均为男性,年龄66~77岁,慢性便秘2~20年,长期服用含有蒽醌甙类泻药(蕃泻叶、牛黄解毒片,草决明、麻仁润肠丸)及酚肽,果导等泻药。临床上均未发现与本病有直接相关的症状,于纤维结肠镜检查时偶然发现,经病理证实。肠镜下特点为肠粘膜呈暗灰色或黑褐色,皱襞收缩时颜  相似文献   

18.
柳凤芝   《中国医学工程》2012,(6):126-126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复习12例结肠黑变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组织病理学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2例病人均存活,病情得到不同病程度的缓解。结论结肠黑变病发病率上升,是一种可逆的病变,停用或不用含有色素的泻药而改用油性的缓泻剂及加强胃肠动力的药物治疗便秘,可减少结肠黑变病的发病及逆转已经产生的病变。  相似文献   

19.
一些人认为,便秘只是大便不畅,只要吃些泻药即可解决问题。然而,如此用药会使结肠痉挛性便秘、软便性便秘的病情加重,原因是什么呢?选择泻药解除便秘,仅仅可用于无力性(弛缓性)便秘。引起这种便秘的原因是肠管蠕动的减弱,腹肌收缩无力,因而造成食物残渣长时间滞留,大量水分被吸收,致使粪便变干变硬不易排出,一旦排出,粪便呈柱状、较粗。服用刺激性泻药是为了有利肠管蠕动,推动粪便排出。但是,泻药也不宜长期使用,否则会转为结肠痉挛性便秘。防止弛缓性便秘应吃些含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等。治疗结肠痉挛性便秘,应在医便秘用药要据症@张永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MC)的临床表现、内镜特征及治疗.方法:对经结肠镜检查并组织病理学确诊的31例MC的临床资料、内镜下表现、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MC中29例便秘,伴有腹痛12例(38.7%),腹胀6例(19.35%),肛门坠胀感2例(6.45%),便血5例(16.13%).内镜下病变累及全结肠者25例(81%),并发结直肠息肉9例(29%).治疗以改变饮食习惯、停用蒽醌类泻药、治疗痔疮为主.有10例服用蒽醌类泻药者于停药6月至2年后复查肠镜及病理检查,20%肠镜下病变消失,40%病变减轻.结论:结肠黑变病主要与便秘、滥用泻药有关,也可能与结肠息肉发生有关,治疗以去除病因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