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简便,有效的肘关节僵硬成形术。方法:通过整形尺髓鹰嘴窝的方法扩大肘关节的活动范围,结果:对16例接受过肱尺关节成形手术的患者作了18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满意。结论:肱尺关节成形手术操作简便,缩短手术时间、,安全可靠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肱骨髁间窝扩大成形术在肘关节伸直功能障碍手术松解中的应用及适应症.方法 我院1995年3月~2005年8月手术治疗因各种原因所致肘关节屈曲位僵直合并肱尺关节匹配不良的病人34例,其中肱骨髁间骨折19例,肱骨髁上骨折3例,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12例.术中常规软组织松解同时行肱骨髁间窝扩大成形术,术后加强肘关节的功能练习.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过4~6个月的随访,肘关节屈伸功能平均改善70.5°.结论 肘关节扩大成形术能够有效的去除影响肘关节伸直的骨性因素,明显改善肘关节的屈伸功能,不影响肘关节的稳定性,在肘关节屈曲位僵直的病人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主要适应症:肱骨髁间窝骨性狭窄或肱尺关节匹配不良所致肘关节伸直功能障碍者.  相似文献   

3.
改良肘关节成形术治疗28例关节强直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尺肱关节成形术治疗肘关节强直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环锯安全地切除鹰嘴窝、冠状窝骨赘,用摆锯切除冠状突鹰嘴阻挡骨质,用磨钻磨平桡骨小头阻挡骨质,加深桡窝,合并肘管综合征者常规行尺神经松解前移术。结果对28例过改良肘关节成形术的患者进行22个月的随访,ROM平均改善伸15°,屈21°,疼痛缓解,结果满意。结论改良肘关节成术是目前治疗肘关节强直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常肘关节由肱尺、肱桡和尺桡上关节组成,主要是肱尺关节进行伸屈活动(伸180°,屈30°).肘关节后部关节囊及韧带较薄弱,易发生后脱位.肘关节脱位居关节脱位的第二位,仅次于肩关节.肘关节后脱位较为常见,大多发生于青壮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使肘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后有最佳功能.方法 在病灶清除时对破坏的肘关节做成形及修整,术后加强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139例病人有随访的86例,肘关节结核痊愈,关节功能满意,不疼痛,伸曲活动均在九十度以上,关节稳定性佳. 结论肘关节结核病灶清除关节成形病灶清除彻底,关节功能达到最佳效果,是目前治疗肘关节结核的较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肱尺关节分离技术对上肢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上肢骨折原因导致压关节屈伸功能发生障碍的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把76例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经过骨外科处理应用物理因子治疗,患者自行完成患者肢的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应用肱尺分离技术后配合患者主动运动锻炼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6.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0.5%,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肱尺关节分离技术治疗上肢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能促进患者关节活动度和功能恢复,临床治疗效果极佳,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张明亮 《当代医学》2013,(24):75-75
目的观察关节外侧小切口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肘关节外小切口术式治疗,对照组采取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术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骨折复位情况,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临床治疗优良率和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肘关节外小切口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操作简便、创伤较小、手术时间短、骨折固定可靠,有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功能训练,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陈俭  倪松  郭乐斌 《当代医学》2016,(11):28-29
目的 对创伤后肘关节挛缩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肘关节挛缩的治疗.方法 选取50例创伤后肘关节挛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创伤后肘关节挛缩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患者进行松解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手术前后的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50例患者的肘关节功能均有所改善(P<0.05),伸肘受限和屈肘受限均明显得到改善[治疗前伸肘受限(38±16)°,治疗前屈肘受限(81±15)°;治疗后伸肘受限(8±6)°,治疗后屈肘受限(105±17)°](P<0.05),肱尺关节的运动范围也明显增大,治疗后肱尺关节运动范围(101±23)°(P<0.05).随访发现,2例患者出现炎症反应,在经过对症治疗后,其炎症反应症状均得到治愈.结论 根据创伤后肘关节挛缩的发生原因,对创伤后肘关节发生挛缩的患者进行松解手术治疗,能够使肘关节保持稳定,有效改善患者发生挛缩的肘关节的活动功能,提高肘关节的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Pan ZX  Yang XM  Qu LJ  Zhang HX  Zhai LD  Sun C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3):3072-3075
目的 探讨在关节镜下肘关节清理成形和软组织松解术治疗重度骨性关节炎及肘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3月至2009年10月,肘关节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34例,伴关节强直者13例.行关节镜下清理关节腔及游离体,对冠突、尺骨鹰嘴骨赘切除,冠突窝、鹰嘴窝、桡窝成形,对严重挛缩的关节囊和侧副韧带等给予必要的松解,术后指导康复训练,对比手术前后肘关节疼痛及伸屈活动度进行mayo评分.结果 34例患者肘关节的疼痛症状和活动度均有明显改善.其中13例肘关节强直者,术后伸直活动度增加(30±16)°,屈曲活动增加(34±19)°.手术前后肘关节最大ROM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Mayo评分,34例总优良率85.3%.21例单纯骨性关节炎优良率为90.5%.结论 应用关节镜术治疗肘关节重度骨性关节炎及关节强直,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32P胶体磷酸铬放射性滑膜切除术治疗慢性难治性关节积液的疗效.[方法]慢性难治性关节积液32例(39个关节),分别于关节腔内注射32P胶体磷酸铬,其中有18个关节进行了第2次治疗,32P胶体用量膝关节185~222MBq(5~6mCi),肘关节及踝关节111~148MBq(3~4mCi).[结果]治疗后6个月痊愈率51.1%,总有效率76.9%;12个月痊愈率74.3%,总有效率89.7%.[结论]32P胶体放射性滑膜切除术治疗慢性难治性关节积液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尺骨鹰嘴肘关节骨折脱位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9例经尺骨鹰嘴肘关节骨折脱位患者的病历资料以及随访结果.结果 9例全部获得随访,优5例,良3例,一般1例,优良率达88.9%.结论 尺骨鹰嘴肘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重点应致力于恢复尺骨鹰嘴滑车切迹的轮廓和解剖位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致肘关节活动障碍的疗效。方法对17例肱骨髁上骨折致肘关节活动障碍患儿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关节活动度测量及 HSS2(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Scoring System)肘关节评定标准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关节活动度显著改善(P<0.001);按照 HSS2标准,所有患儿均达“优秀”。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致肘关节活动障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尺骨冠状突骨折合并肘关节后脱位的有限元模型,并对肘关节后脱位在关节稳定性方面的影响进行数字化研究。方法:建立正常肘关节-前臂(IEJF)有限元模型与尺骨冠状突骨折肘关节-前臂(FUCF)有限元模型。采用压缩、屈曲两组生理荷载(每组3种幅值),进行计算、验证和应力分析。结果:建立了结构完整的IEJF与FUCF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情况与临床实际符合。计算得出FUCF有限元模型较IEJF有限元模型桡骨头出现了严重的应力集中现象,不同压缩荷载作用下的肘关节纵向压缩位移与不同屈曲力矩导致的屈曲角都有所增加。结论:尺骨冠状突骨折及肘关节后脱位对肘关节-前臂纵向不稳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本研究所构建的肘关节-前臂有限元模型对尺骨冠状突骨折合并肘关节后脱位的临床稳定性评估研究及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全肘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与康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文娴  蒋乐佩  饶世鸣  胡静 《当代医学》2009,15(16):120-120
目的介绍全肘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与康复方法。方法对5例全肘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护理康复实践,总结护理体会和康复经验。结果5例全肘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肘关节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全面的规范化的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和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肘关节置换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肘关节斜位投照在肘关节外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肘关节外伤26例,常规正侧位片可疑骨折或有明显症状而未见骨折者均加照肘关节侧斜位,部分同时加照正斜位。结果:26例肘关节外伤患者,均得到了明确的肯定或否定性诊断。结论:肘关节斜位投照,是对临床高度怀疑肘关节骨折而常规体位投照未能确诊的病人加照时首选的投照体位,明显提高了肘关节骨折的检出率,是肘关节标准正侧位和被动体位投照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重建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肱骨髁间骨折AO/ASIF分型均为C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2组均随访1年,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活动范围、功能恢复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骨折愈合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6,12月随访肘关节活动范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2月随访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重建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术后可行早期康复训练,能明显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肘关节活动范围,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7.
肘外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肘外侧切口入路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按骨折AO/ASIF分型为:c1型17例,c2型9例,c3型6例,采用肘外侧切口入路内固定治疗,应用克氏针、钢板或螺丝钉作骨折内固定。结果随访6-18月,平均1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4.5个月。优21例,良6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4.3%。结论肘关节外侧人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不损伤伸肘装置,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方法,配合早期主动功能锻炼,能最大程度恢复肘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初步探究肘关节镜下松解治疗肘关节僵硬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行关节镜下肘关节松解的患者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6~65岁,平均(45.6±4.3)岁。按照O'Driscoll四步法对肘关节僵硬进行松解,术后肘关节常规冰敷1周,术后第1天佩戴铰链支具,指导下进行屈伸功能锻炼。记录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肘关节的屈伸活动,比较术前与术后3个月患者肘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变化,使用Mayo评分标准评价患肘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29例,失访1例,随访9~12个月,平均(10.6±1.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切口感染、肘关节异位骨化等并发症。肘关节平均最大ROM:术前63.30°±21.20°,术后1周77.82°±13.75°、术后1个月85.52°±11.32°、术后3个月110.19°±10.18°,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平均最大RO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肘关节Mayo评分:术前(52.34±14.32)分、术后1周(63.48±10.35)分、术后1个月(73.44±8.77)分、术后3个月(80.43±13.74)分,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肘关节Mayo评分与术前Mayo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肘关节镜下松解治疗肘关节僵硬可改善肘关节活动度,早期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利于早期开展功能锻炼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肘关节固定器在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肘关节骨折患者42例,随机分为固定器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关节松动和关节活动训练,固定器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肘关节固定器。康复治疗2个月后,评定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稳定性、肘关节活动范围、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所改善,治疗后固定器组肘关节活动范围及日常生活能力[(19.2±1.2)、(98.7±1.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15.6±2.7)、(86.7±2.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9、12.31,P〈0.05)。固定器组优良率(95.2%)明显高于对照组(6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1,P〈0.05)。结论:肘关节固定器用于关节骨折后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疗效较好,尤其是在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和肘关节活动范围方面,效果更明显,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