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血栓栓塞症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PTE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PTE患者常伴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创伤和(或)骨折、心血管疾病等危险因素;动脉血气分析、D-二聚体、心电图检查可提示PTE;超声心动图对PTE有诊断作用;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是确诊PTE的可靠方法.结论 PTE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对有症状的高危患者应及早行CTPA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数量血栓柱栓塞对犬肺血栓栓塞症(PTE)模型血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长塑胶导管置于左下肺动脉,经塑胶导管注入3段(PTE 1组)或5段(PTE 2组)血栓柱,分别监测栓塞前、栓塞1h及1周后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参数;术后全程肌内注射氨甲环酸。结果PTE 1组栓塞1h后呼吸频率、心率较栓塞前明显加快(P<0.05);PTE 2组PaO_2/FiO_2明显降低、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肺血管阻力(PVR)明显升高(P<0.05),但1周后恢复至栓塞前水平。结论用血栓柱栓塞犬肺叶动脉,并用氨甲环酸抑制纤溶,可建立时间较长的PTE模型。在栓塞急性期较多血栓引起生命体征、血气及血流动力学较明显的变化,但1周后这种变化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实验性兔肺血栓栓塞症(PTE)的纤溶凝血系统、肺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 24只大耳白兔随机均分为对照(C)组、急性PTE模型(PTE)组和尿激酶(UK)治疗组.采用自体血栓回输法建立急性PTE动物模型.行动脉血气分析;ELISA法定量测定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和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变化,并行肺病理学检查.结果 PTE组栓塞后PaO2和PaCO2明显低于C组;UK组的变化较PTE组轻.PTE组栓塞2、4 h的t-PA、PAI-1均明显低于C组(P<0.01);UK组各时点值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PTE组栓塞后sTM持续升高,4 h后明显高于C组(P<0.01);但UK组虽然也有升高,均较PTE组低,且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检查显示,C组无明显变化,PTE组兔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UK组肺组织损伤较PTE组减轻.结论 急性PTE时,兔纤溶凝血系统及肺血管内皮功能均有明显损伤,UK溶栓治疗对其有明显缓解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危险因素与发病的关系,提高对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2005年12月~2011年9月确诊的33例肺血栓栓塞患者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回顾分析。结果 PTE患者常有多种危险因子,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他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呼吸急促、胸痛、晕厥和心动过速等。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胸部X线片、超声及D-二聚体试验对PTE诊断有提示作用;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PTE最常用的技术。本组有7例死亡,病死率21.2%,24例患者经溶栓及抗凝治疗后存活。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导致PTE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病率与易患因素密切相关,综合医院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肺血栓栓塞的警惕性,仔细查找病因,常规X线片、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血管超声等均有助于其诊断,但螺旋CT更方便可靠。溶栓治疗能提高PTE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肺血栓栓塞症(PTE)诊断率逐年提高,PTE是肺栓塞(PE)的最常见类型.由于肺血栓栓塞症危害严重,治疗手段主要为溶栓和抗凝,出血风险高[1],因此,临床药师应特别关注这类患者的临床用药.现结合1例肺血栓栓塞症合并脑梗死患者住院治疗过程和药学监护,分析探讨临床药师对这类患者药学监护要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讨论PTE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9年元月至2011年12月期间诊治的146例PTE进行回顾及分析.结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其次是长期制动、心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肿瘤等,呼吸困难为最常见症状,再次是胸痛、晕厥.结论 肺血栓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多,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漏诊,CTPA检查PTE准确可靠,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是确诊PTE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赵祖星 《北方药学》2011,8(12):43+19-43,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IE)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23例COPD合并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COPD并发PTE的发生率高,临床最突出的症状是突发呼吸困难或较前加重,动脉血气分析、D-二聚体、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可有相应改变.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通气/灌注(V/P)比值显像在肺血栓栓塞症(PT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例临床确诊的PTE患者V/P显像,并行定量分析.结果:10例患者共43个肺段经临床确认为肺血栓栓塞,常规目测读片诊断肺血栓栓塞46个,其中符合临床37个,灵敏度86.05%,特异性93.43%.V/P比值显像诊断肺血栓栓塞41个,与临床符合39个,灵敏度90.70%,特异性98.54%.结论:V/P比值显像可明显提高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h,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其中99%的栓子是血栓性质的,即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对比华法林治疗肺血栓栓塞症(PTE)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PTE患者83例,随机分为华法林和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出血率和血栓栓塞的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均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对比无显著差异;总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华法林组比利伐沙班组大出血率稍高,但无显著差异,PTE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伐沙班和华法林对PTE的抗凝治疗均有显著临床疗效,利伐沙班能减少大出血发生的风险,降低PTE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肺血栓栓塞症(PTE)早期用瑞替普酶溶栓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23例PTE患者应用瑞替普酶行溶栓治疗,观察梗死血管的开通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结果23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后,梗死血管的开通率为91.3%,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7%.结论早期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有较高的开通率,改善肺功能快,并发症少,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的易患因素、辅助检查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好转及治愈出院,3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结论 PTE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及时溶栓和抗凝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正>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 embolism,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分支导致的病变,并以肺循环、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由于老年人因存在更多的PTE患病危险因素,其患病率更高,预后也较差,特别是当老年人发生PTE后,临床症状与其存在的其他慢性病疾病相似,极易被漏、误诊,贻误治疗时机。但近年来随着PTE诊断方法、手段的不断完善和进步,老年PTE检出率有着明显提高,我们复习了近几年国内外涉及老年PTE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方面诊断相关文献,综述及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肺血栓栓塞症(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或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和病理生理特点。肺血栓栓塞症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但其临床表现隐匿复  相似文献   

15.
<正>肺血栓栓塞症(PTE)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从完全无症状和体征到出现严重休克,甚至猝死,其漏诊率与误诊率及病死率极高。确立PTE诊断策略可以更好地安排不同检查  相似文献   

16.
肖军  杨滔 《中国医药指南》2011,9(8):219-220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种常见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80%~90%的PTE栓子来源于下肢DVT[1]。DVT多发生于各种手术后、慢性病长期卧床以及因多种原因造成肢体活动受限的人群,好发于下肢,是血管外科常见病,也是下肢骨折及术后常见并发症,严重者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本研究对下肢骨折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总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血浆P-选择素在恶性肿瘤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中的表达和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8例确诊为恶性肿瘤合并PTE患者作为恶性肿瘤合并PTE组,同期3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恶性肿瘤组, 2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作为DVT组, 30例PTE患者作为PTE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测定各组患者的P-选择素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恶性肿瘤合并PTE组患者P-选择素表达水平(71.25±51.06)ng/ml明显高于恶性肿瘤组的(42.98±43.08)、DVT组的(47.28±25.12)ng/ml、PTE组的(50.13±25.06)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DVT组、PTE组患者P-选择素表达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合并PTE组、恶性肿瘤组淋巴结转移患者的P-选择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同组淋巴结未转移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合并PTE组、PTE组中高危、高危患者均显著高于同组低危、中低危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P-选择素可以作为恶性肿瘤合并PTE的诊断因子,指导PTE临床分级,且可能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前,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已成为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欧美国家的初步流行病学资料显示,PTE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临床上漏诊与误诊情况常见[1]。PTE的基本治疗方法是抗凝治疗,可以有效防止血栓再次形成和复发。临床上所用的抗凝药主要是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为出  相似文献   

19.
王毅  张凯  白雪 《天津医药》2011,39(2):184-186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它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据报道[1]:90%以上的PTE血栓来源于DVT,但50%~80%的DVT并无临床症状,然而一旦栓子脱落形成PTE将会导致生命危险,可引起猝死。大于90%的死亡病例发生于未经治疗的患者,原因在于未能识别PTE[2]。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D-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是血栓形成及溶解的标志物,在血栓性疾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现将VTE及D-Dimer在VTE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分析了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确诊为肺血栓栓塞症(PTE)的153例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53例PTE均为住院患者,男性101例,女性52例,年龄为21~79岁,平均(49±11)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诊断标准[1],即通过放射性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和(或)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