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研究运用Logistic回归统计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来确定影响牛蒡子分布各生态因子,建立牛蒡子的Logistic模型,预测了牛蒡子资源在我国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Logistic回归建立的模型满足统计学检验,能够有效对牛蒡子的资源分布进行有效预测。(2)预测结果为牛蒡子资源分布沿西南-东北方向呈现条带状分布,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3)部分区域与药典记载不一致,其原因可能为人为干扰和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2.
牛蒡子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lappaL .的干燥成熟果实 ,是常用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 ,名曰恶实 ,列为中品。《本草图经》始称牛蒡子 ,别名大力子。现代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均收载。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的功能 ,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等[1] 。牛蒡子含有木脂素类化合物 ,主要是牛蒡苷、牛蒡苷元等[2 ] 。药理研究表明 ,牛蒡子粗提物具抗肿瘤[3] 、抗Epstein Barr (EB)病毒[4 ] 的作用 ;牛蒡苷元对免疫性肾炎呈现抑制作用[5] ,并具有抗肾病变作用[6 ] ,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受体结合…  相似文献   

3.
牛蒡子原名恶实,别名,牛子,大力子,鼠粘子,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amlappa L的果实. 牛蒡子为常用的辛凉解表药,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的功能,主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咳嗽、麻疹、荨麻疹、腮腺炎、痈肿疮毒等病症[1].始载于<名医别家>,现新中国历版药典都有收载.笔者在临床调剂时发现有几种牛蒡子的混淆品,现将其性状区别点分述如下,以供各位同行在采购、调剂时注意鉴别,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地区老年人抑郁患病现状、差异及影响因素,以期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资料,按照国家统计局资料的城乡分类,划分为6个地区。采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衡量各地区老年人抑郁情况,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地区老年人抑郁症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8年我国老年人抑郁症患病率为31.21%,不同地区老年人抑郁症患病率: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华北地区>中南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χ2=154.338,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健康自评状况一般、在婚是6个地区老年人抑郁症的保护因素;健康自评状况健康是华北、东北、中南、西南及西北地区的保护因素;无慢性病是华东地区的保护因素;无身体不适是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西北地区的保护因素(P均<0.05)。农村是华北、华东、西南地区老年人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女性是东北地区老年人抑郁症的危险因素;不读书是中南和西南地区老年人抑郁症的危险因素;不饮酒是西北地区老年人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幸福感得分低是华东、中南、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1b型5’非编码区BamH Ⅰ酶切位点变异的区域性分布。方法对来自中国4个不同地区的64例HCV 1b基因型血清样品进行5’-NCR扩增后,分别用MboⅠ、BamHⅠ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比较不同地区变异株分布的差异。结果测序证实中国HCV 1b基因型在117位有BamH Ⅰ酶切位点。64例血清样品中,BamHⅠ单切点变异株,华南7例(28%),东北1例(10%)。华北1例(11.1%),西南0例;MboⅠ及BamHⅠ切点均无的变异株,西南8例(40%),华南2例(4%),东北1例(10%),华北0例。结论证实HCV1b型BamHⅠ变异具有区域性分布特点,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变异较多,华北和东北变异较少。而这一变异是否与干扰素治疗耐药有关,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本草文献记载的5个道地产区丹参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征图谱的比较研究,筛选最佳道地药材,验证本草文献记载道地产区的合理性,初步明确最佳道地产区.方法 收集文献记载的5个道地产区8批丹参栽培品种,以及2个非道地产区3个品种共11批丹参药材,进行特征图谱分析.结果 河南、山西2个道地产区丹参相似度均在0.9...  相似文献   

7.
牛蒡子为菊科植物牛蒡A rctium lapp a L.的干燥成熟果实,历版《中国药典》均有收载。牛蒡子传统上属于辛凉解表药,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等症。对牛蒡子提取物的降血糖作用曾有文献报道[1],但未见系统研究。本研究旨在结合植物化学与药理学研究手段,观察牛蒡子提取物的降血糖作用,初步确定其降血糖活性成分所在的提取部位,为进一步追踪其降血糖作用的物质基础提供依据,同时对中药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方法学探索。1材料1.1动物:SPF级昆明种小鼠58只,6周龄,体重(25±2)g,雌雄各半,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相似文献   

8.
传统道地产区与非道地产区丹参有效成分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本草文献记载的5个道地产区及3个非道地产区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以证明文献记载的道地产区的合理性.方法 收集文献记载的5个道地产区以及3个非道地产区共12批丹参药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丹参中丹参素钠、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 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分析.结果 3个道地产区包括山西(S1)、河南(S2、S8)、山东(S6)所产丹参药材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其余2个道地产区包括湖北(S9)和四川(S11)和2个非道地产区包括河北(S3)、北京(S12)等产地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则相对较低.结论 研究结果部分证明了文献记载的丹参道地产区的合理性,为道地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七个不同产地牛蒡子中的牛蒡苷进行含量测定,做出质量评价。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吉林产牛蒡子中牛蒡苷含量最高,质量较好;甘肃定西、四川康定、宁夏银川产牛蒡子中牛蒡苷的含量亦较高。结论甘肃虽不是牛蒡子主产区,但甘肃定西栽培及野生牛蒡子中牛蒡苷含量较高,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0.
甘肃大黄属植物分种检索表兰州医学院沈世林,杨永建大黄属(RHEUM),是蓼科(Polygonaceae)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属,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本属约有60多种,国产40多种,分布于西南、西北。华北及东北。甘肃产16个分类群,是我国分布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牛蒡子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牛蒡子中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牛蒡子苷元(1)、拉帕酚B(2)、拉帕酚F(3)、拉帕酚C(4)、牛蒡子苷(5)、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6)。结论: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四大地道产区药用芍药的栽培品种。方法对安徽亳州、山东菏泽、四川中江和浙江磐安的药用芍药进行标本研究。结果目前我国药用芍药有6个栽培品种,分别为亳州芍药Paeonia lactiflora‘Bozhoushaoyao’、菏泽芍药Paeonia lactiflora‘Hezeshaoyao’、白花川芍药Paeonia lactiflora‘Baihua-chuanshaoyao’、红花川芍药Paeonia lactiflora‘Honghuachuanshaoyao’、白花杭芍药Paeonia lactiflora‘Baihuahangshaoyao’和红花杭芍药Paeonia lactiflora‘Honghuahangshaoyao’。列出了6个栽培品种的分类检索表。结论地道药材白芍来源于不同的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中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搜索单纯中药与西药对照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的试验质量进行方法学评价,并用Cochrane协作网专用软件RevMan4.2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16篇随机对照试验共治疗1714名病人满足纳入标准,试验均在中国进行。与西药对照组相比,中药对胃癌癌前病变患者的胃镜、萎缩、肠化、异型增生、HP改善情况及综合疗效有优势,合并KR、95%可信区间(CI)及P值分别为[KR1.51,95%CI(1.42,1.62),P〈O.00001]、[KR1.34,95%CI(1.16,1.54),P〈0.0001]、[RR1.85,95%CI(1.57,2.19),P〈0.00001J、[RR1.77,95%Cl(1.42,2.21),P〈O.00001],[KR2.19,95%CI(1.66,2.88),P〈0.00001]、[RR1.90,95%CI(1.60,2.27),P〈0.0000130结论:中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有较好的疗效,但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偏低,仍须科学设计临床研究方案,进行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提供更具说服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009年5年基金项目论文相关信息并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方法选择该杂志2005~2009年60期所发表的基金项目论文作为调查统计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基金论文比、级别分布、地区分布、作者机构来源分布、引文分布和出版时滞分布等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1)该杂志5年60期共发表论文1702篇(综述、讲座、病例报告、评述、论坛、简讯、动态类论文除外),其中基金项目论文共计811篇,占论文总数的47.6%,基金论文比为0.48,平均每期为13.5篇。(2)级别分布为国家级350篇(43.2%),部委级77篇(9.5%),省、区(市)级175篇(21.6%),地市(厅)级79篇(9.7%),国际组织84篇(10.4%),解放军武警部队15篇(1.8%),其他31篇(3.8%)。(3)地区分布排在前10位的分别是北京(29.3%)、广东(7.6%)、解放军及武警部队(6.4%)和江苏、上海、浙江、湖北、山东、安徽、广西。(4)作者机构来源分布排位依次分别为高等院校及其所属机构(54.6%)、省区(市)直属机构(17.3%)、国家部委直属机构(13.2%)、地市直属机构(7.6%)、解放军武警部队直属机构(7.O%)、其他机构(0.2%)。(5)引文平均每篇为11.5条(中文4.3条、外文7.2条、自引0.6条、5年内文献5.8条)。(6)平均出版时滞为193.4d。结论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基金项目论文数量多、范围广、级别高、质量好、作者机构来源层次高、出版发表时间短(快),充分体现了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核心期刊”的高质量内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补充牛蒡子提取物对训练大鼠不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 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安静对照组、大强度耐力训练组和训练加药组.训练加药组大鼠采用灌胃法1次/d给予0.5 mL牛蒡子提取物药液,训练后测定心肌、肝脏、肾脏、脑和股四头肌组织SOD的活性.结果 大强度耐力训练组SOD活性在心肌和股四头肌组织内较安静组显著增高,而在肝脏、肾脏、脑组织内显著降低;训练加药组SOD活性在心肌、肝脏、肾脏、脑和股四头肌组织内显著增高.结论 补充牛蒡子提取物能提高机体部分组织SOD的活性,牛蒡子提取物作为新型运动补剂可为运动员提高成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牛蒡抗突变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牛蒂进行不同的处理,得到两种样品A、B通过Ames试验发现样A的抗诱变作用强于样B;总多酚含量测定结果为样A高于样B。于是在牛蒡的抗诱变作用和多酚物含量之间似乎存在一种对应关系。这为对牛蒡的进一步加工提供一种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同种不同产地牛蒡子DNA指纹图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同种不同产地牛蒡子DNA指纹图谱特征。方法 采用RAPD技术对全国四大商品区的中药牛蒡子生品和其中两个商品区的制品进行了DNA指纹图谱特征研究。结果 四大商品区的生品牛蒡子DNA指纹图谱一致,制品牛蒡子的DNA指纹图谱与生品的有较大差异。结论 DNA指纹图谱用于鉴定同种药材的生品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8.
东北藜蒿提取物体外抗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东北藜蒿提取物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东北藜蒿提取物水煎剂、醇提物对13种临床常见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判定抗菌效果。结果:东北藜蒿水煎剂、醇提物对13种临床常见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结论:东北藜蒿提取物在体外有一定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2008-2010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为数据源,通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平均引文数、H指数等指标探讨浙江省医学综合类期刊现状,并进一步与我国大陆地区浙江省外医学综合类期刊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浙江省医学综合类期刊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文献计量学指标大部分仍落后于全国其他地区,需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20.
陈环  蔡文伟  张可  张美齐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99-100,122
目的了解门诊患者分离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及其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对浙江部分地区门诊患者分离的145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通过聚合酶链反应进行ESBLs基因型确证。结果145株菌中共检出ESBLs株27株,总检出率为18.62%;27株ESBLs阳性株中,含有CTX—M基因的有18株,占66.67%;TEM基因的有6株,占22.22%;含有SHV基因的有3株,占11.11%。同时发现在这些ESBLs阳性株菌中同时含有两种基因的有5株,0株同时检出3种基因。结论浙江地区门诊患者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检出率相对较低,最常见的基因型为CTX—M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