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父母对患者的教养方式。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gna minnen av barndoms uppfostran,EMBU)对88名强迫症患者的父母(研究组)和54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父亲EMBU量表中的拒绝否认因子分平均(10.75±4.0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男性(8.78±1.80)分(t=3.928,P〈0.01);研究组患者的母亲EMBU量表中过分干涉和保护因子分平均(39.30±6.8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女性(29.15±5.10)分(t=2.175,P〈0.05);两组其他各因子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迫症患者的父母在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上缺乏情感温暖和理解,有过多的惩罚、拒绝和否认。及早对患者父母亲进行心理辅导,改善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我概念和父母养育方式及其二者关系。方法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符合入组标准的98例抑郁症患者进行测评,并与100例正常人群进行对照,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HAND)评定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结果抑郁症患者自我概念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状与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及自我概念多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概念因子与父母养育方式多个因子分存在显著相关。结论抑郁症患者父母的不良养育方式可能导致抑郁症患者性格缺陷,影响患者的自我概念发展。: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概念水平与父母不良养育方式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社交焦虑障碍(SAD)患者注意偏向的特点。方法收集明确诊断为SAD,同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小于20分的患者共30例,并设正常对照组共30例。进行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和数字划销测验检查。结果SAD患者在HAMD、LSAS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数字划销测验中,SAD组的粗分158.0±23.6、失误分17.6±12.8、得分140.6±31.7、失误率12.1±12.1,对照组的粗分179.4±13.2、失误分11.3±d.0、得分168.1±13.9、失误率6.3±2.3,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粗分和得分与LSAS显著相关(P〈0.05)。结论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对数字信息,也会发生注意偏向,注意的偏向与当前关注的内容有关。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和家庭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60名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评并与60名健康青少年进行对照及相关分析.结果: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养育方式与正常组对照显示:其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其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偏爱被试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度保护、偏爱被试因子分高于父亲(P<0.05或P<0.01).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文化性、娱乐性的因子分低于对照组,矛盾性和控制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父亲过度保护与母亲拒绝否认,及母亲过度保护与父亲拒绝否认因子之间呈负相关(r≥0.8);父亲与母亲EMBU相同因子得分具有相关关系(r≥0.6).结论:不良的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起一定作用,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苦聪族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679名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苦聪族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并随机分成研究组340人(给予心理干预)和对照组339人(不给予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于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SCL-90总分平均分别为(58.14±38.45)分和(51.84±25.11)分(t=0.68,P〉0.05),干预后研究组和对照组SCL-90总分平均分别为(32.84±25.11)分和(58.14±38.45)分(t=2.68,P〈0.01);研究组除人际关系和敌对因子分外其他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苦聪族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中学生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其养育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第一中学109名维吾尔族学生,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初中以上受教育程度的父亲偏爱因子分及拒绝与否认因子分低于初中以下受教育程度的父亲[(9.35±2.66)分vs.(11.64±3.18)分;(7.28±1.53)分vs.(7.98±1.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以上受教育程度的母亲偏爱因子分及拒绝与否认因子分低于初中以下受教育程度的母亲[(10.35±2.84)分vs.(11.26±3.02)分;(11.52±2.67)分vs.(11.84±3.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受教育程度越低的维吾尔族父母对孩子的偏爱、拒绝和否认越明显,父母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会影响其养育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和家庭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EFS-CV)对6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评并与60例健康青少年进行对照及相关分析。结果: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养育方式与正常组对照比较显示:其父母的EMBU因子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不良的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起一定作用,且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行为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将76例有凶杀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列为研究组,同期589例无凶杀记录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列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家庭情况及父母教养方式调查问卷(EMBU)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受教育年限明显低于对照组[(7.67±2.79)年vs.(9.65±3.02)年](t=5.431,P0.001);无业、经济状况差、父母亲为农民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EMBU中的父亲因子Ⅳ(偏爱被试)和母亲因子Ⅴ(偏爱被试)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0.42±2.72)分vs.(9.73±2.77)分,(10.80±2.90)分vs.(9.94±2.90)分](t=-2.044,-2.454;P均0.05)。结论:有凶杀行为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幼年期父母存在对子女过度保护和偏爱等不良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独生子女情感障碍患者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人格诊断问卷(PDQ-4+)、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情感障碍独生子女患者90例(研究组)和正常独生子女9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测评,其中研究组患者在自知力恢复以后测评.结果:研究组EPQ评分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倾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5.63,6.11,11.13;P均<0.01).研究组人格障碍的阳性率(44.44%)高于正常对照组(28.89%)(x2=4.69,P<0.05).研究组EMBU评分父母惩罚、父母拒绝、父亲保护、母亲干涉因子分高于正常对照组(t=3.03 ~8.20,P均<0.01),而父亲温暖因子低于正常对照组(t=4.46,P<0.01). 结论: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可能造成独生子女人格障碍,人格障碍与情感障碍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社交恐惧症患者的发病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编社会人口学资料调查表、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40例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SP)组患者和40名健康对照组人群进行评估.结果 社交恐惧症组与健康对照组在EPQ四个因子分及LSA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6.26,8.19,3.84,2.25,12.76;P<0.05),社交恐惧症组的LSAS评分与患者的神经质因子分呈正相关(r=0.545,P<0.01).结论 社交恐惧症患者有特别的人格特征,可能是其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生活事件、特质应对方式、父母养育方式及社会支持状况及其性别差异。方法选取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的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2013年3月-2014年2月门诊和住院患者104例,在社区中选取与所调查抑郁症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较为接近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8分的健康人10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生活事件(LES)、特质应对方式(TCSQ)、父母教养方式(EMBU)及社会支持(SSRS)量表测评。结果抑郁症患者负性刺激量、积极应对方式、父亲处罚严厉、母亲处罚严厉、母亲拒绝否认因子评分与对照组比较[(29.96±11.81)vs.(15.00±9.81),(29.31±5.39)vs.(25.36±5.00),(14.69±4.11)vs.(18.41±10.29),(10.23±2.69)vs.(12.34±4.39),(10.02±2.29)vs.(12.64±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9~9.976,P均0.01)。男性抑郁症患者的积极、消极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总得分均高于女性(P0.05)。结论 1抑郁症患者经历更多的负性生活事件并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2父母亲的教育方式均表现为低处罚严厉、低拒绝否认,母亲还表现为低过度保护;3抑郁症患者的客观社会支持较多、主观社会支持较少;4男性比女性抑郁症患者采用更多的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并有更多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职大学生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273名大学生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EPQ测量结果显示文科生在精神质(P)维度得分显著低于理科生(P<0.01)男生精神质(P)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1),大二学生在神经质(N)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学生(P<0.01).内外向(E)维度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f1)、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m1)、母亲偏爱被试(m5)呈正相关(P<0.01);精神质(P)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f1)、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m1)呈负相关(P<0.01),与父亲惩罚严厉(f2)、父亲过分干涉(f3)、父亲拒绝否认(f5)、母亲拒绝否认(m3)、母亲严厉惩罚(m4)呈正相关(P<0.05);神经质(N)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f1)、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m1)呈负相关(P<0.01),与父亲过度保护(f6)、母亲过分干涉及过度保护(m2)、母亲惩罚严厉(m4)呈正相关(P<0.05).父亲惩罚、严厉(f2)、母亲惩罚、严厉(m4)进入精神质(P)回归方程;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m1)进入内外向(E)回归方程;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f1),母亲过度干涉、过度保护(m2)进入神经质(N)回归方程.结论 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对其人格形成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石杉碱甲治疗痴呆,探讨血浆胆碱酯酶(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变化与认知功能改善的关系。方法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39例,血管性痴呆(简称VaD)37例,随机分为石杉碱甲治疗组44例,对照组32例,在入组前、观察第2、4、8及12周时,测定其血浆胆碱酯酶(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结果治疗12周时,治疗组的CHE血浆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209.2±51.4)mg/L,(282.9±49.7)mg/L,t=6.26,P〈0.01],治疗组SOD血浆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06.2±29.4)mmol/L,(167.6±27.7)mmol/L,t=-5.80,P〈0.01];其中,治疗组内,VaD患者比AD患者的血浆SOD浓度高[(228.0±24.3)mmol/L,(196.0±26.0)mmol/L,t=-3.99,P〈0.01]、MMSE评分改善明显(20.1±5.8,15.6±5.6,t=-3.48,P〈0.01),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的痴呆病因可能具有不同的抗氧化物代谢过程,胆碱酯酶抑制剂(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优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家庭关怀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制定社会心理康复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7年10月~2008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37例进行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的测评。结果①男性患者的积极应对维度分低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1±0.70,1.68±0.72,t=2.89,P〈0.01);②家庭功能越好,积极应对维度分越高。严重家庭功能障碍组的积极应对维度分明显低于另外二组;③患者积极应对维度分为1.52±0.72,低于国内常模(1.78±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66.24%有不同程度的家庭功能障碍,积极应对方式明显不足,尤其是男性、严重家庭功能障碍的患者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及防御方式的性别差异。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CSQ)、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BMU)及防御方式问卷(DSQ)对96例男性与75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应付方式:男性患者使用幻想少于女性(F=2.77,P0.05),使用自责、退避多于女性(F=3.76,F=2.76;P均0.05)。父母教养方式:父亲对儿子采取拒绝否认大于女儿(F=4.82,P0.01);母亲对儿子采取拒绝否认小于女儿(F=2.87,P0.05)。防御方式:男性患者采用退缩、反作用形成、消耗倾向多于女性,采用幻想、躯体化、期望少于女性(P均0.05)。结论: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对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及防御方式不同,心理干预应有性别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生活技能训练对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活技能训练(social skills training,SST)对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有效性。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训练计划,采用日本SST的训练模式,结合放松训练,以小组训练的方法,对54例住院患者(精神分裂症30例,双相障碍17例,器质性精神障碍7例)进行为期6周的集中训练。结果经过6周的训练,54例患者的SST评价表总分(从第一周至第六周依次为:28.2±14.4,37.0±13.6,48.9±13.5,57.9±12.8,68.4±15.1,74.1±17.0,F=81.85,P〈0.01)、日常基本技能得分(从第一周至第六周依次为:5.9±3.8,8.2±3.6,11.4±4.0,14.4±3.5,16.8±4.1,18.2±4.7,F=85.15,P〈0.01)、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从第一周至第六周依次为:5.6±4.1,8.4±3.9,11.8±4.1,13.9±3.6,17.3±4.2,19.0±4.6,F=85.52,P〈0.01)及人际交往能力得分(从第一周至第六周依次为:17.0±7.7,20.5±7.5,25.8±7.5,29.9±6.9,34.6±7.8,37.2±8.4,F=57.71,P〈0.01)均逐步增加。结论生活技能训练对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迟发性运动障碍(TD)在有糖尿病与无糖尿病的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发生率。方法:对1 016例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时点调查,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采用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定患者有无TD及严重程度。结果:TD的总发生率为10.93%。糖尿病组中TD的发生率为18.50%,非糖尿病组中TD的发生率为9.4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1.72,P〈0.01)。糖尿病组中TD患者的AIMS平均为(7.97±1.35)分,非糖尿病组中AIMS平均(6.60±2.3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79,P〈0.01)。结论:糖尿病可能是TD发生的1个重要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喹硫平、利培酮、氯丙嗪及氯氮平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功能影响的差异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将门诊就诊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喹硫平组38例、利培酮组41例、氯丙嗪39例、氯氮平组42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泌乳素、放射免疫法检测睾酮水平,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12周末的血清泌乳素(PRL)和睾酮水平.分别于基线及治疗第12周末使用简明男性性功能量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性功能及精神症状,于治疗第12周末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12周末,利培酮组、氯丙嗪组、氯氮平组的性功能量表总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利培酮组和氯丙嗪组治疗第12周末的血清泌乳素水平高于基线水平[利培酮组:(12±5)ng/ml,(22±6)ng/ml,t=13.92,P<0.01;氯丙嗪组:(13±6)ng/ml,(19±5)ng/ml,t=8.27,P<0.01],喹硫平组和氯氮平组无明显变化.利培酮组和氯丙嗪组治疗第12周末的血睾酮水平低于基线水平:利培酮组:(0.77±0.21)ng/ml,(0.27±0.11)ng/ml,t=13.22,P<0.01;氯丙嗪组:(0.90±0.11)ng/ml,(0.32±0.14)ng/ml,t=11.27,P<0.01;喹硫平组和氯氮平组无明显变化.影响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功能的因素有泌乳素、睾酮、年龄及TESS分.结论 抗精神病药物中,利培酮和氯丙嗪易引起血清泌乳素升高和血清睾酮降低,氯氮平具有较多药物不良反应,这些可能造成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叶酸、维生素B12和多奈哌齐联合应用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影响。方法:100例AD患者依就诊顺序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叶酸、维生素B12和多奈哌齐联合治疗)34例、多奈哌齐治疗组(单用多奈哌齐)33例、对照组(仅常规治疗)33例,观察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血清Hcy浓度检测。结果:治疗后,MMSE、ADL评分及血清Hcy浓度组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29.71,F=6.06,F=6.62;P均0.01)。联合治疗组MMSE评分减分值、ADL评分减分值、血清Hcy浓度减分值均明显高于多奈哌齐治疗组(t=-3.48,t=-2.26,t=2.25;P均0.05或P0.01)及对照组(t=-9.14,t=-5.73,t=5.01;P均0.01)。治疗后Hcy浓度减分值与MMSE评分减分值、ADL评分减分值呈正相关(r=0.423,P0.01;r=0.240,P0.05)。结论:叶酸、维生素B12和多奈哌齐联合治疗可降低血清Hcy浓度,并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